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兄弟走了後,家裏倒是一時顯得有些過分安靜了,好在許禾新買的莊子還有好多計劃要實施,也沒工夫傷春悲秋。
上月底已經通知了葛大根,安排了人清理了莊子上的那座三進院子,休息一天後,許禾在鏢局雇了兩個女鏢師,決定帶著兩個孩子去莊子上住一段時間。
葛大根做事還是很穩妥的,許禾一家過來時,院子已經全部打掃了一遍,知道許禾一家要來長住一段時間,必定要整理房間,於是將自己的妻子和兩個已經懂事的女兒帶了過來:
“許娘子,這院子裏的家具雖然齊全,但其他的都沒有,想著您自有安排,我就帶了我家那位和女兒過來,您有事情盡管吩咐我們來辦。”
許禾點頭,接受了他的好意。這次因為長住,她帶了兩馬車的行李,五個人的床上用品、日常換洗衣物、書本筆墨紙硯等等,從日常吃穿,到讀書工作,再到其他消遣,都帶了過來。有人幫忙搭把手,也更方便。
桃莊的這座三進院子對於許禾一行五個人來說,還是比較寬敞的。進門就是前院,中間的庭院不算大,大門兩邊的屋子,一間給門房歇腳用,其他幾間做了庫房、柴房、廚房等用處。正對大門是五間正房,中間三間打通,做了堂屋,用來待客或者處理事情,其他兩間掛了鎖,用作賬房。
從左邊沿廊通往第二進就是正院,五間正房加上兩間耳房,五間正房看著到比前院的要小一些,中間三間依然打通做了堂屋,剩下兩間,一間做了臥房,一間做了書房。東西兩邊的廂房各有三間,中間的庭院正中鋪了青石板路,左右栽了幾棵桂花樹,正是金桂飄香的時候,桂花香彌漫了庭院。
許禾帶著兩個孩子住了正房,安排兩個女鏢師住了東廂。有葛大根的妻女幫忙,加上女鏢師,很快就將房屋安置好了。
許禾進了廚房,發現鍋裏已經燒了熱水,籃子裏裝著不少新鮮的蔬菜,緊跟在她身後的葛大根的妻子於嬸,有些緊張的開口:“許娘子,廚房這裏我已經收拾過了,就是今天的午飯不知怎麽安排?”
說著有些尷尬的解釋:“並非我躲懶,隻是怕大家吃不慣我的手藝。”
莊戶家裏窮,平日裏沒多少好東西吃,更沒有什麽機會去練手藝了。許禾自是不會計較,見於嬸和她兩個女兒都有些緊張,輕聲安撫:“沒事,今天中午我來做飯就好。於嬸和大丫、二丫,你們幫著打下手就行。也可以在旁邊看看我怎麽做的,等看了幾次就知道,我這也不是什麽大廚,家裏做飯菜也就是那幾樣功夫,沒什麽難的。我和孩子們在莊子上的這段時間,有其他事情處理,起居上還是要於嬸你們幫著一起照看一下。”
於嬸趕忙點頭應道:“您放心,這段時間您有事盡管吩咐!”
磨合了兩天,許禾一行人總算和於嬸一家達到了一個和諧又舒服的狀態,葛大根平時還是忙著莊子上的其他事情,於嬸帶著兩個女兒,十歲的大丫,八歲的二丫,除了晚上迴家睡覺,其他時候,都在院子裏,幫著許禾處理一些家務事。
大丫和二丫年紀小小的,聽話又懂事,許禾雖然不想用童工,但也知道放她們迴家也是需要做各種事情,還不如在她這裏做些不累人的清洗工作,賺些小錢來的劃算。
起居上舒服了,許禾就將精力更多地放在了莊子的工作安排上。當初買莊子的時候,雖然看過了莊子的規劃,但還不夠細致,這一次,許禾讓葛大根帶著她花了兩天的時間,徹徹底底的將整個莊子巡視了一遍,並畫出了莊子的詳細規劃地圖。
棠州水稻一年兩熟,早稻春種夏收、晚稻夏種秋收,所以秋收後到春種前的這一段時間,是人力最空閑的時候,桃莊不過二十畝水田,人均一畝不到,莊子裏的莊仆日子難過,必須要有新的進項才行。
想要靠種地發財不是不行,隻是在種植這件技術活上,許禾愛莫能助,也不敢提出什麽超前的思想,農業社會,糧食就是莊戶人的命根子,許禾也怕自己好心辦壞事。能做的,隻有根據後世書本上學到的一些淺顯知識,提出一些建議。比如農業生態循環理念中的稻田養殖,養魚、養鴨、養黃鱔都可以,不過她也隻是提出一個想法,具體還需要農莊的人自己去嚐試,反正她說完,葛大根看著是心動了,隻等著花時間與精力去測試。
