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曹孟德閃擊東平,劉玄德占據濟北!
三國:穿越者遇到劉備重生 作者:龍與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初平二年,七月,曹操大營。
曹操得到袁紹答應來援的消息後,大喜!
隨後又聽聞黃巾軍退出任城國、山陽郡的消息,召集眾人商議。
“沒想到,郭太居然讓出任城國、山陽郡,如此之前謀劃皆成空矣!”
曹操憂愁道。
程昱聞言寬慰一二。
“主公無須憂心,隻要袁本初領大軍救援,此局不難解。
但主公得罪劉備,恐其領兵犯吾兗州,劉備兵馬甚銳,麾下更是猛將如雲,謀士如雨,恐難以匹敵!需要有所防備才是!”
戲忠聽完也道。
“仲德公所言有理,既然黃巾退走,主公可命一大將領大軍占據山陽郡。
擋住陶謙、袁術二人大軍,隨後親領大軍襲取東平國。堵住劉備西進路線,待袁本初大軍到來,兗州之危立解!”
戲忠此計頗為精妙,雖然陶謙、袁術合兵近六萬,但多半不會同心協力。
所以曹操隻需命大將駐守山陽郡,加上曹操繼任兗州刺史乃眾望所歸。自然能上下一心,借助城池擋住陶謙、袁術各懷鬼胎的大軍。
而曹操就可襲取東平國黃巾,肯定會出乎東平國黃巾預料,必然能大獲全勝。
如此也可以增強曹操的實力,而且正好堵住劉備西出道路,逼劉備必須和郭太交鋒。
畢竟劉備若入東平國師出無名,而且有被袁紹斷後路的危險。
而劉備若和郭太交戰,曹操就有機會會合袁紹大軍先破袁術、陶謙二人,再迴軍擋住劉備也是十分可行的。
就算這樣劉備有可能會吞下豫州魯國、兗州濟北國、任城國。
曹操也能接受,隻要能保住濟陰郡、東郡、陳留郡得以根基不動,曹操就還有機會發展!
畢竟曹操和劉備的實力差距有點大,曹操也隻能暫避鋒芒。
曹操聞言,大喜!
“天賜誌才於吾!就按誌才所言行事!”
曹操遂命鮑信、曹仁、曹洪、程昱領郡兵、屯田兵共兩萬進駐山陽郡,爭取擋住袁術、陶謙大軍。
曹操則帶著戲忠、樂進、李乾、李整、路招等將領兩萬精銳大軍,一路潛行向東平國黃巾攻擊!
而東平國黃巾對這一切還絲毫不知!
.........
初平二年,七月。泰山郡,太守府。
“拜見玄德公!”
典韋向劉備拱手行禮。
典韋隨謝龍使者也來到了泰山。
劉備大喜,親將典韋扶了起來,執手道。
“典君無須多禮,備特向孟卓求君,實聞君之勇武也!
可願入吾白毦兵中任曲軍侯,護衛子雲左右。”
典韋雖然有些奇怪,劉備怎麽知道自己,卻也不會不識抬舉。
“多謝玄德公看重!韋敢不從命!”
劉備為了避免上次許褚之事,遂如此安排。謝龍自然也沒意見,多個保鏢不好麽?
劉備見袁術、陶謙二人兵鋒直指兗州,召集謝龍等人商議。
“如今袁術、陶謙二人已經領大軍兵入豫州,聞孟德已經派人向袁紹求援矣!
袁紹必會領大軍南下!不知三弟可有計謀?”
謝龍聽見劉備詢問,也不怠慢,連忙道。
“大哥,不可讓袁紹領大軍南下,不然必生變故!
可派人送信於伯圭兄,請伯圭兄領軍南下威逼袁紹,牽製一二。
隨後大哥親領大軍出泰山先破濟北黃巾,再並魯國,與袁術、陶謙平分兗、豫二州。”
謝龍見曹操既然選擇全麵倒向袁紹,那自然是一點機會都不能給了,先把曹操摁死再論其他。
當然就算曹操倒向青州,謝龍也會設計吞兗州大部,畢竟青州終究還是有些先天不足。
沮授自然也表示支持。
“若放任袁紹領大軍入兗州,如此吾青州西出之路被堵。
以後麵對袁紹就落於下風,故主公請速擊之!”
