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公孫瓚領兵入冀,袁本初怒而興師!
三國:穿越者遇到劉備重生 作者:龍與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董卓依李儒之計行事,翌日就派朝廷使者前往幽州任命,任公孫瓚為渤海太守。
幽州,右北平!公孫府。
“天使先安歇片刻,瓚即刻去準備晚食!”
朝廷使者聞言自然同意,隨公孫瓚家仆下去休息。
公孫瓚待天使一走,連忙召集嚴綱、田楷、鄒丹、單經、關靖等人商議。
眾人齊至後,公孫瓚以天子詔令示之,問道。
“是否奉令?”
嚴綱等人無有謀略,隻道。
“既有朝廷任命,為何不從?若得渤海,主公也能一展誌向!”
田楷倒有些機警,開口道。
“雖有朝廷任命,可渤海人口近百萬,可謂大郡,主公若能得之確能一展誌向。
但冀州牧袁本初恐不會將渤海如此大郡相讓,需要有所防備才是!”
公孫瓚聞言微微頷首,“吾亦思此事,但伯安公與吾不合,限製吾擴軍,如今手中吾也隻有三萬餘人馬。
若能得渤海郡,吾立馬就能拉起五萬人馬,到時一展誌向,匡扶漢室亦不難也!”
公孫瓚自然也想得到渤海郡,畢竟幽州也才兩百多萬人口,而渤海一郡就近百萬,公孫瓚得之,實力必然暴漲!
嚴綱等人也聽出公孫瓚的意思,自然也不會和自家主公對著來,連忙道。
“既如此,主公可引大軍南下渤海!”
關靖諫言道。
“若如此,主公可遣使與劉使君結盟,如此即便袁本初興大軍前來,亦無能為也!”
公孫瓚大喜!遂納關靖所言。
命人送信於青州,相告想與劉備結盟,同時邀其起兵北上!
公孫瓚安排妥當之後,自然款待天使。
翌日。
公孫瓚命人護送天使走後,起麾下兩萬步騎大軍。
自右北平打著準備攻打鮮卑的旗號,行軍至廣陽郡,隨後大軍突然南下突襲渤海郡!
公孫瓚麾下乃百戰精銳,先發製人加突襲之下,章武、浮陽兩大城皆被公孫瓚輕易攻下。公孫瓚采納田楷建議,分兵馬襲取周圍城池!至此渤海北部皆被公孫瓚占據!
渤海太守高幹統兵萬餘,聞知公孫瓚領大軍南下,吃了一驚!
但見公孫瓚居然分兵,即刻領大軍出南皮北上進攻公孫瓚,不料正中公孫瓚埋伏,大敗!
高幹敗退,率數千殘兵敗卒退守南皮城!
隨後公孫瓚拿出朝廷詔令任渤海太守,渤海郡剩餘的高城、重合、東光、陽信等大城歸降。
至此渤海郡大部皆被公孫瓚所據,唯有南皮還在袁紹所任渤海太守高幹手中。
高幹手中兵馬不過數千,而且剛剛大敗,人心惶惶!高幹連忙派人前往鄴城求援!
........
冀州,鄴城,州牧府!
袁紹聞渤海消息後,連忙召集眾人商議。
“公孫瓚領大軍南下吞吾渤海,如今渤海唯有南皮據守,該如何行事?”
袁紹坐於主位不急不躁的開口詢問。
袁紹初聞消息時,大怒!現在自然收斂了起來,當然到底心中如何,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審配開口道。
“公孫瓚奉董賊逆命,主公不可認也,當發大軍破之!”
“正南所言甚是,但攸以為僅公孫瓚一人,恐不敢如此放肆!恐青州劉備從中作梗!”
許攸自然覺得公孫瓚必然是取得劉備的支持後,才領兵南下的。
袁紹聞言暗吃一驚,後麵越想越覺得許攸所言有理。
“子遠所言甚是,可就算有劉備插手,渤海郡也不可相讓!”
袁紹聽完許攸分析之後,更不能接受公孫瓚占據渤海。
畢竟若公孫瓚占據了渤海郡,其再和劉備聯合,那自己絕對會落入下風!
荀諶、荀和等智謀之士,自然也看出公孫瓚若據渤海的危害!
“主公當盡發精兵以破之,絕不可讓公孫瓚占據渤海!”
“本初可命一大將領精兵三萬自魏郡屯於清河!
以此威逼劉備,讓其不能領大軍北上渤海,再親提三萬精兵擊破公孫瓚!”
