滂沱大雨中,大隊長笑容滿麵:“等天晴了咱們就去買點水泥,用水泥石頭壘個豬圈,我就不信水泥豬圈還會塌。”
唐詩語指指豬又指指有人的那兩間堂屋:“不是,就這麽住在一起啊?”
大隊長看看堂屋的人又看看豬:“怎麽了?這不是挺好的?”
唐詩語無法置信:“可是下雨沒辦法清理豬圈,很臭啊。”
豬圈清理的挺幹淨,裏麵都有一股怎麽都消不掉的豬屎味兒,何況跟豬生活在同一個院子裏?
再說了,別看豬肉挺好吃的,可人豬共同生活在一起容易染病啊。
各種寄生蟲傳染病什麽的,萬一出事怎麽辦?
大隊長不理解她的擔心:“沒事兒,正好曹世傑也能幫咱們看著小豬仔別被一些壞家夥給偷了,省的這幾天專門安排人晚上來守著了。”
唐詩語:“……”
合著晚上真的安排了人在這邊看小豬啊。
等迴去的時候,大隊長就挨個叮囑大家不要亂說牛棚的人在這邊住的事兒:“反正也就這幾天,等雨停了他們就迴去了,你們嘴巴都緊點,別往外亂說,不然不光他們會被批,咱們也得吃瓜落。”
唐詩語有些好奇,可是看大家都答應,隻要把疑問放在心裏。
等半路上跟幾個幹部分道揚鑣,唐三才悄悄告訴她和宋辭岩原因:
“牛棚那邊實在太差了。”
“雖然上麵稻草鋪的夠厚,可碰到下大雨,再厚的稻草也沒用,裏麵照樣滴滴答答的,外麵大雨裏麵小雨。”
“這些人不是當官的就是當老師的,一個個嬌生慣養的很,有一年也碰到了下雨。”
“沒這次這麽大,但是下的時間長,十來天時間呢,最小都是毛毛雨,大了就大雨,有時候還會下冰雹,結果七八個人幾乎全部病倒。”
那次靠山村的人嚇壞了。
這些人雖然說是來牛棚改造的,可沒人說讓他們去死啊。
要是全死在他們村了怎麽辦?
死一個兩個是正常,都死了,那就是他們村有問題了。
他們村已經出了個全家死絕的唐發財了,可不能再擔個外地人來一個死一個來兩個死一雙的名聲。
那以後不光自己村裏的姑娘嫁不出去,村裏的小夥子也要娶不到媳婦兒了。
於是整個村的人,從幹部到生產隊員,到衛生所的赤腳醫生,會看病的去看病,家裏有藏著藥品的貢獻藥品,會熬藥的去熬藥,甚至村裏還用糧食換了兩隻老母雞燉了湯,專門給他們補身體。
也是這些人以前雖然沒受過罪,但吃好喝好身體底子好,就赤腳醫生那三腳貓的醫術,村裏人自己在山上采的炮製都沒炮製過的藥材,還有幾粒放了好久都不知道過期了沒有的西藥,以及一隻雞七八個人吃三四天,兩隻雞七八個人吃了一星期這樣瞎治一通,居然把人都給救迴來了。
再然後,都不用牛棚的人自己動手,村裏人誰看到牛棚的稻草薄了少了,就會主動加上去,還加的更厚。
等到冬天或者刮風的時候,牛棚裏的人找個能擋風的地方縮著,大家也都睜隻眼閉隻眼。
這事兒幾乎全村都知道。
但大家更討厭沒事兒找事兒雞蛋裏頭挑骨頭的紅小兵,也就共同瞞著這事兒。
甚至早些年村裏的知青也知道。
大部分知青很有同理心,知道也當沒知道,反正沒用他們的東西也沒少他們一粒糧食,他們就和村裏人一起裝聾作啞。
有幾個積極分子倒是很憤慨的說他們是同流合汙,還想舉報來著。
結果他們舉報信還沒寫好呢,就被同屋的知青偷偷告訴村裏的幹部了。
幹部們一聽,這還了得?
你們吃我們的住我們的,平時幹活兒偷懶就算了,居然還想背後捅刀?
