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公主深得李淵歡喜,外人隻是知曉她在攻打長安時立下大功,但是李元吉卻明白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的這個阿姐外貌與逝去的母親極其相似。
“你這可把難題拋給阿姐我了”,平陽公主眉頭微微蹙起,“此事阿姐自當盡力而為,隻是小娘子出自弘農楊氏偏枝,恐怕……”
“這事弟弟早有準備,聽聞阿姐與楊府老太君相識,不妨明日領著珪媚前去,隻要老太君收下這個孫女兒,珪媚的身世也算是門當戶對了。”
平陽公主下意識的點了點頭,隨後才迴過神來,知曉自己這個曾經整日胡作非為的弟弟已考慮齊全,但又有些佯裝怒意的道,“想來你是把阿姐給算計進去了,不僅要讓聖人賜婚,還要讓楊小娘子認祖歸宗。”
李元吉嘿嘿一笑,“元吉自幼便知曉阿姐疼我,如今束手無策,隻能求得阿姐相助。”
“莫要嘴甜,恰好阿姐這有見識也需要你來。”
李元吉忙放下手中杯盞,一臉正色道,“阿姐盡管吩咐。”
平陽公主指了指身邊不遠的書本,“倒也不是什麽大事,隻是最近看了些從晉陽來的書,瞧得了上冊後,便是一句未完待續,你可得幫我將那叫十一散人的找出來,好讓我問問好端端的一個故事為何要分作幾部分。”
聽的這話,李元吉差點將手邊的杯盞碰到,而一直憋著未說話的竇孝慈則是將剛喝進嘴裏的茶水給噴了出來。
平陽公主皺了皺眉頭。
竇孝慈胡亂的擦了擦嘴角,隨後望向李元吉,見他不開口,但是平陽公主的目光一直注視著他,似乎要洞察緣由,無奈之下,竇孝慈隻能明哲保身,訕訕的笑了笑,“公主,這十一散人的十一若是將一橫放在十下麵可是什麽?”
平陽公主有些不解,但還是道,“是一個士字。”
竇孝慈不住的朝著李元吉使眼色,可是對方好似沒有瞧見,半晌沒有迴應,無奈之下,竇孝慈遂心一橫道,“公主天資聰慧,在座之中誰人名中有這個字來。”
平陽公主當即從跪墊上起了身,三兩步上前,揪住李元吉的耳朵,“好啊,元吉你倒是長本事了,還有多少事情瞞著阿姐。”
耳朵被揪住,李元吉麵上連連求饒,但心裏卻絲毫不抵觸,曾經他是個惹是生非的主,李淵又忙於政事,能夠管教於他的便是平陽公主,今日此景,不禁讓人迴想起往昔種種,雖然物是人非,但是記憶深處的感情仍是無比清晰。
平陽公主說著從侍女手中拿過幾本線裝經書,放到了李元吉的身前,“這些書,你今個兒不都說完,可別怪阿姐不放你走。”
這追更氣勢,怕是千年之後也無出左右。
李元吉拿起一看,有西廂記、杜十娘這倒還好,大抵是杜撰的之事,可是為何還有紅拂女、王寶釧,這些李元吉都不曾記得何時說過,翻開後掃了一眼,好在朝代與人名都做了改動,這才放下心來,不過仍是望向了竇孝慈。
這些都是為了使說書人行走方便,李元吉才憑借記憶講了出來,卻不想已被印刷成書,而且還進了平陽公主府邸。
竇孝慈苦笑著聳了聳肩,“宇文大郎說這可以賣些銀錢,所以我背著楊小娘子給印刷了出來。”
平陽公主已然來了興致,打斷了二人的話,望向李元吉,佯裝怒意的道,“還不趕緊與阿姐道來。”
李元吉知曉今日已是無法推脫,遂隨手拿起西廂記,接著書中所說,開始繪聲繪色的往下說去。
因李元吉故意控製節奏,說得抑揚頓挫,竇孝慈隻覺得他不去說書,倒是可惜了。
平陽公主聽得津津有味,那幾個貼身侍女亦是豎著耳朵傾聽,生怕錯過了幾句,從而不知書中人物的愛恨情仇。
即便是楊珪媚,也聽得格外認真,她一直忙於古卷,對於這些消遣的書籍未有閑暇去關注,如今從李元吉口中聽到,不免大為好奇,待細細聽著,隻覺得其中故事太過扣人心弦,也難怪平陽公主會這般心急。
看著滔滔不絕的李元吉,楊珪媚眼中似乎融入了一汪春水,柔情萬種。
不知不覺間,天色已晚,李元吉終於將幾本書的結尾都說完了,隻是為了不讓這些滿臉殷切希望的聽眾太過失望,均說成了皆大歡喜的結尾。
“平陽,天色已晚,怎的還在此處?”
