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議妥當,李元吉又是與李道玄、尉遲恭囑咐了以性命為重的話,便折身往迴走去。


    “舅父,尉遲將軍帶兵在太行山,茂林之中,到時較為周全,可是淮陽王領兵至竇建德的州城,是否有所不妥?”


    竇孝慈仍是有些擔憂,畢竟竇建德平日裏穿衣吃食一切從簡,對待百姓尤為寬厚,河北境內極受擁護,因而在內心,竇孝慈是想勸一勸李元吉收迴成命。


    “平台,你是在擔心道玄?”


    李元吉停下腳步,見後者點了點頭,於是微微一笑,“道玄雖說年幼,但是心思縝密,此次前去,隻是為了剿匪練兵,是替竇建德消除麻煩,那些守城的兵卒想來不會起疑。”


    聽得這話,竇孝慈不禁大急,“道玄即便心思縝密,但想來也會有意氣用事之時,倘若如此,豈不是深陷危機!”


    點了點頭,李元吉沒有否認竇孝慈之言,“你也發現?少年郎免不了有些血氣方剛,這也是我為何讓他領兵,孤軍深入河北。”


    竇孝慈顯然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猜不出李元吉話中之意。


    “竇建德仁義著稱,而道玄又是李唐宗室,況且以剿匪為名,即便二者交戰,道玄被擒獲,竇建德也不會要他性命,所以我才敢如此。”


    聞言,竇孝慈才恍然大悟,與其說這是曆練白虎營,其實是在曆練李道玄。


    李元吉嗬嗬一笑,轉過頭繼續朝營地外走去,一邊走,一邊對眉頭粗短卻緊緊皺起的定奴道,“小定奴,你在想什麽?”


    定奴猶豫了片刻道,“恩師,學生在想,兵本伐之利器,天下波雲詭譎之時,恩師怎不領父親好生練兵,以備不時之需,卻去挖溝渠了?”


    李元吉蹲下來,揉了揉定奴的腦袋,“因為挖溝渠一樣可以練兵,不信你可以兩個月後仔細瞧一瞧,可千萬別小瞧了你父親。”


    見定奴麵露狐疑之色,李元吉這才收了笑臉,也想起了自己是授業之師的身份,“突厥潰敗,晉陽城半年之內想來無外患之擾,倒不如讓將士為百姓們做些事來,長此以往,軍民猶如魚水之情,豈不是大功一件。”


    軍民猶如魚水之情,定奴有些似懂非懂。


    竇孝慈則是愣住了。


    戴著麵具的王三則再次雙眼震驚。


    李元吉則快步往外走去,嘴裏還不斷的念叨著,將白虎營與玄武營打發出去了,兩個月可以不用為軍糧發愁。


    三萬人由李靖帶去挖溝渠,在老百姓家裏能混上一頓飯飽,這樣也省了不少銀錢,如果道玄剿匪順利,再帶些錢帛迴來,那豈不是一舉多得。


    宇文大朗想來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一個月後,李元吉坐著馬車來到了文水縣,一路上,已是花紅柳綠的時節,春光無限好,故而竇孝慈不願再坐在馬車裏,在春風裏恣意的打馬而行。


    “舅父,我當真不明白,你為何一直喜歡坐著馬車”,說著竇孝慈指了指身前的錦簇花團,“你在馬車中豈能體會到這宛如畫卷的春色?”


    李元吉莞爾一笑,騎馬是一件累活,能坐著他自然不會選擇去騎馬。


    竇孝慈見李元吉不作理睬,於是又喊道,“宇文大郎,你怎的也不說話了。”


    宇文思純此刻正在閉目養神,自清明之後,他可是連軸轉,從春耕到流民安撫,無不是親力親為,尤其是將士的武器甲胄,為了銀錢整日勞心勞累。


    以至於李元吉去尋他時,被看到一張消瘦的臉上掛著兩隻紅腫的眼睛,遂而被對方強行拉了出來,說是考察民情,其實宇文思純明白,大抵上是讓自己散散心。


    因而坐車自然比騎馬更舒適,宇文思純便懶得搭理竇孝慈。


    宇文思純的一側,張公瑾雖是滿麵疲態,雙眼中帶著血絲,但顯然精神極好,正掀開車簾望著車外。


    張公瑾的對麵,是跪坐著朝外的小定奴,透過車簾將小腦袋伸到車外,好奇的打量著不遠處的田野,見到幾隻飛舞的蝴蝶,則是欣喜的連連伸手,似乎要隔空將蝴蝶抓在手心裏。


    竇孝慈見宇文思純不理睬,遂又逗起了小定奴,小童兒的天真率直,使他不由得哈哈大笑。


    下了馬車,沿著鄉間小道,李元吉下了馬車,沿著剛開鑿好的溝渠走著,一行人跟在他的身後,小定奴則是蹦蹦跳跳的追逐了一會垂涎已久的蝴蝶。


    見到溝渠中已有波光粼粼,李元吉心中大喜,不禁低聲道,“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今日以黃河、汾水為源頭,百姓田間豈能無活水!”


