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師兄說:“說句公道話,論貢獻,應該是服裝、工藝、土蓄、絲綢、地毯、陶瓷,經營這些產品的專營公司做的貢獻大。人家是給國家掙外匯的。我們是花外匯的。
“可恰恰是這些在外貿專營體製下為國家賺外匯的公司,受到的外貿專營體製改革的衝擊最大。外貿部給外經係外貿公司的指導是轉型做工貿一體化公司。
“我們公司投資做冶煉廠。那都是現代化程度很高的企業,資本密集型,民營企業無力投資。其他外經係外貿公司投資的都是出口產品生產企業。這些企業競爭不過民營企業。
“其他外經係外貿公司雖然在曆史上功勳卓著,但是在外貿專業經營製度的改革過程中,他們沒有走好工貿轉型的路子。已經逐漸衰敗了。這些公司以前都會招聘很多貿大的學生,他們現在的情況,已經不允許大規模接納,你們這一批貿大學生就業了。
“我們公司做工貿轉型,我們現在需要的也不是貿大的學生。我們需要的是學理工科的學生。將來這些人都是工程師。”
魏振長歎一聲說:“早知道,就考理科了。就咱們這成績,可惜了。”
韓健說:“你現在學也來得及啊。咱們班一個同學現在在美國,改行學計算機了。”
魏振倔強地說:“不改,來不及了。耽誤孩子打醬油了。”
謝師兄說:“其實你們也不要再為進不了外經係外貿公司遺憾。你們要是能夠進我們這樣的外經係外貿公司還好,你們要是進了那些原來主要做出口的外經係外貿公司,你們就毀了。
“人家明白的早的人,早就在上一波工貿一體化投資中賺得盆滿缽滿了。公司也虧得差不多了,也沒錢往外投了。你們要是現在進去。用不了幾年,等到我這個年紀,人也待懶了,工作也沒了。怎麽辦?
“北京外貿就是這個樣子。現在的北京外貿是什麽樣子,幾年以後,那些轉型失敗的外經係外貿公司就是什麽樣子。北京外貿以前紅火的時候,多少領導的孩子都往那裏送啊。現在呢?樹倒猢猻散。你們公司就收了多少北京外貿的人?
“郭瑾在北京外貿做財務工作。拿個全公司平均收入,好也好不到哪裏去,壞也壞不到哪裏去。她管財務,手裏還有些小權柄,業務部門的人還老點頭哈腰地求她辦事。她挺知足的。陳淑娜要挖她去華藝國貿的時候,她還猶豫。征求我意見,我說,樹挪死,人挪活,能走趕緊走。
“你們要因勢利導,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覺得邵燕的選擇就是對的。還有今天沒見到的周歡,他的選擇是對的。將來你們麵臨這種選擇的時候,也要積極地,勇敢地走出去。去俄羅斯,去巴西,都有機會。”
賈勇問:“您公司在韓國的公司是依照當地法律注冊的公司吧?母公司應該給一筆投資款的吧?”
