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信大軍一路南下並未遇到多少抵抗,將士皆以為南越弱小畏戰,掃平南越指日可待。
不日來到烽火關城下,但見城門緊閉,城牆上旌旗林亂,守城士兵衣衫不整。先鋒官王駿請命攻城,右將軍馮信不允道:“天色已晚,大軍連日行軍士卒已乏,明日再攻不遲。”大軍遂退三裏設營,埋鍋造飯以備來日攻城。
是夜,風高月黑,陳軍托大,疏於防備。午夜時分,忽聽殺聲四起。“敵襲、敵襲”慌亂之中,馮信提刀上馬大喊:“本將軍在此,不可慌亂,各營收攏士兵隨我迎敵。”
但見四麵火起,火光中一彪人馬殺到,正是南越大將軍鄒用,鄒用大喊道:“馮信老賊欺我南越無人嗎?快來受死!”馮信不及答話,兩人便戰在一起。馮信使大刀,武功了得,與雲愎並稱“東刀西槍”,鄒用南越土族人,擅長雙刀,人送外號“疾風刀”。一個勢大力沉、一個靈活多變,一來一往鬥在一起,一時不分勝負。
話說馮信截住鄒用廝殺,陳國軍隊收攏殘兵漸漸穩住了陣腳。忽然,西北方又傳來了殺聲,馮信情急之下聚集丹田真氣灌於大刀,猛然使出生平絕學“立劈華山”,鄒用舉雙刀招架不住,肩頭被刀氣所傷,急忙迴馬便跑。馮信不追,忙向西北查看,士卒來報曰西大營遭涼國騎兵突襲,營寨已破。馮信遂下令弓弩營斷後,大軍向北撤去。
天明撤至烽火嶺,探馬來報,前方出嶺口處已被涼國軍隊用雜木封住。先鋒官王駿率兵衝擊數次皆被亂箭射迴。馮信令大軍原地休息,清點人馬。各營來報,大軍已不足十萬,糧草輜重損失殆盡。探馬又報,追兵在五裏外停下安營,並無追擊打算。馮信令前後兩營就地防禦,大軍於嶺上紮營再做打算。
偏將軍進言道:“將軍,南越與涼國已暗中勾結,我軍前後被堵,困於荒山野嶺,又無糧草,如不速作打算,我軍危也。”
馮信環視身邊將校道:“諸位有何良策?”
先鋒官道:“末將原再率兵殺出嶺口,拚死為大軍打開通道。”
偏將軍道:“嶺口狹窄險要,易守難攻。你已數次攻打無功而返,還是另想他法吧。”
“將軍,末將以為最好的辦法是固守待援。拒馬城離此處不算太遠,我右虎賁營以前都是大將軍手下,大將軍絕不會坐視不管。”
馮信看去,見是校尉劉詢,便問道:“我軍被困,信使如何出去?”
“末將雖是陳國人,但卻從小在烽火關長大,此地甚熟,有一條小路直通嶺口外,我願為信使前往求援。”
馮信大喜,命人取來紙筆,親修援書交於劉詢道:“我大軍生死就交給你了,務必在五日內帶來援軍。”
劉詢接過書信揣於懷中,拜別而去。
馮信隨即令道:“大軍固守要道,不可出擊;另派人於山中采集野果、野菜充饑,堅持五日以待援軍。”
眾將領命而去。
拒馬城,大將軍府後院。
雲霄正在父親指導下練習雲家功法。家將來報:有一信使自稱右虎賁營校尉劉詢,有要事求見大將軍。
雲愎令將來人帶至大廳。
劉詢見到雲愎忙拜道:“求大將軍救虎賁營、救馮將軍。”
雲愎仔細端詳,見來人身不披甲、衣衫破爛,正是手下舊將劉詢,忙起身將其攙起:“劉校尉請起,是何情況慢慢講來。”又命人端茶看座。
劉詢將馮信書信遞上,又將大軍如何遭夜襲被困的經過詳細報與大將軍。雲愎聽後又問了損兵和糧草以及敵軍兵力情況,遂命人將劉詢帶下去好生招待,同時令召集眾將到大將軍府議事。
雲愎將烽火關戰況向眾將通報完,定邊將軍單雄飛道:“劉詢乃虎賁營老人,信也確為馮將軍手筆,此事不會有詐,我願領兵五萬前去解烽火嶺之困。”眾將一聽是以前虎賁營的兄弟被困,一個個摩拳擦掌紛紛要求前去救援。
這時忽然有探馬來報:“拒馬城西十裏處發現大量涼國兵馬,人數不詳。”
大將軍令再探。
突然出現的情況讓眾人都感到疑惑,難道涼國和南越要同時攻打陳國?
