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三年
皇家閨史:棄女不認命 作者:我愛桂圓寶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她上了山腳,來到山頂時,整個山頂是一個六十多畝大小的平地,中央有一個微突半圓形墳墓,占地麵積足有一畝大小,墓門處立有一人高的碑,上頭刻有“大周華凰公主墓”底下是一遍墓誌銘。
如此熟悉的書法,是太上皇的筆跡。是太上皇行文風格特點,隻看一遍就能尋出七處不足,但這不妨礙他對華凰的一片愛孫之情,可以確認墓誌銘是太上皇親自撰寫。
蘇晴靜默地立在陵墓前,唇角掠過一絲笑意,“太上皇先生,謝謝你!知曉了太多,再也迴不去。”
不到十丈外,建了一座石木小屋,房屋建造得結實,正房三間,一側有廚房,蘇晴正覺肚子餓,取了廚房的米麵準備做飯,廚房的屋頂掛著醃製過的兔子、臘肉,而山頂還有一塊菜地,約有四五分地。
用罷了飯,她采了茅草編了一個草蒲團,盤腿坐在草蒲團上調息養神,夕陽西下,陽光灑落身上,她隻覺心曠神怡。
夜色中,她聽到一陣熟悉的腳步聲,由遠而近,帶著一股濃鬱的酒氣。
蘇晴道:“徐謖,幾年未見,倒是真長本事了,這是借酒消愁?”
誰?
這聲音是華凰公主的,他很熟悉。
徐謖立在不遠處,手裏的酒壇鬆落,夜色下,一個女子的身影立在不遠處,他快走幾步,一把將人抱住,“華凰,你迴來了?你終於入我夢?對不起,是我沒能保護你。我是你的侍衛,看著你被人帶走,害你慘死……”
他與周勖相鬥,華凰卻被人帶走。
一個月後,京河裏漂出一具女屍,鞭痕縱橫交織,雙手指骨碎裂,腿骨破碎,手段狠辣,從五官與身上的宮袍,立時驚動了京畿衙門與大理寺,女子背上有紋身、胎記,經過反複確認乃宮裏失蹤的華凰公主。
他去衙門認領屍首時,那一刹,所有的理智化成悲傷,他跪在屍首前嚎啕大哭,恨不得將這一生所有的痛苦都宣泄出來。
她死了。
她失蹤後,他才發現,在他不知道的時候,他對這個民間長大的公主情有獨鍾,且情根深種,他感受到了撕心裂肺的痛,他更自責,習武二十多年,卻護不住一個她。
“你守在陵墓三年,隻是為了贖罪?”
“你死之後,我才知道,情不知何時而起,你早在我心裏,我寧願死的人是我。華凰,我不知道什麽時候起,喜歡上你……”
“人都死了,陰陽相隔,說這些還有用?徐謖,離開綿州迴京城,娶妻生子過你自己的日子,如果不能再愛一個女子,那就去愛自己的孩子。你我緣盡今生!”
“華凰,你別走,即便你是女鬼,我也願意守著你。”
“女鬼也是會投胎的,一碗孟婆湯,前塵舊恨盡數忘。徐謖,你說得太遲,你我已經不可能,迴京城吧,去做你想做的事。”
“華凰,我不走,我就留在這裏陪你,我來贖罪,是我失職未能保護好你,我不走……”
她掙開了他的懷抱,繞到他身後,快速一擊,他昏睡過去,她將他扶到屋裏,為他蓋上被褥。
“明早醒來,一切都不存在,好好睡一覺。”
幾年未見,沉默、陽剛的男子頹廢得一臉大胡子,明明二十多歲,卻如四十的中年大叔。
她不喜歡!
她為他蓋上被褥,迴到廚房整理一番,努力讓一切看不出她在這裏住過的樣子,將茅草編織的草蒲團收了起來。
天亮之前,她翩然而去。
她先去縣衙打聽,那片靈氣濃鬱的荒灘無主,出錢將那一片給買下,是照著荒山價兒,一畝二百紋,三百畝亦不過六十兩銀子,拿到地契文書。
蘇晴又去了石廟鎮,找到鎮上的廟祝,借助廟裏,給廟祝添了一百兩的香油錢,年邁的廟祝收了兩個無家可去的孩子。
她從鎮上買了幾身衣裳,送給廟祝與孩子,又為自己剪裁了新裳,用兩天時間縫好一件道袍,亦配了女道戴的頭飾與頭紗。
廟祝會看風水,蘇晴說了自己要在王莊上遊二裏地建道觀的事,想請廟祝幫忙看風水。
廟祝到了那一片,比劃了一遍,“這裏建道觀,水蛟生角化龍之勢,委實神來之筆。”
他在荒灘之處還轉了一遍,尋了石灰圈了一塊地方,說了一大通風水道理,如何朝向,哪裏是三清殿,那裏是悟道地等等。
*
臘月二十一,是她去碧水河收船的日子。
她沿著碧水河一路往前,到了王莊外頭的河岸,除了一艘船,還有十幾個人圍觀。
王大伯道:“道長來了?”
