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六,距離北境還有百十裏地。
昨夜沒有連夜趕路,小青雖是五十年道行的妖,連續走了兩天一夜也累得不行。
馬車上四個大活人,加上陳玄策手中一直舉著的七十六斤的驚龍槍,能堅持到昨天晚上已經是奇跡了。
這還是車輪子幹飛之後,被陳玄策嚇的。
要沒那事兒,小青昨天中午就撂挑子了,見過欺負人的,沒見過這麽欺負妖的。
陳玄策那一槍一槍的練,馬車沒翻,小青覺得它居功至偉。
休息一夜,睡了個好覺,早晨出發的時候小青精神滿滿。
蓋因陳玄策昨晚賞了它一大塊兔子肉,這是昨天傍晚陳玄策出去獵到的。京都城往北,過了連綿群山後,人煙不見,野味兒成群。
陳玄策露了一手叫花野雞和叫花兔,呂重樓吃的極為滿意。
早飯是昨夜剩下的肉和著糙米熬的粥,吃飽喝足再次出發。
午時剛過,陳玄策停止了出槍於盲,睜開了眼睛。
遠處兩座大山之間,橫貫著城牆,此處便是大梁北境雄關,鎮北城。
山上,則是巍峨北境長城隱在山林中,偶見一角,古樸斑駁。
陳玄策看到的鎮北城南城牆,僅有四五米高,略顯寒酸。然,另一麵的城牆在陳玄策這個位置也能看到,高度可見一斑。
一麵抵禦外敵,一麵對著大梁,這樣建造,他日關隘丟了,也好打迴來。
沒有打擾守軍,更沒有去麻煩晉王。
還好沒去拜訪晉王,燒死了人家王妃還拜訪人家,百分百吃閉門羹。
而且,晉王此時也不在北境,已於清晨啟程走了另一條路赴京都去給他老嫂子祝壽去了。
入了城之後,四人先是找到一酒樓填飽肚子。
鎮北城距離京都四百七十裏,看似不遠,風格卻是和京都城完全不同,京都城的酒樓熱鬧無比,人人閑適,菜品精致。
邊疆烽火,燒不到京都,日夜笙歌,繁華安逸。
鎮北城的酒樓則是處處透著邊疆的風情,碗筷粗陋,菜碼極大,就連小二的嗓子都比京都城的同行粗了不少。
倆地兒相同的則是,都有那說書的先生。
這職業是吃喝全靠一張嘴,說得好的,口若懸河,舌燦蓮花;至於說的不好的,要麽轉行要麽餓死。
這家酒樓的說書先生,水平不一般。
年紀四十出頭,留著三縷美髯,身形消瘦,顴骨突出,雙目炯炯有神,開口言之有物,閉嘴讓人人遐思,極為引人入勝。
樹長老這曾經當過靠嘴皮子吃飯的儒生之人,都聽的津津有味。
“要說這當今這世鎮南境的南王,他可不一般。”
就有食客問了,“怎個不一般啊?”
說書先生微笑頷首,悠然自得,嘴唇微張,道:“要問如何不一般?這就要說到南王早年的經曆了。”
隨後抑揚頓挫,語調悠然,將南王趙南天當世子時的紈絝當街、風流韻事描繪的頭頭是道,讓人嘴上恨得牙根癢癢,心中則是恨不得能替代了南王行那日日荒唐之事。
接著又講到繼承了王位後趙南天的意氣風發、縱橫捭闔、鐵血鎮壓石鼓書院等事跡,聽得眾食客是如癡如醉,恨不能立刻拿起家中藏劍,跟在南王身後砍死那群遭瘟的書生。
就著說書先生的故事,陳玄策四人這一頓飯吃的是非常滿意。
菜碼大,味道一般,架不住說書先生說的太過讓人入迷,早就不知口中所嚼何物。
吃完飯,呂重樓輕壓一口粗茶,隨後對著樹長老說道:“白鹿書院的?”
樹長老老臉微紅,輕輕點頭。
呂重樓可沒給他留麵子,張嘴吐槽道:“天下敢這麽先損後捧,還不提趙南天打油詩的儒生,也就你白鹿書院的人了。咋,你們家頭這麽鐵,要做那古往今來第一清流了?就不怕其他家口誅筆伐,罵你們為了一口皇糧不要讀書人的氣節?”
樹長老搖了搖頭,迴道:“白鹿書院是白鹿書院,他們想怎麽講就怎麽講,與我何幹?而且,你當我那侄子是好相與的?”