“父親,此為疑兵,不足為懼。”雲霄開口道。眾人都吃驚的看著他,心想:這紈絝公子也太敢想了吧,這都快兵臨城下了還不足為懼呢。隻有林紅嬌向他投來了讚許的目光。
“喔?怎麽講?”
“父親,我以為城外涼軍隻是想給我軍施壓,不讓分兵去解烽火嶺之圍。”
“依據呢?”
“依據嗎……我暫時沒有。”雲霄有些尷尬。
“沒有依據那就是猜想,我如分兵去救烽火嶺,涼軍來襲,我拒馬城豈不危矣?”一番話說的雲霄滿臉通紅,無言以對。
這時,林紅嬌站出來說道:“義父、諸位將軍,公子說的不無道理。我們要將整件事連起來想就明白了。首先,南越軍在烽火關夜襲成功後為何不乘勝追擊?即使主將受傷也不應該放棄戰機,涼軍為何不在烽火嶺出口險要處進行伏擊而是選擇封堵?圍而不殲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誘我前去救援,因為距烽火嶺最近且有兵可用的就隻有大將軍的定邊軍了,所以他們真正的目的是大將軍您和您手裏的定邊軍。”
“你的意思是他們想半路伏擊我援軍?”
“正是圍點打援。”
“既是要打我援軍,那又為何派兵於城外,不怕我不出兵救援嗎?”
“依義父的豪氣,加上右虎賁營本是您的舊部,他們知道您必然出兵相救,至於兵臨城下,那隻是虛張聲勢想讓您少帶兵前去救援打伏擊更有把握罷了。試想,涼國有多少兵馬?解南越之危已去了騎兵和步兵數萬,而我拒馬城城堅難攻,他至少需二十萬兵力來攻城方有勝算,若不能速戰速決,待我援兵到來,豈不是耗費兵力無功而返?”
林紅嬌一番分析十分燒腦,眾將需要消化,隻有雲霄聽出了味道。
雲愎問道:“那南越和涼國軍隊已然偷襲右將軍成功,將十五萬右虎賁軍全殲已是天大戰功,又何必誘我軍前去救援,就不怕貪多不爛嗎?”……
正是:該打不打,必有暗招。
不日來到烽火關城下,但見城門緊閉,城牆上旌旗林亂,守城士兵衣衫不整。先鋒官王駿請命攻城,右將軍馮信不允道:“天色已晚,大軍連日行軍士卒已乏,明日再攻不遲。”大軍遂退三裏設營,埋鍋造飯以備來日攻城。
是夜,風高月黑,陳軍托大,疏於防備。午夜時分,忽聽殺聲四起。“敵襲、敵襲”慌亂之中,馮信提刀上馬大喊:“本將軍在此,不可慌亂,各營收攏士兵隨我迎敵。”
但見四麵火起,火光中一彪人馬殺到,正是南越大將軍鄒用,鄒用大喊道:“馮信老賊欺我南越無人嗎?快來受死!”馮信不及答話,兩人便戰在一起。馮信使大刀,武功了得,與雲愎並稱“東刀西槍”,鄒用南越土族人,擅長雙刀,人送外號“疾風刀”。一個勢大力沉、一個靈活多變,一來一往鬥在一起,一時不分勝負。
話說馮信截住鄒用廝殺,陳國軍隊收攏殘兵漸漸穩住了陣腳。忽然,西北方又傳來了殺聲,馮信情急之下聚集丹田真氣灌於大刀,猛然使出生平絕學“立劈華山”,鄒用舉雙刀招架不住,肩頭被刀氣所傷,急忙迴馬便跑。馮信不追,忙向西北查看,士卒來報曰西大營遭涼國騎兵突襲,營寨已破。馮信遂下令弓弩營斷後,大軍向北撤去。
天明撤至烽火嶺,探馬來報,前方出嶺口處已被涼國軍隊用雜木封住。先鋒官王駿率兵衝擊數次皆被亂箭射迴。馮信令大軍原地休息,清點人馬。各營來報,大軍已不足十萬,糧草輜重損失殆盡。探馬又報,追兵在五裏外停下安營,並無追擊打算。馮信令前後兩營就地防禦,大軍於嶺上紮營再做打算。
偏將軍進言道:“將軍,南越與涼國已暗中勾結,我軍前後被堵,困於荒山野嶺,又無糧草,如不速作打算,我軍危也。”
馮信環視身邊將校道:“諸位有何良策?”