蘇晴道:“我姓趙,道號清婉,你們可喚我趙道長。”
除了王家父子三人是木匠,還有四個木匠,一對父子、一對兄弟,那兄弟倆是丁家莊人氏,她認得。
蘇晴在船板上敲敲、拍拍,再看了木材,用料紮實,式樣是自己要的,“你們做得很快,這船造得很好。”她掏了兩枚銀元寶出來,“這是十兩銀子,另五兩是我贈送你們的,算是獎品。”
王大伯難掩喜色,“多謝道長。”
蘇晴抬手一指,“我已買下那片荒灘。”
王長武的祖父望了過去,“道長要在那裏建道觀?”
“圖紙已繪好,王師傅給瞧瞧,照圖紙建造需多少銀子,我一次性包工包料全包給你們督建。”
王長武祖父心下歡喜,這可是一筆大生意。
蘇晴遞過一張圖紙,這是根據廟祝的意見進行修改後的圖紙,原想建一座屋子居住,但廟祝真當成建道觀,索性就建一座小些的道觀。
神殿隻供三清塑像,後院則是修行之地。
王長武祖父接過圖紙,幾個木匠見還有活,聚在一起七嘴八舌起來。
王大伯道:“這是石木瓦房,建這些房屋,需得好好計算。”
“無妨,你們可以慢慢算,算好了與我報一個價兒。”
蘇晴上了船,問道:“王長武,會劃船嗎?”
“不會。”
人群裏一個少年道:“我會,我家有魚塘,每年夏天漲水時,會在碧水河打魚。”
“你上來,教我如何劃船。”
王長武跟著跳上了船。
少年劃得像模像樣,蘇晴問了幾句,學著他的樣兒,很快就掌握了平衡。
王長武覺得在船上的感覺真是不一樣,心曠神怡。
如此熟悉的書法,是太上皇的筆跡。是太上皇行文風格特點,隻看一遍就能尋出七處不足,但這不妨礙他對華凰的一片愛孫之情,可以確認墓誌銘是太上皇親自撰寫。
蘇晴靜默地立在陵墓前,唇角掠過一絲笑意,“太上皇先生,謝謝你!知曉了太多,再也迴不去。”
不到十丈外,建了一座石木小屋,房屋建造得結實,正房三間,一側有廚房,蘇晴正覺肚子餓,取了廚房的米麵準備做飯,廚房的屋頂掛著醃製過的兔子、臘肉,而山頂還有一塊菜地,約有四五分地。
用罷了飯,她采了茅草編了一個草蒲團,盤腿坐在草蒲團上調息養神,夕陽西下,陽光灑落身上,她隻覺心曠神怡。
夜色中,她聽到一陣熟悉的腳步聲,由遠而近,帶著一股濃鬱的酒氣。
蘇晴道:“徐謖,幾年未見,倒是真長本事了,這是借酒消愁?”
誰?
這聲音是華凰公主的,他很熟悉。
徐謖立在不遠處,手裏的酒壇鬆落,夜色下,一個女子的身影立在不遠處,他快走幾步,一把將人抱住,“華凰,你迴來了?你終於入我夢?對不起,是我沒能保護你。我是你的侍衛,看著你被人帶走,害你慘死……”
他與周勖相鬥,華凰卻被人帶走。
一個月後,京河裏漂出一具女屍,鞭痕縱橫交織,雙手指骨碎裂,腿骨破碎,手段狠辣,從五官與身上的宮袍,立時驚動了京畿衙門與大理寺,女子背上有紋身、胎記,經過反複確認乃宮裏失蹤的華凰公主。
他去衙門認領屍首時,那一刹,所有的理智化成悲傷,他跪在屍首前嚎啕大哭,恨不得將這一生所有的痛苦都宣泄出來。
她死了。
她失蹤後,他才發現,在他不知道的時候,他對這個民間長大的公主情有獨鍾,且情根深種,他感受到了撕心裂肺的痛,他更自責,習武二十多年,卻護不住一個她。
“你守在陵墓三年,隻是為了贖罪?”
