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糧計,出自吳越春秋。


    乃文種伐吳九術之三——貴糴粟縞,以空其邦。


    ......


    ......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按照文種的計策,成功強盛了國力,削弱了吳國,感慨時機已至,便想要起兵伐吳,不過在此之前,他還是去向智囊文種請教。


    即:越王對文種說:“文種大夫,這些年來,我參考了你的辦法,所求之事沒有不順心的,如今我想攻打吳國,你覺得怎麽樣?”


    文種聽到這話都懵了。


    哥哥,你沒發燒吧?


    吳王是沉迷美色了不假,越國也真的強大了起來。


    但再怎麽說,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啊。


    您現在想要攻打吳國,怕不是被屎蒙蔽了雙眼吧?


    然而,盡管文種心中有一千頭草泥馬飛奔而過,但為了保全自己的小命......為了不打擊勾踐的自信心,他還是表現的一臉讚同:“臣也覺得時候差不多了,但還是要先試探一番。”


    “這樣吧,大王您現在寫一封國書,把越國的現狀,能寫多慘就寫多慘,然後向吳王求助糧食,如果吳王腦子有坑......如果天意滅吳,那吳王就一定會答應大王的求助。”


    勾踐倒是沒看出文種的想法,隻當對方是想要示敵以弱,當即同意了下來。


    至於顏麵?


    他都臥薪嚐膽了,還要什麽顏麵?


    最終,這封國書,便由文種大夫,帶領使團,送到了吳國。


    要說吳王夫差年輕的時候,那也是勵精圖治的君王,並且將吳國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隻不過這兩年,越國又是送寶物,又是送美女的,再雄心壯誌的君王,終究還是在一聲聲‘大王~’中迷失了自我。


    如今,聽到文種出使吳國。


    夫差下意識當對方是來獻寶的,便當眾召見了他。


    而後得知對方是來借糧的,雖然有點失望,但也沒有太多的猶豫,直接就要答應借糧。


    理由很簡單:“越王這些年來,講道義,明事理,對我沒有二心,如今越國有難,我又豈能不幫?”


    文種饒是越國之臣,聽到這話都不禁有些傻眼。


    大哥你就這麽單純的嗎?


    合著自家大王腦子不太好使,不是個例啊。


    不過,吳王腦子不好使歸吳王,吳國終歸還是有著一票的大臣。


    便如智商近妖的伍子胥。


    在看到越王手書的國書,便察覺到了端倪。


    在他看來,越國有著範蠡、文種,就算主君是頭豬,也不可能將國家治理的這麽慘,對方今日前來借糧,必然是有了二心,想要前來試探吳國國力如何。


    即:若吳國借糧,便可以證明吳國國力強盛,暫時應當避其鋒芒,若吳國不借糧,或許正說明吳國的糧食也沒有富裕,或可挑起戰事。


    當即,伍子胥便勸諫一番,言稱借糧便是養寇,又將自己的擔憂說了一遍。


    吳王的心氣是比較高的,再加上在春秋時期,絕大多數人,都是被仁義禮智信填滿胸懷的好人。


    聽了伍子胥的話,吳王一方麵感覺有些不爽,畢竟自己這裏都要答應了,你現在來反駁豈不是不給我麵子?


    另一方麵就是覺得伍子胥把人想得太壞了。


    在他看來,越王都低聲下氣到給他牽馬了,這就是怕了自己的表現,自己又大發慈悲將其放迴了越國,這是自己有恩於對方,於情於理,對方都不會產生對他不利的想法。


    伍子胥:“......”


    伍子胥有點被吳王的單純給打敗了。


    要知道,堂堂一國君王,被你抓過來牽馬,本就是一種羞辱,對方不心存怨恨才是有鬼的。


    至於放迴去......人家大王當得好好的,被你抓過來幹了三年的苦力,又是趕車又是吃屎......現在好不容易迴了國,還想著人家對你感恩戴德?


    但偏偏有些話,他作為臣子的並不能明著說。


    一是出於禮法,二是為了小命著想。


    再加上這是春秋時期,能當官的都是文明人,喜歡用道理說服別人。


    伍子胥同樣如此,便想著通過講道理,讓吳王認識到勾踐的狼子野心,並試圖鼓動吳王發兵,趁著越國饑荒,一舉將其覆滅。


    然而,他一番道理說出去,滿心都是仁義道德的吳王依舊覺得不妥,反駁道:\"勾踐的國家有困難,而我給他提供糧食,我施恩於他,他理應迴饋道義於我,美好的品德展現的淋漓盡致,又有什麽好擔心的呢?\"


    伍子胥更無語了......