謝師兄說:“是這樣,像我們這樣的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政府,是政府在采購,法律上的事是絕對不會馬虎的。”
賈勇問:“可我們公司就做不到。我們公司在俄羅斯沒有法人意義上的公司,俄羅斯分公司隻是我們內部的一種虛擬公司。我們公司俄羅斯分公司的負責人,在俄羅斯法律上,就是一個個體戶。
“周歡在斯洛伐克,田雯雯在美國,邵燕在西島,王鵬在俄羅斯,我在巴西,我們都是虛擬公司。我們在當地沒有一個華藝國貿公司投資的企業法人身份,在當地的經營活動會很難。“
謝師兄說:“肯定很難,不難就輪不到你去了。我迴來以後,郭瑾就老跟我嘮叨你們公司的事情。說你們季總要搞綜合型商社。當年在外經係外貿公司改製的時候,綜合商社模式,是和工貿一體化模式並列的改革方案。
“外經係外貿公司在改製的過程中,不約而同地都選擇了工貿一體化模式,沒有選擇綜合商社模式。既然大家都不選擇綜合商社模式,那一定是有理由的。
“我主觀推測一下啊。我覺得綜合商社的管理很難。對境外員工的忠誠度要求很高。在境外建立那麽多貿易公司。你不放權,他在外麵沒法做事。你放權,他在外麵胡作非為。真正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亂。
“外經係外貿公司在這方麵見的太多了。所以寧願在自己看得見的地方投資建廠,也不願意在鞭長莫及的地方投資建公司。即便是這樣,那些做出口的外經係外貿公司,也沒有管理好國內投資建的工廠,要不然我前麵跟你們說,有人在這裏麵賺得盆滿缽滿嘛。
“綜合商社,隻有日本人搞成功過。日本人對企業的忠誠度很高。你們季總聽說是學日語的,她對綜合商社模式,對日本企業文化,肯定是做過研究的。
“為什麽選擇你們這些沒有經驗的外貿員外派常駐啊?因為你們的忠誠度高。歪門邪道你們都還不會。這種模式能不能成功,關鍵在人。在你們,也在季總。她是核心。她在,這個蜘蛛網就撐著,她不在,這個網就垮了。”
賈勇問:“大外貿公司都搞不好的綜合商社,我們這樣一個行業管理公司轉型的、業務規模還很有限的外貿公司,我們能搞得了嗎?”
魏振深有同感地說:“我覺得很難。不太現實。不如搞幾個工廠作為外貿出口的基地。”
謝師兄說:“我覺得,這樣的方案應該不會出自季總一個人的考慮。你們集團一把手王總怎麽考慮咱們不知道。但這個方案一定有陳淑娜的影子在裏麵。
“陳淑娜是從北京外貿出來的。北京外貿在有意無意之間搞的就是這種綜合商社的模式。成不成功咱們不好說。但是他們的一些經驗現在看來在被你們複製。對北京外貿的情況,你們郭姐比我了解。”
“可恰恰是這些在外貿專營體製下為國家賺外匯的公司,受到的外貿專營體製改革的衝擊最大。外貿部給外經係外貿公司的指導是轉型做工貿一體化公司。
“我們公司投資做冶煉廠。那都是現代化程度很高的企業,資本密集型,民營企業無力投資。其他外經係外貿公司投資的都是出口產品生產企業。這些企業競爭不過民營企業。
“其他外經係外貿公司雖然在曆史上功勳卓著,但是在外貿專業經營製度的改革過程中,他們沒有走好工貿轉型的路子。已經逐漸衰敗了。這些公司以前都會招聘很多貿大的學生,他們現在的情況,已經不允許大規模接納,你們這一批貿大學生就業了。
“我們公司做工貿轉型,我們現在需要的也不是貿大的學生。我們需要的是學理工科的學生。將來這些人都是工程師。”
魏振長歎一聲說:“早知道,就考理科了。就咱們這成績,可惜了。”
韓健說:“你現在學也來得及啊。咱們班一個同學現在在美國,改行學計算機了。”
魏振倔強地說:“不改,來不及了。耽誤孩子打醬油了。”
謝師兄說:“其實你們也不要再為進不了外經係外貿公司遺憾。你們要是能夠進我們這樣的外經係外貿公司還好,你們要是進了那些原來主要做出口的外經係外貿公司,你們就毀了。
“人家明白的早的人,早就在上一波工貿一體化投資中賺得盆滿缽滿了。公司也虧得差不多了,也沒錢往外投了。你們要是現在進去。用不了幾年,等到我這個年紀,人也待懶了,工作也沒了。怎麽辦?
“北京外貿就是這個樣子。現在的北京外貿是什麽樣子,幾年以後,那些轉型失敗的外經係外貿公司就是什麽樣子。北京外貿以前紅火的時候,多少領導的孩子都往那裏送啊。現在呢?樹倒猢猻散。你們公司就收了多少北京外貿的人?
