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終抵淮安府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作者:柯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同一日,趕在太陽即將落山之際,剛剛接到消息的漕運總督李養正率領著麾下的文武官員,在城中百姓各式各樣眼神的注視下,略顯急促的趕至城外的運河旁,等候即將駕臨淮安府的大明天子。
盡管今日天氣不佳,唿嘯的風聲更是讓人稍感不適,但走馬上任多時的漕運總督仍是難掩臉上的興奮之色。
如今南直隸的局勢一觸即發,作為大明天子的朱由校親臨淮安府,無疑會為城中的官員們注入一針強心劑,以應對接踵而至的\"考驗\"。
此時在靠近運河的碼頭附近,除卻身著各色官袍的文武官員之外,還有在運河上當值的武將,以及在整個南直隸都稱得上是有頭有臉的富紳豪商。
但不同於往日的趾高氣揚,無論是在軍中影響力深厚的漕軍將校,亦或者富可敵國的富紳豪商,此刻均是麵如死灰,偶爾眼神交匯,也是迅速移開,瞧上去死氣沉沉。
好一招金蟬脫殼。
天子竟是以身體有恙為由,騙過了京師的文武百官,並在登萊水師的保護下出現在南直隸,駕臨淮安府。
天子這是想要快刀斬亂麻,不給他們反應的時間嗎?
人群中,窸窸窣窣的私語聲不絕於耳,各式各樣的情緒在暗中醞釀。
\"來了..\"
不知過了多久,在碼頭附近恭迎聖駕的官員隊伍中突然響起了一道有些突兀的唿喝聲,引得或麵無表情,或愁眉苦臉,或興奮殷切的官員紛紛舉目望去。
聞聽耳畔旁傳來的動靜,位置相對靠後的富紳豪商們也是隨之躁動起來,其中還有人麵露兇狠之色。
隻是當其餘光瞧見在碼頭附近如臨大敵,兵刃早已出鞘的百十名京營士卒之後,卻是將剛剛湧現的些許戾氣重新壓製於心底。
他們的膽子再大,也不敢在眾目睽睽之下,當眾向天子發難。
約莫小半炷香過後,隨著一艘猶如巨獸般的戰船率先停靠在碼頭附近,本就有些躁動的人群頓時爆發了一片嘩然聲。
雖說早在成祖年間,三寶太監七下西洋之時,彼時船隊中最大的艦船便號稱有四千料之巨,但因為年代久遠,兼之相關史料已被燒毀,民間多對其報以將信將疑的態度。
但此時停靠在運河之上的戰船雖是不及四千料之巨,但瞧上去也得有千料以上的載水量,此等規模相比較南直隸動輒百料左右的漕船商船,已然是毫無爭議的龐然大物。
下一秒,隨著在碼頭附近等候多時的京營官兵們將懸梯斜靠在戰船左翼,一名身材魁梧的武將也在無數道目光的注視下離開了甲板,並以生硬的口吻吩咐道:\"天子將至,文武百官準備恭迎聖駕。\"
\"有勞楊總兵。\"
見狀,漕運總督李養正便是上前拱手,朝著眼前麵無表情的武將點頭示意。
前些時日,他在通州登船趕赴南直隸的時候,曾在重鎮濟寧停靠,並與眼前的山東總兵有過一麵之緣。
\"李大人..\"
終究是代天巡狩的封疆大吏,即便楊肇基深受朱由校的倚重,也不敢在李養正麵前拿喬,故此也是拱手還禮,並指揮身後戰船上的官兵們迅速接管運河上的防備。
對此,稍遠些的富紳豪商們眼神雖是沉默不語,但眼神卻是愈發隱晦不定。
天子果然來者不善呐。
嗚嗚嗚..
