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破釜沉舟(上)


    同一日,就在朱由校立於窗柩旁,望向南京的時候,南京城外的校場中,身著甲胄的魏國公徐宏基也在身旁親衛將校的簇擁下,眺望淮安府。


    此時塵土飛揚的校場中,剛剛於睡夢中醒來不久的士卒們正強忍饑餓,逆著昏沉的穹頂,在上官的率領下,有氣無力的操練著,眼眸中多是不滿和怨言。


    這幾日,一向在南京城中高高在上的魏國公徐宏基不知道發哪門子瘋,突然想起履行身上"南京守備"的責任了,不僅日日駕臨軍營,親自檢閱操練,甚至還搞出了與他們同吃同住的戲碼。


    起初的時候,倒也無人在意心血來潮的魏國公徐宏基,反倒是對於軍伍操練頗有熱情,訓練起來也十分有幹勁。


    畢竟這魏國公徐宏基可是南直隸正兒八經的"土皇帝",若是能夠走運被其瞧上,選拔為心腹親軍,他們下半輩子便再也不用靠那寒酸的軍餉混吃等死了。


    隻是隨著徐宏基接連宿在軍營之中,並要求他們日日操練之後,心中原本的熱切和期待瞬間化作了不滿。


    這一大清早的,便將他們喊起來操練,這叫個什麽事?


    往常的時候,他們可是一年到頭都操練不了幾日,至多也就是在徐宏基例行公事般替天子檢閱南京軍營的時候擺擺樣子,何至於像眼下這等氣喘籲籲的演練軍陣?


    ...


    ...


    "公爺,小皇帝已於昨日太陽落山之前抵達淮安府。"


    "漕運總督李養正率領著城中的大小官員們前往碼頭迎接。"


    瞧著腳下人聲鼎沸的校場,與魏國公徐宏基並肩而立的靈璧侯湯國祚不自覺的眯起了眼睛,隨即便是不動聲色的說道。


    這南京大營的士卒們訓練起來倒也有模有樣,就是不知曉到了戰場上,真刀真槍的廝殺起來,戰力能否與那傳聞中悍不畏死的"京營"士卒們比擬。


    "此事我已知曉。"


    聞聽耳畔旁響起的聲音,全身上下都套在甲胄之中的徐宏基麵無表情的點了點頭,清冷的聲音並無太多感情波動。


    天子準備之充分,實在出乎他的預料,那登萊巡撫袁可立居然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便不聲不響的鼓搗出了十餘艘如同巨獸般的戰船。


    此事已成定局,如今他唯一能做的,便是利用在這南直隸的影響力和權柄,盡量保全己身。


    如若真的事不可為...


    想到這裏,魏國公徐宏基的臉上不由得露出了一抹遲疑之色,目光也有些恍惚。


    遙想天子登基之初,便是以雷霆手段,當機立斷的解決了由撫寧侯朱國弼,恭順侯吳汝胤等勳貴掀起的"嘩變"。


    事後,天子雖是沒有對這二人的後代趕盡殺絕,但也廢黜了其身上傳承了兩百餘年的爵位,並罰沒其家私,使其子孫後代由高高在上的勳貴子弟,驟然淪為了市井小民。


    與這二人境遇相同的,還有趁著天子禦駕親征,暗中挑撥信王"監國",後落了一個"不慎落水"而亡的成國公朱純臣。


    不過因為這些事終究沒有被擺到明麵上,性質不似撫寧侯等人那般惡劣,迴京之後的天子雖是沒有按照慣例,讓朱純臣的長子繼承爵位,但也沒有廢黜成國公的爵位,仍默許其家眷居住在國公府中。


    假若他現在"迷途知返",像朱純臣那般當機立斷,能否保住這傳承了兩百餘年的魏國公爵位呢?


    一時間,心性果斷的徐宏基竟是有些茫然。


    "南京六部在職的官員們,昨日便將請求覲見的折子遞了上去。"


    "估計明個一早,便能抵達淮安府。"


    "天子來勢洶洶,這些酸儒們可不見得能夠與我等勳貴一條心呐。"


    像是沒有察覺到徐宏基臉上的茫然和落寞,靈璧侯湯國祚近乎於自言自語的默念著什麽,但其眼眸深處卻不斷湧現著晦暗不定的寒芒。


    "事已至此,說這些都沒有用了。"


    "是死是活,隻能靠我等自己了。"


    雖然覺得身旁的湯國祚說這些"喪氣話"有些掃興,但魏國公徐宏基仍是強忍心中的不滿,不平不淡的應付道。


    畢竟當天子"禦駕親征",不日便將親臨南直隸的消息傳迴這南京城之後,莫說與他們勳貴本就關係不算密切的文官,即便是他們勳貴內部也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內訌"。


    現如今,這南京城中的勳貴們稱病的稱病,四處找關係的找關係,還有幾人能夠像眼前的靈璧侯一樣,願意跟自己待在這南京大營之中,做最後的掙紮?


    "哎,公爺此言差矣。"


    意味深長的搖了搖頭之後,靈璧侯湯國祚便是壓低了聲音,頗有些神秘的說道:"我已是收到消息,淮揚兩地的鹽商們自從知曉天子駕臨南直隸之後便是惶惶不可終日,各個都成為了驚弓之鳥。"


    "而天子舍近求遠,直奔淮安府,必然是為了整飭漕運和鹽政而去。"


    "如此一來,或許我等催促,兩淮之地的鹽商們和漕軍將校們便會自行吵鬧起來了.."


    此話一出,本是有些心不在焉的魏國公徐宏基眼神先是一滯,隨即便扭頭看向身旁的靈璧侯湯國祚,其眼神之兇狠令湯國祚都忍不住吧唧了一下嘴。


    但很快,徐宏基眼神中的兇狠便是自行退散,轉而被一抹殷切所取代。


    誠然,他們南京勳貴近些年沒少利用手中的權勢,從漕運和鹽商的身上獲取利潤,但真正不願意見到朝廷改革的,還是那些直接利益者。


    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淮陽兩地的鹽商,以及在漕軍中世襲罔替的將校們。


    若非如此,昔日有萬曆皇帝為其撐腰的袁世振,豈會在明明取得了巨大的政績之後,依舊落了一個黯然致仕的下場;若非如此,朝廷豈會始終難以掌控漕運,就連他們這些勳貴都難以將手直接伸進去。


    或許真的像身旁的靈璧侯湯國祚所分析的那樣,如今的淮安府就好似一個裝滿水了容器,稍有些風吹草動便會濺起一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柯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柯久並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