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語以為大隊長所說的辦法,大概就是去小河上遊的村裏跟人家協商一下撈點河蚌海螺啥的。
大不了就再往上一點,去小河的媽——大河那邊弄點。
大河邊的河蚌海螺什麽的肯定比小河裏的多。
萬萬沒想到,大隊長牛逼的很。
人家壓根沒想過搞河蚌啊海螺什麽的。
內河有這些東西是有,可是太少了,想搞這些東西太麻煩了。
人家直接弄了一千斤的紅薯幹南瓜幹蘿卜幹啥的,找了專門走海邊城市的運輸隊的熟人,請人家幫忙去海邊的農村給換點貝殼來。
現在糧食比什麽東西都值錢,大隊長覺得一千斤紅薯幹南瓜幹蘿卜幹啥的,比濕的耐吃耐用,不算占人便宜,少說能換個三五千斤的貝殼。
保證夠用好幾年。
可他沒想到在海邊這些貝殼是真的一點都不值錢。
除了特別漂亮的會被留下給小孩子玩,其他的長得不好看的小的破的那是當垃圾還嫌費事兒。
他拜托的人去海邊說會拿紅薯土豆換貝殼,那邊村子的人都轟動了。
用沒人要的垃圾換糧食,哪怕是粗糧呢,也沒人願意放過這個機會啊,況且還是這邊難得的東西。
甚至都不用車隊的人定價,海邊的人自己就給定了價,五斤貝殼換一斤幹貨,後來被哄抬,變成了十斤貝殼換一斤幹貨。
這還是換東西的人見勢不妙控製的結果,不然怕不是會被哄抬成一百斤換一斤幹貨。
沒辦法,海邊的農村不好種糧食也不好種菜。
有時候好不容易快成熟了,一場台風過來,就給你吹的什麽都沒了,讓你幾個月血汗白費。
海邊不缺各種海貨,就缺各種正兒八經的糧食。
別說米啊麵啊這些精貴東西了,就是這些粗糧,對很少有機會吃這些東西的海邊人來說也是難得的好東西。
以至於一千斤幹貨,最後竟然換了七八千斤的貝殼。
嚇的幫忙的小夥趕緊找人幫忙把這些貝殼砸碎了,免得太過占地方被人發現。
還好他們迴去雖然也運東西,卻沒有來的時候車裝的滿,再加上大隊長打點的到位,換到的貝殼雖然多,可是砸碎了也就是多裝幾個麻袋的事兒。
二十幾輛車,一輛車上頂多兩三袋,也不占地方。
海邊人熱情,還送了他們不少幹的瑤柱啊海帶啊魚幹啊之類能吃的,以及一些漂亮的海螺貝殼啥的,讓他們帶迴去給小孩子玩,還熱情的問他們下次還換不換,什麽時候來換,他們好提前準備。
人家很守信,前麵已經收了大隊長的好處,這些東西就全給大隊長了。
當大隊長聽說居然換了六七噸貝殼的時候,人都驚呆了。
還有人家漁民同誌送的海貨,搞的大隊長都不好意思了。
這麽多東西,他們都可以用好幾年了。
要是不再去海邊換東西,豈不是讓海邊的漁民朋友吃虧了?
至於漁民送的東西,除了一部分分給運輸隊的人外,剩下的不夠全村人分,也怕村裏有些人嘴巴不嚴實說出去惹來麻煩。
最後就內銷給了村裏比較富裕嘴巴又嚴實的幾家。
換的錢正好補貼這次找運輸隊的損失。
唐詩語看到這麽多海邊來的東西人都傻了:“去海邊換東西這麽容易的嘛?那咱們不是能經常去那邊換了?”
大隊長看她的眼神像看傻子:“哪有那麽容易哦。”
“這次能用糧食換這個,是我專門托了人的。”
“偶爾一次兩次還行,次數多了你是想被送去勞改嗎?”
他換東西可是偷偷摸摸來的。
這次能換這麽多運輸隊的人還不吭聲,除了運輸隊本身也會偷偷搞點夾帶,和他打點到位外,還是因為運輸隊的副隊長跟他有點親戚關係。
要是真像唐詩語說的那樣經常搞,肯定會被發現的。
唐詩語立刻想到了上輩子自家用的豬飼料配方。
豬飼料這東西,不同的牌子配方各有不同,但是裏麵必不可缺少的一樣東西就是貝殼粉。
她不確定這時候對豬養殖的研究到什麽程度了。
可要是她能把這個豬飼料配方給拿出來,那不就能名正言順的去那邊換東西了?
親們,包子們,老鐵們。
這可是七十年代的海鮮。
絕對無汙染純野生沒有一點人工養殖的海鮮。
就算她在內陸想吃上新鮮的海貨不容易,難道還不允許她想辦法弄點幹的海貨打打牙祭嗎?
