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規則,你可以自行選擇軍營。你想去哪裏?”獨孤奕問。
“南遊護城軍!”萬小鬆很堅定的迴答。
南遊護城軍是隨著南遊城的確立而組建的軍隊,是完全足以代表這座城池的軍隊。軍紀第一條便是: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南遊首戰之時護城軍幾乎全軍覆沒。現在身在護城軍裏的人全是當陽和南遊的士兵,是大戰之後這兩城僅剩的青年人。
“護城軍軍紀第一條,背給我聽。”獨孤奕說。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好,從今日起你便是護城軍的一員了!希望你能真的護住這座城!”
比武結束後,萬小鬆在南遊郡公府的門口等著獨孤奕。他臉上的傷隻是經過簡單的包紮,淤青還很明顯。
“你在等我嗎?”獨孤奕問。
“是。”
“進去說吧。”
“是。”
萬小鬆跟在獨孤奕身後進了郡公府。大門關上的那刻起他就在尋找時機——一個能夠將獨孤奕一擊斃命的時機。
“院中護衛武藝皆在你之上,你若是想要殺我可以在房間裏動手。”獨孤奕說。
萬小鬆看向獨孤奕,正在詫異自己明明什麽都沒做可獨孤奕完全能夠預料到他要做什麽。
“你怎麽……”
“你想問問怎麽知道的?”獨孤奕轉身問。
“因為你看我的眼神裏充滿恨意,這眼神我曾在別人眼中看到過。你現在非常想殺了我,對嗎?”
“是!”
“你現在沒有能力。”
“不試試怎麽知道呢?”萬小鬆說完便出手了。
不到三個迴合下來就被打趴在地。
獨孤奕將萬小鬆從地上拎了起來,也不管他有沒有在聽就直接說道:“因為我曾經是姚都人,因為我直接間接的殘害過這片土地的百姓,這其中必然有你的親人。可是隻有你活著,才能向我報仇!隻要你永遠不熄滅心中那團怒火我就早晚會死在你的手中。知道了嗎!”
“我一定會殺了你!”
“送死的莽夫永遠不配讓人尊敬。你應該死的轟轟烈烈,而不是像今天這樣悄無聲息。你應該讓所有人都知道將來的某一天是你殺了我,隻有這樣才足以告慰那些枉死之人的在天之靈,不是嗎!”
萬小鬆看向獨孤奕的眼神變得很複雜,他自己也不清楚這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
獨孤奕為他整了整衣服接著說道:“在護城軍中好好曆練,我期待你再次向我拔劍的那天!希望那個時候你能有一點兒還手之力。”
“為什麽?”
“什麽為什麽?”
“你為什麽不殺了我,我會是你無窮的後患!”
“你會是姚都的後患,不是我的。我已經不是姚都人了!”獨孤奕迴答說。
百尺樓。
白嫋關於南遊軍備不足的問題製定了一係列的新政。
劃定南遊、上歧、當陽三城為永久備戰區,所有士兵和行過冠禮的男子都要做到隨時披甲上陣。
凡非南遊原住民而遷移至南遊經商、從政、落戶之人享受減免三年稅收政策。第一年享受政府每家每人五十兩白銀的幫扶。
凡非南遊原住民而入南遊從軍者,每家三男抽一。在軍服役滿一年者享受減免三年稅收政策。因國致殘者給予皇城及周邊二進宅院一座,良田十畝其子女享有繼承權。戰死沙場者牌位入“英烈祠”三年,可受世人朝拜。同時免除五年內一切稅收。其妻及子女給予直接落戶皇城的權利,免試入上藝閣從藝或從醫。給予“為國捐軀”匾額,此匾額位同“停車下馬碑”,見此匾額者需停車下馬入內祭祀。
