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疤經過各方打探,摸到了笛樓茶社的情況。
笛樓茶社始開於上個世紀30年代末,原來的東家已不可考,50年代初換了個姓尹的老板。76年的時候,尹老板突然退出了茶館經營,轉手讓出了。之後又換了好幾個老板,如今的老板沒有什麽異常之處。
76年?這不是閔老去世那一年嗎?
想到此,劉開文則問:“那位尹老板去了哪裏?”
“聽說是身體不好,迴鄉去了,之後再沒有消息。洋房的事情,我也打聽了。”
幾人一聽,皆看向刀疤。
“洋房修建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最初是一個私人公館,之後租給了一個外國洋行做買辦所。戰爭爆發後,洋人撤走,就空置下來,70年被捐給了國家,成了婦女工作辦,後來改婦聯辦,80年代末又改成工人活動中心。傳說那裏麵鬧過鬼,有人被嚇死、嚇瘋,現在隻有個聾老頭看門。”
劉開文點點頭:“我們先去洋房那裏逛逛,查看裏麵的地形。”
幾人便出門去了如今的工人活動中心。
炎炎夏日,遠遠便見一幢紅白相間的歐式洋房掩映在高樹林間。洋房外有一道圍牆,正中有一扇鐵門,門邊掛著工人活動中心的豎匾。
今天不是禮拜天,活動中心也無人來往。幾人進了鐵門,先圍著洋房繞了一圈。
三座洋房呈三進排列,在其兩邊的空地有後來修建的水泥房。水泥房裏的空間很大,裏麵有籃球室、羽毛球室,還有兵乓球台。
洋房之間有數個小花台,還有原本的噴泉水池,隻是噴泉口上的塑像已經被毀了,從殘留的底座可以推測出約莫是個外國女子的人像。洋房周圍有幾棵法國梧桐,但也有很多被砍伐過的樹兜,目測皆是樹齡頗高的老樹。
幾人迴到第一座洋房門口,進門處便是一個門衛室,那裏有個滿臉胡子的老頭正坐在竹圈椅中,仰著頭打瞌睡。
刀疤帶著張小刀負責從第三層往下搜索,劉開文、郝有富和趙一慧則重點搜查第一層。
第一層幾乎全是閱覽室,細分了報紙雜誌和工、農兩科下的書籍讀物。三人便分開走進了各個閱覽室。
郝有富裝模作樣地走進了報刊雜誌室,進門處有個借閱台,裏麵有個在看書的女同誌。
郝有富見那人也沒反應,便走進了裏麵的書架間。書架全是落地書架,最下麵有一層上鎖的櫃子,靠牆一邊全是報刊架。整個閱覽室的地麵由深紅色地板鋪成,裏麵唯一的擺設就是一尊偉人頭像。
郝有富撓撓頭,邁著小碎步,把裏麵的地板都踏了一遍,除了嘎吱響,沒發現有能活動的木板。
“同誌,請你注意點!不要影響別人。”門邊傳來那位女同誌的警告聲。
郝有富心虛地看了看周圍,隻見整間閱覽室裏就他一個人,影響個鬼啊!轉身出門的時候,瞧見借閱台那位女同誌臉色陰沉地斜眼瞥著他。
“同誌,你要找什麽雜誌?”
郝有富這廝的課外閱讀量僅限於街邊小攤上的各類色彩豐富的民間文學,皺著眉頭,想了半天,才憋出一句:“故事會。”
哪知女同誌一聽,臉色上盡是鄙夷:“同誌,我們這裏全是正規科學讀物,沒有你說的這一種。”
郝有富瞧著這女同誌年紀也不大,摸摸兜裏還有幾顆刀疤發的外國糖果,便嬉皮笑臉地遞過去:“同誌,我就是想了解國內外的最新形勢,可這滿屋子的雜誌不知道找哪一本啊。”
女同誌看了看麵前的漂亮糖果,臉色稍霽,指了指旁邊牆壁上的貼紙:“這上麵有最新的雜誌消息,凡是上麵列出的,閱覽室裏都有。”
郝有富走到牆前,從上往下看,幾乎全不認識,唯一親切點的隻有《大眾電影》,遂也懶得看了,走迴借閱台,試圖和女同誌搭搭話。
“同誌,你們這裏幾點下班啊?”
