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機會
皇家閨史:棄女不認命 作者:我愛桂圓寶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知州最惱,再有一年,他就在綿州做了六年知州,照著規矩就能升官了,偏生出了這麽大的案子。隻要案子處理好了,便是政績,處理不好就會成為敗績、汙點。
周知縣看劉知州要插手,原想反對的,可反複思忖一番,與其結怨,不如聯手,大家共同進退。
周太太正在縣衙大廚房裏忙碌,指著陪嫁廚娘做各種點心、預備酥餅幹糧。
周倩兒若真能做陪讀入太學,將來的婚事不會差。
周太太身邊的管事婆子笑道:“太太,京城黃半仙算得可真準,說我們小姐自有機緣,不急著訂親,瞧瞧眼下,可不就出現轉機了。”
隻要周倩兒入得宮中太學,與她一起讀書的便是天之驕子、天之貴女,交好貴人,往後姻緣自是極好的。
周太太歡喜時,李太太則鬱悶。
李縣丞怎麽也沒想到,蘇晴會是東宮嫡郡主。
早前還擔心蘇晴報複,過去八年,蘇晴在李家受了多少刁難,被李翠芳責罰多少、訓罵多少迴,他們計算不清楚。
蘇晴說李家有過,但亦有功,而今是功過相抵,她不會扶持李家,但亦不會給李家使絆子。那言下之意,沒有交好李家的意思。
皇家的人哪個是省油的燈,蘇晴是不計較了,難保太子妃不計較,蘇家不計較。
蘇家乃是京城望族之一,又有爵位、又有實權,蘇晴的舅父、表兄們真能咽下這口氣。
李翠芳揪著帕子,“周倩兒入了她的眼,她要周倩兒做陪讀……”
李縣丞搖頭輕歎,不迴踱步。
東宮貴人住到縣衙後宅,早前隻知有大人物來,誰能想到蘇、司馬兩家的公子,而司馬綱更是司馬一族的宗子,確實是大人物,也是貴人,但論起來也是蘇晴的表哥。
“讓你去服侍,是賠罪的,可你倒好,不曉輕重,還在縣衙花園與嫡郡主爭執。你讓旁人怎麽看?君臣有別,尊卑之分,你不懂?”
李翠芳想到自己被蘇晴騙了八年,心頭就是一股怒火,“小小年紀,心眼還多,懂得藏拙扮傻,一手字寫得不比父親差。”
李縣丞微怔,“你真看到了?”
蘇晴才多大,怎麽可以與李縣丞的字相比。
李翠芳道:“她特意寫了字給我看,那字真是好字,她就差指著我鼻子罵我笨。說我幾年才識完的字,她……她幾天就會了。每次讓她值夜,她都在苦練書法,用的還是我丟棄不用的破筆……”
李太太想到一個小姑娘,小小年紀,就知偽裝,不讓人發現她的聰慧,她沒發現,連李縣丞這個大才子也沒發現,可見蘇晴在李家時有多謹慎。
李縣丞很是懊悔,那麽多年,他怎麽就沒發現那孩子的異樣,此事傳出去,隻怕同袍、官員們都會恥笑他糊塗,眼皮底下一個有貴人,他有眼不識金鑲玉,被個小孩子耍得團團轉。
李翠芳幾年才學會的字,她幾天就會了。
拿著李翠芳丟棄的破筆,就能練出一手好書法。
她不報複李家,但消息一傳出去,他李家的名聲、他的官聲就丟得差不多了。
杏兒小心翼翼地道:“小……小姐,三年前,我確實看到她撿破筆。”
李翠芳怒喝道:“這麽大的事,你為什麽不告訴我?”