……
白嫋看過獨孤奕送迴來的軍報,雖然獨孤奕的惠民政策的確吸引了不少人到南遊安居但是對於一座幾乎是空城的南遊來說效果還是有些不明顯。她也想過原因,歸根到底就是許多人認為獨孤奕曾經是姚都人,並不是很信任他,還有就是獨孤奕發出的公函號召力不大。現在新政自皇城而出,由國主親自下令也足以讓其他人信服。
關於新政的細則白嫋足足寫了十幾頁,衣食住行方麵事無巨細。直到半夜她確定沒什麽遺漏之時才停筆歇息。
蠟燭燃盡了一根又一根,整個百尺樓頂層隻有書桌前有一處微弱的亮光。白嫋的臉被燭光照的呈現出溫潤的橙紅色,眼底寫滿了疲憊。她長歎了一口氣,站起來走了走,腿和胳膊都因為坐的時間長變得有些僵硬。走動的時候左腿還伴隨著陣陣酥麻感。
第二日,早朝。
白嫋宣布了關於南遊的新政。
這一次,就連一直唱反調的錢同也沒有提什麽反對意見。
“既然諸位愛卿都沒有其他意見這新政就完全開始實行了。三日之內,孤需要讓各個郡縣的人都知道此次新政,還請諸位盡心。”
上藝閣已經修繕的差不多了,十天之後便能重新投入使用。這裏是方都最高學府,是方都未來的希望。除原有的文行忠信四苑以外還另外開設了“六藝館”,以教授“禮、樂、射、禦、書、術”為主的少年啟蒙學堂。六藝館的政策也已經開始在方都全國範圍內推廣,凡年滿十歲的孩童無論貧富、不論男女都必須入六藝館學習。六藝夫子皆由皇城選拔分派,直接聽命於白嫋。此舉旨在從小培養人才。
下朝之後白嫋不知不覺的就走到了上藝閣門口。她望向門口赤金的“上藝閣”匾額不禁陷入了沉思……畢竟在這裏白嫋經曆了太多的喜怒哀樂
“我就知道你會來這裏。”
趙捷的聲音將白嫋拉迴現實。
白嫋行禮道:“先生。”
“我最近想明白一些事情,關於韓都的。”趙捷說。
“先生有何指教?”
“你應該先跟我去一趟繩愆廳。”
“學生遵命。”
繩愆廳。
白嫋在上藝閣期間沒少在這裏受了罰,她也大概明白趙捷今日讓她前來是什麽意思。趙捷肯定是已經猜到她在韓都遇襲事件中的所作所為了,所以她很自覺的跪在了廳裏。
“繩愆,為用準繩衡量過失之意。上藝閣開閣之後此處便作為懲戒行為有失學生的場所。我還什麽都沒問,你就打算認錯了?”趙捷說。
“學生知道先生想要問什麽。但學生並不認為這麽做是錯的。”
“你扣押韓都遣使私自用刑,在公海之上對韓都商船發起進攻致其沉船,這還不算錯嗎?”趙捷問。
“位於韓都商船之上的人沒有遣使印信,身份不明,為驗明身份刑部有權收押用刑。韓都商船沉船是因為受到了姚都的進攻,何況遇襲位置在公海,與我無關。”白嫋迴答。
“姚都剛剛拿到東海的領海控製權又被蕭恩遠在朝堂之上下了臉麵,所以他們肯定會伺機報複。你早就在檢測姚都的動向了對嗎?”
“是。”
“蕭恩遠呢?”
“在清風裏養傷。學生想要策反他所以沒有讓他上船。”
“你這是在冒險!隻要細想都能想明白這是怎麽迴事兒你覺得他蕭恩遠就想不明白?清風裏來來往往那麽多人,你確定就沒人看見你們搬運韓都商船的貨物,羈押他們的遣使?一但消息傳出去此時勢必會發展為兩國之間的戰爭,你到底有沒有想過!”