女同誌指指借閱台上的標簽,上麵寫著:上午8點半到12點,下午1點半到5點半,夏時令下午2點到6點。
“同誌,這裏就你一個人,你不怕嗎?我以前聽說過這裏麵出過事,邪乎著呢?”
隻見那女同誌抬眼看他:“不要散播封建迷信思想。”
“絕對不會!”郝有富義正言辭地反駁,又小聲地補充:“我也是聽我家親戚說的。”
女同誌見閱覽室裏沒人,便剝開糖紙,塞糖進嘴,一邊嚼著糖,有些口齒不清道:“反正我一到點就走,以前出事都在夜裏,而且不是這一棟,是中間那一棟。現在那棟房子是被鎖著的,出事兒後就被鎖了,沒人再進去過。我是聽說那裏麵可漂亮了,還有很多外國的畫和人像,都是連同房子一起被捐的。唉!都堆在裏麵多可惜啊。”
郝有富見女同誌肯搭話了,又從包裏搜出幾顆糖果:“我這個人最喜歡聽嚇人的故事了。我那親戚也是聽別人說的,喝酒的時候瞎吹一通,我才不信能有那麽嚇人的怪事。他說以前還有個人被嚇得從樓上掉下去,給摔死了。”
那女同誌瞅瞅門口,對他招了招手,小聲附耳說道:“是真的!那事特別怪!那人躺著的上方沒有窗戶,可全身骨頭都斷了。不知道那人從哪裏跳下來的?最後做出的結論是從旁邊的樹上掉下來給摔死的。你說,大半夜的爬什麽樹啊?”
郝有富小眼閃著八卦的光芒,看向同樣亮著八卦大燈泡的女同誌,震驚地張大嘴:“那不能是在別的地方摔死的,被人把屍體運進來了?”
“怎麽可能?那人加夜班在裏麵維修電線和燈泡,怎麽可能跑別處去?”
“那地上有血跡嗎?”
隻見那女同誌眨了眨暴突大眼,神神秘秘地小聲道:“這才是更恐怖的事情呢!聽說那人身上的血都被抽幹了,整個人軟塌塌地躺在地上,就靠一張人皮裹著,裏麵的骨頭全都碎成渣了。”
郝有富被女同誌的唿吸撩得脖子癢,不自覺地縮了縮頸子。
那人卻以為他被嚇住了,更加湊近他,故意壞笑著說:“這算什麽啊!我聽老幾輩的人說,幾十年前在四大監裏,這種怪事兒多得是,不是斷骨頭的,就是一滴血都沒有的,還有些犯人不知道中了什麽邪,自己把自己給活剝了,一時半會兒還死不了,把剝下來的人皮丟到對麵欄子裏去,嚇死對麵的人,自己還在那裏唱大戲呢。”
更加震驚的郝有富無語地看著她,甘拜下風。
“有富!”
女同誌一見劉開文幾人,連忙縮迴身子,換了一副臉色,鄭重地敲了敲借閱台:“別亂傳啊,我們要相信科學!”
郝有富一臉受教地迴道:“那肯定啊!科學之光照亮我的人生之路!”
幾人走出第一座洋房,站在門邊的梧桐樹下交換著信息。
刀疤首先開口道:“三樓是閣樓,有兩間房,全部落鎖,從門縫裏看去,應該是些雜物,不過有些家具被白布遮住,不能看清楚。”
“第二層是辦公室和棋牌室,辦公室就是些書櫃、桌椅,棋牌室有靠牆的大立櫃,我查了查,牆上沒有暗門。”張小刀緊接著說道。
“我查的兩間閱覽室看不出來有什麽異常,除非撬開地板。”
郝有富表情嘚瑟地看著幾人,擺擺手:“你們呐,就不會溝通。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
劉開文早知道這廝有收獲,一直沒有說話,就等著他憋不住,自己交代。
果然,張小刀立馬崇拜地讚道:“郝哥就是厲害!”