遠處一道身影走了過來,聽到這聲音,臉上意猶未盡的平陽公主轉過頭,笑著與來人迴道,“四弟來了,在這說著話,忘了時辰。”
李元吉忙起了身,見身穿紫色圓領袍的柴紹,笑著見禮道,“元吉見過兄長。”
柴紹上前雙手抓住李元吉的胳膊,哈哈大笑,“原來是四郎你來了,怪不得平陽如此歡喜,上次在宮中與你匆匆一別,再後來便是聽聞晉陽告急,我與你阿姐本在擔憂,卻不想你竟然接連大捷,當真是英勇過人。”
說罷,柴紹便拉著李元吉坐在自己身旁,讓他好生講一講戰事經過,長安城中有各種傳聞,但大抵是一些胡編亂謅,今日主帥到了身前,柴紹豈能不一聽為快。
李元吉有些哭笑不得,怎的到了公主府他就變成了個說書人了,好在有平陽公主幫著解了圍,說道時日已晚,應當邊吃邊聊。
柴紹則是一拍腦袋,連連點頭,“平陽不說,我倒是差點忘了,走,四郎,最近長安城風靡一種酒,千金難求,恰好我這府上有一壇,平日裏喝了有些不舍,今個兒你來了,便將它開壇飲完。”
竇孝慈捂嘴偷笑,沁園春在長安備受推崇,即便柴紹這等身份都視之為珍寶,可倘若對方知曉這是李元吉釀造出來的,會不會驚得掉了下巴?
主賓落座,因是自家人,所以並未按男女有別分開吃食,柴紹已知曉李元吉前來目的,笑著道了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雖然便再度讓李元吉將平河東敗突厥之事說道說道。
李元吉隻得將經過娓娓道來,聽得柴紹不時拍手稱快,最後大口飲完碗中酒水,感歎一句道,“若非四郎,怕是並州已淪落突厥之手。”
酒後盡興,或許是不常喝烈酒,柴紹麵色有些泛紅,令仆人送了些茶水來,又是與李元吉道,“夜色尚早,索性無事,四郎你我不如來對弈幾局。”
李元吉則是擺手道,“兄長這是為難元吉了,我對圍棋可謂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也。”
“咯咯”,平陽公主笑得花枝亂顫,“四弟你怎的還是這油腔滑調的主,柴郎說得並非是圍棋,也是近來在長安盛行,已然與投壺、行酒令一般成為各府各院的新寵。”
竇孝慈醉眼迷離,脫口而出的道,“莫非是象棋不成?”
“竇二郎你知曉此物?”
柴紹問了一句後,隨後笑了笑,“哎呀,我倒是忘了,這象棋似乎是來自並州,如今長安城老少皆宜,想來在並州也頗受歡迎,你若不是不知曉,才當真是奇怪的事。”
打了幾個酒隔,竇孝慈憨憨笑著,“此物乃是齊王所創,駙馬可與他好生切磋一番。”
聞此言,柴紹夫婦皆是大為驚歎,平陽公主三步並兩步的上前,再度揪住李元吉的耳朵,“好你個李四,先前不是說已無事情瞞著阿姐了。”
李元吉忙不迭的求饒道,“阿姐,我的好阿姐,若非兄長提及,弟弟早已不記得此事,並非故意瞞著你。”
嬉鬧之後,柴紹讓人取來象棋,拉著李元吉對陣廝殺,直到戌時將盡,這才賓主道別。
出了平陽公主府,李元吉登上馬車,突然想起記憶中平陽公主似乎年輕早逝,便與竇孝慈問道似乎知曉名醫孫思邈。
竇孝慈有些不解,“舅父可是哪裏不適?孫思邈隱居終南山,已有多年不出世,想要找到他著實不易。”
腦中閃過平陽公主對自己的種種關心,李元吉一臉認真的道,“派人去打聽,若是你們請不來,我便親自去請,務必要找出孫思邈隱居之所。”
公主府內,柴紹看著所剩無幾的黑棋,想著先前李元吉的招招對壘,不禁歎了口氣道,“平陽,我們或許從未看清元吉,我聽聞崔氏似乎要向觀國公府提親,想來李二已經開始提防他了。”
平陽公主麵露憂慮之色,“自古便言皇家無親情,隻是若真如此,你我也隻能觀棋不語,至於四弟這門親事,我是見他長大,還是要幫一幫的。”
