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和鄧威坐在那裏,一起迴憶初中一起學習的日子,仿佛時光倒流迴了那段青澀的初中歲月。兩人興致勃勃地分享著那些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迴憶起曾經一起埋頭苦讀、互相鼓勵的日子,笑聲時不時地迴蕩在空氣中。
話題漸漸轉向畢業後的生活,他們詳細講述著各自在職場上的拚搏經曆、遇到的挑戰以及取得的成就。鄧威自豪地說起自己蒸蒸日上的事業,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而李雨也暢談著自己工作中的點點滴滴,並說明了這次來天全的目的。
當談到感情生活時,李雨不禁笑著調侃鄧威:“嘿,還是你這小子厲害啊!瞧瞧你,如今事業有成不說,還收獲了美滿的愛情,真是讓人羨慕嫉妒恨呐!”鄧威聽後“嘿嘿”一笑,撓了撓頭謙虛地迴應道:“哎呀,這一切都得歸功於緣分啦!不過話說迴來,雖說你現在暫時還是單身一人,但我堅信屬於你的那個對的人遲早會出現的,耐心等待就好咯!”
就這樣,兩位昔日的同窗好友仿佛有著永遠都說不盡的話語。然而,時間卻在不知不覺間悄然流逝,窗外的天空已被夜幕籠罩。李雨下意識地看了一眼手表,驚訝地發現時間竟過得如此之快。他輕輕拍了拍鄧威的肩膀,站起身來微笑著說道:“時間不早啦,我得走嘍。”
鄧威連忙挽留,表示希望李雨能留下來過夜。但李雨婉言拒絕道:“實在不好意思,這次不行。我的學生小麗的親戚早就給我安排好了住處,不好辜負人家的一番好意呀。”見此情形,鄧威雖有些不舍,但也不再強求,而是跟著一同站起身來,準備送李雨一程。
一路上,他們依然有說有笑,繼續分享著彼此生活中的趣事。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就快要到達小麗親戚家所住的院子門口。這時,鄧威停下腳步,與李雨道別,相約迴雅安再聚。隨後,李雨揮手作別,轉身朝著小麗親戚家走去......
這一次,李雨陪著付老師前往天全,原本滿心期待著這次行程能夠達成預期目標。然而事與願違,盡管未能如願以償,但當看到小麗已經擁有一份還算不錯的工作時,他們那顆一直懸著的心總算稍稍落定下來,不再像之前那樣憂心忡忡。
要知道,在那個特定的時期裏,沒能順利完成小學和初中學業的學生數量比較多。麵對如此狀況,國家高度重視起關乎祖國未來發展的教育問題,並為此專門製定並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通過這種國家立法的方式,鄭重其事地確定在中國全麵推行長達九年之久的義務教育製度。
李雨心裏琢磨著,按照這個標準來看,小麗無疑可以被歸類為所謂的“流失生”之列。可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她最終還是謀得一份令人滿意的工作,如此說來倒也算得上是一種得失相抵、各有所獲的結果。
隻是讓李雨萬萬沒有料到的是,當暑假結束之後,新學期伊始,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竟然發現自己班上的一名女學生也輟學了,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著實令他大吃一驚。
原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單位職工的子女數量正逐步減少;與此同時,附近水中村的村民們在子女求學方麵麵臨諸多難題。於是乎,村社的相關負責人主動找上學校,誠懇地表達出希望學校能夠接納他們村裏孩子能入學就讀的殷切期望。校方在將此情況向上級單位如實匯報之後,得到了批準和應允。就這樣,學校迎來了許多來自水中村的孩子們。
這個輟學的學生叫小夏,正是來自單位那附近的水中村。新學期伊始,其他孩子們都滿懷期待地踏入校園,開啟新的學習征程,但小夏卻遲遲未到。李雨起初並未太過在意,心想或許這學生家中臨時有要事纏身,耽誤了報到時間。畢竟這種情況過去也曾發生過,所以他也隻是默默等待著她的到來。
