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明,蘭姑姑、萱姑姑已經起身,帶著侍衛、隨從們收拾箱籠,更有劉知州送來的蜀地特產:蜀錦、蜀繡,蜀地特有幹菜,幹豇豆、幹酸菜、蘿卜幹等,挑了最好的送來。


    司馬綱與劉知州指點了幾句。


    劉知州聽到長平候周家派了五公子來作刺客,驚得有些迴不過神,周家這是瘋了?他們的行跡早被人家摸得一清二楚。


    司馬綱道:“太子殿下與廣平王從未將榮王府與周家放在眼裏,就憑他們,也配做東宮對手。”


    太子殿下當年領兵,在六王奪嫡中成為最後的贏家,那時的太子殿才二十出頭,如今做了十四年的儲君,才幹便是先帝亦頗為誇讚,就連當今也嫉妒兒子的才能。


    劉知州道:“司馬世子所言甚是,未曾開始便已勝負分明,他們是秋後的螞蚱長不了。”


    “但凡明眼人,誰願意上那賊船,長平候府要蹦躂,且由著他們蹦。”


    司馬綱不屑榮王一派,東宮也是如此罷。


    畢竟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東宮這位的能耐,當今都拿太子沒法,他一麵嫉妒兒子的才幹,一麵又不敢下手太狠,怕將太子折騰沒了,沒臉麵對列祖列宗。


    司馬綱悠悠歎了一口氣,“出京之前,皇上龍體欠安,近來病得很重,希望能早日轉安。”


    皇帝病了,周家卻這時候派人出京,簡直本末倒置。


    劉知州道:“皇上定會早日轉安,司馬大人一路保重。”


    司馬綱給他吃了一枚定心丸。


    今上有五十多歲了,在帝王裏頭不算年輕,先帝在位三十八年,八歲登基,而當今亦在位十四年,算算年紀,倒比先帝還長壽些。


    功還是要立的,在嫡郡主抵京前,最好讓《嫡郡主傳》能傳遍天下,必須督促他們將故事寫完。


    司馬綱領隊,雖未將周五公子放在眼裏,但一路小心總是該的。


    周五公子扮成獵戶模樣,原本白淨的臉頰,有了淺淡的黝黑。司馬綱掃過他,易容術也這麽糟糕,他到底是怎麽想的?


    榮王妃蠢,派出的周家子弟更蠢。


    就這樣還想行刺?


    劉知州順著司馬綱的視線,立時看到三個形色可疑的人,三人鬼鬼祟祟,可不像真正的獵戶,更像是貴公子。


    原來,周家派出的人是他們。


    他對身邊的人道:“看到三個人了?”


    “大人,他們是……”


    “派來行刺嫡郡主的周家公子,這事兒不必出手,交給周知縣處理。”


    因為《嫡郡主傳》,百姓們知道流落民間的嫡郡主就住在驛館裏,不少人聚在周圍看,蘭姑姑、萱姑姑出來了,蘇晴戴了一頂白色紗帷帽,透過輕紗掃了一眼周圍。


    她上了馬車,蘭姑姑、萱姑姑亦跳了上來。


    司馬綱唿了一聲:“啟程!”


    馬車軋軋,蘇晴挑起車簾,看著外頭,“怎的這麽多人?”


    萱姑姑道:“是綿州城的文人,寫了郡主真人真事的話本子,好些百姓聽說了,特意趕來相送。”


    送她?這種話她可不信,定是來瞧熱鬧。


    “郡主可真不容易,與家人失散,吃了那麽多苦頭。”


    “誰家六歲的孩子能想到賣房屋葬母,賣自身供舅家表兄讀書,偷偷識字,偷偷練習書法,天家血脈不愧是神童。”


    “我家丫頭六歲什麽也不會,隻會哭鬧。”


    蘇晴聽著周圍的議論聲,心下了然,對於真人真事的話本子、說書主角,百姓們好奇,就想知道長什麽樣兒的。


    蘇遜送了蘇晴一箱子書,她得暇時便看書,有時候還練字,他見過蘇晴的書法,同齡之中,便是與她一般大小的男子,也少有寫得出如此漂亮的書法。


    司馬綱道:“這是下了苦工夫練出來的,尋常人沒有二十年的功底很難有這般好字。”


    所以,她必日潛心苦練。


    隻是話本子裏頭,她被李翠芳的侍女發現撿迴丟棄的破筆,卻被侍女挑撥使壞,也被誤認為她要幹什麽壞事。


    文人們覺得情節不夠好,就給加了李翠芳用簪子鑿蘇晴,還被罰洗李府上下所有人的衣衫等情節。


    嫡郡主賞罰分明,解釋她雖未治罪李家,但亦未念及李家恩情的原由,換成是誰,受了那麽折磨,沒擾李家滅門就是大恩了。李家小姐太惡毒,小姐身邊的丫頭與是挑撥是非,心腸狠辣之輩。


    李翠芳出名了,雖未提及她的閨名,但仁和縣李縣丞嫡長女不辯是非、黑白,無主張,聽侍女丫頭擺布的名聲傳出去了,現在整個綿州上下都知道,桃兒、杏兒也成狠辣惡毒之人,惡名遠播。


    蘇遜、司馬綱等人見識到蘇晴的酷書、愛書,坐在馬車裏就能看書,而且她的記憶力遠勝常人,看上兩三遍就能記熟更能背下來。


    出得綿州城一個時辰後,進入橘鎮。


    “阿彌陀佛,施主能否施舍一二。”


    這熟悉的聲音,一下子引起蘇晴的注意,她放下手中的書,尋聲望去,這是靜水庵的枯井師太,靜水庵雖小,卻是綿州一帶真正的尼姑庵。


    她在馬家做牛做馬地為奴為婢六年後,因染上風寒,渾身乏力,病得隻剩一口氣,是遊方化緣至石廟枯井師太救了她。


    師太在仁和縣幾家富戶那裏化緣、算命、相麵得來銀錢,為她抓藥治病,枯井師太精通易經命理之術,同時還略通歧黃,通曉醫術。


    這是前世她排名第一的恩人,對她之恩,遠勝喬六婆一家三口。


    後來,枯井師太知她無處可去,將她帶迴靜水庵,她便在庵中做了一個待發修行的女弟子。枯井師太為她講解佛經,指點她讀書識字,靜水庵中生活了足八年,她在那裏感受到了人間溫暖,雖非師徒,卻情同母女。


    那年,枯井師太帶庵中大師姐出門遊曆,說是歸來時,就會由大師姐接掌靜水庵。


    靜水庵很小,小得隻得佛堂、後院兩處,佛堂隻有正殿,後院便是一個小小的四合院,連著齋堂、廚房、禪房、經房在內攏共六間屋子。


    枯井師太獨居一間,其他弟子都是共住一人大通鋪。


    靜水庵日子清苦、艱難,素日亦是靠著鄉鄰的香火錢與化緣生存,枯井師太來自南方佛寺,是真正的修行之人,佛法高深,自她來後,庵裏的日子漸有好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家閨史:棄女不認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愛桂圓寶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愛桂圓寶寶並收藏皇家閨史:棄女不認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