白嫋迴答道:“當然想過。不然我不會親自謀劃!計劃倉促實行的確是有思慮不周的地方。不是萬全之策就貿然施行此錯學生認了,先生要罰學生毫無怨言,甘願領受。”
“南遊護城軍!”萬小鬆很堅定的迴答。
南遊護城軍是隨著南遊城的確立而組建的軍隊,是完全足以代表這座城池的軍隊。軍紀第一條便是: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南遊首戰之時護城軍幾乎全軍覆沒。現在身在護城軍裏的人全是當陽和南遊的士兵,是大戰之後這兩城僅剩的青年人。
“護城軍軍紀第一條,背給我聽。”獨孤奕說。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好,從今日起你便是護城軍的一員了!希望你能真的護住這座城!”
比武結束後,萬小鬆在南遊郡公府的門口等著獨孤奕。他臉上的傷隻是經過簡單的包紮,淤青還很明顯。
“你在等我嗎?”獨孤奕問。
“是。”
“進去說吧。”
“是。”
萬小鬆跟在獨孤奕身後進了郡公府。大門關上的那刻起他就在尋找時機——一個能夠將獨孤奕一擊斃命的時機。
“院中護衛武藝皆在你之上,你若是想要殺我可以在房間裏動手。”獨孤奕說。
萬小鬆看向獨孤奕,正在詫異自己明明什麽都沒做可獨孤奕完全能夠預料到他要做什麽。
“你怎麽……”
“你想問問怎麽知道的?”獨孤奕轉身問。
“因為你看我的眼神裏充滿恨意,這眼神我曾在別人眼中看到過。你現在非常想殺了我,對嗎?”
“是!”
“你現在沒有能力。”
“不試試怎麽知道呢?”萬小鬆說完便出手了。
不到三個迴合下來就被打趴在地。
獨孤奕將萬小鬆從地上拎了起來,也不管他有沒有在聽就直接說道:“因為我曾經是姚都人,因為我直接間接的殘害過這片土地的百姓,這其中必然有你的親人。可是隻有你活著,才能向我報仇!隻要你永遠不熄滅心中那團怒火我就早晚會死在你的手中。知道了嗎!”
“我一定會殺了你!”
“送死的莽夫永遠不配讓人尊敬。你應該死的轟轟烈烈,而不是像今天這樣悄無聲息。你應該讓所有人都知道將來的某一天是你殺了我,隻有這樣才足以告慰那些枉死之人的在天之靈,不是嗎!”
萬小鬆看向獨孤奕的眼神變得很複雜,他自己也不清楚這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
獨孤奕為他整了整衣服接著說道:“在護城軍中好好曆練,我期待你再次向我拔劍的那天!希望那個時候你能有一點兒還手之力。”
“為什麽?”
“什麽為什麽?”
“你為什麽不殺了我,我會是你無窮的後患!”
“你會是姚都的後患,不是我的。我已經不是姚都人了!”獨孤奕迴答說。
百尺樓。
白嫋關於南遊軍備不足的問題製定了一係列的新政。
劃定南遊、上歧、當陽三城為永久備戰區,所有士兵和行過冠禮的男子都要做到隨時披甲上陣。
凡非南遊原住民而遷移至南遊經商、從政、落戶之人享受減免三年稅收政策。第一年享受政府每家每人五十兩白銀的幫扶。
凡非南遊原住民而入南遊從軍者,每家三男抽一。在軍服役滿一年者享受減免三年稅收政策。因國致殘者給予皇城及周邊二進宅院一座,良田十畝其子女享有繼承權。戰死沙場者牌位入“英烈祠”三年,可受世人朝拜。同時免除五年內一切稅收。其妻及子女給予直接落戶皇城的權利,免試入上藝閣從藝或從醫。給予“為國捐軀”匾額,此匾額位同“停車下馬碑”,見此匾額者需停車下馬入內祭祀。
