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衛室掛著“收發室”的牌子,隻有小小的一間,裏麵就是一張靠窗的櫃子,一張牆邊折疊的鋼絲床,一個熱水瓶,還有一套鍋碗瓢盆和個小土爐子。鋼絲床的一旁有個竹簍子,估計裏麵裝的是老大爺的衣物之類的東西,看來這個老大爺常年住在這間屋子裏。除了桌上立著的一把手電筒,沒有一樣家電,連收音機都沒有。
看門大爺還在睡覺,嘴鼻裏發出的鼾聲很有節奏。這也難怪,這位老大爺的日常生活可能除了晚上巡邏幾次,就隻剩下睡覺了。
張小刀兩人擦著閉館時間迴來了,背上背著兩個鼓囊囊的背包,手裏還提了一個小包。幾人連忙把包裹藏進花壇裏,自己分別躲進各個角落,就等著老大爺到點巡邏了。差十五分鍾六點的時候,便見老大爺從第一座洋房裏走出來,邊走邊喊:“到點關門了!都迴家去啊!”
活動中心裏的人陸陸續續走出大樓,直奔大門而去。
老大爺圍著房子喊了一圈,又特別站在圍牆大門處,一直等到六點過十分才鎖上最外麵的大門,自己優哉遊哉地走迴門衛室。
天色變黑後,整個活動中心隻有第一座洋房門洞處有著微黃的光亮。幾人鬼鬼祟祟地鑽出來,聚到一塊兒。
“有吃的嗎?”郝有富抱著肚子問道。
刀疤連忙從小包裏拿出一包油紙,遞給幾人:“剛才路上買的,大家分分。”
張小刀也從小包裏拿出幾瓶汽水分給大家。
幾人在一隱秘處,邊吃邊清理著工具。
郝有富眼尖地看到自己的寶貝藏刀和飛虎爪,伸出爪子把這兩樣刨到麵前,嘴裏不清楚地囔囔著:“這兩樣是我的!”
趙一慧和劉開文找出匕首插在腰間,又去翻找手電筒。
“有富,電筒沒換電池嗎?”
郝有富看著劉開文沒能點亮的手電,尷尬道:“忘了!不可能全都不能用了吧?”
他急忙試著其他電筒,三把電筒一把都不亮。
張小刀摸出自己的電筒,塞給趙一慧。
“那你呢?”
張小刀呲呲牙,又摸出了自己的專業小手電。
刀疤歎了聲,把自己手裏的電筒塞進郝有富手裏。
“刀疤叔,你拿著吧。別看我眼睛小,眼神可好了!”
刀疤瞪著他:“讓你拿著!”
郝有富縮縮頭,不敢再說話了。
劉開文指著洋房的鎖,對張小刀說道:“不要把鎖弄壞了,等我們進去後,再恢複原樣。”
張小刀點頭表示沒問題,便起身摸到鎖前,郝有富跟著過去幫忙舉電筒。
張小刀不愧是熟手,幾下便開鎖退鏈,連帶著打開了木門。
這邊三人迅速跑過去,鑽進門內,再由張小刀把門鎖複原。
電筒打開後,幾人發現這座洋房的內部格局和第一座洋房完全不同,隻有正中一間稍大的廳室,從擺設看,像是會客廳,裏麵的家具全用白布罩著,一角上還放置了一架鋼琴,也不知哪會兒是誰在彈琴。
客廳兩邊便是幾個小房間,門沒有關。
張小刀和刀疤輕車熟路地往樓上走去,木質地板有些毀舊,哪怕他們腳步放得很輕,依然不時地發出吱嘎的響聲。
大廳裏的三人先把裏麵的擺設查了一遍,連一人高的大花瓶也被掀開底看了,沒有發現什麽。三人便分開行動,郝有富找右邊房間,劉開文和趙一慧則向左找去。
右邊的房間是臥室、茶室、小廚房和廁所,郝有富細心地檢查了床底、衣櫃、碗櫃,甚至連廁所裏的坑道都照著細看了一遍,一無所獲的他隻得迴到大廳,站在鋼琴前麵發著呆。
刀疤和張小刀從樓上下來,就見著郝有富的背影。
“郝哥,你在幹嘛?”