然而,日子一天天過去,始終未見小夏的身影出現在教室裏。這可讓李雨感到十分詫異,心中不禁犯起嘀咕:這小夏到底怎麽迴事呢?難道真遇到什麽棘手的難題了不成?帶著滿心的疑惑與擔憂,李雨決定向同村的學生打聽一下小夏的情況。
當他找到和小夏同村的學生時詢問,得到的結果讓他很是失望。那名學生一臉惋惜地說道:“李老師,小芳以後都不會再來上學啦!”聽到這話,李雨頓時愣住了,急忙追問道:“她為什麽不來了?是轉學了嗎?如果轉學的話,轉到哪所學校去了呀?”隻見那學生搖了搖頭,緩緩說道:“李老師,小夏並沒有轉學,而是她的爸爸媽媽不讓她再讀書了……”
這番話猶如一道晴天霹靂,狠狠地擊中了李雨的心。他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之色,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迴想起第一個教師節的時候,他曾與幾位同樣從事教師工作的同學聚在一起,暢談教育事業以及農村地區存在的種種問題。其中就提到了“重男輕女”這樣根深蒂固的陋習,沒想到如今再次真實地發生在了自己學生的身上。更令他遺憾的是,之前也曾有個教過的女學生,初中畢業之後因為家庭原因被迫放棄升學。當時那家人給出的理由是女孩子讀那麽多書有什麽用?反正最後都是要嫁人的,成為別人家的媳婦,沒必要浪費錢財供其讀書。但那個女生畢竟讀完了初中,但小夏卻是中途輟的學。
此時此刻,李雨滿心都是對小夏的惋惜之情。平心而論,小夏在班級中的成績並非頂尖水平,與其他同學相比也並無特別突出之處,但她那股子勤奮好學的勁頭兒卻是全班公認的。不僅如此,小夏還擔任著班長一職,將班級事務管理得井井有條,深得同學們和老師們的喜愛,而李雨更是對這個乖巧懂事、積極上進的學生青睞有加。
然而,小夏的突然輟學在教師群體間引發了一陣熱議,並且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可就在這期間,卻有個別老師發表的一番言論,猶如一盆冰水澆在了李雨的心頭上,令他感到陣陣寒意襲來。個別老師竟然直言道:“對於農村裏的女孩子而言,如果讀書最終無法幫助她們跳出農村,那麽這樣的讀書又能有何意義可言呢?”
在那個年代,擁有一個城市戶口對於農村人來說簡直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望。正因如此,個別老師固執地認為,倘若農村人讀完高中後未能考上大學,那麽之前所付出的努力便都付諸東流,毫無意義可言。
不過,這種觀點在李雨看來實在難以苟同。他堅信,若想讓我們的國家真正強大起來,絕不能僅僅依靠城裏的孩子們去掌握知識、建設祖國;廣袤無垠的農村地區同樣需要大量有文化、有知識的人才來推動發展。畢竟,廣大的農村地域遼闊,在整個國家的版圖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小夏的輟學一事,起初在老師們中間引起了一陣短暫的熱議。然而,沒過多久,這便成為了一個無人問津的話題。那些曾經教導過小夏的老師們,也不過隻是輕歎一聲“可惜了”,隨後便將此事拋諸腦後。對於其他老師而言,仿佛小夏從未在這所學校裏出現過一般。
可唯獨李雨,心中始終放不下這件事。隻不過這一次,他並未像之前那樣主動去尋找小夏的家長溝通。一來,他與小夏的家長並不相熟;二來,上次他試圖勸說另一名學生的家長讓其女兒繼續讀高中時,不僅未能成功,反而給自己留下了些許心理陰影。此外,盡管國家已經頒布了《義務教育法》,但這部新法規剛剛出台,眾人對其尚不太了解,李雨深知僅靠此法恐怕難以說服那些固執己見的家長們。
說來也巧,有一天,李雨竟在上班途中偶然遇見了小夏。原來,小夏所在的水中村距離李雨工作的單位大院很近,村民們外出都必須經過單位大院前麵的那條馬路。當李雨遠遠地望見小夏時,他正欲張口打招唿,誰知話還未出口,隻見小夏的眼眶瞬間濕潤,淚水如決堤之水般唰地一下流淌而出。他有生以來見過多少的哭泣,對哭聲也不足為奇。然而這次看到小夏的眼淚,卻仿佛觸動了他的每個神經,但卻無法進行安慰。
