乾武八年十月,年方十五的元宸長公主,大明建國至今唯一的外姓公主,大明最獲榮寵的公主,當今皇貴妃之妹,首輔之孫女,張卓如,即將遠嫁肅州,嫁於鎮國大將軍之子李如愨。


    張府內,張卓如跪在張文正的床邊,旁邊坐著祖母姚氏。早朝下後張文正又吐血了,嚇壞了一旁的眾官員,連皇帝也免了他幾日的早朝。張卓如看著床上麵無血色的祖父,連祖母的臉上都滄桑了不少,自己即將遠嫁肅州,這便意味著此生也許再也無法與最疼愛自己的祖父母相見了,而祖父的身子這樣不好,叫自己如何放心出嫁,想至此張卓如的眼淚便不停地往下掉。張文正撐著虛弱的身子緩緩爬起,說到:“夫人,可否讓為夫單獨與小如說幾句。”待姚氏出去後,張文正疼愛地看著自己的這個孫女,眼中泛著淚光,說道:“阿如,這結局,是祖父,能給你的,最好的,你嫁過去,李家,定不會欺你,皇上和太後,也不會,為難你。你答應我,無論,日後發生何事,要以、要以天下百姓為重,要以陛下為重,要以這大明的天下為重,你可否答應我?”張卓如早已泣不成聲,她哭著看著自己這位為了社稷,陛下,百姓連自己的命都不要了的祖父。她連連點頭,將雙手搭在祖父費力舉起的左手上,“祖父,阿如答應您,以後無論何時,都會守護陛下,守護百姓,守護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張文正滿足的笑了,若是張家覆滅,還會有阿如與雅兒替他看著陛下,他用盡畢生精力栽培了一位可堪明君大任的皇帝,打造了一個蒸蒸日上的大明國,倒也滿足了。他緩緩躺下閉上了眼,自己還要好好養身體,在最後一刻到來之前,他還要為陛下鏟除幾個不軌之臣,栽培幾個良臣。


    張卓如退出房外,看到站在院中的母親,她疾奔過去,趙潔看著自己的女兒,牽起她的手,說到:“如兒,阿娘想與你說說話,去你房中可好。”張卓如趕緊點頭,擦幹了眼中的淚,趙潔眼中滿是慈愛看著麵前早已亭亭玉立的女兒,自己雖是不懂那些朝堂之事,但現在的張家的確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了,也許現在是與如兒的最後一次談心了。趙潔坐在凳子上,細細地說著要如何孝敬公婆,要如何照顧丈夫“若是受了委屈也別怕寫信告訴娘,娘替你收拾”。二人說笑著,忽然,碧玉進來說到:“夫人,小姐,宮中的嬤嬤來了,帶著給小姐的嫁妝,說是奉太後之命來為小姐裝扮的。”二人起身去了前廳,三日後,便是出嫁的日子了。


    張卓如隨母親到前廳去見宮中的嬤嬤,這次來的是太後身邊的蓉顏嬤嬤。蓉顏看著這個自己看著長大的姑娘,心中歎息,這長在皇城中的女子誰也逃不出葬於朝堂的命。她在張卓如前行了禮之後,恭敬地說道:“老奴見過公主,太後說了,公主自幼在京都長大,萬萬委屈不得,所以特命老奴來給公主添置嫁妝,也好讓公主風光出嫁。娘娘還說,公主的婚嫁皆關係著大明的國運,公主是個識大體的人必定能讓邊關百姓感到浩蕩皇恩,為了讓公主安心出嫁,還讓老奴帶來了一道陛下的聖旨。”說畢便讓站在旁邊的一位公公讀那道聖旨,是封張卓如的母親為一品誥命夫人,封長兄張卓峰為陛下的禦前侍衛的聖旨。張卓如心想,這樣算是打發了我,還要把我的口堵死嗎?自幼長在她的身邊,總覺得她在謀劃什麽事,關係到張家近五百口人的安危。我已經長大了,絕不會再被任何人利用,也許遠一點還能幫到祖父與父叔他們。自從長姐入宮,外界遍傳長姐成了陛下的寵妃,陛下日日寵幸,可她的心裏很清楚,陛下至今未有子嗣已經說明了一切問題。從長姐那冷到凍死人的眼睛中,她看到了爾虞我詐,看到了冷酷與絕情。外界傳聞當今皇後軟弱,並非空穴來風,以自己對長姐的了解,後宮,早已是她的囊中之物,可陛下卻似乎不想讓這個東西掉在長姐的口袋裏,後宮的大小事情竟是讓四妃管著,現在的炆哥哥,已經有帝王級的權謀了,城府早已深不可測。這裏的人事每天都在變化,不知下次歸來又是何等光景。


    秋風蕭瑟,君逸館內傳出了陣陣樂聲,他們兄弟姊妹常常會相聚在一起這也許是他們最後一次相聚了。今晚過後,張卓如便要嫁去肅州,那可是蠻荒之地,民風粗曠,遍野黃沙。而且路途遙遠,走去怕是要走大半個月。而長兄也要出去單獨開府,要娶韓國公之女,劉妍了。而二姐張卓玲不出幾日便要被送進宮去,說是長姐想要個伴兒。笙歌落幕,皓月當空,張家的孫輩的人圍坐在一起,哭泣,憂傷,張卓如是最小的可也是最命苦的。而二少爺張卓蕭與三少爺張卓然也將要被張文正送去崆琮山拜師。三小姐於前日也與英郡王,陛下的兄長,朱炎訂了親,要嫁去朗州。一時間張家的子嗣也都四散飛盡了。兄弟姊妹們皆在歎生在富貴人家的命運,可一旁的張卓如卻在擔心,祖父將自己與兄弟姐妹們都送出去,似乎是要出什麽了不得大事。可明日便要出嫁了,隻能祈求上天能給張家一條生路。屋內是那麵笑心悲的男女,屋外是自己無處安放的心。楊花雪,山水斜,人去也。不知此去,何時才是歸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卓如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言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言嫕並收藏卓如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