荀攸拱手道。
“主公領大軍先占濟北後,聞郭太麾下甚銳,可先領大軍入東平國破東平黃巾,占據東平國東部與袁術、陶謙唿應。
形成夾擊郭太之勢,若能破郭太。盡有其兵馬,兗州不難得!”
荀攸長於戰術,如此規劃路線雖然看似劉備進展不快,其實步步為營。
劉備能一步步蠶食兗州郡、國,同時壓迫郭太白波軍。
劉備思索一番後,就明白荀攸規劃的妙處。
遂從眾人所言,劉備先派人傳信公孫瓚,邀請其出兵牽製袁紹一二。
隨後劉備親領陷陣營、白毦兵、揚武軍、武威軍、平難軍、長射軍、驍騎軍、玄甲軍共八軍四萬餘大軍屯於泰山。
隻待公孫瓚出兵牽製袁紹後,就領大軍進攻濟北黃巾!
初平二年,七月底!
公孫瓚收到劉備傳信後,本就想報被袁紹大敗之仇。也不遲疑立馬起麾下三萬大軍,南下攻取易縣、鄚縣、高陽、葛城等地。
袁紹聞之,大驚!
隻得領三萬大軍北上河間國與公孫瓚對峙,同時通知曹操消息。
隨後命朱靈領近兩萬大軍南下支援曹操!
劉備收到公孫瓚起兵迴信後,大喜!
劉備留荀彧、閻誌等人坐鎮青州。
初平二年,八月。
劉備親提八軍自泰山奉高入濟北國!
濟北國境內黃巾,其實就是青州濟南國的黃巾餘孽。在進入濟北國後,又重新發展起來的。
大渠帥是王喜、徐和兩人,有張器、李耳、左虎等小渠帥。
王喜二人分別占據了蛇丘、剛縣守望相助,其餘小渠帥則占據了肥城縣、遂鄉等。
至於郡治盧縣卻反而因為,被刮地三尺的劫掠後,沒有黃巾占據。
王喜二人聞劉備領軍進入濟北國,心中大驚!
王喜二人自然深知劉備的厲害,不過要自己投降卻是不願。要不然,當初也不用逃到兗州來了。
說白了,還是想當土皇帝,王喜二人商量終日,終究沒有下定決心。
劉備卻已經領大軍進入濟北國,劉備觀察了一番輿圖後,詢問荀攸道。
“不知公達可有計策?”
荀攸笑道。
“主公,濟北黃巾皆知主公威名,若能以力迫之,或許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謝龍也諫言道。
“當先據濟北茌平、東郡臨邑掌握大河之險!”
劉備從荀攸、謝龍之言,先領大軍進占盧縣,同時派兵擊走茌平令周正、臨邑令王定,占據地利。
然後,大作聲勢威逼張器等人,隨後派人招降。
張器、李耳、左虎遂各領數千人馬前來歸降,劉備將張器表為恭義校尉、李耳為懷義校尉、左虎為順義校尉。
各自選拔兩千餘敢戰的黃巾精銳,組成一部。各領一部駐守盧縣、茌平、遂鄉,由劉備直領。
三人大喜!沒想到劉備居然如此寬厚,遂歸心。
但徐和、王喜兩人各擁兵萬餘,卻還是沒下定決心。
劉備見此也不再等,領大軍南下,先擊徐和於蛇丘,五日拔城!
張飛先登,斬殺徐和!受降大半!
劉備再領大軍進擊剛縣,王喜聞徐和身亡,遂投降。
劉備訓斥王喜道。
“君為何來遲!”
王喜聞言不敢辯駁,隻求饒命。劉備見此雖饒王喜一命,卻不用其。
在王喜、徐和軍中選拔六千餘精銳,分別組成三部,提拔降軍兵卒中的留存、耿猛、謝厲三人統領,俱為校尉。
劉備對三人深相撫慰,三人歸心,命三部分別據守肥城縣、蛇丘、臨邑。
劉備親提大軍屯於剛縣!以觀時變!