……
白嫋看過獨孤奕送迴來的軍報,雖然獨孤奕的惠民政策的確吸引了不少人到南遊安居但是對於一座幾乎是空城的南遊來說效果還是有些不明顯。她也想過原因,歸根到底就是許多人認為獨孤奕曾經是姚都人,並不是很信任他,還有就是獨孤奕發出的公函號召力不大。現在新政自皇城而出,由國主親自下令也足以讓其他人信服。
關於新政的細則白嫋足足寫了十幾頁,衣食住行方麵事無巨細。直到半夜她確定沒什麽遺漏之時才停筆歇息。
蠟燭燃盡了一根又一根,整個百尺樓頂層隻有書桌前有一處微弱的亮光。白嫋的臉被燭光照的呈現出溫潤的橙紅色,眼底寫滿了疲憊。她長歎了一口氣,站起來走了走,腿和胳膊都因為坐的時間長變得有些僵硬。走動的時候左腿還伴隨著陣陣酥麻感。
第二日,早朝。
白嫋宣布了關於南遊的新政。
這一次,就連一直唱反調的錢同也沒有提什麽反對意見。
“既然諸位愛卿都沒有其他意見這新政就完全開始實行了。三日之內,孤需要讓各個郡縣的人都知道此次新政,還請諸位盡心。”
上藝閣已經修繕的差不多了,十天之後便能重新投入使用。這裏是方都最高學府,是方都未來的希望。除原有的文行忠信四苑以外還另外開設了“六藝館”,以教授“禮、樂、射、禦、書、術”為主的少年啟蒙學堂。六藝館的政策也已經開始在方都全國範圍內推廣,凡年滿十歲的孩童無論貧富、不論男女都必須入六藝館學習。六藝夫子皆由皇城選拔分派,直接聽命於白嫋。此舉旨在從小培養人才。
下朝之後白嫋不知不覺的就走到了上藝閣門口。她望向門口赤金的“上藝閣”匾額不禁陷入了沉思……畢竟在這裏白嫋經曆了太多的喜怒哀樂
“我就知道你會來這裏。”
趙捷的聲音將白嫋拉迴現實。
白嫋行禮道:“先生。”
“我最近想明白一些事情,關於韓都的。”趙捷說。
“先生有何指教?”
“你應該先跟我去一趟繩愆廳。”
“學生遵命。”
繩愆廳。
白嫋在上藝閣期間沒少在這裏受了罰,她也大概明白趙捷今日讓她前來是什麽意思。趙捷肯定是已經猜到她在韓都遇襲事件中的所作所為了,所以她很自覺的跪在了廳裏。
“繩愆,為用準繩衡量過失之意。上藝閣開閣之後此處便作為懲戒行為有失學生的場所。我還什麽都沒問,你就打算認錯了?”趙捷說。
“學生知道先生想要問什麽。但學生並不認為這麽做是錯的。”
“你扣押韓都遣使私自用刑,在公海之上對韓都商船發起進攻致其沉船,這還不算錯嗎?”趙捷問。
“位於韓都商船之上的人沒有遣使印信,身份不明,為驗明身份刑部有權收押用刑。韓都商船沉船是因為受到了姚都的進攻,何況遇襲位置在公海,與我無關。”白嫋迴答。
“姚都剛剛拿到東海的領海控製權又被蕭恩遠在朝堂之上下了臉麵,所以他們肯定會伺機報複。你早就在檢測姚都的動向了對嗎?”
“是。”
“蕭恩遠呢?”
“在清風裏養傷。學生想要策反他所以沒有讓他上船。”
“你這是在冒險!隻要細想都能想明白這是怎麽迴事兒你覺得他蕭恩遠就想不明白?清風裏來來往往那麽多人,你確定就沒人看見你們搬運韓都商船的貨物,羈押他們的遣使?一但消息傳出去此時勢必會發展為兩國之間的戰爭,你到底有沒有想過!”
白嫋迴答道:“當然想過。不然我不會親自謀劃!計劃倉促實行的確是有思慮不周的地方。不是萬全之策就貿然施行此錯學生認了,先生要罰學生毫無怨言,甘願領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