“奴婢想著,就是幾支不要的破筆,她撿就撿了。”
桃兒繼續道:“難怪小姐說話時,她總是心不在焉。好幾次,我看她躲在屋裏嘀嘀咕咕,仔細聽,又聽不清她在說什麽?現在想來,可不就像二公子、三公子背書時的樣子。”
桃兒還挑撥過兩迴,誣陷蘇晴在背裏咒罵李翠芳。被李翠芳關到雜房,關了一整宿,還罰一天不許吃飯。
那根本不是罵誰,而是蘇晴在偷偷背書。就在他們的眼皮底下,被人刁難,被人誤會,她從未解釋,隻做著她認為對的事。
李縣丞聽罷,原來一早都是有跡象的,隻是他從未留意。如果這是個男子,未來真真了不得,偏生就是個女子。難怪是天家血脈,生來就知道保護自己,還比尋常孩子要機敏。
他怎麽就沒早發現呢,早些發現,施恩於她,今日光鮮的豈止是他,還能造福子女後人。
李縣丞似看到了未來,蘇晴決定不隱瞞自己的成長路,因為她做得太好,根本不需隱瞞,她所做的事,完全就是勵誌的典範。
他不知道的是,因司馬綱、蘇遜出手,已經有文人在撰寫《嫡郡主傳》的話本子,想將嫡郡主的故事傳揚出去。
李翠芳成了不辯是非,聽由丫頭挑唆,處處刁難、責罰、訓罵幼年嫡郡主的惡人。李縣丞成了一個糊塗人;李太太縱容女兒作惡、欺壓人而袖手旁觀。
李縣丞悔斷肝腸,為自己痛失機會心疼不已。
夜已深。
蘇晴坐在榻前,手裏捧了一本書,蘇遜知她愛讀書,特意送了一大箱子書給她。
蘇晴亦是愛書人,看看這本,瞧瞧那本,每本都舍不得。
她看書時,周知縣的師爺正帶著隨從立在李家後門。
很快,就看到一個仆婦出來。
師爺一抬手,“說好的,講一個嫡郡主幼年的故事,付你一百文,故事精彩了,可以多給,若是不精彩,隻能付十文。”
仆婦將今兒聽來的事細細地說了,講的是嫡郡主在屋裏背書,被桃兒聽見,誤以為是在背裏咒罵小姐。李翠芳大怒,令仆婦將嫡郡主拖入柴房,罰她一日不許吃飯。
仆婦一講完,“師爺,這故事可好?”
“好,付你二錢銀子。”
“還有一個故事。”仆婦心下大喜,講個故事就能換錢,這買賣做得,當即又講了嫡郡主買不起筆,看到杏兒將小姐用過的破筆丟棄,悄悄撿迴來的事。
師爺搖了搖頭,“不如前一個精彩,付你一錢銀子。可還有?”
“我昨晚講了好些故事呢?”
“你昨晚可賺了二兩銀子,若是再有了,說一聲,講給我這隨從聽。”
司馬世子爺要為嫡郡主出頭,令人撰書立傳,這是助東宮,既然周知縣已經投了太子府,他自然要傾盡全力,若是做好了,也許他這個秀才師爺也有機會入仕。
不想當官的讀書人,不是優秀的讀書人。
周知縣看劉知州要插手,原想反對的,可反複思忖一番,與其結怨,不如聯手,大家共同進退。
周太太正在縣衙大廚房裏忙碌,指著陪嫁廚娘做各種點心、預備酥餅幹糧。
周倩兒若真能做陪讀入太學,將來的婚事不會差。
周太太身邊的管事婆子笑道:“太太,京城黃半仙算得可真準,說我們小姐自有機緣,不急著訂親,瞧瞧眼下,可不就出現轉機了。”
隻要周倩兒入得宮中太學,與她一起讀書的便是天之驕子、天之貴女,交好貴人,往後姻緣自是極好的。
周太太歡喜時,李太太則鬱悶。
李縣丞怎麽也沒想到,蘇晴會是東宮嫡郡主。
早前還擔心蘇晴報複,過去八年,蘇晴在李家受了多少刁難,被李翠芳責罰多少、訓罵多少迴,他們計算不清楚。
蘇晴說李家有過,但亦有功,而今是功過相抵,她不會扶持李家,但亦不會給李家使絆子。那言下之意,沒有交好李家的意思。
皇家的人哪個是省油的燈,蘇晴是不計較了,難保太子妃不計較,蘇家不計較。
蘇家乃是京城望族之一,又有爵位、又有實權,蘇晴的舅父、表兄們真能咽下這口氣。
李翠芳揪著帕子,“周倩兒入了她的眼,她要周倩兒做陪讀……”
李縣丞搖頭輕歎,不迴踱步。
東宮貴人住到縣衙後宅,早前隻知有大人物來,誰能想到蘇、司馬兩家的公子,而司馬綱更是司馬一族的宗子,確實是大人物,也是貴人,但論起來也是蘇晴的表哥。
“讓你去服侍,是賠罪的,可你倒好,不曉輕重,還在縣衙花園與嫡郡主爭執。你讓旁人怎麽看?君臣有別,尊卑之分,你不懂?”
李翠芳想到自己被蘇晴騙了八年,心頭就是一股怒火,“小小年紀,心眼還多,懂得藏拙扮傻,一手字寫得不比父親差。”
李縣丞微怔,“你真看到了?”