“嘿嘿!”郝有富傻笑兩聲,正色道:“邪門的是中間那一座,出事後就被鎖住了。我還聽說當年……”
其餘幾人聽著郝有富的敘述,越聽越震驚,尤其是張小刀已經被嚇得小臉發白了,緊緊地抱上刀疤的手臂。
刀疤猛拍他的後腦勺,小聲斥道:“瞧你那出息!這算啥?真該讓你去瞧瞧那些全身沒毛、牙尖大口、滿身流黑膿水的玩意兒。”
張小刀心裏不服氣地想:我又不是沒見過!轉念又一想,他是在柳江怪物展廳裏瞧見的,刀疤他們又是在哪裏瞧著的呢?
幾人迅速來到中間洋房前,根據那位女同誌的描述,這裏應該有幾棵高樹,可他們眼前之景卻顯得十分違和。
洋房周圍光禿禿的,倒是有幾個樹兜。難道出事後,這些樹都被砍掉了?洋房大門除了一扇厚重的紅漆木門外,還加了一道鐵門,掛著三把鏈子大鎖。
郝有富瞅瞅大鎖,又瞅瞅張小刀,隻見張小刀對他點了點頭,確定這些鎖對於他來說都是小意思。
眼光往上,洋房的結構就外觀來看似乎和另外兩座洋房沒有太大差別,每間房間的窗戶都是關著的,個別窗戶還被窗簾遮擋著。
幾人對了對眼神,瞧了瞧時間,下午三點多了,遂商量讓張小刀和刀疤迴去拿工具,另三人在裏麵等著,順便再熟悉一下裏麵的環境,看有沒有被忽視的蛛絲馬跡。
一切安排好後,劉開文特意繞去前麵的門衛室,他需要詳細了解看門大爺的生活習慣,以免行動的時候被發現,惹出麻煩就不好了!
笛樓茶社始開於上個世紀30年代末,原來的東家已不可考,50年代初換了個姓尹的老板。76年的時候,尹老板突然退出了茶館經營,轉手讓出了。之後又換了好幾個老板,如今的老板沒有什麽異常之處。
76年?這不是閔老去世那一年嗎?
想到此,劉開文則問:“那位尹老板去了哪裏?”
“聽說是身體不好,迴鄉去了,之後再沒有消息。洋房的事情,我也打聽了。”
幾人一聽,皆看向刀疤。
“洋房修建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最初是一個私人公館,之後租給了一個外國洋行做買辦所。戰爭爆發後,洋人撤走,就空置下來,70年被捐給了國家,成了婦女工作辦,後來改婦聯辦,80年代末又改成工人活動中心。傳說那裏麵鬧過鬼,有人被嚇死、嚇瘋,現在隻有個聾老頭看門。”
劉開文點點頭:“我們先去洋房那裏逛逛,查看裏麵的地形。”
幾人便出門去了如今的工人活動中心。
炎炎夏日,遠遠便見一幢紅白相間的歐式洋房掩映在高樹林間。洋房外有一道圍牆,正中有一扇鐵門,門邊掛著工人活動中心的豎匾。
今天不是禮拜天,活動中心也無人來往。幾人進了鐵門,先圍著洋房繞了一圈。
三座洋房呈三進排列,在其兩邊的空地有後來修建的水泥房。水泥房裏的空間很大,裏麵有籃球室、羽毛球室,還有兵乓球台。
洋房之間有數個小花台,還有原本的噴泉水池,隻是噴泉口上的塑像已經被毀了,從殘留的底座可以推測出約莫是個外國女子的人像。洋房周圍有幾棵法國梧桐,但也有很多被砍伐過的樹兜,目測皆是樹齡頗高的老樹。
幾人迴到第一座洋房門口,進門處便是一個門衛室,那裏有個滿臉胡子的老頭正坐在竹圈椅中,仰著頭打瞌睡。