等到小夏哭了一會後,李雨才上前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示意她別再哭了。然後輕聲說道:“老師真的為你惋惜,不過以後有什麽事你可以來找我的,隻要你還記得我這個老師就行。”“嗯,李老師,您永遠都是我的老師!”小夏哽咽著說……
小夏輟學之事給李雨的印象特別深,哪怕現在的他早已不當老師了,對此仍然耿耿於懷。
……
學校裏有關小夏輟學的話題逐漸淡去之後,校園生活依舊如往常一般按部就班地繼續著。
就在這樣平靜的一天,李雨結束了在學校的課程,像往常一樣迴到家中。一進門,便看見爸爸滿臉笑容地迎了上來,興奮地說道:“小雨,告訴你個好消息!明天你弟弟就要迴來啦!你到時候去借一輛三輪車來,明天中午去武裝部把他接迴家。”
“真的嗎?弟弟終於退伍了呀!太好了!我記住了,爸,您放心吧,明天我一定早早去把三輪車借到,提前趕到武裝部去等他。”李雨一聽這個喜訊,頓時喜出望外,心中滿是激動和期待。
自從弟弟當兵離家以後,全家人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他,特別是媽媽,常常在家念叨著想親自去部隊看望弟弟,但每次都被爸爸以各種理由勸阻下來。
說起弟弟在部隊裏的表現,那可是相當出色。沒過多長時間,他就憑借自己優秀的能力當上了班長,並且還多次獲得上級的表彰。每當收到弟弟寄迴家裏的信件,向家人匯報那些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時,一家人都會圍坐在一起,開心地分享這份喜悅與自豪。
然而,有那麽一次,當弟弟在信中提到部隊正打算推薦他去讀軍校的時候,原本應該是件天大的好事,可媽媽得知後卻一下子焦急起來。原來,弟弟所在的部隊地處茫茫戈壁灘之上,那裏自然環境惡劣,生活條件異常艱苦。媽媽心疼兒子,擔心他在那樣艱難的環境下繼續深造會吃更多的苦。
轉眼就要到弟弟要退伍的時間,但無論如何,對於即將歸來的弟弟,全家人依然懷著滿滿的愛與期盼。可是弟弟來信說部隊可能要推薦他去讀軍校,媽媽擔心弟弟去讀軍校後,畢業要迴到戈壁灘。
原本媽媽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見到弟弟了,心中對他的思念猶如潮水般洶湧澎湃。如果弟弟今後真的留在那裏,那麽他們母子相見將會變得愈發困難。一想到這裏,媽媽的心就像被千萬隻螞蟻啃噬一般難受。
於是,媽媽毅然決然地表示反對,她想盡一切辦法也要讓弟弟退伍返迴自己身邊。媽媽除了讓爸爸盡快寫信說明希望他退伍迴來之外,還經過多方打聽和努力,終於通過爸爸曾經的戰友聯係到了弟弟所在部隊的首長。那位首長與爸爸交情深厚,聽聞此事後,表示願意幫忙協調弟弟退伍事宜。
而弟弟呢,一直以來都是個乖巧聽話、善解人意的孩子。當他得知媽媽如此強烈地期望自己能夠退伍返鄉時,盡管內心深處對於這個難得的機會充滿了不舍,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聽從媽媽的意願。畢竟,在他心裏,親情永遠高於一切。
李雨看著這一切發生,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惋惜之情。他深知這次機會對於弟弟來說意味著什麽,那可能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轉折。然而,看到媽媽那焦急萬分的模樣,那些想要勸說的話語最終都被他硬生生地咽迴了肚子裏。因為他明白,此時任何言語都無法改變媽媽堅定的決心。
話題漸漸轉向畢業後的生活,他們詳細講述著各自在職場上的拚搏經曆、遇到的挑戰以及取得的成就。鄧威自豪地說起自己蒸蒸日上的事業,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而李雨也暢談著自己工作中的點點滴滴,並說明了這次來天全的目的。
當談到感情生活時,李雨不禁笑著調侃鄧威:“嘿,還是你這小子厲害啊!瞧瞧你,如今事業有成不說,還收獲了美滿的愛情,真是讓人羨慕嫉妒恨呐!”鄧威聽後“嘿嘿”一笑,撓了撓頭謙虛地迴應道:“哎呀,這一切都得歸功於緣分啦!不過話說迴來,雖說你現在暫時還是單身一人,但我堅信屬於你的那個對的人遲早會出現的,耐心等待就好咯!”