    知道單純的道理已經無法說服對方,便又舉了一個武王伐紂的例子——武王同樣對紂王俯首稱臣,結果還是舉兵造反了。


    這一次,吳王的確陷入了思考,然而就在伍子胥準備進一步努力的時候。


    太宰嚭開口了:“武王不是紂王的臣子嗎?他帶領諸侯來討伐自己的君主,即使打敗了商朝,是否合乎正義呢?”


    觀點隻有一個,武王討伐自己的君主,即便最後成功了,那也是不對的,大家鄙視他!


    伍子胥道:“可武王最後成功了。”


    太宰嚭道:“那我也鄙視他!”


    伍子胥:“......”


    伍子胥:“竊金者誅,竊國者諸侯......”


    太宰嚭:“我不聽我不聽......你既然身為大王的臣子,就理應幫助君主實現他的願望,滿足他的心願,你也是個聰明人,為什麽就不明白呢?”


    伍子胥:“太宰嚭執意與其親近,前縱石室之囚,受其寶女之遺。外交敵國,內惑於君,望大王明察,千萬不要被小人蒙騙!”


    吳王也覺得太宰嚭有些過於諂媚了,心中雖然歡愉,但表麵上依舊裝作不喜:“宰嚭啊,你不讓寡人聽到別人的觀點,恐怕不是忠臣的做法,難不成你要做那奸佞小人嗎?”


    太宰嚭:“臣聽說過:鄰國有危機,千裏迅速趕來救援。王者封亡國之後,五霸輔絕滅之末尚且如此。”


    這一句話,可以說是徹底奠定了吳王的想法。


    天子式微,禮崩樂壞之時尚且如此,難不成那時候的君主救援鄰國都做錯了不成?


    當即吳王與越國訂立協議,借給越國糧食一萬石,並且對文種說:\"我違背了我的臣子的意見將糧食借給越國,等到越國來年豐收,一定要將糧食歸還於我。\"


    文種看了一場大戲,也有些發蒙。


    這波,這波還真是天賜良機啊!


    當即,文種也拍著胸脯保證,等到今年的災情度過,明年一定連本帶利歸還糧食。


    就這樣,文種帶著糧食迴到了越國。


    越王勾踐見到文種果真帶著糧食迴來了,便覺得這是天意滅吳,再次向文種請教:“文種大夫,糧食也借到了,咱們攻打吳國吧。”


    文種卻說不行。


    勾踐:“怎麽個事?”


    見勾踐要發飆,文種也是提出了自己在路上時候想到的一條毒計——咱們將糧食煮熟,然後曬幹還給吳王這個傻子,接著再蒙騙對方將這些曬幹的糧食當成糧種,交由百姓種植。


    保管吳國來年田裏顆粒無收,到時候咱們再攻打吳國。


    勾踐聽到,稍加思索,便同意了下來。


    次年,越國豐收,越王親自挑選了飽滿肥碩的糧食,依照文種所說,將其蒸熟曬幹,派遣文種,連本帶利送還給了吳國。


    吳王見勾踐守信,越發覺得自己借糧的做法並無不妥之處,且看越國送來的糧食,各個飽滿肥碩,便決定用這些糧食當做糧種,由百姓耕種。


    結果到了第二年,吳國的土地上,沒有收獲半粒糧食,最終使得全國上下都陷入災荒。


    吳國的國力進一步被削弱。


    ......


    ......


    故事是這麽個故事,但皇上卻從來都不認為這是曆史上發生過的事情。


    主要是太扯了。


    糧食種植,君主或許沒有耕作的經驗,可農民總不會都是傻子吧?


    種子發沒發芽還看不出來嗎?