刀疤帶著張小刀負責從第三層往下搜索,劉開文、郝有富和趙一慧則重點搜查第一層。
第一層幾乎全是閱覽室,細分了報紙雜誌和工、農兩科下的書籍讀物。三人便分開走進了各個閱覽室。
郝有富裝模作樣地走進了報刊雜誌室,進門處有個借閱台,裏麵有個在看書的女同誌。
郝有富見那人也沒反應,便走進了裏麵的書架間。書架全是落地書架,最下麵有一層上鎖的櫃子,靠牆一邊全是報刊架。整個閱覽室的地麵由深紅色地板鋪成,裏麵唯一的擺設就是一尊偉人頭像。
郝有富撓撓頭,邁著小碎步,把裏麵的地板都踏了一遍,除了嘎吱響,沒發現有能活動的木板。
“同誌,請你注意點!不要影響別人。”門邊傳來那位女同誌的警告聲。
郝有富心虛地看了看周圍,隻見整間閱覽室裏就他一個人,影響個鬼啊!轉身出門的時候,瞧見借閱台那位女同誌臉色陰沉地斜眼瞥著他。
“同誌,你要找什麽雜誌?”
郝有富這廝的課外閱讀量僅限於街邊小攤上的各類色彩豐富的民間文學,皺著眉頭,想了半天,才憋出一句:“故事會。”
哪知女同誌一聽,臉色上盡是鄙夷:“同誌,我們這裏全是正規科學讀物,沒有你說的這一種。”
郝有富瞧著這女同誌年紀也不大,摸摸兜裏還有幾顆刀疤發的外國糖果,便嬉皮笑臉地遞過去:“同誌,我就是想了解國內外的最新形勢,可這滿屋子的雜誌不知道找哪一本啊。”
女同誌看了看麵前的漂亮糖果,臉色稍霽,指了指旁邊牆壁上的貼紙:“這上麵有最新的雜誌消息,凡是上麵列出的,閱覽室裏都有。”
郝有富走到牆前,從上往下看,幾乎全不認識,唯一親切點的隻有《大眾電影》,遂也懶得看了,走迴借閱台,試圖和女同誌搭搭話。
“同誌,你們這裏幾點下班啊?”
女同誌指指借閱台上的標簽,上麵寫著:上午8點半到12點,下午1點半到5點半,夏時令下午2點到6點。
“同誌,這裏就你一個人,你不怕嗎?我以前聽說過這裏麵出過事,邪乎著呢?”
隻見那女同誌抬眼看他:“不要散播封建迷信思想。”
“絕對不會!”郝有富義正言辭地反駁,又小聲地補充:“我也是聽我家親戚說的。”
女同誌見閱覽室裏沒人,便剝開糖紙,塞糖進嘴,一邊嚼著糖,有些口齒不清道:“反正我一到點就走,以前出事都在夜裏,而且不是這一棟,是中間那一棟。現在那棟房子是被鎖著的,出事兒後就被鎖了,沒人再進去過。我是聽說那裏麵可漂亮了,還有很多外國的畫和人像,都是連同房子一起被捐的。唉!都堆在裏麵多可惜啊。”
郝有富見女同誌肯搭話了,又從包裏搜出幾顆糖果:“我這個人最喜歡聽嚇人的故事了。我那親戚也是聽別人說的,喝酒的時候瞎吹一通,我才不信能有那麽嚇人的怪事。他說以前還有個人被嚇得從樓上掉下去,給摔死了。”
那女同誌瞅瞅門口,對他招了招手,小聲附耳說道:“是真的!那事特別怪!那人躺著的上方沒有窗戶,可全身骨頭都斷了。不知道那人從哪裏跳下來的?最後做出的結論是從旁邊的樹上掉下來給摔死的。你說,大半夜的爬什麽樹啊?”
郝有富小眼閃著八卦的光芒,看向同樣亮著八卦大燈泡的女同誌,震驚地張大嘴:“那不能是在別的地方摔死的,被人把屍體運進來了?”
