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心裏一樂,直接來了個照曆史走的時間,“明年為宜,尤其以歲末天寒之節最佳,如此,黃河、洛水等河流結冰,便於渡河作戰,可打王世充一個出其不意。”
李淵麵露喜色,又接著問,“若是發兵,何人統帥為宜。”
李元吉思索了片刻,“若是平定河南,縱觀大唐,下臣有上中下三策。上策為秦王為統帥,全權統管河南征討之事。”
李建成麵色一沉,李世民則是有些詫異,不想李元吉竟然推薦他為主帥。
“中策為太子為統帥,征調屈突通、殷開山、劉弘基等人為副將,杜如晦、房玄齡為參軍。”
聞中策之言,李建成心中生出希望,李世民則是心猛然被提了起來,此計中抽調的可都是秦王府的精銳。
“下策為太子為統帥,秦王為行軍總管,裴相為監軍。”
柴紹心中暗暗讚歎,元吉雖說年少,但是三條計策卻有理有據,秦王無疑是征討最佳主帥,但中下二策分別考慮到了朝中局勢,小小年紀,能有此番謀略,著實不易。
這三條計策也是正中李淵所想,隻是眼下他無法表態,若是選上策,便是助長秦王威風,選中策則是讓東宮得意,兩碗水便無法端穩。
而下策,三方掣肘,父子兄弟全然不相信任,不到萬不得已,斷然是不會選擇。
李淵掃過眾人,見李建成與李世民皆有話要說的模樣,忙伸手擺了擺,略有疲憊的道,“今日之事便到此為止吧,你們暫且迴府衙當差。”
聽得此言,李元吉與眾人一起叩拜,今日入宮,不過是為了他私自迴長安尋了個正當理由,拿下西涼隻是錦上添花,至於剛才的平定之策,他也是出自公允之心,倒也不在乎會得罪東宮。
至於秦王那邊,他也不是故意賣號,隻是眼下時局與李二的能力在此,攻打王世充,滿朝文武心中都明白首選之人為李世民,所以上策推李世民,也是正常之舉。
李元吉一邊行禮,一邊打算往外走去,如果計劃順利,此刻楊珪媚應該在觀國公府與老太君說上話了,也不知一切是否照著他的設想。
心中盤算著事情,李建成、李世民走了過來,李元吉忙收起心思,與二人見禮,“見過太子殿下、見過秦王。”
李建成嗬嗬的笑著,“四弟何須與兄長這番多禮”。
李世民則是接言道,“我與你皆為大唐親王,元吉可不用與我行禮。”
先前還是暗中爭鬥的二人,此刻一前一後出現在李元吉身前,麵上都帶著笑意,這場景讓人瞧過去,誰人不相信這是感情和睦的兄弟手足。
論掩飾內心,李元吉也不輸於二人,笑著應道,“長幼有序,自古不能亂之,元吉豈敢不向兩位兄長見禮。”
“你若無事,今夜到我府上用膳,到時候你我兄弟也敘敘舊。”
太子李建成率先說道,向李元吉發出了邀請,隨後又是與李世民道,“二郎若是有閑暇,也一並前來。”
麵對顯然是要拉攏自己的太子,李元吉心中有些犯難,他可不想再打上太子黨的標簽,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隻是又不好立馬表態,好在他左右為難之時,身後的高全匆匆走來。
“齊王留步,聖人說齊王難得迴京,特地讓小人來喚齊王迴太極殿,陪聖人說說話。”
李元吉露出遺憾之色,“太子殿下,元吉……”
李建成笑著說道,“四弟你久不在長安,難得迴來,聖人掛念你,人之常情,待你空閑,哥哥再與你喝酒。”