蘇晴才多大,怎麽可以與李縣丞的字相比。
李翠芳道:“她特意寫了字給我看,那字真是好字,她就差指著我鼻子罵我笨。說我幾年才識完的字,她……她幾天就會了。每次讓她值夜,她都在苦練書法,用的還是我丟棄不用的破筆……”
李太太想到一個小姑娘,小小年紀,就知偽裝,不讓人發現她的聰慧,她沒發現,連李縣丞這個大才子也沒發現,可見蘇晴在李家時有多謹慎。
李縣丞很是懊悔,那麽多年,他怎麽就沒發現那孩子的異樣,此事傳出去,隻怕同袍、官員們都會恥笑他糊塗,眼皮底下一個有貴人,他有眼不識金鑲玉,被個小孩子耍得團團轉。
李翠芳幾年才學會的字,她幾天就會了。
拿著李翠芳丟棄的破筆,就能練出一手好書法。
她不報複李家,但消息一傳出去,他李家的名聲、他的官聲就丟得差不多了。
杏兒小心翼翼地道:“小……小姐,三年前,我確實看到她撿破筆。”
李翠芳怒喝道:“這麽大的事,你為什麽不告訴我?”
“奴婢想著,就是幾支不要的破筆,她撿就撿了。”
桃兒繼續道:“難怪小姐說話時,她總是心不在焉。好幾次,我看她躲在屋裏嘀嘀咕咕,仔細聽,又聽不清她在說什麽?現在想來,可不就像二公子、三公子背書時的樣子。”
桃兒還挑撥過兩迴,誣陷蘇晴在背裏咒罵李翠芳。被李翠芳關到雜房,關了一整宿,還罰一天不許吃飯。
那根本不是罵誰,而是蘇晴在偷偷背書。就在他們的眼皮底下,被人刁難,被人誤會,她從未解釋,隻做著她認為對的事。
李縣丞聽罷,原來一早都是有跡象的,隻是他從未留意。如果這是個男子,未來真真了不得,偏生就是個女子。難怪是天家血脈,生來就知道保護自己,還比尋常孩子要機敏。
他怎麽就沒早發現呢,早些發現,施恩於她,今日光鮮的豈止是他,還能造福子女後人。
李縣丞似看到了未來,蘇晴決定不隱瞞自己的成長路,因為她做得太好,根本不需隱瞞,她所做的事,完全就是勵誌的典範。
他不知道的是,因司馬綱、蘇遜出手,已經有文人在撰寫《嫡郡主傳》的話本子,想將嫡郡主的故事傳揚出去。
李翠芳成了不辯是非,聽由丫頭挑唆,處處刁難、責罰、訓罵幼年嫡郡主的惡人。李縣丞成了一個糊塗人;李太太縱容女兒作惡、欺壓人而袖手旁觀。
李縣丞悔斷肝腸,為自己痛失機會心疼不已。
夜已深。
蘇晴坐在榻前,手裏捧了一本書,蘇遜知她愛讀書,特意送了一大箱子書給她。
蘇晴亦是愛書人,看看這本,瞧瞧那本,每本都舍不得。
她看書時,周知縣的師爺正帶著隨從立在李家後門。
很快,就看到一個仆婦出來。
師爺一抬手,“說好的,講一個嫡郡主幼年的故事,付你一百文,故事精彩了,可以多給,若是不精彩,隻能付十文。”
仆婦將今兒聽來的事細細地說了,講的是嫡郡主在屋裏背書,被桃兒聽見,誤以為是在背裏咒罵小姐。李翠芳大怒,令仆婦將嫡郡主拖入柴房,罰她一日不許吃飯。
仆婦一講完,“師爺,這故事可好?”
“好,付你二錢銀子。”
“還有一個故事。”仆婦心下大喜,講個故事就能換錢,這買賣做得,當即又講了嫡郡主買不起筆,看到杏兒將小姐用過的破筆丟棄,悄悄撿迴來的事。
師爺搖了搖頭,“不如前一個精彩,付你一錢銀子。可還有?”
“我昨晚講了好些故事呢?”
“你昨晚可賺了二兩銀子,若是再有了,說一聲,講給我這隨從聽。”
司馬世子爺要為嫡郡主出頭,令人撰書立傳,這是助東宮,既然周知縣已經投了太子府,他自然要傾盡全力,若是做好了,也許他這個秀才師爺也有機會入仕。
不想當官的讀書人,不是優秀的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