呂重樓笑的跟個老狐狸一樣,問道:“白小子入了一品了?”
樹長老無奈的點了點頭,迴道:“我給慶芝說了,小高也知道,上個月月底,白小子望東海潮起潮落,思天下分合人間疾苦,入了太平境。”
呂重樓得到了確定的答複,滿臉的幸災樂禍,說道:“宋北城要是知道,怕不是要氣的吐血?白小子這一入太平境,青峰書院這麽多年的謀劃,白忙活嘍。對了,樹老鬼,白小子今年還不到六十吧?”
樹長老‘嗯’了一聲,算是確認,接著又補充道:“五十八。”
“五十八得太平?白鹿書院這是執天下儒道沒頭了!青峰書院也是活該,背刺之家的傳承,該當如此遭遇。解氣,解氣啊!”呂重樓說到這,聲音略大的招唿道:“那說書的小先生,當賞!”
說罷,看向了陳玄策。
陳玄策二話不說,拿出了十兩銀子,遞給了陳芊芊。
剛剛他聽的痛快,這南王趙南天的事兒他還是第一次完完整整的聽到,就是裏麵那個配角玉麵書生,總覺得聽起來耳熟。
陳芊芊接過銀子,蓮步輕搖走到了說書先生麵前,雙手托舉,將銀子遞給了那美髯書生。
那說書的先生伸手接過,輕輕點頭示意,而後張嘴唱到:“白鹿學子,顏泰安,替百姓敬謝恩客賞。”
呂重樓聽著很是疑惑,麵有嚴肅的問向樹長老:“這小先生姓嚴?”
樹長老知道他想差了,解釋道:“顏麵的顏,泰安取之國泰民安。這小子我知道,我那侄子白文武的第五個弟子。你別問,我直接給你說吧,泰安和白文武走的路不同,這小子走的是自己悟出來的安民之路。剛替百姓賞的意思是,這銀子他分文不動,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呂重樓聽到不是姓嚴,這才臉色稍霽,又聽說這顏泰安走的是從來沒聽說過的儒家之道,更是開心。
“好,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小子,前途無量!”
陳玄策聽到顏這個姓,很是感慨。
昨夜沒有連夜趕路,小青雖是五十年道行的妖,連續走了兩天一夜也累得不行。
馬車上四個大活人,加上陳玄策手中一直舉著的七十六斤的驚龍槍,能堅持到昨天晚上已經是奇跡了。
這還是車輪子幹飛之後,被陳玄策嚇的。
要沒那事兒,小青昨天中午就撂挑子了,見過欺負人的,沒見過這麽欺負妖的。
陳玄策那一槍一槍的練,馬車沒翻,小青覺得它居功至偉。
休息一夜,睡了個好覺,早晨出發的時候小青精神滿滿。
蓋因陳玄策昨晚賞了它一大塊兔子肉,這是昨天傍晚陳玄策出去獵到的。京都城往北,過了連綿群山後,人煙不見,野味兒成群。
陳玄策露了一手叫花野雞和叫花兔,呂重樓吃的極為滿意。
早飯是昨夜剩下的肉和著糙米熬的粥,吃飽喝足再次出發。
午時剛過,陳玄策停止了出槍於盲,睜開了眼睛。
遠處兩座大山之間,橫貫著城牆,此處便是大梁北境雄關,鎮北城。
山上,則是巍峨北境長城隱在山林中,偶見一角,古樸斑駁。
陳玄策看到的鎮北城南城牆,僅有四五米高,略顯寒酸。然,另一麵的城牆在陳玄策這個位置也能看到,高度可見一斑。
一麵抵禦外敵,一麵對著大梁,這樣建造,他日關隘丟了,也好打迴來。
沒有打擾守軍,更沒有去麻煩晉王。
還好沒去拜訪晉王,燒死了人家王妃還拜訪人家,百分百吃閉門羹。
而且,晉王此時也不在北境,已於清晨啟程走了另一條路赴京都去給他老嫂子祝壽去了。
入了城之後,四人先是找到一酒樓填飽肚子。
鎮北城距離京都四百七十裏,看似不遠,風格卻是和京都城完全不同,京都城的酒樓熱鬧無比,人人閑適,菜品精致。
邊疆烽火,燒不到京都,日夜笙歌,繁華安逸。
鎮北城的酒樓則是處處透著邊疆的風情,碗筷粗陋,菜碼極大,就連小二的嗓子都比京都城的同行粗了不少。
倆地兒相同的則是,都有那說書的先生。
這職業是吃喝全靠一張嘴,說得好的,口若懸河,舌燦蓮花;至於說的不好的,要麽轉行要麽餓死。
這家酒樓的說書先生,水平不一般。
年紀四十出頭,留著三縷美髯,身形消瘦,顴骨突出,雙目炯炯有神,開口言之有物,閉嘴讓人人遐思,極為引人入勝。
樹長老這曾經當過靠嘴皮子吃飯的儒生之人,都聽的津津有味。
“要說這當今這世鎮南境的南王,他可不一般。”
就有食客問了,“怎個不一般啊?”