李元吉點頭應允,折身隨著高全迴到太極殿。
殿外,李世民望著李元吉的背影,“太子殿下,既然四弟今日陪在聖人左右,臣弟也暫且迴府了。”
“改日再敘。”李建成點了點頭,兩個在大唐帝國政壇角逐的兩個人各自迴府。
殿內,李元吉叩首行禮,起身之後,便聽得上方傳來一陣歎息聲。
這陣歎息夾著諸多無奈。
李元吉望向李淵,此時此刻,大唐的帝王,揮斥蒼穹的人間王者,滿是落寞與疲憊。
“元吉,朕的子嗣中,你年歲不及建成與世民,但這兩年來為大唐鎮守北地,勞苦功高,你雖從不請功,但朕心裏卻是明白。”
“下臣惶恐,身為大唐臣子,所為皆是下臣本分之事。”
李淵又是歎了口氣,“自朕出任晉陽,又從晉陽起事至今,你我父子二人聚少離多,平心而論,朕這些年來,對你確實關心不夠,才讓你與朕顯得有些生疏。”
李元吉慌忙雙膝跪地,“聖人是天下人的君父,為蒼生操勞,自然不能為了下臣分心,倒是下臣久居外地,不能在聖人身邊盡孝,著實難辭其咎。”
李元吉一臉誠懇,讓李淵不由大為動容,諸多子嗣中,他最為看好的便是東宮太子與秦王,所以眼看兩人已有明爭暗鬥的苗頭,但也隻能做一個調停人,畢竟他手握生殺大權,若是出現偏袒,另一方則必然遭受重創。
甚至丟掉性命。
多年來,自己似乎對這個四郎鮮有關心,而如今,卻是這個曾經還是頑劣小童的四郎成了讓他放心的人,一時間,有些愧疚湧上心頭,李淵不禁開口道,“四郎,晉陽雖好,但不及長安繁華,你可願意迴到長安來?”
聞言,李元吉心猛地提了起來,自己是想做一個吃喝玩樂的權貴,但從晉陽迴長安,失去地盤與兵馬,那可就是砧板上魚肉,哪裏還能是李世民與李建成的對手,當即搖頭道,“晉陽是大唐龍興之地,而北方仍有梁師都、羅藝未除,鄰有竇建德虎視眈眈,即便是突厥人大敗,但仍是不可小覷,下臣願留守晉陽,守住北地,以免來敵南下打亂了聖人統一河山的計劃,待日後大唐橫掃六合,下臣再迴長安做個逍遙皇子。”
李元吉最後一句有些打趣,卻拉近了父子之間的感情,李淵聽得哈哈一笑,“怎的又跪下了,快起來吧,四郎,你年歲雖小,繁華富貴卻是看得透徹。”
李淵捋著胡須,又是說道“隻可惜建成與世民倒是有些糊塗,讓朕左右為難,唉,不提也罷,朕留你是想再聽聽你的想法,平定河南王世充三策,你覺得朕應當如何取舍?”
既然分為上中下三策,李元吉當然是首推上策,可李淵並不是糊塗之人,李元吉明白,他還是想端平這碗水,心裏大抵是偏向於下策。
若是選了下策,東宮與秦王都照顧到了,並派了親信裴寂調停,似乎更加周到,但戰爭畢竟涉及太多的方麵,故而李淵仍有些遲疑。
李元吉自然是看出了李淵的想法,“先前殿上聖人問的是平定河南,所以下臣仍有一策未說。”
“哦?”李淵略有疑惑,“說來聽聽。”
“下臣這計是一舉平定河南河北。”
河南王世充與河北竇建德是大唐最大的對手,李淵將他們視為心有大患,每每想要處之而後快,但是深知這兩人兵強馬壯,唯有徐徐圖之,聽了李元吉道一舉平定,當即大驚的站了起來,“快快道來。”
“秦王領兵攻打王世充,王世充必定不敵,向竇建德求援,而竇建德覬覦中原,率大軍前往,太子依靠虎牢關自會大敗竇建德,竇建德大敗後,下臣從晉陽發兵,翻過太行山,與太子前後夾擊,橫掃竇建德餘孽。”
“好!”
