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泰山羊氏投名狀,尋大才再興學宮!
三國:穿越者遇到劉備重生 作者:龍與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泰山太守府。
謝龍看向早在太守府等候的泰山羊氏家主羊秘,笑道。
“伯嚴兄為何在此呀?”
現在泰山羊氏家主正是羊續長子羊秘,至於有著“懸魚太守”美名的羊續已經在初平元年就去世了。
如今的泰山羊氏遠沒有到曹魏後期那般強大,雖然還算是世家,但是因為羊秘三兄弟未曾出仕,聲望也不算很高 。
羊秘現年三十歲,曾任朝廷侍禦史,不久棄官,現在不過白身,其二弟羊衜不過二十歲,前幾年在遊學,今年剛與孔融之女完婚,三弟羊耽不過十一歲,現在家中由長兄羊秘撫養!
當然兄弟三人成就皆不凡,曆史記載羊秘,羊續長子,曹魏京兆太守。
羊衜,羊續中子,曹魏上黨太守,前妻孔融之女,後妻蔡邕之女。
羊耽,羊續少子,曹魏太常,妻辛毗之女辛憲英,皆是兩千石高官。
後至羊祜一代更不必說,羊祜定策滅吳乃西晉一代名將,長姐更為西晉皇後!
此後家族一直昌盛至隋唐之時!
羊秘聞言連忙拱手迴道。
“聞君侯欲安泰山,秘故自告奮勇而來!”
羊秘這次也是為了羊氏而來,畢竟謝龍在青州所行新法,羊秘也有所耳聞,知道自己是胳膊擰不過大腿,那自然隻能盡快站隊了。
諸葛珪也連忙解圍道。
“泰山羊氏乃泰山郡望,子雲欲安泰山,有伯嚴相助自當事半功倍!”
諸葛珪先任泰山郡丞,後任泰山太守,自然與泰山羊氏有些交情,羊秘求情之下自然也要幫襯一二。
謝龍看了一眼諸葛珪,心中自然明白,也不反感,畢竟本就和羊秘有一麵之緣。
“伯嚴兄言重了,不知兄有何教我?”
“君侯稱字即可,萬不敢稱兄,泰山自入劉皇叔麾下,百姓安居樂業,唯有泰山多山,多有山賊為禍。
共有十數股山賊據險擾民,吾泰山羊氏頗有聲望,或可召攏賊首一舉誅滅!”
其實濟北、魯國、泰山三郡,魯國和濟北因為有韓當、牽招、代洋等三軍駐紮,而且又被黃巾幾番肆虐。
其實相對好治理一些,隻需要屯田和招攬流民即可,泰山要相對複雜一些。
當初劉備表任諸葛珪為泰山太守,借助其曾任泰山郡丞的聲望和趙雲大軍配合,輕而易舉擊走泰山太守應劭,正準備仔細梳理泰山。
結果又因為兗州生變,劉備領大軍前來,所以其實泰山根本就沒有仔細梳理過,也才會有如此多的山賊為亂。
謝龍此行也主要是將泰山郡安撫好即可。
謝龍聽完羊秘所說,覺得有些可行之處,此舉與劉表入荊州所為,簡直就是一模一樣 !
“伯嚴當真願意相助吾也?如此不知伯嚴可願任東萊郡丞一職?”
謝龍見羊秘居然願意利用羊氏的聲望投靠青州,自然也就投桃報李,太守高位自然不可能現在給出來。
不過一個郡丞還是可以的,而且東萊郡可是劉備的起家之地,也算有些暗示的意味了。
羊秘見達成目的,自然連忙道。
“使君所言 ,秘敢不從命!使君放心,不出十日當能召攏賊首。”
謝龍見此微微一笑,“早知伯嚴就能安定泰山,吾也就不用跑這一趟了。”
羊秘聽了卻冷汗連連,羊秘明白謝龍的意思,之前你能解決不解決,非要等我來了再來邀功是吧?
羊秘抬眼看向諸葛珪,諸葛珪也不傻,自然不會開口幫羊秘解圍,最後羊秘隻得硬著頭皮道。
“無使君大軍前來,恐賊首被除之後,賊眾無人震懾危害百姓!能安定泰山皆賴使君之功!”
謝龍一直盯著眼前緊張的羊秘,就在羊秘汗水又要出來的時候,突然笑道。
“原來如此,伯嚴真乃心思縝密!那就按伯嚴之計行事吧!”
羊秘鬆了口氣,“唯!”
隨後羊秘向謝龍告辭,迴去準備去了。
謝龍待羊秘走後,看向諸葛珪道。
“君貢兄,不知元卓公可還在家鄉?”