“郭瑾在北京外貿做財務工作。拿個全公司平均收入,好也好不到哪裏去,壞也壞不到哪裏去。她管財務,手裏還有些小權柄,業務部門的人還老點頭哈腰地求她辦事。她挺知足的。陳淑娜要挖她去華藝國貿的時候,她還猶豫。征求我意見,我說,樹挪死,人挪活,能走趕緊走。
“你們要因勢利導,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覺得邵燕的選擇就是對的。還有今天沒見到的周歡,他的選擇是對的。將來你們麵臨這種選擇的時候,也要積極地,勇敢地走出去。去俄羅斯,去巴西,都有機會。”
賈勇問:“您公司在韓國的公司是依照當地法律注冊的公司吧?母公司應該給一筆投資款的吧?”
謝師兄說:“是這樣,像我們這樣的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政府,是政府在采購,法律上的事是絕對不會馬虎的。”
賈勇問:“可我們公司就做不到。我們公司在俄羅斯沒有法人意義上的公司,俄羅斯分公司隻是我們內部的一種虛擬公司。我們公司俄羅斯分公司的負責人,在俄羅斯法律上,就是一個個體戶。
“周歡在斯洛伐克,田雯雯在美國,邵燕在西島,王鵬在俄羅斯,我在巴西,我們都是虛擬公司。我們在當地沒有一個華藝國貿公司投資的企業法人身份,在當地的經營活動會很難。“
謝師兄說:“肯定很難,不難就輪不到你去了。我迴來以後,郭瑾就老跟我嘮叨你們公司的事情。說你們季總要搞綜合型商社。當年在外經係外貿公司改製的時候,綜合商社模式,是和工貿一體化模式並列的改革方案。
“外經係外貿公司在改製的過程中,不約而同地都選擇了工貿一體化模式,沒有選擇綜合商社模式。既然大家都不選擇綜合商社模式,那一定是有理由的。
“我主觀推測一下啊。我覺得綜合商社的管理很難。對境外員工的忠誠度要求很高。在境外建立那麽多貿易公司。你不放權,他在外麵沒法做事。你放權,他在外麵胡作非為。真正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亂。
“外經係外貿公司在這方麵見的太多了。所以寧願在自己看得見的地方投資建廠,也不願意在鞭長莫及的地方投資建公司。即便是這樣,那些做出口的外經係外貿公司,也沒有管理好國內投資建的工廠,要不然我前麵跟你們說,有人在這裏麵賺得盆滿缽滿嘛。
“綜合商社,隻有日本人搞成功過。日本人對企業的忠誠度很高。你們季總聽說是學日語的,她對綜合商社模式,對日本企業文化,肯定是做過研究的。
“為什麽選擇你們這些沒有經驗的外貿員外派常駐啊?因為你們的忠誠度高。歪門邪道你們都還不會。這種模式能不能成功,關鍵在人。在你們,也在季總。她是核心。她在,這個蜘蛛網就撐著,她不在,這個網就垮了。”
賈勇問:“大外貿公司都搞不好的綜合商社,我們這樣一個行業管理公司轉型的、業務規模還很有限的外貿公司,我們能搞得了嗎?”
魏振深有同感地說:“我覺得很難。不太現實。不如搞幾個工廠作為外貿出口的基地。”
謝師兄說:“我覺得,這樣的方案應該不會出自季總一個人的考慮。你們集團一把手王總怎麽考慮咱們不知道。但這個方案一定有陳淑娜的影子在裏麵。
“陳淑娜是從北京外貿出來的。北京外貿在有意無意之間搞的就是這種綜合商社的模式。成不成功咱們不好說。但是他們的一些經驗現在看來在被你們複製。對北京外貿的情況,你們郭姐比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