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兩口衝到唐發財家,剛到坍塌的隻剩下一米三四來高的牆外,就看牆上一個人,牆裏一個人,牆外六個人,院子的草叢裏一個人,雙方正麵對麵的站著,氣氛劍拔弩張,非常緊繃。
唐詩語看看自己這撥人,又看看院子裏的那個人,放心的同時又有些疑惑。
這人誰啊?
十五六歲的少年人,很臉生,完全沒見過。
大隊長非常煩躁:“你們不是應該在牛棚那裏嗎?你怎麽在這裏?你爺爺你奶奶呢?怎麽就你一個人?”
唐詩語更加一頭霧水。
唐三見狀低聲解釋道:“是牛棚裏那個姓曹的老教授的孫子,老兩口被下放到咱們這裏,隻有這個孫子跟著一起來了,其他的兒孫據說都跟老兩口劃清界限了,隻有這個沒了爹娘的小孫子跟著。”
“這小子挺厲害的,來的時候才十二三歲,小小一個孩子愣是把老兩口照顧的好好的,他奶奶這四五年沒少生病,都是這小子不知道怎麽弄的錢找村裏的大夫悄默默的給看的,雖然沒徹底治好,也沒更嚴重,挺不錯的。”
靠山村別看雜姓多,村民彼此之間總是有大大小小的矛盾,其實大家本性都不錯。
這些下放人員啊,來插隊的知青啊,隻要不惹事兒,大家一般不會跟他們故意為難。
這下放下來的人,加起來得有十幾個,除了一個是生病來不及救治死了的,其他就算六七十歲的也沒有因為冬天來冷就凍死餓死什麽的,頂多日子難過了點。
可他們的日子要是不難過,就該靠山村的人日子難過了。
畢竟上麵還總是有人定期下來檢查呢。
這還是村裏偷偷幫了一把,不然就憑這些人老的老小的小,體弱的體弱生病的生病,換個風氣不好的村子,早死的七七八八了。
大隊長見曹世傑不吭聲,更加煩躁:“問你話呢,怎麽不說話?啞巴了?”
要是姓曹的來這邊了,他們隊裏的豬怎麽辦啊?住哪裏?總不能真的被雨淋死吧?
一個蒼老的聲音從完好的那三間屋子傳了出來:“是大隊長嗎?對不起,給你添麻煩了。”
大隊長跳進去扭頭吩咐外麵:“你們在外麵看著,別讓人過來。”
他想過去,曹世傑還攔了一下。
曹老教授透過窗戶看到,便說道:“世傑,對大隊長你有什麽不放心的?讓他過來吧。”
有次曹老教授的夫人高燒,曹世傑去找醫生,結果時間太晚,衛生所的醫生迴家了——人家家在公社,不在靠山村。
沒辦法曹世傑找到了大隊長,是大隊長拿出了家裏珍藏的安乃近,曹老夫人才逃過一劫,不然光那次高燒就夠一個體弱的六十多歲的老太太一命嗚唿了。
聽到爺爺的話,曹世傑沉默的讓開了路。
大隊長沒好氣的點了點這小子的額頭。
外麵的人麵麵相覷。
唐詩語低聲問唐三:“三哥,大隊長是不是想把他們攆走?這,這不太好吧?”
唐三也不知道會咋樣:“你別管,萬事兒有大隊長做主呢,你操心這個幹啥?”
“來來來,趕緊站到屋簷下,看你淋的,渾身都濕透了。”
說著還瞪了宋辭岩一眼,嫌他沒眼色,不知道心疼自家妹子。
唐詩語對著宋辭岩抿嘴笑了下,站到了其他男士們刻意讓出來的屋簷下。
唐家兄弟和宋辭岩把唐詩語和其他幾個男人隔離了起來。
他們移形換位剛結束,大隊長已經跟裏麵的人說完了,出來衝他們揮手:“還愣著幹啥?還不趕緊進來把東西屋清理一下?塌的那兩間也收拾一下,還有一多半沒塌呢,那一多半也能養幾頭豬。”
幾個人沒辦法,隻好跳進去清理,唐詩語也要進去,被大隊長拒絕了:“你一個女人來幹啥?你跟宋辭岩迴去豬圈邊看著別讓豬圈又塌了。”
“要是豬跑了你就快點上去一巴掌把它拍暈,隻要別拍死就隨你。”
豬又不怕它傻,傻了還更好呢,將來養大了要抓的時候好抓。
唐詩語隻好和宋辭岩迴去豬圈邊看著豬,悻悻的道:“什麽把豬拍死?我有那麽不濟事嗎?”