“元卓公正在蒙陰縣中,子雲可要拜訪?”
“元卓公乃天下大儒,後生晚輩既來,怎可不前去拜訪一二?”
諸葛珪雖不知謝龍為何對劉洪感興趣,卻也迴道。
“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前去如何?”
謝龍微微頷首,“兄言甚是!”
...........
翌日,蒙陰縣,劉府府內。
“子雲何來呀?”
一個慈眉善目,滿頭白發的老者對著謝龍笑道。
“久聞元卓公大名,晚輩不敢不前來拜訪一二!”
謝龍恭敬作答。
原來眼前老者就是劉洪。
劉洪(公元129年—公元210年),字元卓,東漢泰山郡蒙陰縣人,東漢末年天文學家,數學家,東漢魯王劉興後裔,珠算發明者和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理論發現者,被後世尊為“算聖”。
劉洪在漢桓帝延熹年間,應太史征召到洛陽,拜為郎中,參與天文曆法工作。其撰成的《乾象曆》一書,是人類傳世的第一部引進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理論的曆法。
他於公元190年成功地發明了“正負數珠算”,因此被後人尊為“珠算”的早期奠基人、珠算之父。
劉洪今年也是年過六旬,不過身體還十分硬朗,畢竟其也是活到了八十一歲。
劉洪雖在後世享有盛名,然在東漢末年其除了有大儒、宗室的身份。可謂一無是處,見謝龍如此恭敬,自然也是心生好感。
“子雲名滿天下,如今又乃青州牧,何必如此過謙?想必子雲是有事而來,子雲直言便是!”
“聞元卓公發明珠算之學,可謂瑰寶,實乃慕名而來!”
劉洪聞言奇道。
“子雲也習此等小道?”
“何言小道,此乃通天大道是也!”
哪料,謝龍昂然作答。
劉洪知世人皆輕算學,剛才所言不過試探罷了,見謝龍如此激動,才真覺謝龍真是看重這珠算之法!
“世人皆習儒學,不知這算法大道,老夫深以為憾,有子雲此等誌同道合之人,老夫甚慰!”
劉洪歎道。
“晚輩此來正是為了此事,吾意再於泰山興一學宮,傳播公之珠算、算術之道,不知元卓公意下如何!”
文人難放身後名,劉洪也不例外!
“子雲有此大誌,洪願助一臂之力!”
謝龍看向早在太守府等候的泰山羊氏家主羊秘,笑道。
“伯嚴兄為何在此呀?”
現在泰山羊氏家主正是羊續長子羊秘,至於有著“懸魚太守”美名的羊續已經在初平元年就去世了。
如今的泰山羊氏遠沒有到曹魏後期那般強大,雖然還算是世家,但是因為羊秘三兄弟未曾出仕,聲望也不算很高 。
羊秘現年三十歲,曾任朝廷侍禦史,不久棄官,現在不過白身,其二弟羊衜不過二十歲,前幾年在遊學,今年剛與孔融之女完婚,三弟羊耽不過十一歲,現在家中由長兄羊秘撫養!
當然兄弟三人成就皆不凡,曆史記載羊秘,羊續長子,曹魏京兆太守。
羊衜,羊續中子,曹魏上黨太守,前妻孔融之女,後妻蔡邕之女。
羊耽,羊續少子,曹魏太常,妻辛毗之女辛憲英,皆是兩千石高官。
後至羊祜一代更不必說,羊祜定策滅吳乃西晉一代名將,長姐更為西晉皇後!
此後家族一直昌盛至隋唐之時!
羊秘聞言連忙拱手迴道。
“聞君侯欲安泰山,秘故自告奮勇而來!”
羊秘這次也是為了羊氏而來,畢竟謝龍在青州所行新法,羊秘也有所耳聞,知道自己是胳膊擰不過大腿,那自然隻能盡快站隊了。
諸葛珪也連忙解圍道。
“泰山羊氏乃泰山郡望,子雲欲安泰山,有伯嚴相助自當事半功倍!”
諸葛珪先任泰山郡丞,後任泰山太守,自然與泰山羊氏有些交情,羊秘求情之下自然也要幫襯一二。
謝龍看了一眼諸葛珪,心中自然明白,也不反感,畢竟本就和羊秘有一麵之緣。
“伯嚴兄言重了,不知兄有何教我?”
“君侯稱字即可,萬不敢稱兄,泰山自入劉皇叔麾下,百姓安居樂業,唯有泰山多山,多有山賊為禍。
共有十數股山賊據險擾民,吾泰山羊氏頗有聲望,或可召攏賊首一舉誅滅!”