是個人都不能忍。
別小看農村人啊,尤其是一個村子的農村人聯合起來想搞那麽兩三個想冒頭的外地人的時候,那真是跟玩似的。
先是安排人截斷了他們的通訊,又讓小孩子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還給他們安排重活兒。
這些人本來就不適應農村生活,剛來那是村裏照顧他們才讓他們去幹比較輕省的活兒。
現在一幹重活兒,再加上其他人各種挑刺兒,很快這些人累的飯都想不起來吃了,每天早上睜眼要幹活兒閉眼就想睡覺,搞事兒的心思都想不起來了。
還有人想買通小孩給送信來著。
可是會被安排這種活兒的本來就是很機靈很聰明的那種小孩,小孩當麵收了他們的東西,扭頭就把消息告訴了村裏。
再然後,他們就隻能收到外麵寄來的東西,甚至信都被村裏扣下了,想寫信求救,門都沒有。
動物容易養成刻板行為,可其實作為人,更容易被養成刻板行為。
靠山村就這麽搞了幾個月,那兩三個人就出現了刻板行為,除了吃飯幹活兒睡覺,他們再想不起來其他的事兒。
有時候特意在他們麵前提起他們的兄弟父母,他們都要想好久才意識到是生呢意思,並且很快又會忘記。
當然,靠山村的人們並不知道什麽刻板行為,他們隻知道想把他們一個村都給弄死的人變成神經病了。
終於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對他們的看管比以前鬆了許多,卻也沒有徹底不管,甚至為了保守這個共同的秘密,時不時的還有人故意刺激他們,免得他們變正常。
其他知青被這件事兒給嚇壞了,村裏再來知青後,都不用村裏出麵,那些老知青自己就把他們摁下去了。
有刺兒頭的,就學著村裏的人,讓他們也先貢獻一些吃的用的甚至藥品給牛棚裏的人,然後再用那幾個人教育後輩。
年輕人是天不怕地不怕沒錯,可是現成的例子就在眼前,隻要不是傻的,就都默默的認了。
不認咋辦?不認也變成跟他們一樣的精神病嗎?
唐詩語聽的那叫一個目瞪口呆:“這這……”
她想起了一個詞:共同犯罪。
隻不過到了靠山村這裏,就變成了共同做好事。
因為給那些人治病的事兒全村兩百多戶都參與了。
唐詩語指指豬又指指有人的那兩間堂屋:“不是,就這麽住在一起啊?”
大隊長看看堂屋的人又看看豬:“怎麽了?這不是挺好的?”
唐詩語無法置信:“可是下雨沒辦法清理豬圈,很臭啊。”
豬圈清理的挺幹淨,裏麵都有一股怎麽都消不掉的豬屎味兒,何況跟豬生活在同一個院子裏?
再說了,別看豬肉挺好吃的,可人豬共同生活在一起容易染病啊。
各種寄生蟲傳染病什麽的,萬一出事怎麽辦?
大隊長不理解她的擔心:“沒事兒,正好曹世傑也能幫咱們看著小豬仔別被一些壞家夥給偷了,省的這幾天專門安排人晚上來守著了。”
唐詩語:“……”
合著晚上真的安排了人在這邊看小豬啊。
等迴去的時候,大隊長就挨個叮囑大家不要亂說牛棚的人在這邊住的事兒:“反正也就這幾天,等雨停了他們就迴去了,你們嘴巴都緊點,別往外亂說,不然不光他們會被批,咱們也得吃瓜落。”
唐詩語有些好奇,可是看大家都答應,隻要把疑問放在心裏。
等半路上跟幾個幹部分道揚鑣,唐三才悄悄告訴她和宋辭岩原因:
“牛棚那邊實在太差了。”
“雖然上麵稻草鋪的夠厚,可碰到下大雨,再厚的稻草也沒用,裏麵照樣滴滴答答的,外麵大雨裏麵小雨。”
“這些人不是當官的就是當老師的,一個個嬌生慣養的很,有一年也碰到了下雨。”
“沒這次這麽大,但是下的時間長,十來天時間呢,最小都是毛毛雨,大了就大雨,有時候還會下冰雹,結果七八個人幾乎全部病倒。”
那次靠山村的人嚇壞了。
這些人雖然說是來牛棚改造的,可沒人說讓他們去死啊。
要是全死在他們村了怎麽辦?