    “難不成蘇少俠你是想要仿效文種,將賣給別國的糧食都蒸煮一番?”皇上感覺有些扯淡。


    常規的五穀雜糧,蒸煮之後再曬一遍,或許差別還不是很大。


    可地瓜蒸煮過後再曬一遍,那就成地瓜幹了,但凡有腦子的人,都不會覺得這玩意可以當糧種。


    然而,蘇木既然提到了煮糧計,那皇上能夠想到的也就隻有這一種可能了。


    “呃......皇上其實可以將思維發散一下,敞開了想。”


    蘇木也有些無語,他看起來像是這麽蠢嗎?


    這個世界上可是存在符籙,存在可以媲美天災的宗師高手,為什麽還要用普通人的那一套邏輯來限製自己的思維呢?


    見皇上依舊有些疑惑,蘇木也是開口解釋道:“實際上,煮糧計在曆史上是發生過的......隻不過用的辦法,並非吳越春秋當中記述的蒸煮之法,而是一種巫術,通過祭祀施法,讓本國出產的糧食,往後隻能在本國的土地上結出果實。”


    “呃......”


    皇上眨了眨眼。


    感覺更扯淡了腫麽辦?


    蘇木也無奈地攤了攤手。


    現實往往比傳記小說更加的扯淡。


    蘇木在了解到這一則密辛的時候,同樣感覺不可思議。


    但很快也就釋然了。


    這可不是個平凡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一種人,他們可以通過修煉,感悟天地,使自己變得強大,變成近似於天災一樣的人物。


    在這個時代,他們被稱為武者。


    可武者的出現,卻並非是一蹴而就。


    宋朝的黃裳,唐朝的李白......這些曆史上耳熟能詳的人物,在這個世界上,無一例外,都有著另外一層身份——武者。


    而唐朝,還遠遠算不上是武者的起源。


    三國時期,武聖關雲長,同樣是武者,與其同期的呂布張飛,亦都是武道宗師。


    再往前推,刺秦王的荊軻,同樣被證實了是一位精於刺殺的武者,秦始皇更掌握著一門繞柱奔走的絕學身法。


    然而這就是武者的起源了麽?


    必然不是。


    甚至,根據蘇木在老道士那裏看過的古書典籍記載,在秦以前,春秋戰國時期,曾存在過一個比現如今更加昌盛的武道時代。


    曆史上稱其為百家爭鳴。


    在那個時代,武者掌握的能力,遠比現在複雜的多。


    道家的道術。


    陰陽家的陰陽術。


    墨家的機關術。


    兵家的軍陣之術。


    等等......


    皆是基於武者真氣、天地元氣的運用。


    而巫術的存在,則可以追溯到舜帝時期。


    如此說來,文種作為春秋時期的能臣,別說掌握一種巫術,就算本人是一位巫師,那都是合理的。


    “雖然還是很難以接受,但有解決的辦法就好......”


    皇上揉了揉因為短時間接收了太多與常識相悖的理論,而有些發脹的腦袋,而後道:“那就麻煩蘇少俠,對即將產出的糧食施咒了。”


    “職責所在,若皇上沒有其他事的話,臣就先行告退了。”


    “蘇少俠請便。”


    離開了皇宮,蘇木也沒再去神侯府,而是直接迴了醫館。


    以工代賑的關鍵在於勞動力。


    隻有災民們具備勞動能力,以工代賑才能推行下去。


    但剛遭受水患,災民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傷勢,因此,適當的治療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蘇木準備基於療傷符,製作一款有針對性的醫療符籙。


    也算是為災情盡一份心意了。


    ......


    ......


    時間飛快過去。


    很快便是三天。


    賑災的具體事宜商榷完畢,朝廷的賑災官員,在一隊錦衣衛的護送下,也乘坐飛劍朝著災區趕去。


    至於物資......經由這幾天的加班加點,數以萬計的饅頭,以及熱湯,被裝在了具備保鮮能力的噬囊之中。


    等到了災區之後,隻需要重新加熱就可以食用。


    大約三千張的新式療傷符,則被蘇木交托給了負責此次護送任務的千戶——離歌笑的手中。


    對方的品性蘇木是認可的。


    至少自己這個掛名千戶認真負責多了。


    而且不畏強權,由對方來決定療傷符的分配,可以說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但以免得真有些人要錢不要命,同時也是為了給離歌笑分擔一些壓力,蘇木確如先前所說,安排了一尊鬼神暗中隨行監督,並傳出消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醫館大夫的我加入了錦衣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圓常月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圓常月伴並收藏醫館大夫的我加入了錦衣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