其實濟北、魯國、泰山三郡,魯國和濟北因為有韓當、牽招、代洋等三軍駐紮,而且又被黃巾幾番肆虐。
其實相對好治理一些,隻需要屯田和招攬流民即可,泰山要相對複雜一些。
當初劉備表任諸葛珪為泰山太守,借助其曾任泰山郡丞的聲望和趙雲大軍配合,輕而易舉擊走泰山太守應劭,正準備仔細梳理泰山。
結果又因為兗州生變,劉備領大軍前來,所以其實泰山根本就沒有仔細梳理過,也才會有如此多的山賊為亂。
謝龍此行也主要是將泰山郡安撫好即可。
謝龍聽完羊秘所說,覺得有些可行之處,此舉與劉表入荊州所為,簡直就是一模一樣 !
“伯嚴當真願意相助吾也?如此不知伯嚴可願任東萊郡丞一職?”
謝龍見羊秘居然願意利用羊氏的聲望投靠青州,自然也就投桃報李,太守高位自然不可能現在給出來。
不過一個郡丞還是可以的,而且東萊郡可是劉備的起家之地,也算有些暗示的意味了。
羊秘見達成目的,自然連忙道。
“使君所言 ,秘敢不從命!使君放心,不出十日當能召攏賊首。”
謝龍見此微微一笑,“早知伯嚴就能安定泰山,吾也就不用跑這一趟了。”
羊秘聽了卻冷汗連連,羊秘明白謝龍的意思,之前你能解決不解決,非要等我來了再來邀功是吧?
羊秘抬眼看向諸葛珪,諸葛珪也不傻,自然不會開口幫羊秘解圍,最後羊秘隻得硬著頭皮道。
“無使君大軍前來,恐賊首被除之後,賊眾無人震懾危害百姓!能安定泰山皆賴使君之功!”
謝龍一直盯著眼前緊張的羊秘,就在羊秘汗水又要出來的時候,突然笑道。
“原來如此,伯嚴真乃心思縝密!那就按伯嚴之計行事吧!”
羊秘鬆了口氣,“唯!”
隨後羊秘向謝龍告辭,迴去準備去了。
謝龍待羊秘走後,看向諸葛珪道。
“君貢兄,不知元卓公可還在家鄉?”
“元卓公正在蒙陰縣中,子雲可要拜訪?”
“元卓公乃天下大儒,後生晚輩既來,怎可不前去拜訪一二?”
諸葛珪雖不知謝龍為何對劉洪感興趣,卻也迴道。
“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前去如何?”
謝龍微微頷首,“兄言甚是!”
...........
翌日,蒙陰縣,劉府府內。
“子雲何來呀?”
一個慈眉善目,滿頭白發的老者對著謝龍笑道。
“久聞元卓公大名,晚輩不敢不前來拜訪一二!”
謝龍恭敬作答。
原來眼前老者就是劉洪。
劉洪(公元129年—公元210年),字元卓,東漢泰山郡蒙陰縣人,東漢末年天文學家,數學家,東漢魯王劉興後裔,珠算發明者和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理論發現者,被後世尊為“算聖”。
劉洪在漢桓帝延熹年間,應太史征召到洛陽,拜為郎中,參與天文曆法工作。其撰成的《乾象曆》一書,是人類傳世的第一部引進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理論的曆法。
他於公元190年成功地發明了“正負數珠算”,因此被後人尊為“珠算”的早期奠基人、珠算之父。
劉洪今年也是年過六旬,不過身體還十分硬朗,畢竟其也是活到了八十一歲。
劉洪雖在後世享有盛名,然在東漢末年其除了有大儒、宗室的身份。可謂一無是處,見謝龍如此恭敬,自然也是心生好感。
“子雲名滿天下,如今又乃青州牧,何必如此過謙?想必子雲是有事而來,子雲直言便是!”
“聞元卓公發明珠算之學,可謂瑰寶,實乃慕名而來!”
劉洪聞言奇道。
“子雲也習此等小道?”
“何言小道,此乃通天大道是也!”
哪料,謝龍昂然作答。
劉洪知世人皆輕算學,剛才所言不過試探罷了,見謝龍如此激動,才真覺謝龍真是看重這珠算之法!
“世人皆習儒學,不知這算法大道,老夫深以為憾,有子雲此等誌同道合之人,老夫甚慰!”
劉洪歎道。
“晚輩此來正是為了此事,吾意再於泰山興一學宮,傳播公之珠算、算術之道,不知元卓公意下如何!”
文人難放身後名,劉洪也不例外!
“子雲有此大誌,洪願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