隨著登萊官兵們會同京營士卒,迅速在運河沿岸戒備,其餘的船隻也是先後出現在運河水麵,並在碼頭附近停靠。
其中,大明天子朱由校所在的\"艦船\"格外引人矚目,其高懸於船尾桅杆上的日月龍旗更是讓聞訊趕來看熱鬧的百姓們不約而同跪倒在地,口稱萬歲不止。
這大明朝的皇帝,居然還真到淮安了。
\"臣等,叩見陛下。\"
\"吾皇聖躬金安。\"
半晌,隨著一襲軍將打扮的大明天子朱由校在親衛左良玉,盧象升等人的簇擁下邁步離開艦船甲板,並踩在碼頭之後,以漕運總督李養正為首的地方官員撲通一聲便是跪倒在地,隨即異口同聲的唿喝道。
大勢所趨之下,餘下的富紳豪商及漕軍將校們雖是心中思緒不定,但也隻能不情不願的跪倒在地,跟著眾人唿喝叩首。
或許是時隔多日,雙腳終是再一次踩在了陸地之上,眉眼間頗有些風霜之色的大明天子朱由校竟是顯得有些恍惚,隻是默不作聲的打量著運河附近,卻不發一語。
見狀,隨行至此的京營官兵及登萊官兵們也是安靜下來,默不作聲的打量人群中低著頭,叫人瞧不清其麵容的漕運將校。
\"免禮平身吧。\"
幾個唿吸過後,正當氣氛愈發緊張的時候,天子清冷的聲音於碼頭上響起,其目光也是看向眼前的漕運總督及兩淮鹽運使。
這一路而行,他將運河上的一切盡收眼底,這漕運積弊多年,各方勢力沆瀣一氣,難怪朝廷每次整飭,都是治標不治本。
而眼前的漕運總督自上任以來,接連針對漕運的\"頑固舊疾\"上書,並拿出了對應的解決措施,已然算是忠心王事了。
\"謝陛下。\"
又是地動山搖的唿喝聲過後,諸多官員們方才依次起身,並小心翼翼的打量著全身上下都籠罩在甲胄之中的天子。
這淮安府雖是漕運重鎮,關係到大明的根基,但除卻漕運總督及巡按禦史之外,少有人有資格前往京師,麵見天子。
而現在,作為大明之主的天子,卻是活生生站在他們眼前。
\"還請陛下移駕署衙。\"
似是感受到了空氣中有些詭異的氣氛,以及身後各式各樣的眼神,漕運總督李養正稍作沉吟之後便是上前一步,並在盧象升等親衛警惕的眼神中抱拳迴稟。
\"走吧。\"
聞言,朱由校先是瞧了瞧滿臉凝重的漕運總督,以及默默頷首的兩淮鹽運使袁可立,方才不辨喜怒的點頭道。
看得出來,他親自提拔的這兩位心腹近些時日的處境怕是頗為不堪,這是準備向他一吐為快呐。
盡管今日天氣不佳,唿嘯的風聲更是讓人稍感不適,但走馬上任多時的漕運總督仍是難掩臉上的興奮之色。
如今南直隸的局勢一觸即發,作為大明天子的朱由校親臨淮安府,無疑會為城中的官員們注入一針強心劑,以應對接踵而至的\"考驗\"。
此時在靠近運河的碼頭附近,除卻身著各色官袍的文武官員之外,還有在運河上當值的武將,以及在整個南直隸都稱得上是有頭有臉的富紳豪商。
但不同於往日的趾高氣揚,無論是在軍中影響力深厚的漕軍將校,亦或者富可敵國的富紳豪商,此刻均是麵如死灰,偶爾眼神交匯,也是迅速移開,瞧上去死氣沉沉。
好一招金蟬脫殼。
天子竟是以身體有恙為由,騙過了京師的文武百官,並在登萊水師的保護下出現在南直隸,駕臨淮安府。
天子這是想要快刀斬亂麻,不給他們反應的時間嗎?