她打從記事起就看著爹媽逮豬,十二三歲就跟哥哥姐姐加入了逮豬行列,後來還有專門學了怎麽養豬怎麽給豬治病,又有家裏那麽多豬給她練手。
她對付豬的經驗很豐富的好吧?
要是上輩子她有現在的這身好力氣,她養什麽雞啊,她肯定會選擇養豬好嘛,從小看到大養到大,早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就是因為沒力氣,怕用豬做畢業設計,豬萬一要是跑了自己抓不住被人拍下來發網上太難看,她才選擇養雞的啊。
就是沒想到不知道哪個混賬王八蛋居然把她雞給吃了,隻留給她一地雞毛。
現在想起這事兒她還嘔心的要命。
兩個人站到豬圈邊沉默無語。
過了一會兒,宋辭岩問道:“你真的能一巴掌拍死一頭豬嗎?”
“!!!”
唐詩語瞪大了眼:“開什麽玩笑?你當我是武鬆呢?還一巴掌拍死一頭豬,你怎麽不讓我去一巴掌拍死一隻老虎呢?”
宋辭岩言辭猶豫:“可是那隻豬……”
唐詩語趕緊解釋道:“那是因為我拍的是它的耳朵後麵,隻要掌握好力道,這種地方拍一下豬就會暈過去,就像人被打一下腦袋會腦震蕩一樣。”
“我可不是亂拍的,亂拍的話我手被震沒了豬都沒事兒呢,說不定還會發怒拱我。”
“這都是有技巧的,我可不是亂來的。”
宋辭岩:“……我沒問那麽多。”
唐詩語瞪他:“剛才不是你問的?”
兩個人又沉默了。
就在唐詩語覺得淋了太長時間雨,身體有些發冷的時候,大隊長幾個人小跑了迴來:“好了好了,清理好了,趕緊的,一起把豬攆過去。”
曹世傑也過來幫忙,一群人又忙活了好一會兒,總算把豬給弄進了唐發財家裏。
唐詩語把小豬仔和豬媽媽安頓好,從東屋出來,就看到堂屋門口站著好幾個人,年輕的五六十歲,年齡大的七八十歲,每一個都頭發花白,正看著他們來來迴迴攆豬。
唐詩語頓時傻了。
這這,真的人和豬住一個院子啊?
唐詩語看看自己這撥人,又看看院子裏的那個人,放心的同時又有些疑惑。
這人誰啊?
十五六歲的少年人,很臉生,完全沒見過。
大隊長非常煩躁:“你們不是應該在牛棚那裏嗎?你怎麽在這裏?你爺爺你奶奶呢?怎麽就你一個人?”
唐詩語更加一頭霧水。
唐三見狀低聲解釋道:“是牛棚裏那個姓曹的老教授的孫子,老兩口被下放到咱們這裏,隻有這個孫子跟著一起來了,其他的兒孫據說都跟老兩口劃清界限了,隻有這個沒了爹娘的小孫子跟著。”
“這小子挺厲害的,來的時候才十二三歲,小小一個孩子愣是把老兩口照顧的好好的,他奶奶這四五年沒少生病,都是這小子不知道怎麽弄的錢找村裏的大夫悄默默的給看的,雖然沒徹底治好,也沒更嚴重,挺不錯的。”
靠山村別看雜姓多,村民彼此之間總是有大大小小的矛盾,其實大家本性都不錯。
這些下放人員啊,來插隊的知青啊,隻要不惹事兒,大家一般不會跟他們故意為難。
這下放下來的人,加起來得有十幾個,除了一個是生病來不及救治死了的,其他就算六七十歲的也沒有因為冬天來冷就凍死餓死什麽的,頂多日子難過了點。
可他們的日子要是不難過,就該靠山村的人日子難過了。
畢竟上麵還總是有人定期下來檢查呢。
這還是村裏偷偷幫了一把,不然就憑這些人老的老小的小,體弱的體弱生病的生病,換個風氣不好的村子,早死的七七八八了。
大隊長見曹世傑不吭聲,更加煩躁:“問你話呢,怎麽不說話?啞巴了?”
要是姓曹的來這邊了,他們隊裏的豬怎麽辦啊?住哪裏?總不能真的被雨淋死吧?