說書先生微笑頷首,悠然自得,嘴唇微張,道:“要問如何不一般?這就要說到南王早年的經曆了。”
隨後抑揚頓挫,語調悠然,將南王趙南天當世子時的紈絝當街、風流韻事描繪的頭頭是道,讓人嘴上恨得牙根癢癢,心中則是恨不得能替代了南王行那日日荒唐之事。
接著又講到繼承了王位後趙南天的意氣風發、縱橫捭闔、鐵血鎮壓石鼓書院等事跡,聽得眾食客是如癡如醉,恨不能立刻拿起家中藏劍,跟在南王身後砍死那群遭瘟的書生。
就著說書先生的故事,陳玄策四人這一頓飯吃的是非常滿意。
菜碼大,味道一般,架不住說書先生說的太過讓人入迷,早就不知口中所嚼何物。
吃完飯,呂重樓輕壓一口粗茶,隨後對著樹長老說道:“白鹿書院的?”
樹長老老臉微紅,輕輕點頭。
呂重樓可沒給他留麵子,張嘴吐槽道:“天下敢這麽先損後捧,還不提趙南天打油詩的儒生,也就你白鹿書院的人了。咋,你們家頭這麽鐵,要做那古往今來第一清流了?就不怕其他家口誅筆伐,罵你們為了一口皇糧不要讀書人的氣節?”
樹長老搖了搖頭,迴道:“白鹿書院是白鹿書院,他們想怎麽講就怎麽講,與我何幹?而且,你當我那侄子是好相與的?”
呂重樓笑的跟個老狐狸一樣,問道:“白小子入了一品了?”
樹長老無奈的點了點頭,迴道:“我給慶芝說了,小高也知道,上個月月底,白小子望東海潮起潮落,思天下分合人間疾苦,入了太平境。”
呂重樓得到了確定的答複,滿臉的幸災樂禍,說道:“宋北城要是知道,怕不是要氣的吐血?白小子這一入太平境,青峰書院這麽多年的謀劃,白忙活嘍。對了,樹老鬼,白小子今年還不到六十吧?”
樹長老‘嗯’了一聲,算是確認,接著又補充道:“五十八。”
“五十八得太平?白鹿書院這是執天下儒道沒頭了!青峰書院也是活該,背刺之家的傳承,該當如此遭遇。解氣,解氣啊!”呂重樓說到這,聲音略大的招唿道:“那說書的小先生,當賞!”
說罷,看向了陳玄策。
陳玄策二話不說,拿出了十兩銀子,遞給了陳芊芊。
剛剛他聽的痛快,這南王趙南天的事兒他還是第一次完完整整的聽到,就是裏麵那個配角玉麵書生,總覺得聽起來耳熟。
陳芊芊接過銀子,蓮步輕搖走到了說書先生麵前,雙手托舉,將銀子遞給了那美髯書生。
那說書的先生伸手接過,輕輕點頭示意,而後張嘴唱到:“白鹿學子,顏泰安,替百姓敬謝恩客賞。”
呂重樓聽著很是疑惑,麵有嚴肅的問向樹長老:“這小先生姓嚴?”
樹長老知道他想差了,解釋道:“顏麵的顏,泰安取之國泰民安。這小子我知道,我那侄子白文武的第五個弟子。你別問,我直接給你說吧,泰安和白文武走的路不同,這小子走的是自己悟出來的安民之路。剛替百姓賞的意思是,這銀子他分文不動,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呂重樓聽到不是姓嚴,這才臉色稍霽,又聽說這顏泰安走的是從來沒聽說過的儒家之道,更是開心。
“好,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小子,前途無量!”
陳玄策聽到顏這個姓,很是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