至此劉備花費大半月,全據濟北國。
兵力達到五萬餘,遂派人打探兗州情況,好準備接下來動作。
曹操得到袁紹答應來援的消息後,大喜!
隨後又聽聞黃巾軍退出任城國、山陽郡的消息,召集眾人商議。
“沒想到,郭太居然讓出任城國、山陽郡,如此之前謀劃皆成空矣!”
曹操憂愁道。
程昱聞言寬慰一二。
“主公無須憂心,隻要袁本初領大軍救援,此局不難解。
但主公得罪劉備,恐其領兵犯吾兗州,劉備兵馬甚銳,麾下更是猛將如雲,謀士如雨,恐難以匹敵!需要有所防備才是!”
戲忠聽完也道。
“仲德公所言有理,既然黃巾退走,主公可命一大將領大軍占據山陽郡。
擋住陶謙、袁術二人大軍,隨後親領大軍襲取東平國。堵住劉備西進路線,待袁本初大軍到來,兗州之危立解!”
戲忠此計頗為精妙,雖然陶謙、袁術合兵近六萬,但多半不會同心協力。
所以曹操隻需命大將駐守山陽郡,加上曹操繼任兗州刺史乃眾望所歸。自然能上下一心,借助城池擋住陶謙、袁術各懷鬼胎的大軍。
而曹操就可襲取東平國黃巾,肯定會出乎東平國黃巾預料,必然能大獲全勝。
如此也可以增強曹操的實力,而且正好堵住劉備西出道路,逼劉備必須和郭太交鋒。
畢竟劉備若入東平國師出無名,而且有被袁紹斷後路的危險。
而劉備若和郭太交戰,曹操就有機會會合袁紹大軍先破袁術、陶謙二人,再迴軍擋住劉備也是十分可行的。
就算這樣劉備有可能會吞下豫州魯國、兗州濟北國、任城國。
曹操也能接受,隻要能保住濟陰郡、東郡、陳留郡得以根基不動,曹操就還有機會發展!
畢竟曹操和劉備的實力差距有點大,曹操也隻能暫避鋒芒。
曹操聞言,大喜!
“天賜誌才於吾!就按誌才所言行事!”
曹操遂命鮑信、曹仁、曹洪、程昱領郡兵、屯田兵共兩萬進駐山陽郡,爭取擋住袁術、陶謙大軍。
曹操則帶著戲忠、樂進、李乾、李整、路招等將領兩萬精銳大軍,一路潛行向東平國黃巾攻擊!
而東平國黃巾對這一切還絲毫不知!
.........
初平二年,七月。泰山郡,太守府。
“拜見玄德公!”
典韋向劉備拱手行禮。
典韋隨謝龍使者也來到了泰山。
劉備大喜,親將典韋扶了起來,執手道。
“典君無須多禮,備特向孟卓求君,實聞君之勇武也!
可願入吾白毦兵中任曲軍侯,護衛子雲左右。”
典韋雖然有些奇怪,劉備怎麽知道自己,卻也不會不識抬舉。
“多謝玄德公看重!韋敢不從命!”
劉備為了避免上次許褚之事,遂如此安排。謝龍自然也沒意見,多個保鏢不好麽?
劉備見袁術、陶謙二人兵鋒直指兗州,召集謝龍等人商議。
“如今袁術、陶謙二人已經領大軍兵入豫州,聞孟德已經派人向袁紹求援矣!
袁紹必會領大軍南下!不知三弟可有計謀?”
謝龍聽見劉備詢問,也不怠慢,連忙道。
“大哥,不可讓袁紹領大軍南下,不然必生變故!
可派人送信於伯圭兄,請伯圭兄領軍南下威逼袁紹,牽製一二。
隨後大哥親領大軍出泰山先破濟北黃巾,再並魯國,與袁術、陶謙平分兗、豫二州。”
謝龍見曹操既然選擇全麵倒向袁紹,那自然是一點機會都不能給了,先把曹操摁死再論其他。
當然就算曹操倒向青州,謝龍也會設計吞兗州大部,畢竟青州終究還是有些先天不足。
沮授自然也表示支持。
“若放任袁紹領大軍入兗州,如此吾青州西出之路被堵。
以後麵對袁紹就落於下風,故主公請速擊之!”