除此之外,許禾更看重的是林間種植以及荒地的開墾。雖然她現在已經有合適的花卉草藥合作商,但有一些花種卻是後世才有的,她的空間個人工作室中,有一部分花種,可以嚐試在莊子裏種植。另外,她想開墾荒地種植油茶、芝麻,山上新增榛子樹和山杏樹。這些植物都是提取油料的好東西,無論是做香皂,還是護膚品、化妝品,都離不開油料,若使用動物油脂,不僅量少,價格上也劃不來。
許禾下達了指令,執行卻是葛大根和莊仆們,畢竟她也不會種植,開荒更是要被嫌棄力氣小,所以,專業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葛大根多年管理桃莊,認識了不少賣果苗樹苗的商人,這時節,種其他的東西有些晚,但是山上移栽樹苗倒也不是不能活,莊子裏有擅長打理樹木的莊戶,姓林名鐵樹,於是許禾就將山上種樹的事情交給了葛大根和林鐵樹負責。
桃莊的山地利用率已經比較高了,能種樹的地方有限,許禾也幹不出讓人拔掉好好的果樹換新樹種的事情,於是將眼光瞄向了緊挨著桃莊山地的另外幾座無主山地。
在十一月立冬來臨之前,買山地和樹種,許禾花出去了近三百二十兩,這也就是山地本身就有不少樹木,種植地方不多,四座山頭,榛子樹和山杏樹加一起不過二十來畝。到此,種樹一事也差不多暫停一段落了。
這期間,許禾找了工匠,將後院改成了作坊。力氣大的男人們都安排去山上種樹了,剩下的女人和能做事情的孩子,許禾全都集中起來,做了簡單的培訓,形成了簡單的流水線作業,進行產品生產。開始雖然材料浪費率比較高,但隨著熟練度的上漲,如今做出來的產品都達到了不錯的品質。
因為流水線分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工藝的泄密。莊仆的生死都係在主家身上,許禾強調過後,冒著得罪主家的風險去泄密的人畢竟是少數。最重要的是,許禾發現,教育程度低下,生活水平還在溫飽線以下掙紮的莊戶門,根本沒有太多個人想法,雖然難聽,但確實如曾經在曆史書上看到過的一樣,他們是封建社會的愚民。這讓許禾有些難受,穩定的社會環境下,她不覺得自己有能力可以改變這一切,但無論如何,她會盡力讓自己手底下的這些莊戶過得更好一點。
上月底已經通知了葛大根,安排了人清理了莊子上的那座三進院子,休息一天後,許禾在鏢局雇了兩個女鏢師,決定帶著兩個孩子去莊子上住一段時間。
葛大根做事還是很穩妥的,許禾一家過來時,院子已經全部打掃了一遍,知道許禾一家要來長住一段時間,必定要整理房間,於是將自己的妻子和兩個已經懂事的女兒帶了過來:
“許娘子,這院子裏的家具雖然齊全,但其他的都沒有,想著您自有安排,我就帶了我家那位和女兒過來,您有事情盡管吩咐我們來辦。”
許禾點頭,接受了他的好意。這次因為長住,她帶了兩馬車的行李,五個人的床上用品、日常換洗衣物、書本筆墨紙硯等等,從日常吃穿,到讀書工作,再到其他消遣,都帶了過來。有人幫忙搭把手,也更方便。
桃莊的這座三進院子對於許禾一行五個人來說,還是比較寬敞的。進門就是前院,中間的庭院不算大,大門兩邊的屋子,一間給門房歇腳用,其他幾間做了庫房、柴房、廚房等用處。正對大門是五間正房,中間三間打通,做了堂屋,用來待客或者處理事情,其他兩間掛了鎖,用作賬房。
從左邊沿廊通往第二進就是正院,五間正房加上兩間耳房,五間正房看著到比前院的要小一些,中間三間依然打通做了堂屋,剩下兩間,一間做了臥房,一間做了書房。東西兩邊的廂房各有三間,中間的庭院正中鋪了青石板路,左右栽了幾棵桂花樹,正是金桂飄香的時候,桂花香彌漫了庭院。
許禾帶著兩個孩子住了正房,安排兩個女鏢師住了東廂。有葛大根的妻女幫忙,加上女鏢師,很快就將房屋安置好了。
許禾進了廚房,發現鍋裏已經燒了熱水,籃子裏裝著不少新鮮的蔬菜,緊跟在她身後的葛大根的妻子於嬸,有些緊張的開口:“許娘子,廚房這裏我已經收拾過了,就是今天的午飯不知怎麽安排?”