李淵大笑不已,掃除王世充與竇建德,其餘之人皆不可慮,天下便再無與大唐抗衡者。
李淵麵露喜色,又接著問,“若是發兵,何人統帥為宜。”
李元吉思索了片刻,“若是平定河南,縱觀大唐,下臣有上中下三策。上策為秦王為統帥,全權統管河南征討之事。”
李建成麵色一沉,李世民則是有些詫異,不想李元吉竟然推薦他為主帥。
“中策為太子為統帥,征調屈突通、殷開山、劉弘基等人為副將,杜如晦、房玄齡為參軍。”
聞中策之言,李建成心中生出希望,李世民則是心猛然被提了起來,此計中抽調的可都是秦王府的精銳。
“下策為太子為統帥,秦王為行軍總管,裴相為監軍。”
柴紹心中暗暗讚歎,元吉雖說年少,但是三條計策卻有理有據,秦王無疑是征討最佳主帥,但中下二策分別考慮到了朝中局勢,小小年紀,能有此番謀略,著實不易。
這三條計策也是正中李淵所想,隻是眼下他無法表態,若是選上策,便是助長秦王威風,選中策則是讓東宮得意,兩碗水便無法端穩。
而下策,三方掣肘,父子兄弟全然不相信任,不到萬不得已,斷然是不會選擇。
李淵掃過眾人,見李建成與李世民皆有話要說的模樣,忙伸手擺了擺,略有疲憊的道,“今日之事便到此為止吧,你們暫且迴府衙當差。”
聽得此言,李元吉與眾人一起叩拜,今日入宮,不過是為了他私自迴長安尋了個正當理由,拿下西涼隻是錦上添花,至於剛才的平定之策,他也是出自公允之心,倒也不在乎會得罪東宮。
至於秦王那邊,他也不是故意賣號,隻是眼下時局與李二的能力在此,攻打王世充,滿朝文武心中都明白首選之人為李世民,所以上策推李世民,也是正常之舉。
李元吉一邊行禮,一邊打算往外走去,如果計劃順利,此刻楊珪媚應該在觀國公府與老太君說上話了,也不知一切是否照著他的設想。
心中盤算著事情,李建成、李世民走了過來,李元吉忙收起心思,與二人見禮,“見過太子殿下、見過秦王。”
李建成嗬嗬的笑著,“四弟何須與兄長這番多禮”。
李世民則是接言道,“我與你皆為大唐親王,元吉可不用與我行禮。”
先前還是暗中爭鬥的二人,此刻一前一後出現在李元吉身前,麵上都帶著笑意,這場景讓人瞧過去,誰人不相信這是感情和睦的兄弟手足。
論掩飾內心,李元吉也不輸於二人,笑著應道,“長幼有序,自古不能亂之,元吉豈敢不向兩位兄長見禮。”
“你若無事,今夜到我府上用膳,到時候你我兄弟也敘敘舊。”
太子李建成率先說道,向李元吉發出了邀請,隨後又是與李世民道,“二郎若是有閑暇,也一並前來。”
麵對顯然是要拉攏自己的太子,李元吉心中有些犯難,他可不想再打上太子黨的標簽,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隻是又不好立馬表態,好在他左右為難之時,身後的高全匆匆走來。
“齊王留步,聖人說齊王難得迴京,特地讓小人來喚齊王迴太極殿,陪聖人說說話。”
李元吉露出遺憾之色,“太子殿下,元吉……”
李建成笑著說道,“四弟你久不在長安,難得迴來,聖人掛念你,人之常情,待你空閑,哥哥再與你喝酒。”
李元吉點頭應允,折身隨著高全迴到太極殿。
殿外,李世民望著李元吉的背影,“太子殿下,既然四弟今日陪在聖人左右,臣弟也暫且迴府了。”
“改日再敘。”李建成點了點頭,兩個在大唐帝國政壇角逐的兩個人各自迴府。