荀攸拱手道。
“主公領大軍先占濟北後,聞郭太麾下甚銳,可先領大軍入東平國破東平黃巾,占據東平國東部與袁術、陶謙唿應。
形成夾擊郭太之勢,若能破郭太。盡有其兵馬,兗州不難得!”
荀攸長於戰術,如此規劃路線雖然看似劉備進展不快,其實步步為營。
劉備能一步步蠶食兗州郡、國,同時壓迫郭太白波軍。
劉備思索一番後,就明白荀攸規劃的妙處。
遂從眾人所言,劉備先派人傳信公孫瓚,邀請其出兵牽製袁紹一二。
隨後劉備親領陷陣營、白毦兵、揚武軍、武威軍、平難軍、長射軍、驍騎軍、玄甲軍共八軍四萬餘大軍屯於泰山。
隻待公孫瓚出兵牽製袁紹後,就領大軍進攻濟北黃巾!
初平二年,七月底!
公孫瓚收到劉備傳信後,本就想報被袁紹大敗之仇。也不遲疑立馬起麾下三萬大軍,南下攻取易縣、鄚縣、高陽、葛城等地。
袁紹聞之,大驚!
隻得領三萬大軍北上河間國與公孫瓚對峙,同時通知曹操消息。
隨後命朱靈領近兩萬大軍南下支援曹操!
劉備收到公孫瓚起兵迴信後,大喜!
劉備留荀彧、閻誌等人坐鎮青州。
初平二年,八月。
劉備親提八軍自泰山奉高入濟北國!
濟北國境內黃巾,其實就是青州濟南國的黃巾餘孽。在進入濟北國後,又重新發展起來的。
大渠帥是王喜、徐和兩人,有張器、李耳、左虎等小渠帥。
王喜二人分別占據了蛇丘、剛縣守望相助,其餘小渠帥則占據了肥城縣、遂鄉等。
至於郡治盧縣卻反而因為,被刮地三尺的劫掠後,沒有黃巾占據。
王喜二人聞劉備領軍進入濟北國,心中大驚!
王喜二人自然深知劉備的厲害,不過要自己投降卻是不願。要不然,當初也不用逃到兗州來了。
說白了,還是想當土皇帝,王喜二人商量終日,終究沒有下定決心。
劉備卻已經領大軍進入濟北國,劉備觀察了一番輿圖後,詢問荀攸道。
“不知公達可有計策?”
荀攸笑道。
“主公,濟北黃巾皆知主公威名,若能以力迫之,或許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謝龍也諫言道。
“當先據濟北茌平、東郡臨邑掌握大河之險!”
劉備從荀攸、謝龍之言,先領大軍進占盧縣,同時派兵擊走茌平令周正、臨邑令王定,占據地利。
然後,大作聲勢威逼張器等人,隨後派人招降。
張器、李耳、左虎遂各領數千人馬前來歸降,劉備將張器表為恭義校尉、李耳為懷義校尉、左虎為順義校尉。
各自選拔兩千餘敢戰的黃巾精銳,組成一部。各領一部駐守盧縣、茌平、遂鄉,由劉備直領。
三人大喜!沒想到劉備居然如此寬厚,遂歸心。
但徐和、王喜兩人各擁兵萬餘,卻還是沒下定決心。
劉備見此也不再等,領大軍南下,先擊徐和於蛇丘,五日拔城!
張飛先登,斬殺徐和!受降大半!
劉備再領大軍進擊剛縣,王喜聞徐和身亡,遂投降。
劉備訓斥王喜道。
“君為何來遲!”
王喜聞言不敢辯駁,隻求饒命。劉備見此雖饒王喜一命,卻不用其。
在王喜、徐和軍中選拔六千餘精銳,分別組成三部,提拔降軍兵卒中的留存、耿猛、謝厲三人統領,俱為校尉。
劉備對三人深相撫慰,三人歸心,命三部分別據守肥城縣、蛇丘、臨邑。
劉備親提大軍屯於剛縣!以觀時變!
至此劉備花費大半月,全據濟北國。
兵力達到五萬餘,遂派人打探兗州情況,好準備接下來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