說著有些尷尬的解釋:“並非我躲懶,隻是怕大家吃不慣我的手藝。”
莊戶家裏窮,平日裏沒多少好東西吃,更沒有什麽機會去練手藝了。許禾自是不會計較,見於嬸和她兩個女兒都有些緊張,輕聲安撫:“沒事,今天中午我來做飯就好。於嬸和大丫、二丫,你們幫著打下手就行。也可以在旁邊看看我怎麽做的,等看了幾次就知道,我這也不是什麽大廚,家裏做飯菜也就是那幾樣功夫,沒什麽難的。我和孩子們在莊子上的這段時間,有其他事情處理,起居上還是要於嬸你們幫著一起照看一下。”
於嬸趕忙點頭應道:“您放心,這段時間您有事盡管吩咐!”
磨合了兩天,許禾一行人總算和於嬸一家達到了一個和諧又舒服的狀態,葛大根平時還是忙著莊子上的其他事情,於嬸帶著兩個女兒,十歲的大丫,八歲的二丫,除了晚上迴家睡覺,其他時候,都在院子裏,幫著許禾處理一些家務事。
大丫和二丫年紀小小的,聽話又懂事,許禾雖然不想用童工,但也知道放她們迴家也是需要做各種事情,還不如在她這裏做些不累人的清洗工作,賺些小錢來的劃算。
起居上舒服了,許禾就將精力更多地放在了莊子的工作安排上。當初買莊子的時候,雖然看過了莊子的規劃,但還不夠細致,這一次,許禾讓葛大根帶著她花了兩天的時間,徹徹底底的將整個莊子巡視了一遍,並畫出了莊子的詳細規劃地圖。
棠州水稻一年兩熟,早稻春種夏收、晚稻夏種秋收,所以秋收後到春種前的這一段時間,是人力最空閑的時候,桃莊不過二十畝水田,人均一畝不到,莊子裏的莊仆日子難過,必須要有新的進項才行。
想要靠種地發財不是不行,隻是在種植這件技術活上,許禾愛莫能助,也不敢提出什麽超前的思想,農業社會,糧食就是莊戶人的命根子,許禾也怕自己好心辦壞事。能做的,隻有根據後世書本上學到的一些淺顯知識,提出一些建議。比如農業生態循環理念中的稻田養殖,養魚、養鴨、養黃鱔都可以,不過她也隻是提出一個想法,具體還需要農莊的人自己去嚐試,反正她說完,葛大根看著是心動了,隻等著花時間與精力去測試。
除此之外,許禾更看重的是林間種植以及荒地的開墾。雖然她現在已經有合適的花卉草藥合作商,但有一些花種卻是後世才有的,她的空間個人工作室中,有一部分花種,可以嚐試在莊子裏種植。另外,她想開墾荒地種植油茶、芝麻,山上新增榛子樹和山杏樹。這些植物都是提取油料的好東西,無論是做香皂,還是護膚品、化妝品,都離不開油料,若使用動物油脂,不僅量少,價格上也劃不來。
許禾下達了指令,執行卻是葛大根和莊仆們,畢竟她也不會種植,開荒更是要被嫌棄力氣小,所以,專業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葛大根多年管理桃莊,認識了不少賣果苗樹苗的商人,這時節,種其他的東西有些晚,但是山上移栽樹苗倒也不是不能活,莊子裏有擅長打理樹木的莊戶,姓林名鐵樹,於是許禾就將山上種樹的事情交給了葛大根和林鐵樹負責。
桃莊的山地利用率已經比較高了,能種樹的地方有限,許禾也幹不出讓人拔掉好好的果樹換新樹種的事情,於是將眼光瞄向了緊挨著桃莊山地的另外幾座無主山地。
在十一月立冬來臨之前,買山地和樹種,許禾花出去了近三百二十兩,這也就是山地本身就有不少樹木,種植地方不多,四座山頭,榛子樹和山杏樹加一起不過二十來畝。到此,種樹一事也差不多暫停一段落了。
這期間,許禾找了工匠,將後院改成了作坊。力氣大的男人們都安排去山上種樹了,剩下的女人和能做事情的孩子,許禾全都集中起來,做了簡單的培訓,形成了簡單的流水線作業,進行產品生產。開始雖然材料浪費率比較高,但隨著熟練度的上漲,如今做出來的產品都達到了不錯的品質。
因為流水線分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工藝的泄密。莊仆的生死都係在主家身上,許禾強調過後,冒著得罪主家的風險去泄密的人畢竟是少數。最重要的是,許禾發現,教育程度低下,生活水平還在溫飽線以下掙紮的莊戶門,根本沒有太多個人想法,雖然難聽,但確實如曾經在曆史書上看到過的一樣,他們是封建社會的愚民。這讓許禾有些難受,穩定的社會環境下,她不覺得自己有能力可以改變這一切,但無論如何,她會盡力讓自己手底下的這些莊戶過得更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