“怎麽可能?那人加夜班在裏麵維修電線和燈泡,怎麽可能跑別處去?”
“那地上有血跡嗎?”
隻見那女同誌眨了眨暴突大眼,神神秘秘地小聲道:“這才是更恐怖的事情呢!聽說那人身上的血都被抽幹了,整個人軟塌塌地躺在地上,就靠一張人皮裹著,裏麵的骨頭全都碎成渣了。”
郝有富被女同誌的唿吸撩得脖子癢,不自覺地縮了縮頸子。
那人卻以為他被嚇住了,更加湊近他,故意壞笑著說:“這算什麽啊!我聽老幾輩的人說,幾十年前在四大監裏,這種怪事兒多得是,不是斷骨頭的,就是一滴血都沒有的,還有些犯人不知道中了什麽邪,自己把自己給活剝了,一時半會兒還死不了,把剝下來的人皮丟到對麵欄子裏去,嚇死對麵的人,自己還在那裏唱大戲呢。”
更加震驚的郝有富無語地看著她,甘拜下風。
“有富!”
女同誌一見劉開文幾人,連忙縮迴身子,換了一副臉色,鄭重地敲了敲借閱台:“別亂傳啊,我們要相信科學!”
郝有富一臉受教地迴道:“那肯定啊!科學之光照亮我的人生之路!”
幾人走出第一座洋房,站在門邊的梧桐樹下交換著信息。
刀疤首先開口道:“三樓是閣樓,有兩間房,全部落鎖,從門縫裏看去,應該是些雜物,不過有些家具被白布遮住,不能看清楚。”
“第二層是辦公室和棋牌室,辦公室就是些書櫃、桌椅,棋牌室有靠牆的大立櫃,我查了查,牆上沒有暗門。”張小刀緊接著說道。
“我查的兩間閱覽室看不出來有什麽異常,除非撬開地板。”
郝有富表情嘚瑟地看著幾人,擺擺手:“你們呐,就不會溝通。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
劉開文早知道這廝有收獲,一直沒有說話,就等著他憋不住,自己交代。
果然,張小刀立馬崇拜地讚道:“郝哥就是厲害!”
“嘿嘿!”郝有富傻笑兩聲,正色道:“邪門的是中間那一座,出事後就被鎖住了。我還聽說當年……”
其餘幾人聽著郝有富的敘述,越聽越震驚,尤其是張小刀已經被嚇得小臉發白了,緊緊地抱上刀疤的手臂。
刀疤猛拍他的後腦勺,小聲斥道:“瞧你那出息!這算啥?真該讓你去瞧瞧那些全身沒毛、牙尖大口、滿身流黑膿水的玩意兒。”
張小刀心裏不服氣地想:我又不是沒見過!轉念又一想,他是在柳江怪物展廳裏瞧見的,刀疤他們又是在哪裏瞧著的呢?
幾人迅速來到中間洋房前,根據那位女同誌的描述,這裏應該有幾棵高樹,可他們眼前之景卻顯得十分違和。
洋房周圍光禿禿的,倒是有幾個樹兜。難道出事後,這些樹都被砍掉了?洋房大門除了一扇厚重的紅漆木門外,還加了一道鐵門,掛著三把鏈子大鎖。
郝有富瞅瞅大鎖,又瞅瞅張小刀,隻見張小刀對他點了點頭,確定這些鎖對於他來說都是小意思。
眼光往上,洋房的結構就外觀來看似乎和另外兩座洋房沒有太大差別,每間房間的窗戶都是關著的,個別窗戶還被窗簾遮擋著。
幾人對了對眼神,瞧了瞧時間,下午三點多了,遂商量讓張小刀和刀疤迴去拿工具,另三人在裏麵等著,順便再熟悉一下裏麵的環境,看有沒有被忽視的蛛絲馬跡。
一切安排好後,劉開文特意繞去前麵的門衛室,他需要詳細了解看門大爺的生活習慣,以免行動的時候被發現,惹出麻煩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