一個蒼老的聲音從完好的那三間屋子傳了出來:“是大隊長嗎?對不起,給你添麻煩了。”
大隊長跳進去扭頭吩咐外麵:“你們在外麵看著,別讓人過來。”
他想過去,曹世傑還攔了一下。
曹老教授透過窗戶看到,便說道:“世傑,對大隊長你有什麽不放心的?讓他過來吧。”
有次曹老教授的夫人高燒,曹世傑去找醫生,結果時間太晚,衛生所的醫生迴家了——人家家在公社,不在靠山村。
沒辦法曹世傑找到了大隊長,是大隊長拿出了家裏珍藏的安乃近,曹老夫人才逃過一劫,不然光那次高燒就夠一個體弱的六十多歲的老太太一命嗚唿了。
聽到爺爺的話,曹世傑沉默的讓開了路。
大隊長沒好氣的點了點這小子的額頭。
外麵的人麵麵相覷。
唐詩語低聲問唐三:“三哥,大隊長是不是想把他們攆走?這,這不太好吧?”
唐三也不知道會咋樣:“你別管,萬事兒有大隊長做主呢,你操心這個幹啥?”
“來來來,趕緊站到屋簷下,看你淋的,渾身都濕透了。”
說著還瞪了宋辭岩一眼,嫌他沒眼色,不知道心疼自家妹子。
唐詩語對著宋辭岩抿嘴笑了下,站到了其他男士們刻意讓出來的屋簷下。
唐家兄弟和宋辭岩把唐詩語和其他幾個男人隔離了起來。
他們移形換位剛結束,大隊長已經跟裏麵的人說完了,出來衝他們揮手:“還愣著幹啥?還不趕緊進來把東西屋清理一下?塌的那兩間也收拾一下,還有一多半沒塌呢,那一多半也能養幾頭豬。”
幾個人沒辦法,隻好跳進去清理,唐詩語也要進去,被大隊長拒絕了:“你一個女人來幹啥?你跟宋辭岩迴去豬圈邊看著別讓豬圈又塌了。”
“要是豬跑了你就快點上去一巴掌把它拍暈,隻要別拍死就隨你。”
豬又不怕它傻,傻了還更好呢,將來養大了要抓的時候好抓。
唐詩語隻好和宋辭岩迴去豬圈邊看著豬,悻悻的道:“什麽把豬拍死?我有那麽不濟事嗎?”
她打從記事起就看著爹媽逮豬,十二三歲就跟哥哥姐姐加入了逮豬行列,後來還有專門學了怎麽養豬怎麽給豬治病,又有家裏那麽多豬給她練手。
她對付豬的經驗很豐富的好吧?
要是上輩子她有現在的這身好力氣,她養什麽雞啊,她肯定會選擇養豬好嘛,從小看到大養到大,早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就是因為沒力氣,怕用豬做畢業設計,豬萬一要是跑了自己抓不住被人拍下來發網上太難看,她才選擇養雞的啊。
就是沒想到不知道哪個混賬王八蛋居然把她雞給吃了,隻留給她一地雞毛。
現在想起這事兒她還嘔心的要命。
兩個人站到豬圈邊沉默無語。
過了一會兒,宋辭岩問道:“你真的能一巴掌拍死一頭豬嗎?”
“!!!”
唐詩語瞪大了眼:“開什麽玩笑?你當我是武鬆呢?還一巴掌拍死一頭豬,你怎麽不讓我去一巴掌拍死一隻老虎呢?”
宋辭岩言辭猶豫:“可是那隻豬……”
唐詩語趕緊解釋道:“那是因為我拍的是它的耳朵後麵,隻要掌握好力道,這種地方拍一下豬就會暈過去,就像人被打一下腦袋會腦震蕩一樣。”
“我可不是亂拍的,亂拍的話我手被震沒了豬都沒事兒呢,說不定還會發怒拱我。”
“這都是有技巧的,我可不是亂來的。”
宋辭岩:“……我沒問那麽多。”
唐詩語瞪他:“剛才不是你問的?”
兩個人又沉默了。
就在唐詩語覺得淋了太長時間雨,身體有些發冷的時候,大隊長幾個人小跑了迴來:“好了好了,清理好了,趕緊的,一起把豬攆過去。”
曹世傑也過來幫忙,一群人又忙活了好一會兒,總算把豬給弄進了唐發財家裏。
唐詩語把小豬仔和豬媽媽安頓好,從東屋出來,就看到堂屋門口站著好幾個人,年輕的五六十歲,年齡大的七八十歲,每一個都頭發花白,正看著他們來來迴迴攆豬。
唐詩語頓時傻了。
這這,真的人和豬住一個院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