荀和諫言道。
袁紹微微頷首正待答應。
就有公孫瓚使者到了,袁紹命其進,使者將一封信交給袁紹,信中所言:
“瓚受朝廷之命任渤海太守,望本初招迴高元才,讓出南皮,瓚願與本初為友!
本初若不允,瓚亦自取,瓚隻恐傷了和氣,望本初三思!”
公孫瓚見攻渤海郡如此輕鬆,心生驕傲之心,故送此書信而來!
“公孫瓚!吾必殺之!!!”
袁紹讀畢,大怒!
命人將使者舌頭割掉,讓其帶書信迴告公孫瓚,莫要口出大言!
使者被割去舌頭後,帶著書信趕迴渤海!
“公孫瓚必和劉備聯合,不然何以如此猖狂,就依公舒所言。
命顏良、文醜領精兵三萬屯兵清河,震懾劉備!”
審配、辛毗自告奮勇與顏良二人同去,袁紹同意。
隨後袁紹提精兵三萬,領張合、高覽、鞠義等將和許攸等人,自鄴城北上過武邑經成平再入渤海!
...........
初平元年,九月末。
青州,臨淄,州牧府!
劉備得公孫瓚傳信後,大驚!連忙召集眾人商議。
“三弟,伯圭兄受朝廷任命為渤海太守,親領大軍兩萬南入渤海郡!
想與吾結盟,伯圭兄恐袁紹大軍來襲,邀吾領兵北上助戰!”
謝龍聽了有些驚訝,隨後也猜出必是李儒的手筆。
謝龍思索一番後道。
“伯圭兄既如此言語,吾等豈能拒絕。”
既然曆史大變,謝龍就要確定對手了。曹操雖然是個隱患,但是現在曹操連東郡都還沒到手,自然可先放一邊。
而擁有冀州的袁紹才是目前最大的敵人,沒機會創造機會都要上。更何況還有公孫瓚頂在前麵,自然不能退縮。
謝龍話音剛落,就有探馬來報!
公孫瓚近乎全據渤海,隻有南皮未得。而袁紹麾下大將顏良、文醜二人提精兵三萬屯於清河,其意未知。
袁紹則親領三萬精銳,前去支援渤海太守高幹!
劉備聞言,笑道。
“看來袁本初,已經認定備與伯圭兄謀其渤海矣!既然如此,備與伯圭兄結盟便是!”
劉備可也還記著袁氏和董卓聯手,將自己逼出洛陽的仇!
幽州,右北平!公孫府。
“天使先安歇片刻,瓚即刻去準備晚食!”
朝廷使者聞言自然同意,隨公孫瓚家仆下去休息。
公孫瓚待天使一走,連忙召集嚴綱、田楷、鄒丹、單經、關靖等人商議。
眾人齊至後,公孫瓚以天子詔令示之,問道。
“是否奉令?”
嚴綱等人無有謀略,隻道。
“既有朝廷任命,為何不從?若得渤海,主公也能一展誌向!”
田楷倒有些機警,開口道。
“雖有朝廷任命,可渤海人口近百萬,可謂大郡,主公若能得之確能一展誌向。
但冀州牧袁本初恐不會將渤海如此大郡相讓,需要有所防備才是!”
公孫瓚聞言微微頷首,“吾亦思此事,但伯安公與吾不合,限製吾擴軍,如今手中吾也隻有三萬餘人馬。
若能得渤海郡,吾立馬就能拉起五萬人馬,到時一展誌向,匡扶漢室亦不難也!”
公孫瓚自然也想得到渤海郡,畢竟幽州也才兩百多萬人口,而渤海一郡就近百萬,公孫瓚得之,實力必然暴漲!
嚴綱等人也聽出公孫瓚的意思,自然也不會和自家主公對著來,連忙道。
“既如此,主公可引大軍南下渤海!”
關靖諫言道。
“若如此,主公可遣使與劉使君結盟,如此即便袁本初興大軍前來,亦無能為也!”
公孫瓚大喜!遂納關靖所言。
命人送信於青州,相告想與劉備結盟,同時邀其起兵北上!
公孫瓚安排妥當之後,自然款待天使。
翌日。
公孫瓚命人護送天使走後,起麾下兩萬步騎大軍。
自右北平打著準備攻打鮮卑的旗號,行軍至廣陽郡,隨後大軍突然南下突襲渤海郡!
公孫瓚麾下乃百戰精銳,先發製人加突襲之下,章武、浮陽兩大城皆被公孫瓚輕易攻下。公孫瓚采納田楷建議,分兵馬襲取周圍城池!至此渤海北部皆被公孫瓚占據!