郝有富摸著青胡渣道:“我是覺得這琴放在這裏,看起來很怪啊!你們瞧,這邊就是壁爐子,這彈琴的人烤著不熱嗎?我看了,這個琴的琴腿都是木頭做的,不怕火烤嗎?”
張小刀一聽,走到壁爐邊,迴頭看了看鋼琴,的確距離太近了,彎腰探進壁爐,摸了一把爐壁,對著手電照了照。
“郝哥說得有道理啊!這爐子壁上沒煙灰。”
郝有富也湊了過去,對著壁爐內部仔細觀察,發現這爐壁雖然滿是灰塵,結了些蛛網,卻沒有被熏過的痕跡。
這時,劉開文和趙一慧也走了過來,見著兩人的舉動,好奇地問:“怎麽了?”
刀疤迴道:“壁爐有問題。”
趙一慧對他說道:“我們檢查了那邊的房間,沒有發現。”
刀疤沉聲道:“樓上能進去的房間,也沒有發現,不過,閣樓被鎖著的那間房有些奇怪。”
“哪裏奇怪?”
“裏麵放置著雜物,但我感覺像有人在裏麵住過。比如有兩個大紙箱被擺放在一起,上麵蓋著一層白布,還有裏麵的雜物雖然堆得很亂,但紙箱附近的雜物卻被分類放置,擺得不高不低。”
分類放置、擺得不高不低是為了方便裏麵的人能準確取用,如果是潛伏在內的話,夜裏肯定是不敢開燈照明的。
劉開文想起劉陽陽說過,這裏以前的傳聞中就有房裏擺設會變化的一條,如果這個閣樓裏曾經藏著一個人,一切就能說通了。這個人或許會趁夜偷偷下樓活動,致使房內的擺設改變了。
再次打量壁爐和鋼琴,劉開文不解道:“外國人其實不適應我們這裏的冬天。我曾經看過一本外國人的傳記,裏麵就提到過那個外國人因為懼怕沒有暖氣的濕冷冬天,每天都要生起小爐子,裹著棉被烤火禦寒。可是這架鋼琴下麵鋪了地毯,離爐子那麽近,就不怕引發火災嗎?”
趙一慧心領神會,翻開腳下的地毯,隻見一個彩色花紋的一角,抬頭對幾人說道:“之前我們看的洋房全是木地板,而這裏卻是鋪的地板磚。”
郝有富從壁爐裏收迴身子,打著電筒照向地麵的花紋,見整個房間全是白色和灰色間隔的斜棱花紋,到了壁爐前卻出現一條分界線,這邊什麽花紋也沒有了,隻有鋼琴下麵又有了花紋。
幾人合力搬開鋼琴,掀起了地毯。
地毯下麵是一隻怪鳥的形象,隻有燦爛的金黃和鮮豔的紅色,形象有些像鷹,又沒有爪子,有些像鳳凰,又沒有鳳冠。
郝有富看了半天,問道:“這是啥鳥?”
趙一慧搖著頭:“不知道。”
“唉!”郝有富拍了拍臉,拉著劉開文道:“我差點忘了,這煙囪沒用過。”
沒用過?不可能啊。
劉開文連忙湊到壁爐裏,仔細查看,發現確實沒有使用過的痕跡。可這裏不是租給外國人住過嗎?外國人會不用壁爐?
他眼尖地看到在壁爐底的內角側也有個符號,好像也是一隻鳥的形象。
“這裏也有鳥的圖案。”
郝有富拿著手電照過去,果然見著一個雕刻的鳥形,和鋼琴下的圖案非常相似,嘀咕道:“你眼神可真好,這麽黑都能看見!”