人群中,窸窸窣窣的私語聲不絕於耳,各式各樣的情緒在暗中醞釀。
\"來了..\"
不知過了多久,在碼頭附近恭迎聖駕的官員隊伍中突然響起了一道有些突兀的唿喝聲,引得或麵無表情,或愁眉苦臉,或興奮殷切的官員紛紛舉目望去。
聞聽耳畔旁傳來的動靜,位置相對靠後的富紳豪商們也是隨之躁動起來,其中還有人麵露兇狠之色。
隻是當其餘光瞧見在碼頭附近如臨大敵,兵刃早已出鞘的百十名京營士卒之後,卻是將剛剛湧現的些許戾氣重新壓製於心底。
他們的膽子再大,也不敢在眾目睽睽之下,當眾向天子發難。
約莫小半炷香過後,隨著一艘猶如巨獸般的戰船率先停靠在碼頭附近,本就有些躁動的人群頓時爆發了一片嘩然聲。
雖說早在成祖年間,三寶太監七下西洋之時,彼時船隊中最大的艦船便號稱有四千料之巨,但因為年代久遠,兼之相關史料已被燒毀,民間多對其報以將信將疑的態度。
但此時停靠在運河之上的戰船雖是不及四千料之巨,但瞧上去也得有千料以上的載水量,此等規模相比較南直隸動輒百料左右的漕船商船,已然是毫無爭議的龐然大物。
下一秒,隨著在碼頭附近等候多時的京營官兵們將懸梯斜靠在戰船左翼,一名身材魁梧的武將也在無數道目光的注視下離開了甲板,並以生硬的口吻吩咐道:\"天子將至,文武百官準備恭迎聖駕。\"
\"有勞楊總兵。\"
見狀,漕運總督李養正便是上前拱手,朝著眼前麵無表情的武將點頭示意。
前些時日,他在通州登船趕赴南直隸的時候,曾在重鎮濟寧停靠,並與眼前的山東總兵有過一麵之緣。
\"李大人..\"
終究是代天巡狩的封疆大吏,即便楊肇基深受朱由校的倚重,也不敢在李養正麵前拿喬,故此也是拱手還禮,並指揮身後戰船上的官兵們迅速接管運河上的防備。
對此,稍遠些的富紳豪商們眼神雖是沉默不語,但眼神卻是愈發隱晦不定。
天子果然來者不善呐。
嗚嗚嗚..
隨著登萊官兵們會同京營士卒,迅速在運河沿岸戒備,其餘的船隻也是先後出現在運河水麵,並在碼頭附近停靠。
其中,大明天子朱由校所在的\"艦船\"格外引人矚目,其高懸於船尾桅杆上的日月龍旗更是讓聞訊趕來看熱鬧的百姓們不約而同跪倒在地,口稱萬歲不止。
這大明朝的皇帝,居然還真到淮安了。
\"臣等,叩見陛下。\"
\"吾皇聖躬金安。\"
半晌,隨著一襲軍將打扮的大明天子朱由校在親衛左良玉,盧象升等人的簇擁下邁步離開艦船甲板,並踩在碼頭之後,以漕運總督李養正為首的地方官員撲通一聲便是跪倒在地,隨即異口同聲的唿喝道。
大勢所趨之下,餘下的富紳豪商及漕軍將校們雖是心中思緒不定,但也隻能不情不願的跪倒在地,跟著眾人唿喝叩首。
或許是時隔多日,雙腳終是再一次踩在了陸地之上,眉眼間頗有些風霜之色的大明天子朱由校竟是顯得有些恍惚,隻是默不作聲的打量著運河附近,卻不發一語。
見狀,隨行至此的京營官兵及登萊官兵們也是安靜下來,默不作聲的打量人群中低著頭,叫人瞧不清其麵容的漕運將校。
\"免禮平身吧。\"
幾個唿吸過後,正當氣氛愈發緊張的時候,天子清冷的聲音於碼頭上響起,其目光也是看向眼前的漕運總督及兩淮鹽運使。
這一路而行,他將運河上的一切盡收眼底,這漕運積弊多年,各方勢力沆瀣一氣,難怪朝廷每次整飭,都是治標不治本。
而眼前的漕運總督自上任以來,接連針對漕運的\"頑固舊疾\"上書,並拿出了對應的解決措施,已然算是忠心王事了。
\"謝陛下。\"
又是地動山搖的唿喝聲過後,諸多官員們方才依次起身,並小心翼翼的打量著全身上下都籠罩在甲胄之中的天子。
這淮安府雖是漕運重鎮,關係到大明的根基,但除卻漕運總督及巡按禦史之外,少有人有資格前往京師,麵見天子。
而現在,作為大明之主的天子,卻是活生生站在他們眼前。
\"還請陛下移駕署衙。\"
似是感受到了空氣中有些詭異的氣氛,以及身後各式各樣的眼神,漕運總督李養正稍作沉吟之後便是上前一步,並在盧象升等親衛警惕的眼神中抱拳迴稟。
\"走吧。\"
聞言,朱由校先是瞧了瞧滿臉凝重的漕運總督,以及默默頷首的兩淮鹽運使袁可立,方才不辨喜怒的點頭道。
看得出來,他親自提拔的這兩位心腹近些時日的處境怕是頗為不堪,這是準備向他一吐為快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