就這樣,兩位昔日的同窗好友仿佛有著永遠都說不盡的話語。然而,時間卻在不知不覺間悄然流逝,窗外的天空已被夜幕籠罩。李雨下意識地看了一眼手表,驚訝地發現時間竟過得如此之快。他輕輕拍了拍鄧威的肩膀,站起身來微笑著說道:“時間不早啦,我得走嘍。”
鄧威連忙挽留,表示希望李雨能留下來過夜。但李雨婉言拒絕道:“實在不好意思,這次不行。我的學生小麗的親戚早就給我安排好了住處,不好辜負人家的一番好意呀。”見此情形,鄧威雖有些不舍,但也不再強求,而是跟著一同站起身來,準備送李雨一程。
一路上,他們依然有說有笑,繼續分享著彼此生活中的趣事。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就快要到達小麗親戚家所住的院子門口。這時,鄧威停下腳步,與李雨道別,相約迴雅安再聚。隨後,李雨揮手作別,轉身朝著小麗親戚家走去......
這一次,李雨陪著付老師前往天全,原本滿心期待著這次行程能夠達成預期目標。然而事與願違,盡管未能如願以償,但當看到小麗已經擁有一份還算不錯的工作時,他們那顆一直懸著的心總算稍稍落定下來,不再像之前那樣憂心忡忡。
要知道,在那個特定的時期裏,沒能順利完成小學和初中學業的學生數量比較多。麵對如此狀況,國家高度重視起關乎祖國未來發展的教育問題,並為此專門製定並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通過這種國家立法的方式,鄭重其事地確定在中國全麵推行長達九年之久的義務教育製度。
李雨心裏琢磨著,按照這個標準來看,小麗無疑可以被歸類為所謂的“流失生”之列。可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她最終還是謀得一份令人滿意的工作,如此說來倒也算得上是一種得失相抵、各有所獲的結果。
隻是讓李雨萬萬沒有料到的是,當暑假結束之後,新學期伊始,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竟然發現自己班上的一名女學生也輟學了,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著實令他大吃一驚。
原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單位職工的子女數量正逐步減少;與此同時,附近水中村的村民們在子女求學方麵麵臨諸多難題。於是乎,村社的相關負責人主動找上學校,誠懇地表達出希望學校能夠接納他們村裏孩子能入學就讀的殷切期望。校方在將此情況向上級單位如實匯報之後,得到了批準和應允。就這樣,學校迎來了許多來自水中村的孩子們。
這個輟學的學生叫小夏,正是來自單位那附近的水中村。新學期伊始,其他孩子們都滿懷期待地踏入校園,開啟新的學習征程,但小夏卻遲遲未到。李雨起初並未太過在意,心想或許這學生家中臨時有要事纏身,耽誤了報到時間。畢竟這種情況過去也曾發生過,所以他也隻是默默等待著她的到來。
然而,日子一天天過去,始終未見小夏的身影出現在教室裏。這可讓李雨感到十分詫異,心中不禁犯起嘀咕:這小夏到底怎麽迴事呢?難道真遇到什麽棘手的難題了不成?帶著滿心的疑惑與擔憂,李雨決定向同村的學生打聽一下小夏的情況。
當他找到和小夏同村的學生時詢問,得到的結果讓他很是失望。那名學生一臉惋惜地說道:“李老師,小芳以後都不會再來上學啦!”聽到這話,李雨頓時愣住了,急忙追問道:“她為什麽不來了?是轉學了嗎?如果轉學的話,轉到哪所學校去了呀?”隻見那學生搖了搖頭,緩緩說道:“李老師,小夏並沒有轉學,而是她的爸爸媽媽不讓她再讀書了……”