他的視力從小就好,開文沒有說話,沿著爐底四邊敲了敲,沒發現什麽,仍不死心地探進去,敲著爐壁,意外發現一塊磚好像可以活動。
他對著郝有富招招手:“電筒。”
拿著電筒,他用另一手握著匕首,把那塊磚頭給撬了下來。
“這裏有個洞。”
“啥?”郝有富急著問。
劉開文從爐子裏退了出來,把電筒遞給郝有富。
“洞?”趙一慧思索著會不會是鎖眼之類的存在,便看向張小刀:“小刀,你看下會不會是個鎖眼。”
“是,姨祖。”
張小刀聽話地走過去,接替了郝有富的位置。
隻聽得張小刀的聲音傳來:“嘿!裏麵居然是個轉片鎖。”
一會兒,張小刀鑽出來,翻找著自己的小工具。
郝有富在一邊著急地問:“能開嗎?”
“沒問題!”張小刀拿出一個金屬條,條頂被磨平,帶著一點傾斜度,“這種鎖早就被淘汰了,隻需要轉動裏麵的葉片,對準鎖舌的缺口,再轉開就可以了。問題是這個鎖好像是特製的,裏麵有三個葉片,鎖芯又嵌得太深,看不見也聽不到聲響,隻能靠手感了。給我點時間!”
“行!”郝有富拍了拍他,給予鼓勵。
劉開文腦子裏反複在想一件事,為什麽當初租用的外國商行不用壁爐呢?如果不能用,完全可以通知房東來修繕,不可能守著一個壁爐而不用。還有這隻鳥的造型,很像是國外一些大家族的族徽或者是商行的標誌,沒道理會把標誌刻在壁爐裏麵那麽不起眼的地方,倒像是一種標記。這座洋房裏麵處處都透露著古怪和不合常理。
張小刀在壁爐裏一番折騰,幾人剛聽見他小聲地驚唿,便見爐底的地磚向內縮去,張小刀人直接掉了下去。
離得最近的郝有富沒反應過來,打著電筒朝下晃著,嘴裏急切地喊道:“刀子,你沒事吧?”
隨即聽到張小刀虛弱的聲音迴道:“疼啊!我從樓梯上滾下來了。”
眾人一聽有樓梯,連忙拿上裝備,挨著步入黑暗之中。
看門大爺還在睡覺,嘴鼻裏發出的鼾聲很有節奏。這也難怪,這位老大爺的日常生活可能除了晚上巡邏幾次,就隻剩下睡覺了。
張小刀兩人擦著閉館時間迴來了,背上背著兩個鼓囊囊的背包,手裏還提了一個小包。幾人連忙把包裹藏進花壇裏,自己分別躲進各個角落,就等著老大爺到點巡邏了。差十五分鍾六點的時候,便見老大爺從第一座洋房裏走出來,邊走邊喊:“到點關門了!都迴家去啊!”
活動中心裏的人陸陸續續走出大樓,直奔大門而去。
老大爺圍著房子喊了一圈,又特別站在圍牆大門處,一直等到六點過十分才鎖上最外麵的大門,自己優哉遊哉地走迴門衛室。
天色變黑後,整個活動中心隻有第一座洋房門洞處有著微黃的光亮。幾人鬼鬼祟祟地鑽出來,聚到一塊兒。
“有吃的嗎?”郝有富抱著肚子問道。
刀疤連忙從小包裏拿出一包油紙,遞給幾人:“剛才路上買的,大家分分。”
張小刀也從小包裏拿出幾瓶汽水分給大家。
幾人在一隱秘處,邊吃邊清理著工具。
郝有富眼尖地看到自己的寶貝藏刀和飛虎爪,伸出爪子把這兩樣刨到麵前,嘴裏不清楚地囔囔著:“這兩樣是我的!”
趙一慧和劉開文找出匕首插在腰間,又去翻找手電筒。
“有富,電筒沒換電池嗎?”
郝有富看著劉開文沒能點亮的手電,尷尬道:“忘了!不可能全都不能用了吧?”