先鋒官道:“末將原再率兵殺出嶺口,拚死為大軍打開通道。”
偏將軍道:“嶺口狹窄險要,易守難攻。你已數次攻打無功而返,還是另想他法吧。”
“將軍,末將以為最好的辦法是固守待援。拒馬城離此處不算太遠,我右虎賁營以前都是大將軍手下,大將軍絕不會坐視不管。”
馮信看去,見是校尉劉詢,便問道:“我軍被困,信使如何出去?”
“末將雖是陳國人,但卻從小在烽火關長大,此地甚熟,有一條小路直通嶺口外,我願為信使前往求援。”
馮信大喜,命人取來紙筆,親修援書交於劉詢道:“我大軍生死就交給你了,務必在五日內帶來援軍。”
劉詢接過書信揣於懷中,拜別而去。
馮信隨即令道:“大軍固守要道,不可出擊;另派人於山中采集野果、野菜充饑,堅持五日以待援軍。”
眾將領命而去。
拒馬城,大將軍府後院。
雲霄正在父親指導下練習雲家功法。家將來報:有一信使自稱右虎賁營校尉劉詢,有要事求見大將軍。
雲愎令將來人帶至大廳。
劉詢見到雲愎忙拜道:“求大將軍救虎賁營、救馮將軍。”
雲愎仔細端詳,見來人身不披甲、衣衫破爛,正是手下舊將劉詢,忙起身將其攙起:“劉校尉請起,是何情況慢慢講來。”又命人端茶看座。
劉詢將馮信書信遞上,又將大軍如何遭夜襲被困的經過詳細報與大將軍。雲愎聽後又問了損兵和糧草以及敵軍兵力情況,遂命人將劉詢帶下去好生招待,同時令召集眾將到大將軍府議事。
雲愎將烽火關戰況向眾將通報完,定邊將軍單雄飛道:“劉詢乃虎賁營老人,信也確為馮將軍手筆,此事不會有詐,我願領兵五萬前去解烽火嶺之困。”眾將一聽是以前虎賁營的兄弟被困,一個個摩拳擦掌紛紛要求前去救援。
這時忽然有探馬來報:“拒馬城西十裏處發現大量涼國兵馬,人數不詳。”
大將軍令再探。
突然出現的情況讓眾人都感到疑惑,難道涼國和南越要同時攻打陳國?
“父親,此為疑兵,不足為懼。”雲霄開口道。眾人都吃驚的看著他,心想:這紈絝公子也太敢想了吧,這都快兵臨城下了還不足為懼呢。隻有林紅嬌向他投來了讚許的目光。
“喔?怎麽講?”
“父親,我以為城外涼軍隻是想給我軍施壓,不讓分兵去解烽火嶺之圍。”
“依據呢?”
“依據嗎……我暫時沒有。”雲霄有些尷尬。
“沒有依據那就是猜想,我如分兵去救烽火嶺,涼軍來襲,我拒馬城豈不危矣?”一番話說的雲霄滿臉通紅,無言以對。
這時,林紅嬌站出來說道:“義父、諸位將軍,公子說的不無道理。我們要將整件事連起來想就明白了。首先,南越軍在烽火關夜襲成功後為何不乘勝追擊?即使主將受傷也不應該放棄戰機,涼軍為何不在烽火嶺出口險要處進行伏擊而是選擇封堵?圍而不殲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誘我前去救援,因為距烽火嶺最近且有兵可用的就隻有大將軍的定邊軍了,所以他們真正的目的是大將軍您和您手裏的定邊軍。”
“你的意思是他們想半路伏擊我援軍?”
“正是圍點打援。”
“既是要打我援軍,那又為何派兵於城外,不怕我不出兵救援嗎?”
“依義父的豪氣,加上右虎賁營本是您的舊部,他們知道您必然出兵相救,至於兵臨城下,那隻是虛張聲勢想讓您少帶兵前去救援打伏擊更有把握罷了。試想,涼國有多少兵馬?解南越之危已去了騎兵和步兵數萬,而我拒馬城城堅難攻,他至少需二十萬兵力來攻城方有勝算,若不能速戰速決,待我援兵到來,豈不是耗費兵力無功而返?”
林紅嬌一番分析十分燒腦,眾將需要消化,隻有雲霄聽出了味道。
雲愎問道:“那南越和涼國軍隊已然偷襲右將軍成功,將十五萬右虎賁軍全殲已是天大戰功,又何必誘我軍前去救援,就不怕貪多不爛嗎?”……
正是:該打不打,必有暗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