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裏各家酒樓暗戳戳地將黎語視作競爭對手,卻沒有一家動手找事的。


    因為他們都還記著嘉寧郡主臨走前說過的話,雖然郡主再來江陽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是萬一呢?


    他們暫時不敢拿自己去賭。


    再者黎語跟縣令夫人的關係親密,他們並不想觸縣令夫人的黴頭。


    當然,最重要的是黎語賣的鹵肉鹵菜對他們的影響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麽大,他們發現鹵肉和酒樓飯菜是可以共存的。一些客人就是喜歡上午吃鹵肉,晚上吃酒樓的熱菜。


    那些本身就做的不錯的酒樓盯了幾天,意識到這件事後安下了心。


    而那些本身做的差的,即使發現了這件事,依舊把他們生意不好的原因歸到了黎語身上,但是他們又不敢動黎語,隻能在私底下進行謾罵。


    *


    開業前幾天,黎語忙的團團轉。


    鋪子生意不錯,開店前五日,僅僅是鹵肉,淨利就有近三十兩。點心那邊生意也不錯,因為菊花餅的價格貴,前五日的淨利也有二十四兩。


    吳嬸幾人聽到這個數字,一個個宛如打了雞血,上午在店裏賣點心,下午迴家做點心,身上的勁好像用不完。


    黎語怕她們太辛苦累病,私底下安排了幾人的家人,讓他們看著,該休息休息。銀子是掙不完的,不能為了掙銀子把身體搞垮。


    *


    黎記食鋪開業第七日,秋收開始。


    生意忙,這次的秋收黎語便全部雇人來做。進入十月後天氣不大好,雖然沒下雨,但時晴時陰,她怕越拖越麻煩,索性一次性雇了十個人,請吳叔幫著做監工,四天的時間就把稻子和帶有玉米芯的玉米全部歸到了糧倉裏。


    因為韓錚是秀才,今年他們不用再交糧稅。所以忙到這裏,剩下的就不算大活了。


    大禹朝的農業不算發達,由於種子差異,糧食的生長周期與現代的有極大差別,在現代,南方的稻子多是一年兩熟,再往南甚至有一年三熟的。但在大禹朝,稻子隻有一季,一次生長七八個月不說,產量也一般般。


    按著黃梅鎮的正常流程,秋收後,村民們會把稻田中的水排出來,把地晾晾,過一段時間後種上冬季蔬菜,等到了明年春耕再接著種水稻。


    花一天時間放了水,黎語買了白菜、蘿卜一類的種子,等著晾好地再請人種。


    “你二富哥是種菜的好手,到時候讓他幫你種。”家裏的小院內,白氏看著黎語手裏的裝種子的布袋說。


    黎語點頭:“那到時候就麻煩二富哥了。”


    *


    秋收過後,天一下子冷了下來。


    村裏人忙著交糧稅,吳嬸幾人忙著做點心,吳叔,王大富、韓水韓河幾人作為吳嬸、李香雲幾人的家屬,忙著蓋房子。


    吳嬸家的旱地已經整出來了,可以趁著沒下雪,把做點心的房子蓋出來。


    這次大家準備多蓋幾間,所以每人先拿八兩銀子。


    黎語和其他幾人都沒意見,於是事情辦的格外順利。


    十月二十日開工,到十月三十日時,房子已經蓋了一半。等到十一月中下旬,她們或許就可以搬進去。


    *


    “黎嫂嫂,天越來越冷了。”早上,韓小草坐在驢車上,唿出一口白氣。


    黎語看看天,烏雲壓頂,好像有一場大雨要來。


    怕等會兒真下了,她揮動鞭子,催促著驢快快往前走。


    到縣裏時,城門才開沒多久。


    黎語跟在城門口巡邏的李衙役問了聲好,接著往鋪子的方向而去。


    然而離鋪子還有百十米時,她突然發現鋪子前圍了許多人。


    她已經安排過幾個幫工,天冷,若是客人到時她跟韓小草還沒到,就先請客人到鋪子裏坐坐。


    今日的情況非常不對勁。


    將車子停下,黎語率先下車往人群中走。


    *


    有人發現黎語到來,自覺給她讓出一條路。


    下一刻,黎語看到了鋪子前的場景:一個中年漢子躺在自家鋪子前的台階上,緊閉雙眼,生死不明。


    目光從漢子破了洞的鞋上移到他臉上,黎語瞳孔一縮。


    這人不是他人,正是張叔,之前她從南州府迴來,就是跟張叔帶領的鏢隊一起。張叔走之前還把他買給自家孫女的小玩意留了下來,裝到盒子裏托她保存。


    他怎麽會在這兒?


    押鏢迴來了?若是如此,其他人呢,怎麽不見其他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到古代農家:我靠做生意致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綺並收藏穿到古代農家:我靠做生意致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