想到做到。
唐詩語不光再次開始詳細閱讀大隊部的報紙,還讓宋辭岩想辦法給她弄一些海邊城市流行的報紙,不拘什麽內容,隻要是海邊那邊特有的就行。
沒辦法。
她唯一認識的有本事的,還能指使的動的就一個宋辭岩,不找他找誰?
這時候,她真的很慶幸自己當初被八塊腹肌誘惑選擇了跟宋辭岩結婚,而宋辭岩也沒拒絕她。
不然像現在她想弄點吃的改善一下生活都這麽大動幹戈的,換個人就算有心幫忙也沒那個人脈關係和條件。
宋辭岩呢?
人家聽了她的要求後,隻是詫異了一下,就什麽都沒問真的聯絡在家在海邊的戰友了。
當然,這個聯絡不是多著急,所以也用不到發電報打電話什麽的。
直接寫信就可以了。
跟信一起的,還有些這邊的特產,比如核桃紅棗柿餅核桃山楂以及一些幹貨,比如幹蘿卜片蘿卜絲幹南瓜片幹紅薯片,還有十斤雜糧麵。
咳咳。
沒辦法,這時候這些可都是硬通貨呢。
像柿餅。
別看柿餅不值錢,那是因為靠山村不缺柿子樹。
幾乎每塊地的低頭都有兩到三棵柿子樹,有的還不止兩三棵,可能得有十來棵,山坡上荒地裏的也有不少柿子樹。
靠山村每家每戶到了秋季柿子成熟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能晾曬幾十上百斤柿餅。
可在大城市,尤其是海邊一些城市,這玩意兒的稀罕程度堪比海鮮在內陸的地位,因為柿餅很甜很甜。
別說小孩了,大人都很喜歡吃。
所以當宋辭岩的戰友收到一大堆東西,裏麵居然有十斤柿餅十斤雜糧麵,其他也都是各種吃的時候,高興的差點跳起來。
他媳婦兒更是感歎:“你這戰友真舍得,這麽多東西呢,可都是好東西。”
戰友得意洋洋道:“這可不?我們可是一起扛過槍的交情,那能一樣嘛。”
至於宋辭岩說的那些報紙啊什麽的,嗨呀,那算什麽?
他不光能弄到最近幾個月的,他還能弄到最近幾年的呢。
大不了就再往上一點,去小河的媽——大河那邊弄點。
大河邊的河蚌海螺什麽的肯定比小河裏的多。
萬萬沒想到,大隊長牛逼的很。
人家壓根沒想過搞河蚌啊海螺什麽的。
內河有這些東西是有,可是太少了,想搞這些東西太麻煩了。
人家直接弄了一千斤的紅薯幹南瓜幹蘿卜幹啥的,找了專門走海邊城市的運輸隊的熟人,請人家幫忙去海邊的農村給換點貝殼來。
現在糧食比什麽東西都值錢,大隊長覺得一千斤紅薯幹南瓜幹蘿卜幹啥的,比濕的耐吃耐用,不算占人便宜,少說能換個三五千斤的貝殼。
保證夠用好幾年。
可他沒想到在海邊這些貝殼是真的一點都不值錢。
除了特別漂亮的會被留下給小孩子玩,其他的長得不好看的小的破的那是當垃圾還嫌費事兒。
他拜托的人去海邊說會拿紅薯土豆換貝殼,那邊村子的人都轟動了。
用沒人要的垃圾換糧食,哪怕是粗糧呢,也沒人願意放過這個機會啊,況且還是這邊難得的東西。
甚至都不用車隊的人定價,海邊的人自己就給定了價,五斤貝殼換一斤幹貨,後來被哄抬,變成了十斤貝殼換一斤幹貨。
這還是換東西的人見勢不妙控製的結果,不然怕不是會被哄抬成一百斤換一斤幹貨。
沒辦法,海邊的農村不好種糧食也不好種菜。
有時候好不容易快成熟了,一場台風過來,就給你吹的什麽都沒了,讓你幾個月血汗白費。
海邊不缺各種海貨,就缺各種正兒八經的糧食。
別說米啊麵啊這些精貴東西了,就是這些粗糧,對很少有機會吃這些東西的海邊人來說也是難得的好東西。
以至於一千斤幹貨,最後竟然換了七八千斤的貝殼。
嚇的幫忙的小夥趕緊找人幫忙把這些貝殼砸碎了,免得太過占地方被人發現。
還好他們迴去雖然也運東西,卻沒有來的時候車裝的滿,再加上大隊長打點的到位,換到的貝殼雖然多,可是砸碎了也就是多裝幾個麻袋的事兒。
二十幾輛車,一輛車上頂多兩三袋,也不占地方。
海邊人熱情,還送了他們不少幹的瑤柱啊海帶啊魚幹啊之類能吃的,以及一些漂亮的海螺貝殼啥的,讓他們帶迴去給小孩子玩,還熱情的問他們下次還換不換,什麽時候來換,他們好提前準備。
人家很守信,前麵已經收了大隊長的好處,這些東西就全給大隊長了。
當大隊長聽說居然換了六七噸貝殼的時候,人都驚呆了。
還有人家漁民同誌送的海貨,搞的大隊長都不好意思了。
這麽多東西,他們都可以用好幾年了。
要是不再去海邊換東西,豈不是讓海邊的漁民朋友吃虧了?