這番話猶如一道晴天霹靂,狠狠地擊中了李雨的心。他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之色,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迴想起第一個教師節的時候,他曾與幾位同樣從事教師工作的同學聚在一起,暢談教育事業以及農村地區存在的種種問題。其中就提到了“重男輕女”這樣根深蒂固的陋習,沒想到如今再次真實地發生在了自己學生的身上。更令他遺憾的是,之前也曾有個教過的女學生,初中畢業之後因為家庭原因被迫放棄升學。當時那家人給出的理由是女孩子讀那麽多書有什麽用?反正最後都是要嫁人的,成為別人家的媳婦,沒必要浪費錢財供其讀書。但那個女生畢竟讀完了初中,但小夏卻是中途輟的學。
此時此刻,李雨滿心都是對小夏的惋惜之情。平心而論,小夏在班級中的成績並非頂尖水平,與其他同學相比也並無特別突出之處,但她那股子勤奮好學的勁頭兒卻是全班公認的。不僅如此,小夏還擔任著班長一職,將班級事務管理得井井有條,深得同學們和老師們的喜愛,而李雨更是對這個乖巧懂事、積極上進的學生青睞有加。
然而,小夏的突然輟學在教師群體間引發了一陣熱議,並且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可就在這期間,卻有個別老師發表的一番言論,猶如一盆冰水澆在了李雨的心頭上,令他感到陣陣寒意襲來。個別老師竟然直言道:“對於農村裏的女孩子而言,如果讀書最終無法幫助她們跳出農村,那麽這樣的讀書又能有何意義可言呢?”
在那個年代,擁有一個城市戶口對於農村人來說簡直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望。正因如此,個別老師固執地認為,倘若農村人讀完高中後未能考上大學,那麽之前所付出的努力便都付諸東流,毫無意義可言。
不過,這種觀點在李雨看來實在難以苟同。他堅信,若想讓我們的國家真正強大起來,絕不能僅僅依靠城裏的孩子們去掌握知識、建設祖國;廣袤無垠的農村地區同樣需要大量有文化、有知識的人才來推動發展。畢竟,廣大的農村地域遼闊,在整個國家的版圖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小夏的輟學一事,起初在老師們中間引起了一陣短暫的熱議。然而,沒過多久,這便成為了一個無人問津的話題。那些曾經教導過小夏的老師們,也不過隻是輕歎一聲“可惜了”,隨後便將此事拋諸腦後。對於其他老師而言,仿佛小夏從未在這所學校裏出現過一般。
可唯獨李雨,心中始終放不下這件事。隻不過這一次,他並未像之前那樣主動去尋找小夏的家長溝通。一來,他與小夏的家長並不相熟;二來,上次他試圖勸說另一名學生的家長讓其女兒繼續讀高中時,不僅未能成功,反而給自己留下了些許心理陰影。此外,盡管國家已經頒布了《義務教育法》,但這部新法規剛剛出台,眾人對其尚不太了解,李雨深知僅靠此法恐怕難以說服那些固執己見的家長們。
說來也巧,有一天,李雨竟在上班途中偶然遇見了小夏。原來,小夏所在的水中村距離李雨工作的單位大院很近,村民們外出都必須經過單位大院前麵的那條馬路。當李雨遠遠地望見小夏時,他正欲張口打招唿,誰知話還未出口,隻見小夏的眼眶瞬間濕潤,淚水如決堤之水般唰地一下流淌而出。他有生以來見過多少的哭泣,對哭聲也不足為奇。然而這次看到小夏的眼淚,卻仿佛觸動了他的每個神經,但卻無法進行安慰。
