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


    天色才剛剛大亮,三百餘名緊急被禮部官員傳授了相應禮儀的\"貢士們\"便由鴻臚寺卿親自率領,於沿途宮娥內侍敬畏的眼神中,行至作為大明權力中樞所在的\"皇極殿\"。


    國朝初年,殿試曾在承天門後,金水橋畔舉行,但後來為了表示國朝對\"科舉\"的重視,轉而轉移至皇極殿進行。


    盡管皇城上方尚有些晨霧所籠罩,但肅穆的大殿內已是燈火通明,有資格參與\"朝會\"的官員們齊聚於此,分立於鋪著絲絨地毯的禦道左右兩側。


    而在大殿中央,早已按照\"會試\"的名次高低,擺放了諸多桌案,自大明兩京十三省各府縣脫穎而出的三百餘名\"貢士\"們便要在此進行最後的\"殿試\",決定其最終的成績。


    \"皇上駕到。\"


    還不待殿中的\"士子們\"左右打量腳下這座雄偉恢弘,曾無數次在夢中向往的宮殿,耳畔旁便是響起了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的唿喝聲。


    下一秒,在萬眾矚目之下,大明天子朱由校邁著穩重的步伐,緩緩邁進皇極殿,並在鍾鼓寺的奏樂聲中,於上首落座。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及至朱由校沉穩落座,皇極殿中百官便在首輔方從哲的率領下,朝氣場越來越足的天子行禮。


    而在殿中心情激動的數百名士子們也紛紛按照昨日禮部官員傳授的禮節躬身行禮。


    \"免禮平身。\"


    停頓少許,朱由校清冷的聲音於殿中悠悠響起,並揮手示意由禮部尚書何宗彥繼續主持今日的\"殿試\"。


    ...


    ...


    因為在此前的\"會試\"中,已是考究了在場這群士子們有關於\"強國與治理民生\"的見解,故而\"殿試\"的題目便在朱由校的親自過問以及幹涉下,換成了論究朝廷中樞與土司蠻夷之間的關係。


    時間一點一滴過去,坐在上首的朱由校在經曆了最初的興奮之後,也變得有些無聊起來。


    左右無事,年輕的大明天子索性在身旁司禮監掌印太監欲言又止的眼神中,自高台上的禦座緩緩起身,躡手躡腳的走下了高台。


    聞聽耳畔旁窸窸窣窣的腳步聲,於殿中閉眼假寐的幾位閣臣,以及來迴巡視的兩位考官均是麵露無奈之色,但也沒有出言反對。


    畢竟天子在過去一年當中所表現出來的所作所為,無時無刻不在證明著其並非墨守陳規,循規蹈矩之人。


    沒有在意身旁朝臣複雜的朝臣,朱由校自顧自行至擺在大殿最前方的靠桌,清澈的眸子中湧現了一抹好奇。


    按理來說,除了殿試的前三甲是由他這位天子決定之外,\"會試\"的成績皆是由兩位考官共同商議決定。


    不過規矩是人定的,故而在考官何宗彥的\"慧眼\"之下,宋應星於\"會試\"中的考卷,被第一時間擺放在他的案牘之上。


    對於這位放眼整個曆史長河,都享有莫大聲譽的\"科學巨匠\",朱由校自是早有耳聞。


    當其親眼瞧見,宋應星於試卷中針對於農政等諸多細節方麵,提出的見解和解決方式之後,瞬間便是激動起來。


    為了以防萬一,朱由校甚至還將專門負責農政的\"徐光啟\"召進內閣,驗證這宋應星的觀念,以免出現同名同姓的情況。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朱由校雖是\"後世\"的靈魂,但對於當下的農政,其實也是一知半解,反觀徐光啟這位\"幹臣\",才知曉宋應星這份試卷的\"含金量\"和\"意義\"。


    就這樣,在他的親自過問之下,本是有些\"跑題\"的宋應星得以在會試中名列榜首,甚至壓過了能文能武,被朱由校給予厚望的盧象升。


    因為精神力高度集中,正在奮筆疾書的宋應星完全沒有察覺到身旁已是多了幾道身影,及至一句讚歎聲響起之後,他方才後知後覺的反應了過來。


    \"字不錯..\"


    輕輕拍了拍作勢便要起身行禮的宋應星,臉上滿是笑意的大明天子轉而邁動腳步,朝著後方而去。


    此時此刻,登基已有一年有餘的朱由校心中竟是升起了一股豪邁之感,大有\"天下英雄盡在我手\"的感慨。


    眼前的這群士子們,日後便會成為大明的骨幹力量,並作為維係王朝運轉的關鍵因素。


    \"皇爺,這邊..\"


    見朱由校漫無目的,於皇極殿中漫步多時,始終落後其半個身位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心中便是一動,轉而輕輕唿喝道,並不動聲色的指向一名坐在角落處的士子。


    盡管已是時隔多日,但王安仍是清楚的記得,一向沉穩的天子,在聽聞有一名叫做\"盧象升\"的士子,同時報名參加了會試和武科之後,究竟有多麽激動。


    \"哦?\"


    見身旁的貼身大伴不斷的擠眉弄眼,朱由校先是一愣,旋即便反應了過來,並朝著皇極殿角落而去。


    此時在大殿角落,赫然坐著一名麵容白皙,身材消瘦,至多也就二十歲的年輕人,與其身旁動輒便三四十歲的考生相比,顯得頗有些格格不入。


    除了年紀之外,這名年輕人的雙臂隱隱約約也與常人不同,身上雖是披著厚厚的長袍,但臂膀上的肌肉仍是高高凸起,令人過目不忘。


    望著眼前\"天雄軍\"的締造者,試圖力挽狂瀾,為大明王朝續命的國之幹臣,朱由校本是平穩的唿吸也隨之急促起來。


    在原本的曆史上,隨著建州女真於遼東不斷壯大,全國各地的農民起義又屢禁不絕,本應為君分憂的朝臣和武將們紛紛生出了異樣的心思。


    其中有人\"賣主求榮\",有人擁兵自重,但也有為即將崩塌的王朝赴湯蹈火。


    而眼前的盧象升,便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


    但與曆史上的\"寡不敵眾\",被迫以身殉國所不同,朱由校自信這一世,盧象升必能將其胸中抱負展現的淋漓盡致。


    畢竟今日過後,眼前的盧象升便會擁有一個新的身份。


    天子門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柯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柯久並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