渤海太守高幹統兵萬餘,聞知公孫瓚領大軍南下,吃了一驚!
但見公孫瓚居然分兵,即刻領大軍出南皮北上進攻公孫瓚,不料正中公孫瓚埋伏,大敗!
高幹敗退,率數千殘兵敗卒退守南皮城!
隨後公孫瓚拿出朝廷詔令任渤海太守,渤海郡剩餘的高城、重合、東光、陽信等大城歸降。
至此渤海郡大部皆被公孫瓚所據,唯有南皮還在袁紹所任渤海太守高幹手中。
高幹手中兵馬不過數千,而且剛剛大敗,人心惶惶!高幹連忙派人前往鄴城求援!
........
冀州,鄴城,州牧府!
袁紹聞渤海消息後,連忙召集眾人商議。
“公孫瓚領大軍南下吞吾渤海,如今渤海唯有南皮據守,該如何行事?”
袁紹坐於主位不急不躁的開口詢問。
袁紹初聞消息時,大怒!現在自然收斂了起來,當然到底心中如何,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審配開口道。
“公孫瓚奉董賊逆命,主公不可認也,當發大軍破之!”
“正南所言甚是,但攸以為僅公孫瓚一人,恐不敢如此放肆!恐青州劉備從中作梗!”
許攸自然覺得公孫瓚必然是取得劉備的支持後,才領兵南下的。
袁紹聞言暗吃一驚,後麵越想越覺得許攸所言有理。
“子遠所言甚是,可就算有劉備插手,渤海郡也不可相讓!”
袁紹聽完許攸分析之後,更不能接受公孫瓚占據渤海。
畢竟若公孫瓚占據了渤海郡,其再和劉備聯合,那自己絕對會落入下風!
荀諶、荀和等智謀之士,自然也看出公孫瓚若據渤海的危害!
“主公當盡發精兵以破之,絕不可讓公孫瓚占據渤海!”
“本初可命一大將領精兵三萬自魏郡屯於清河!
以此威逼劉備,讓其不能領大軍北上渤海,再親提三萬精兵擊破公孫瓚!”
荀和諫言道。
袁紹微微頷首正待答應。
就有公孫瓚使者到了,袁紹命其進,使者將一封信交給袁紹,信中所言:
“瓚受朝廷之命任渤海太守,望本初招迴高元才,讓出南皮,瓚願與本初為友!
本初若不允,瓚亦自取,瓚隻恐傷了和氣,望本初三思!”
公孫瓚見攻渤海郡如此輕鬆,心生驕傲之心,故送此書信而來!
“公孫瓚!吾必殺之!!!”
袁紹讀畢,大怒!
命人將使者舌頭割掉,讓其帶書信迴告公孫瓚,莫要口出大言!
使者被割去舌頭後,帶著書信趕迴渤海!
“公孫瓚必和劉備聯合,不然何以如此猖狂,就依公舒所言。
命顏良、文醜領精兵三萬屯兵清河,震懾劉備!”
審配、辛毗自告奮勇與顏良二人同去,袁紹同意。
隨後袁紹提精兵三萬,領張合、高覽、鞠義等將和許攸等人,自鄴城北上過武邑經成平再入渤海!
...........
初平元年,九月末。
青州,臨淄,州牧府!
劉備得公孫瓚傳信後,大驚!連忙召集眾人商議。
“三弟,伯圭兄受朝廷任命為渤海太守,親領大軍兩萬南入渤海郡!
想與吾結盟,伯圭兄恐袁紹大軍來襲,邀吾領兵北上助戰!”
謝龍聽了有些驚訝,隨後也猜出必是李儒的手筆。
謝龍思索一番後道。
“伯圭兄既如此言語,吾等豈能拒絕。”
既然曆史大變,謝龍就要確定對手了。曹操雖然是個隱患,但是現在曹操連東郡都還沒到手,自然可先放一邊。
而擁有冀州的袁紹才是目前最大的敵人,沒機會創造機會都要上。更何況還有公孫瓚頂在前麵,自然不能退縮。
謝龍話音剛落,就有探馬來報!
公孫瓚近乎全據渤海,隻有南皮未得。而袁紹麾下大將顏良、文醜二人提精兵三萬屯於清河,其意未知。
袁紹則親領三萬精銳,前去支援渤海太守高幹!
劉備聞言,笑道。
“看來袁本初,已經認定備與伯圭兄謀其渤海矣!既然如此,備與伯圭兄結盟便是!”
劉備可也還記著袁氏和董卓聯手,將自己逼出洛陽的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