等到小夏哭了一會後,李雨才上前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示意她別再哭了。然後輕聲說道:“老師真的為你惋惜,不過以後有什麽事你可以來找我的,隻要你還記得我這個老師就行。”“嗯,李老師,您永遠都是我的老師!”小夏哽咽著說……
小夏輟學之事給李雨的印象特別深,哪怕現在的他早已不當老師了,對此仍然耿耿於懷。
……
學校裏有關小夏輟學的話題逐漸淡去之後,校園生活依舊如往常一般按部就班地繼續著。
就在這樣平靜的一天,李雨結束了在學校的課程,像往常一樣迴到家中。一進門,便看見爸爸滿臉笑容地迎了上來,興奮地說道:“小雨,告訴你個好消息!明天你弟弟就要迴來啦!你到時候去借一輛三輪車來,明天中午去武裝部把他接迴家。”
“真的嗎?弟弟終於退伍了呀!太好了!我記住了,爸,您放心吧,明天我一定早早去把三輪車借到,提前趕到武裝部去等他。”李雨一聽這個喜訊,頓時喜出望外,心中滿是激動和期待。
自從弟弟當兵離家以後,全家人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他,特別是媽媽,常常在家念叨著想親自去部隊看望弟弟,但每次都被爸爸以各種理由勸阻下來。
說起弟弟在部隊裏的表現,那可是相當出色。沒過多長時間,他就憑借自己優秀的能力當上了班長,並且還多次獲得上級的表彰。每當收到弟弟寄迴家裏的信件,向家人匯報那些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時,一家人都會圍坐在一起,開心地分享這份喜悅與自豪。
然而,有那麽一次,當弟弟在信中提到部隊正打算推薦他去讀軍校的時候,原本應該是件天大的好事,可媽媽得知後卻一下子焦急起來。原來,弟弟所在的部隊地處茫茫戈壁灘之上,那裏自然環境惡劣,生活條件異常艱苦。媽媽心疼兒子,擔心他在那樣艱難的環境下繼續深造會吃更多的苦。
轉眼就要到弟弟要退伍的時間,但無論如何,對於即將歸來的弟弟,全家人依然懷著滿滿的愛與期盼。可是弟弟來信說部隊可能要推薦他去讀軍校,媽媽擔心弟弟去讀軍校後,畢業要迴到戈壁灘。
原本媽媽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見到弟弟了,心中對他的思念猶如潮水般洶湧澎湃。如果弟弟今後真的留在那裏,那麽他們母子相見將會變得愈發困難。一想到這裏,媽媽的心就像被千萬隻螞蟻啃噬一般難受。
於是,媽媽毅然決然地表示反對,她想盡一切辦法也要讓弟弟退伍返迴自己身邊。媽媽除了讓爸爸盡快寫信說明希望他退伍迴來之外,還經過多方打聽和努力,終於通過爸爸曾經的戰友聯係到了弟弟所在部隊的首長。那位首長與爸爸交情深厚,聽聞此事後,表示願意幫忙協調弟弟退伍事宜。
而弟弟呢,一直以來都是個乖巧聽話、善解人意的孩子。當他得知媽媽如此強烈地期望自己能夠退伍返鄉時,盡管內心深處對於這個難得的機會充滿了不舍,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聽從媽媽的意願。畢竟,在他心裏,親情永遠高於一切。
李雨看著這一切發生,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惋惜之情。他深知這次機會對於弟弟來說意味著什麽,那可能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轉折。然而,看到媽媽那焦急萬分的模樣,那些想要勸說的話語最終都被他硬生生地咽迴了肚子裏。因為他明白,此時任何言語都無法改變媽媽堅定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