至於漁民送的東西,除了一部分分給運輸隊的人外,剩下的不夠全村人分,也怕村裏有些人嘴巴不嚴實說出去惹來麻煩。
最後就內銷給了村裏比較富裕嘴巴又嚴實的幾家。
換的錢正好補貼這次找運輸隊的損失。
唐詩語看到這麽多海邊來的東西人都傻了:“去海邊換東西這麽容易的嘛?那咱們不是能經常去那邊換了?”
大隊長看她的眼神像看傻子:“哪有那麽容易哦。”
“這次能用糧食換這個,是我專門托了人的。”
“偶爾一次兩次還行,次數多了你是想被送去勞改嗎?”
他換東西可是偷偷摸摸來的。
這次能換這麽多運輸隊的人還不吭聲,除了運輸隊本身也會偷偷搞點夾帶,和他打點到位外,還是因為運輸隊的副隊長跟他有點親戚關係。
要是真像唐詩語說的那樣經常搞,肯定會被發現的。
唐詩語立刻想到了上輩子自家用的豬飼料配方。
豬飼料這東西,不同的牌子配方各有不同,但是裏麵必不可缺少的一樣東西就是貝殼粉。
她不確定這時候對豬養殖的研究到什麽程度了。
可要是她能把這個豬飼料配方給拿出來,那不就能名正言順的去那邊換東西了?
親們,包子們,老鐵們。
這可是七十年代的海鮮。
絕對無汙染純野生沒有一點人工養殖的海鮮。
就算她在內陸想吃上新鮮的海貨不容易,難道還不允許她想辦法弄點幹的海貨打打牙祭嗎?
想到做到。
唐詩語不光再次開始詳細閱讀大隊部的報紙,還讓宋辭岩想辦法給她弄一些海邊城市流行的報紙,不拘什麽內容,隻要是海邊那邊特有的就行。
沒辦法。
她唯一認識的有本事的,還能指使的動的就一個宋辭岩,不找他找誰?
這時候,她真的很慶幸自己當初被八塊腹肌誘惑選擇了跟宋辭岩結婚,而宋辭岩也沒拒絕她。
不然像現在她想弄點吃的改善一下生活都這麽大動幹戈的,換個人就算有心幫忙也沒那個人脈關係和條件。
宋辭岩呢?
人家聽了她的要求後,隻是詫異了一下,就什麽都沒問真的聯絡在家在海邊的戰友了。
當然,這個聯絡不是多著急,所以也用不到發電報打電話什麽的。
直接寫信就可以了。
跟信一起的,還有些這邊的特產,比如核桃紅棗柿餅核桃山楂以及一些幹貨,比如幹蘿卜片蘿卜絲幹南瓜片幹紅薯片,還有十斤雜糧麵。
咳咳。
沒辦法,這時候這些可都是硬通貨呢。
像柿餅。
別看柿餅不值錢,那是因為靠山村不缺柿子樹。
幾乎每塊地的低頭都有兩到三棵柿子樹,有的還不止兩三棵,可能得有十來棵,山坡上荒地裏的也有不少柿子樹。
靠山村每家每戶到了秋季柿子成熟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能晾曬幾十上百斤柿餅。
可在大城市,尤其是海邊一些城市,這玩意兒的稀罕程度堪比海鮮在內陸的地位,因為柿餅很甜很甜。
別說小孩了,大人都很喜歡吃。
所以當宋辭岩的戰友收到一大堆東西,裏麵居然有十斤柿餅十斤雜糧麵,其他也都是各種吃的時候,高興的差點跳起來。
他媳婦兒更是感歎:“你這戰友真舍得,這麽多東西呢,可都是好東西。”
戰友得意洋洋道:“這可不?我們可是一起扛過槍的交情,那能一樣嘛。”
至於宋辭岩說的那些報紙啊什麽的,嗨呀,那算什麽?
他不光能弄到最近幾個月的,他還能弄到最近幾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