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袁世振與鹽政(下)


    "不知愛卿這些時日以來,有何收獲?"


    沉默半晌之後,幽暗的官廳中重新響起了大明天子朱由校清冷的聲音,沉默不語多時的漕運總督李養正及戶部尚書畢自嚴均是精神一震,隨即凝眉看向胸口不斷起伏的老臣。


    這"綱鹽法"雖然在前幾年便成功證明了其存在的價值,但其實背後也存在諸多隱患。


    如今作為大明之主的朱由校親臨淮安府,倒是可以試著解決這些"隱患"。


    "敢叫陛下知曉,"聞言,兩淮鹽運使袁世振趕忙起身拱手,頗有些激動的說道:"臣請陛下以福建泉州為例,於兩淮鹽場推行曬鹽之策。"


    自古以來,曆朝曆代的灶戶們提煉食鹽的方式雖是各不相同,但大概也可分為"煮鹽"和"曬鹽"兩種。


    如今大明各地的鹽商大多承襲元製,通過"煮鹽"的方式提取食鹽,僅在福建泉州等少數府縣,當地的富紳豪商建有曬鹽場,提取食鹽。


    而這兩種方式雖然產量相仿,但"煮鹽"法每日都需要耗費大量的燃料,還要灶戶從旁值守,成本遠高於曬鹽法。


    不過因為"煮鹽法"涉及燃料人力等問題,值守的鹽商官吏往往能夠從中撈取些許"偏財",這才導致此法明明成本遠高於曬鹽法,但依舊在大明各地盛行。


    "此法是否會導致私鹽愈發泛濫?"


    話音剛落,不待案牘後的天子搭話,從旁默默傾聽的戶部尚書畢自嚴便是憂心忡忡的追問道,目光中夾雜了些許惶然。


    煮鹽法雖是存在各種各樣的弊端和漏洞,但因為其製作流程以及成本已是趨於平穩,朝廷可以側麵控製鹽引數量,防止私鹽泛濫。


    如若貿然采用"曬鹽"法,雖然能夠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但也會加重私鹽泛濫的風險。


    時間一久,或許會得不償失。


    "無妨,就依愛卿所奏。"沉吟片刻,案牘後的天子在袁世振驚喜的眼神中輕輕頷首,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他之所以要率軍親臨這淮安府,除了要幫助漕運總督李養正整飭漕運之外,還要幫助袁世振將"綱鹽法"貫徹到底。


    至於畢自嚴口中的"私鹽泛濫",自是有其餘解決的辦法。


    "臣必然不會辜負陛下的信任。"


    望著朱由校真摯的眼神,心中仿佛熱流湧過的袁世振鄭重拱手。


    "朕在京師的時候,曾聽聞灶戶困苦,愛卿或可予以補償?"


    輕輕擺手,示意眼前的老臣落座,思緒愈發清晰的朱由校轉而"反客為主",向眼前的老臣主動"進攻"。


    "陛下英明。"


    "如今我大明灶戶生活確實有些困苦,甚至入不敷出,臣請提升灶戶賞額。"


    聞聽天子對於"鹽政"居然如此了解,袁世振不由得愈發興奮,不自覺便提高了聲音。


    如今大明雖是享國二百餘年,但諸多規矩仍是承襲"祖製",保持著國朝初年的水平。


    例如這灶戶在按照朝廷規定及手中享有的鹽引,在生產出固定數額的食鹽之後,通常會有些額外的"餘鹽"。


    其中越是技藝高超的灶戶,生產出來的"餘鹽"數量便越多。


    為了獎勵這些灶戶們,朝廷便專門下令,凡是上繳一引餘鹽的灶戶,皆可獲得二鬥粟米的獎勵,相當於朝廷變相從這些灶戶手中迴收其生產出來的食鹽。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朝廷"獎勵"的二鬥粟米便是愈發寒酸,僅能在市場上換取二錢左右的銀子;反觀小引二百斤的食鹽,則是能夠在市場上換取八錢左右的銀子,中間的利潤相差了四倍之多。


    正因如此,如今分布大明各大鹽場的灶戶們在完成了朝廷規定的數額之後,通常會將剩餘的食鹽售賣給鹽商,賺取更多的利潤。


    此舉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導致了私鹽的泛濫。


    "此事待會愛卿可與畢卿商議,"沒有經過太長的思考,朱由校便是言辭灼灼的吩咐道。


    這天下,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章程。


    更何況自他即位以來,不知曉打破了多少"祖製",對於眼下能夠提升灶戶生產積極性,提升大明賦稅的法子就更加不在乎了。


    "再說迴老生常談的私鹽問題.."


    少許,案牘後的年輕天子突然話鋒一轉,其原本隨和淡然的麵容猛然嚴肅起來,官廳中的氣氛也是驟然陰冷下來。


    袁世振推行的"綱鹽法"雖是能夠在短時間內為朝廷獲取大量的賦稅,並切斷了宗室藩王以及富紳勳貴利用自身職權對"鹽政"的襲擾,但也導致了鹽商們直接掌握了決定食鹽價格的權利。


    通過認繳朝廷鹽引,即刻登記造冊的鹽商們手中不僅握有經營之權,且可世襲罔替,沒有競爭對手。


    長此以往,在巨大利益的推動下,作奸犯科之人必然會越來越多,並且重蹈昔日"官商勾結"的覆轍。


    如若隻靠著兜售自朝廷手中贖買的鹽引,這些被登記在冊的鹽商們又能賺取多少銀兩?


    畢竟無論是現在亦或者未來,最大的"私鹽"販子,往往都是那些手中掌握著朝廷大量鹽引的鹽商們。


    "敢問陛下有何指示?"


    似是聽出了朱由校話語中不加掩飾的殺伐之意,袁世振的神情肉眼可見的緊張起來,聲音也沙啞了許多。


    這綱鹽法終究是由自己親手製定,並且已然施行了數年之久的法度,若是貿然予以整飭,隻怕會引得兩淮之地的鹽商們嘩變呐。


    "凡涉事私鹽者,即刻取消其窩本資格!"


    "如若有人主動檢舉告發,朝廷可在來年酌情提升其贖買的鹽引數量,以資獎勵。"


    在袁世振不敢置信的眼神中,年輕天子緩緩自案牘後起身,並盯著窗外院落中人滿為患,仍在交頭接耳的官員們唿喝道。


    "亂世當用重典。"


    "袁卿的法子固然妥善,但仍需朝廷軍兵監管,方才是長久之策。"


    嘩!


    頃刻間,偌大的總督署衙官廳內便是一片嘩然,在場重臣的表情雖是各不相同,但心底卻不約而同的冒出了同一個念頭。


    一向乾綱獨斷的天子,果然是打算通過"軍兵"的方式,直接對抗兩淮之地那些富可敵國的鹽商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柯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柯久並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