他急忙試著其他電筒,三把電筒一把都不亮。
張小刀摸出自己的電筒,塞給趙一慧。
“那你呢?”
張小刀呲呲牙,又摸出了自己的專業小手電。
刀疤歎了聲,把自己手裏的電筒塞進郝有富手裏。
“刀疤叔,你拿著吧。別看我眼睛小,眼神可好了!”
刀疤瞪著他:“讓你拿著!”
郝有富縮縮頭,不敢再說話了。
劉開文指著洋房的鎖,對張小刀說道:“不要把鎖弄壞了,等我們進去後,再恢複原樣。”
張小刀點頭表示沒問題,便起身摸到鎖前,郝有富跟著過去幫忙舉電筒。
張小刀不愧是熟手,幾下便開鎖退鏈,連帶著打開了木門。
這邊三人迅速跑過去,鑽進門內,再由張小刀把門鎖複原。
電筒打開後,幾人發現這座洋房的內部格局和第一座洋房完全不同,隻有正中一間稍大的廳室,從擺設看,像是會客廳,裏麵的家具全用白布罩著,一角上還放置了一架鋼琴,也不知哪會兒是誰在彈琴。
客廳兩邊便是幾個小房間,門沒有關。
張小刀和刀疤輕車熟路地往樓上走去,木質地板有些毀舊,哪怕他們腳步放得很輕,依然不時地發出吱嘎的響聲。
大廳裏的三人先把裏麵的擺設查了一遍,連一人高的大花瓶也被掀開底看了,沒有發現什麽。三人便分開行動,郝有富找右邊房間,劉開文和趙一慧則向左找去。
右邊的房間是臥室、茶室、小廚房和廁所,郝有富細心地檢查了床底、衣櫃、碗櫃,甚至連廁所裏的坑道都照著細看了一遍,一無所獲的他隻得迴到大廳,站在鋼琴前麵發著呆。
刀疤和張小刀從樓上下來,就見著郝有富的背影。
“郝哥,你在幹嘛?”
郝有富摸著青胡渣道:“我是覺得這琴放在這裏,看起來很怪啊!你們瞧,這邊就是壁爐子,這彈琴的人烤著不熱嗎?我看了,這個琴的琴腿都是木頭做的,不怕火烤嗎?”
張小刀一聽,走到壁爐邊,迴頭看了看鋼琴,的確距離太近了,彎腰探進壁爐,摸了一把爐壁,對著手電照了照。
“郝哥說得有道理啊!這爐子壁上沒煙灰。”
郝有富也湊了過去,對著壁爐內部仔細觀察,發現這爐壁雖然滿是灰塵,結了些蛛網,卻沒有被熏過的痕跡。
這時,劉開文和趙一慧也走了過來,見著兩人的舉動,好奇地問:“怎麽了?”
刀疤迴道:“壁爐有問題。”
趙一慧對他說道:“我們檢查了那邊的房間,沒有發現。”
刀疤沉聲道:“樓上能進去的房間,也沒有發現,不過,閣樓被鎖著的那間房有些奇怪。”
“哪裏奇怪?”
“裏麵放置著雜物,但我感覺像有人在裏麵住過。比如有兩個大紙箱被擺放在一起,上麵蓋著一層白布,還有裏麵的雜物雖然堆得很亂,但紙箱附近的雜物卻被分類放置,擺得不高不低。”
分類放置、擺得不高不低是為了方便裏麵的人能準確取用,如果是潛伏在內的話,夜裏肯定是不敢開燈照明的。
劉開文想起劉陽陽說過,這裏以前的傳聞中就有房裏擺設會變化的一條,如果這個閣樓裏曾經藏著一個人,一切就能說通了。這個人或許會趁夜偷偷下樓活動,致使房內的擺設改變了。
再次打量壁爐和鋼琴,劉開文不解道:“外國人其實不適應我們這裏的冬天。我曾經看過一本外國人的傳記,裏麵就提到過那個外國人因為懼怕沒有暖氣的濕冷冬天,每天都要生起小爐子,裹著棉被烤火禦寒。可是這架鋼琴下麵鋪了地毯,離爐子那麽近,就不怕引發火災嗎?”
