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殊不是下場了,但在天字考場未看到他,天字考場是最好但同時最嚴,誰讓這裏是監考官大堂,大人們要用飯、用茶點都得到這邊,就連大堂後頭還設有大通鋪,但凡官員們乏了,就會去後堂輪流休息,拉下來可是足足七天的時間。


    又一陣鑼響,主考官大聲道:“請皇上賜考題!”


    內侍的高聲響起,“第一場文章,《論大周之興亡》。”


    崔太傅猜中了,他估計新君恩科,必是說一國之興衰、利弊,這亦是崇熙登基以來的第一次科考,這考題是崇熙帝欽賜。


    有官差捧著一個偌大的木牌,分成四組奔向四大考場,將木牌盡量拋到每一位考生麵前。


    兩寸香後,有監考官朗聲道:“第一場,文章。時間為三日,三月二十一日辰正收卷,開始!”


    這個考題太大,寫易,但寫好難,若是考書本上的內容還容易些,好在近來蘇晴惡補,將曆年曆屆的優秀文章看過不少,她注水硯墨,兩天時間寫一文,接下來還有詩詞、刑律、經史、算學,隻不知考試的先後順序。


    蘇晴用半日時間寫好了文章,吃了藥膳茶水與點心,還吃了幾塊五香肉脯,之後將文章在案頭,用鎮紙壓了,進入屏風後麵,盤坐在榻上調息打座,修練《梅林氣訣》,這一番下來,修了幾個來迴,肚子餓了,將混在茶壺裏的水再就著點心吃飽。


    天色已暗,點了蠟燭坐到案前,對照《製文五十四章》又稱《梅林五十四章經》修改了五個大處,七個小處,修改好後,秉燭再抄了一遍,將早前改得一團亂的文章就著燭火燒成了灰燼。


    做完之後,已是夜裏三更天,她再飲了幾盞藥膳茶,將茶包撈出,取了清水洗了茶壺,去了一趟恭房迴來,從茶壺注入清水,封了小爐的灶門,加了新的銀炭進去,估摸著能燒到明晨,方迴到屏風內的小榻,準備睡覺。


    第二日,睡到日上三竿,起來後開了灶門,加了新炭,燒了第一壺茶水,一邊坐等水沸,一邊再改文章,依舊是對照《梅林五十四章經》,這次尋出了六處大小修改意見,怎的這修改不足處,就似菜園裏的蟲子,那樣毛病、不足沒了,新的不足又產生了,也至她改來改去,隻是減少的錯漏,總會發現新的不足。


    她抄錄好後,舊的文稿又被她焚燒掉,捧在手裏,又尋了三處不足,再修改,再抄錄……


    待到黃昏,她再次吃飽喝足,去了一趟恭房迴來,迴到屏風後的小榻上打坐調息,這番一坐到已天亮,她發現修練一夜,與睡一夜一樣,都是精神大好,而且修練一夜的身體更為舒爽。


    對她盤腿打坐的事,官員們覺得很奇怪。


    這位大公主是在冥想?感悟?


    他們不止一次地看過大公主的文章,她會反複的改,有時候是睡一覺後修改,有時候是冥想之後,從早前的中等之文,改到中等、上等,誰都看得出來,改得越來越好了。


    第二日便這樣過了。


    到了第三日,蘇晴改得更為嚴謹,上午修了一遍,抄錄後,再改了一遍,隻是這次不再將前者焚毀,而是將兩遍進行比對。


    怎麽就沒有不觸及《五十四章經》不足處的呢,上午那一遍有兩處不足,下午則有一處,兩相比對,都有不足,明日辰正就要交卷,完美無暇不可能,隻是盡量減少而已,典故漏洞已修好,但這小處的不足唯有她能知曉,旁人是看不出來,她琢磨著如何彌補,兩足彌補了,必會出現新的錯漏,而新的錯漏彌補了,就會出現新的不足……


    蘇晴看著兩版改好的,最終選擇了下午版,在原有不足上比對,猶豫再三,將上午版焚掉,抄錄了修訂後的下午版,這一次的修改,在書法上亦對照了《五十四章經》,書法上有兩處不足,但都是小缺點。


    待抄完之後,很是滿意,有些不足無法避免,若真完美無瑕,就成千古名篇,她的文章再配上她的書法,就文章一場的成績很是不錯。


    她在卷上寫上自己的籍貫:京城,考號:天字一二三七號,姓名:宇文晴。


    以前曾出現同一籍貫,同姓名的事,從那以前,就添了考號一項,每一考場每一號房有著不同的編號,絕無錯漏。


    一二三七是後來一個官員放到她案前的號牌,天字考場的編號攏共有一千二百三十六號,她是最後一個號,為一二三七號,原因是這編號是規定的,刻在每個號房的牆上,每屆會檢查一遍排號,若是發現字號淡了,會用紅漆再描一遍。


    三月二十日夜,她繼續在榻上打坐修煉。


    主考官禮部尚書進來,立在案前看她的文章,眼晴冒著精光,委實這一手館閣體寫得太漂亮,半點看不出來自女兒家之手,再有文章也令人拍岸叫絕,“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匹婦亦有責”進行了論述,詞匯之精妙,就像是一座華麗的高閣拔地而起,她每一次修改,他都有看這。


    他們亦聽大公主常說,好文章都反複修改出來的,這可真是,初稿平平,但現在卻令人拍案叫絕,如何一點點變化,他們都知道啊。


    禮部尚書瞧得入神,楊大學士亦立在旁邊看文,低聲道:“大人可瞧過柳殊的文章?他與大公主之文各有千秋。”


    大公主之文華美如高樓,有光耀人心之感;柳殊的文意如奔湧的江河、海洋,令人看到富庶、繁華的太平盛世。


    蘇晴曾指出過柳殊文章的幾點不足,而柳殊則將舉人班所有學子的不足都記錄下來,整理出小劄,更根據心得悟出了製文修改要點,用這些要點來對照,柳殊不僅會寫文,更學會了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


    如果蘇晴知道柳殊此舉,定會大讚一聲:實乃天才!


    即便柳殊根據不足整理的製文修改要點,不如《五十四章經》齊全,但寫文要點、改文要點來說,亦總結出了十六要點,隻是沒有《五十四章經》更為精妙,畢竟天下的才賢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多少年來,也隻前朝末年出現了梅林三賢。


    李大學士從外頭進來,捧了自己的精致的汝瓷小茶壺,蓄了茶水,一邊含著茶嘴,一邊過來,“此屆貢生水平高低不一,看過柳殊、大公主的文章,旁人的委實難以入目。”


    “京城書院甲班貢生的文章值得一看。”


    “但難與柳殊、大公主相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家閨史:棄女不認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愛桂圓寶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愛桂圓寶寶並收藏皇家閨史:棄女不認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