    宇文思純微微頷首,“大王此舉可謂是利在當世,卻功在千秋,如此一來,收成或許會比往年更好,百姓也能得個安生。”


    “大王體恤百姓,想來用不了多久,並州人人安居樂業,在這亂世之中,可謂是世人向往之地。”


    緊隨其後的張公瑾點頭符合,在齊王府當差的一個月來,他已被李元吉引為心腹,因而時常參與論事,每每都會被李元吉的眼光所折服,加之又有執行力極強的宇文思純,張公瑾絲毫不會懷疑並州將會成為一塊天下樂土。


    同時,張公瑾也覺得格外幸運,他已經加入齊王陣營,日後齊王騰達,地位自然也能水漲船高。


    走了不多時,田地便出現在眾人眼前,田埂之上已有不少百姓在做些農活。


    在長勢大好的莊稼地裏,每個人的臉上都是止不住的喜色,步履之間也多了幾分歡快。


    一些青壯的莊稼人肩上擔著兩個水桶,在渠裏裝上水,繼而將水澆灑在寄滿全家人希望的青青粟苗上。


    “怎麽還是人力挑水灌溉?”李元吉鄒起了眉頭。


    “這已經不錯了,先前的河水在幾裏地外,給莊稼澆水可是件累人的事情,如今幸好有大王體察百姓之苦,讓人開挖了溝渠,水已經到了田頭。”一個坐在田頭歇息的老叟笑嗬嗬的說道著,臉上被歲月鐫刻的滄桑溝壑間似乎也藏不住眼中的歡喜。


    李元吉哈哈大笑,挨著老叟的身邊蹲下,“老丈,你家的田地如何來澆水?”


    “老朽有田三畝,擔水一日便能澆灌個遍,可比以往三五日輕鬆多了。”老人一邊應道,一遍擺著衣襟擦拭額頭上的汗珠,春風拂麵,時節並非炎熱之時,但是挑水勞作,依舊是個體力活。


    “怎的老丈你來擔水,為何不見家中年前子嗣?”


    聞言,老叟申請略微暗淡了幾分,歎了口氣緩緩地道,“老朽本是有三個男兒,大郎前兩年被山匪殺了,二郎前幾個月打突厥人的時候丟了性命。”


    說話間,老叟話語中滿是哀傷。


    李元吉則是心中滿是愧疚,不知如何開口,正是因為他剿匪不力,攻打劉武周,才使得老人連喪兩子。


    而這種事情或許發生在並州城內眾多百姓身上。


    或許是察覺到了李元吉的沉默,老叟卻笑了,“小郎君,看你模樣是個富貴之家,可是老朽卻一點都不欽羨於你,我那兒郎雖說丟了性命,可是鄉裏之間都知他們是個保家衛國的人,大王在晉陽城設了忠義祠,二郎的名字可是刻了上去,我那老三可是親眼見了,他受了大王和全城百姓的跪拜,香火旺得很,可是比老頭子我快活多了。”


    這話老叟說得喜笑顏開,但是李元吉與身後眾人都聽得心裏更加酸楚。


    聽及老叟提及其第三子,竇孝慈不禁出言問道,“老丈,三郎是在晉陽城裏?”


    老叟笑的越發開心了,似乎三郎是他心中引以為傲之人,“二郎戰死後,三郎便去晉陽投靠了大王的營帳,那小子也爭氣,在淮陽王手下的白虎營,聽他說那可是精銳中的精銳才能進的哩!”


    李元吉心裏猶如重錘敲擊,“老丈,三郎可是你的唯一血脈,為何還讓他去參軍?”


    “保護家園,自然是要自己挺身而出”,老叟說得很是平常,或許是惦記著農活還沒做完,老叟起身拍了拍身上是泥土,繼而笑著擔起水桶挑上水朝田地裏走去。


    李元吉也起了身,低頭不語,好一會才與竇孝慈道,“平台,迴晉陽後你帶人排查全軍將士家境,若家中再無別的子嗣,令他們迴家好生盡孝,若執意不迴者,記錄在冊,日後立下功勳優先提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天子李元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易金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易金豆並收藏大唐天子李元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