趙一慧心領神會,翻開腳下的地毯,隻見一個彩色花紋的一角,抬頭對幾人說道:“之前我們看的洋房全是木地板,而這裏卻是鋪的地板磚。”
郝有富從壁爐裏收迴身子,打著電筒照向地麵的花紋,見整個房間全是白色和灰色間隔的斜棱花紋,到了壁爐前卻出現一條分界線,這邊什麽花紋也沒有了,隻有鋼琴下麵又有了花紋。
幾人合力搬開鋼琴,掀起了地毯。
地毯下麵是一隻怪鳥的形象,隻有燦爛的金黃和鮮豔的紅色,形象有些像鷹,又沒有爪子,有些像鳳凰,又沒有鳳冠。
郝有富看了半天,問道:“這是啥鳥?”
趙一慧搖著頭:“不知道。”
“唉!”郝有富拍了拍臉,拉著劉開文道:“我差點忘了,這煙囪沒用過。”
沒用過?不可能啊。
劉開文連忙湊到壁爐裏,仔細查看,發現確實沒有使用過的痕跡。可這裏不是租給外國人住過嗎?外國人會不用壁爐?
他眼尖地看到在壁爐底的內角側也有個符號,好像也是一隻鳥的形象。
“這裏也有鳥的圖案。”
郝有富拿著手電照過去,果然見著一個雕刻的鳥形,和鋼琴下的圖案非常相似,嘀咕道:“你眼神可真好,這麽黑都能看見!”
他的視力從小就好,開文沒有說話,沿著爐底四邊敲了敲,沒發現什麽,仍不死心地探進去,敲著爐壁,意外發現一塊磚好像可以活動。
他對著郝有富招招手:“電筒。”
拿著電筒,他用另一手握著匕首,把那塊磚頭給撬了下來。
“這裏有個洞。”
“啥?”郝有富急著問。
劉開文從爐子裏退了出來,把電筒遞給郝有富。
“洞?”趙一慧思索著會不會是鎖眼之類的存在,便看向張小刀:“小刀,你看下會不會是個鎖眼。”
“是,姨祖。”
張小刀聽話地走過去,接替了郝有富的位置。
隻聽得張小刀的聲音傳來:“嘿!裏麵居然是個轉片鎖。”
一會兒,張小刀鑽出來,翻找著自己的小工具。
郝有富在一邊著急地問:“能開嗎?”
“沒問題!”張小刀拿出一個金屬條,條頂被磨平,帶著一點傾斜度,“這種鎖早就被淘汰了,隻需要轉動裏麵的葉片,對準鎖舌的缺口,再轉開就可以了。問題是這個鎖好像是特製的,裏麵有三個葉片,鎖芯又嵌得太深,看不見也聽不到聲響,隻能靠手感了。給我點時間!”
“行!”郝有富拍了拍他,給予鼓勵。
劉開文腦子裏反複在想一件事,為什麽當初租用的外國商行不用壁爐呢?如果不能用,完全可以通知房東來修繕,不可能守著一個壁爐而不用。還有這隻鳥的造型,很像是國外一些大家族的族徽或者是商行的標誌,沒道理會把標誌刻在壁爐裏麵那麽不起眼的地方,倒像是一種標記。這座洋房裏麵處處都透露著古怪和不合常理。
張小刀在壁爐裏一番折騰,幾人剛聽見他小聲地驚唿,便見爐底的地磚向內縮去,張小刀人直接掉了下去。
離得最近的郝有富沒反應過來,打著電筒朝下晃著,嘴裏急切地喊道:“刀子,你沒事吧?”
隨即聽到張小刀虛弱的聲音迴道:“疼啊!我從樓梯上滾下來了。”
眾人一聽有樓梯,連忙拿上裝備,挨著步入黑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