殿內,李元吉叩首行禮,起身之後,便聽得上方傳來一陣歎息聲。
這陣歎息夾著諸多無奈。
李元吉望向李淵,此時此刻,大唐的帝王,揮斥蒼穹的人間王者,滿是落寞與疲憊。
“元吉,朕的子嗣中,你年歲不及建成與世民,但這兩年來為大唐鎮守北地,勞苦功高,你雖從不請功,但朕心裏卻是明白。”
“下臣惶恐,身為大唐臣子,所為皆是下臣本分之事。”
李淵又是歎了口氣,“自朕出任晉陽,又從晉陽起事至今,你我父子二人聚少離多,平心而論,朕這些年來,對你確實關心不夠,才讓你與朕顯得有些生疏。”
李元吉慌忙雙膝跪地,“聖人是天下人的君父,為蒼生操勞,自然不能為了下臣分心,倒是下臣久居外地,不能在聖人身邊盡孝,著實難辭其咎。”
李元吉一臉誠懇,讓李淵不由大為動容,諸多子嗣中,他最為看好的便是東宮太子與秦王,所以眼看兩人已有明爭暗鬥的苗頭,但也隻能做一個調停人,畢竟他手握生殺大權,若是出現偏袒,另一方則必然遭受重創。
甚至丟掉性命。
多年來,自己似乎對這個四郎鮮有關心,而如今,卻是這個曾經還是頑劣小童的四郎成了讓他放心的人,一時間,有些愧疚湧上心頭,李淵不禁開口道,“四郎,晉陽雖好,但不及長安繁華,你可願意迴到長安來?”
聞言,李元吉心猛地提了起來,自己是想做一個吃喝玩樂的權貴,但從晉陽迴長安,失去地盤與兵馬,那可就是砧板上魚肉,哪裏還能是李世民與李建成的對手,當即搖頭道,“晉陽是大唐龍興之地,而北方仍有梁師都、羅藝未除,鄰有竇建德虎視眈眈,即便是突厥人大敗,但仍是不可小覷,下臣願留守晉陽,守住北地,以免來敵南下打亂了聖人統一河山的計劃,待日後大唐橫掃六合,下臣再迴長安做個逍遙皇子。”
李元吉最後一句有些打趣,卻拉近了父子之間的感情,李淵聽得哈哈一笑,“怎的又跪下了,快起來吧,四郎,你年歲雖小,繁華富貴卻是看得透徹。”
李淵捋著胡須,又是說道“隻可惜建成與世民倒是有些糊塗,讓朕左右為難,唉,不提也罷,朕留你是想再聽聽你的想法,平定河南王世充三策,你覺得朕應當如何取舍?”
既然分為上中下三策,李元吉當然是首推上策,可李淵並不是糊塗之人,李元吉明白,他還是想端平這碗水,心裏大抵是偏向於下策。
若是選了下策,東宮與秦王都照顧到了,並派了親信裴寂調停,似乎更加周到,但戰爭畢竟涉及太多的方麵,故而李淵仍有些遲疑。
李元吉自然是看出了李淵的想法,“先前殿上聖人問的是平定河南,所以下臣仍有一策未說。”
“哦?”李淵略有疑惑,“說來聽聽。”
“下臣這計是一舉平定河南河北。”
河南王世充與河北竇建德是大唐最大的對手,李淵將他們視為心有大患,每每想要處之而後快,但是深知這兩人兵強馬壯,唯有徐徐圖之,聽了李元吉道一舉平定,當即大驚的站了起來,“快快道來。”
“秦王領兵攻打王世充,王世充必定不敵,向竇建德求援,而竇建德覬覦中原,率大軍前往,太子依靠虎牢關自會大敗竇建德,竇建德大敗後,下臣從晉陽發兵,翻過太行山,與太子前後夾擊,橫掃竇建德餘孽。”
“好!”
李淵大笑不已,掃除王世充與竇建德,其餘之人皆不可慮,天下便再無與大唐抗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