“你這可把難題拋給阿姐我了”,平陽公主眉頭微微蹙起,“此事阿姐自當盡力而為,隻是小娘子出自弘農楊氏偏枝,恐怕……”
“這事弟弟早有準備,聽聞阿姐與楊府老太君相識,不妨明日領著珪媚前去,隻要老太君收下這個孫女兒,珪媚的身世也算是門當戶對了。”
平陽公主下意識的點了點頭,隨後才迴過神來,知曉自己這個曾經整日胡作非為的弟弟已考慮齊全,但又有些佯裝怒意的道,“想來你是把阿姐給算計進去了,不僅要讓聖人賜婚,還要讓楊小娘子認祖歸宗。”
李元吉嘿嘿一笑,“元吉自幼便知曉阿姐疼我,如今束手無策,隻能求得阿姐相助。”
“莫要嘴甜,恰好阿姐這有見識也需要你來。”
李元吉忙放下手中杯盞,一臉正色道,“阿姐盡管吩咐。”
平陽公主指了指身邊不遠的書本,“倒也不是什麽大事,隻是最近看了些從晉陽來的書,瞧得了上冊後,便是一句未完待續,你可得幫我將那叫十一散人的找出來,好讓我問問好端端的一個故事為何要分作幾部分。”
聽的這話,李元吉差點將手邊的杯盞碰到,而一直憋著未說話的竇孝慈則是將剛喝進嘴裏的茶水給噴了出來。
平陽公主皺了皺眉頭。
竇孝慈胡亂的擦了擦嘴角,隨後望向李元吉,見他不開口,但是平陽公主的目光一直注視著他,似乎要洞察緣由,無奈之下,竇孝慈隻能明哲保身,訕訕的笑了笑,“公主,這十一散人的十一若是將一橫放在十下麵可是什麽?”
平陽公主有些不解,但還是道,“是一個士字。”
竇孝慈不住的朝著李元吉使眼色,可是對方好似沒有瞧見,半晌沒有迴應,無奈之下,竇孝慈遂心一橫道,“公主天資聰慧,在座之中誰人名中有這個字來。”
平陽公主當即從跪墊上起了身,三兩步上前,揪住李元吉的耳朵,“好啊,元吉你倒是長本事了,還有多少事情瞞著阿姐。”
耳朵被揪住,李元吉麵上連連求饒,但心裏卻絲毫不抵觸,曾經他是個惹是生非的主,李淵又忙於政事,能夠管教於他的便是平陽公主,今日此景,不禁讓人迴想起往昔種種,雖然物是人非,但是記憶深處的感情仍是無比清晰。
平陽公主說著從侍女手中拿過幾本線裝經書,放到了李元吉的身前,“這些書,你今個兒不都說完,可別怪阿姐不放你走。”
這追更氣勢,怕是千年之後也無出左右。
李元吉拿起一看,有西廂記、杜十娘這倒還好,大抵是杜撰的之事,可是為何還有紅拂女、王寶釧,這些李元吉都不曾記得何時說過,翻開後掃了一眼,好在朝代與人名都做了改動,這才放下心來,不過仍是望向了竇孝慈。
這些都是為了使說書人行走方便,李元吉才憑借記憶講了出來,卻不想已被印刷成書,而且還進了平陽公主府邸。
竇孝慈苦笑著聳了聳肩,“宇文大郎說這可以賣些銀錢,所以我背著楊小娘子給印刷了出來。”
平陽公主已然來了興致,打斷了二人的話,望向李元吉,佯裝怒意的道,“還不趕緊與阿姐道來。”
李元吉知曉今日已是無法推脫,遂隨手拿起西廂記,接著書中所說,開始繪聲繪色的往下說去。
因李元吉故意控製節奏,說得抑揚頓挫,竇孝慈隻覺得他不去說書,倒是可惜了。
平陽公主聽得津津有味,那幾個貼身侍女亦是豎著耳朵傾聽,生怕錯過了幾句,從而不知書中人物的愛恨情仇。
即便是楊珪媚,也聽得格外認真,她一直忙於古卷,對於這些消遣的書籍未有閑暇去關注,如今從李元吉口中聽到,不免大為好奇,待細細聽著,隻覺得其中故事太過扣人心弦,也難怪平陽公主會這般心急。
看著滔滔不絕的李元吉,楊珪媚眼中似乎融入了一汪春水,柔情萬種。
不知不覺間,天色已晚,李元吉終於將幾本書的結尾都說完了,隻是為了不讓這些滿臉殷切希望的聽眾太過失望,均說成了皆大歡喜的結尾。
“平陽,天色已晚,怎的還在此處?”