“你死之後,我才知道,情不知何時而起,你早在我心裏,我寧願死的人是我。華凰,我不知道什麽時候起,喜歡上你……”
“人都死了,陰陽相隔,說這些還有用?徐謖,離開綿州迴京城,娶妻生子過你自己的日子,如果不能再愛一個女子,那就去愛自己的孩子。你我緣盡今生!”
“華凰,你別走,即便你是女鬼,我也願意守著你。”
“女鬼也是會投胎的,一碗孟婆湯,前塵舊恨盡數忘。徐謖,你說得太遲,你我已經不可能,迴京城吧,去做你想做的事。”
“華凰,我不走,我就留在這裏陪你,我來贖罪,是我失職未能保護好你,我不走……”
她掙開了他的懷抱,繞到他身後,快速一擊,他昏睡過去,她將他扶到屋裏,為他蓋上被褥。
“明早醒來,一切都不存在,好好睡一覺。”
幾年未見,沉默、陽剛的男子頹廢得一臉大胡子,明明二十多歲,卻如四十的中年大叔。
她不喜歡!
她為他蓋上被褥,迴到廚房整理一番,努力讓一切看不出她在這裏住過的樣子,將茅草編織的草蒲團收了起來。
天亮之前,她翩然而去。
她先去縣衙打聽,那片靈氣濃鬱的荒灘無主,出錢將那一片給買下,是照著荒山價兒,一畝二百紋,三百畝亦不過六十兩銀子,拿到地契文書。
蘇晴又去了石廟鎮,找到鎮上的廟祝,借助廟裏,給廟祝添了一百兩的香油錢,年邁的廟祝收了兩個無家可去的孩子。
她從鎮上買了幾身衣裳,送給廟祝與孩子,又為自己剪裁了新裳,用兩天時間縫好一件道袍,亦配了女道戴的頭飾與頭紗。
廟祝會看風水,蘇晴說了自己要在王莊上遊二裏地建道觀的事,想請廟祝幫忙看風水。
廟祝到了那一片,比劃了一遍,“這裏建道觀,水蛟生角化龍之勢,委實神來之筆。”
他在荒灘之處還轉了一遍,尋了石灰圈了一塊地方,說了一大通風水道理,如何朝向,哪裏是三清殿,那裏是悟道地等等。
*
臘月二十一,是她去碧水河收船的日子。
她沿著碧水河一路往前,到了王莊外頭的河岸,除了一艘船,還有十幾個人圍觀。
王大伯道:“道長來了?”
蘇晴道:“我姓趙,道號清婉,你們可喚我趙道長。”
除了王家父子三人是木匠,還有四個木匠,一對父子、一對兄弟,那兄弟倆是丁家莊人氏,她認得。
蘇晴在船板上敲敲、拍拍,再看了木材,用料紮實,式樣是自己要的,“你們做得很快,這船造得很好。”她掏了兩枚銀元寶出來,“這是十兩銀子,另五兩是我贈送你們的,算是獎品。”
王大伯難掩喜色,“多謝道長。”
蘇晴抬手一指,“我已買下那片荒灘。”
王長武的祖父望了過去,“道長要在那裏建道觀?”
“圖紙已繪好,王師傅給瞧瞧,照圖紙建造需多少銀子,我一次性包工包料全包給你們督建。”
王長武祖父心下歡喜,這可是一筆大生意。
蘇晴遞過一張圖紙,這是根據廟祝的意見進行修改後的圖紙,原想建一座屋子居住,但廟祝真當成建道觀,索性就建一座小些的道觀。
神殿隻供三清塑像,後院則是修行之地。
王長武祖父接過圖紙,幾個木匠見還有活,聚在一起七嘴八舌起來。
王大伯道:“這是石木瓦房,建這些房屋,需得好好計算。”
“無妨,你們可以慢慢算,算好了與我報一個價兒。”
蘇晴上了船,問道:“王長武,會劃船嗎?”
“不會。”
人群裏一個少年道:“我會,我家有魚塘,每年夏天漲水時,會在碧水河打魚。”
“你上來,教我如何劃船。”
王長武跟著跳上了船。
少年劃得像模像樣,蘇晴問了幾句,學著他的樣兒,很快就掌握了平衡。
王長武覺得在船上的感覺真是不一樣,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