死一個兩個是正常,都死了,那就是他們村有問題了。
他們村已經出了個全家死絕的唐發財了,可不能再擔個外地人來一個死一個來兩個死一雙的名聲。
那以後不光自己村裏的姑娘嫁不出去,村裏的小夥子也要娶不到媳婦兒了。
於是整個村的人,從幹部到生產隊員,到衛生所的赤腳醫生,會看病的去看病,家裏有藏著藥品的貢獻藥品,會熬藥的去熬藥,甚至村裏還用糧食換了兩隻老母雞燉了湯,專門給他們補身體。
也是這些人以前雖然沒受過罪,但吃好喝好身體底子好,就赤腳醫生那三腳貓的醫術,村裏人自己在山上采的炮製都沒炮製過的藥材,還有幾粒放了好久都不知道過期了沒有的西藥,以及一隻雞七八個人吃三四天,兩隻雞七八個人吃了一星期這樣瞎治一通,居然把人都給救迴來了。
再然後,都不用牛棚的人自己動手,村裏人誰看到牛棚的稻草薄了少了,就會主動加上去,還加的更厚。
等到冬天或者刮風的時候,牛棚裏的人找個能擋風的地方縮著,大家也都睜隻眼閉隻眼。
這事兒幾乎全村都知道。
但大家更討厭沒事兒找事兒雞蛋裏頭挑骨頭的紅小兵,也就共同瞞著這事兒。
甚至早些年村裏的知青也知道。
大部分知青很有同理心,知道也當沒知道,反正沒用他們的東西也沒少他們一粒糧食,他們就和村裏人一起裝聾作啞。
有幾個積極分子倒是很憤慨的說他們是同流合汙,還想舉報來著。
結果他們舉報信還沒寫好呢,就被同屋的知青偷偷告訴村裏的幹部了。
幹部們一聽,這還了得?
你們吃我們的住我們的,平時幹活兒偷懶就算了,居然還想背後捅刀?
是個人都不能忍。
別小看農村人啊,尤其是一個村子的農村人聯合起來想搞那麽兩三個想冒頭的外地人的時候,那真是跟玩似的。
先是安排人截斷了他們的通訊,又讓小孩子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還給他們安排重活兒。
這些人本來就不適應農村生活,剛來那是村裏照顧他們才讓他們去幹比較輕省的活兒。
現在一幹重活兒,再加上其他人各種挑刺兒,很快這些人累的飯都想不起來吃了,每天早上睜眼要幹活兒閉眼就想睡覺,搞事兒的心思都想不起來了。
還有人想買通小孩給送信來著。
可是會被安排這種活兒的本來就是很機靈很聰明的那種小孩,小孩當麵收了他們的東西,扭頭就把消息告訴了村裏。
再然後,他們就隻能收到外麵寄來的東西,甚至信都被村裏扣下了,想寫信求救,門都沒有。
動物容易養成刻板行為,可其實作為人,更容易被養成刻板行為。
靠山村就這麽搞了幾個月,那兩三個人就出現了刻板行為,除了吃飯幹活兒睡覺,他們再想不起來其他的事兒。
有時候特意在他們麵前提起他們的兄弟父母,他們都要想好久才意識到是生呢意思,並且很快又會忘記。
當然,靠山村的人們並不知道什麽刻板行為,他們隻知道想把他們一個村都給弄死的人變成神經病了。
終於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對他們的看管比以前鬆了許多,卻也沒有徹底不管,甚至為了保守這個共同的秘密,時不時的還有人故意刺激他們,免得他們變正常。
其他知青被這件事兒給嚇壞了,村裏再來知青後,都不用村裏出麵,那些老知青自己就把他們摁下去了。
有刺兒頭的,就學著村裏的人,讓他們也先貢獻一些吃的用的甚至藥品給牛棚裏的人,然後再用那幾個人教育後輩。
年輕人是天不怕地不怕沒錯,可是現成的例子就在眼前,隻要不是傻的,就都默默的認了。
不認咋辦?不認也變成跟他們一樣的精神病嗎?
唐詩語聽的那叫一個目瞪口呆:“這這……”
她想起了一個詞:共同犯罪。
隻不過到了靠山村這裏,就變成了共同做好事。
因為給那些人治病的事兒全村兩百多戶都參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