遠處一道身影走了過來,聽到這聲音,臉上意猶未盡的平陽公主轉過頭,笑著與來人迴道,“四弟來了,在這說著話,忘了時辰。”
李元吉忙起了身,見身穿紫色圓領袍的柴紹,笑著見禮道,“元吉見過兄長。”
柴紹上前雙手抓住李元吉的胳膊,哈哈大笑,“原來是四郎你來了,怪不得平陽如此歡喜,上次在宮中與你匆匆一別,再後來便是聽聞晉陽告急,我與你阿姐本在擔憂,卻不想你竟然接連大捷,當真是英勇過人。”
說罷,柴紹便拉著李元吉坐在自己身旁,讓他好生講一講戰事經過,長安城中有各種傳聞,但大抵是一些胡編亂謅,今日主帥到了身前,柴紹豈能不一聽為快。
李元吉有些哭笑不得,怎的到了公主府他就變成了個說書人了,好在有平陽公主幫著解了圍,說道時日已晚,應當邊吃邊聊。
柴紹則是一拍腦袋,連連點頭,“平陽不說,我倒是差點忘了,走,四郎,最近長安城風靡一種酒,千金難求,恰好我這府上有一壇,平日裏喝了有些不舍,今個兒你來了,便將它開壇飲完。”
竇孝慈捂嘴偷笑,沁園春在長安備受推崇,即便柴紹這等身份都視之為珍寶,可倘若對方知曉這是李元吉釀造出來的,會不會驚得掉了下巴?
主賓落座,因是自家人,所以並未按男女有別分開吃食,柴紹已知曉李元吉前來目的,笑著道了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雖然便再度讓李元吉將平河東敗突厥之事說道說道。
李元吉隻得將經過娓娓道來,聽得柴紹不時拍手稱快,最後大口飲完碗中酒水,感歎一句道,“若非四郎,怕是並州已淪落突厥之手。”
酒後盡興,或許是不常喝烈酒,柴紹麵色有些泛紅,令仆人送了些茶水來,又是與李元吉道,“夜色尚早,索性無事,四郎你我不如來對弈幾局。”
李元吉則是擺手道,“兄長這是為難元吉了,我對圍棋可謂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也。”
“咯咯”,平陽公主笑得花枝亂顫,“四弟你怎的還是這油腔滑調的主,柴郎說得並非是圍棋,也是近來在長安盛行,已然與投壺、行酒令一般成為各府各院的新寵。”
竇孝慈醉眼迷離,脫口而出的道,“莫非是象棋不成?”
“竇二郎你知曉此物?”
柴紹問了一句後,隨後笑了笑,“哎呀,我倒是忘了,這象棋似乎是來自並州,如今長安城老少皆宜,想來在並州也頗受歡迎,你若不是不知曉,才當真是奇怪的事。”
打了幾個酒隔,竇孝慈憨憨笑著,“此物乃是齊王所創,駙馬可與他好生切磋一番。”
聞此言,柴紹夫婦皆是大為驚歎,平陽公主三步並兩步的上前,再度揪住李元吉的耳朵,“好你個李四,先前不是說已無事情瞞著阿姐了。”
李元吉忙不迭的求饒道,“阿姐,我的好阿姐,若非兄長提及,弟弟早已不記得此事,並非故意瞞著你。”
嬉鬧之後,柴紹讓人取來象棋,拉著李元吉對陣廝殺,直到戌時將盡,這才賓主道別。
出了平陽公主府,李元吉登上馬車,突然想起記憶中平陽公主似乎年輕早逝,便與竇孝慈問道似乎知曉名醫孫思邈。
竇孝慈有些不解,“舅父可是哪裏不適?孫思邈隱居終南山,已有多年不出世,想要找到他著實不易。”
腦中閃過平陽公主對自己的種種關心,李元吉一臉認真的道,“派人去打聽,若是你們請不來,我便親自去請,務必要找出孫思邈隱居之所。”
公主府內,柴紹看著所剩無幾的黑棋,想著先前李元吉的招招對壘,不禁歎了口氣道,“平陽,我們或許從未看清元吉,我聽聞崔氏似乎要向觀國公府提親,想來李二已經開始提防他了。”
平陽公主麵露憂慮之色,“自古便言皇家無親情,隻是若真如此,你我也隻能觀棋不語,至於四弟這門親事,我是見他長大,還是要幫一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