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宋朝的盤車釣
武大郎,從金蓮逼洞房開始做戰神 作者:沈天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炊餅。”
“脆梨。”
擺攤賣了大半,兩小隻一左一右,沿街有一搭沒一搭的叫賣。
鄆哥欲言又止,顯然驚訝武大敢打李狗剩,但最終也沒說出來,覺得既然沒事那也挺好。
在他看來,這樣跟武大搭檔賣一輩子脆梨,其實也不錯。
武鳴收獲了六百戰神值,也就是炊餅賣了六百文錢。
潘金蓮每日蒸十扇籠的炊餅,每籠十二個,裝滿兩擔子。
又大又白又新鮮的,武鳴賣了八文錢一個,稍小的也要五文錢,當然,也有特意買隔夜的,三文。
總之收獲滿滿。
鄆哥賣了三十二文錢,給他爹抓了藥。
“給。”
武鳴抓出兩個隔夜的炊餅:“拿迴去吃,隔夜的,再放就賣不掉了。”
這年頭的白麵沒那麽白,迴鍋兩次就會變成黃色,像麵筋一樣。
鄆哥知道這是武大的借口,事實上就是接濟他。
但也沒說什麽感謝話。
大概在這少年看來,這就是朋友吧。
“對了,我迴去送藥送炊餅,順便把魚竿都拿來,今天我們總得釣上來一條吧?”
鄆哥說著就咽了咽口水,鮮魚的味道,實在是太饞人。
“行,你小心點,我去挖地龍。”
武鳴走到樹蔭裏,放下擔子,用一根樹枝掘開草根,果然有地龍。
所謂地龍,其實也就是蚯蚓。
相傳宋太祖趙匡胤得了皮膚病,又有哮喘,太醫無法,最終民間藥鋪掌櫃獻上地龍飲,其實就是蚯蚓泡蜂蜜,又外塗病處,幾日果然痊愈。
因為掌櫃擔心蚯蚓名字太土,配不上太祖之身,便臨時起名叫地龍。
挖了十幾條蚯蚓,摘了寬大草葉包裹,鄆哥也迴來了,拿了兩把魚竿,顯然他也要動手作釣。
令武鳴感到驚訝的是,除了昨天那把小魚竿,另一把小魚竿的手把節位置,居然帶輪子。
當然是竹子做的輪。
“我爹喜歡盤車釣,我不會,大郎你會不?”
鄆哥還拿了個竹簍。
“盤車釣啊?”
武鳴接過一米五左右的魚竿,摸了摸輪子,頓時產生了親切感。
沒錯,宋朝開始,魚竿就開始有輪子了。
具體在當時的古畫《寒江獨釣圖》上就能看到。
《寒江獨釣圖》是宋朝馬遠創作絹本設色畫,現藏於日本東京國立美術館。
與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有異曲同工之妙。
並且相得益彰。
這種釣法從宋朝開始,通過阿拉伯世界流通到歐洲。
在近代又從國外流通迴來,是海竿,路亞,磯釣,穀麥竿等等的鼻祖。
“走。”
武鳴拿著盤車釣竿,擔起擔子,腳步輕快地走向了河流。
這一帶的河水流速不慢,他們平時玩的地方就是個迴水灣。
這時期的餌料主要是秫米,穀麥,蚯蚓和螞蚱。
但真正的盤車釣的餌料,卻是綠水藻。
沒錯,就是綠毛龜身上的那種綠水藻。
綠水藻釣浮,向來對草魚和鯿魚這類魚誘惑奇大。
路上,鄆哥眼睛賊溜溜的來迴掃視,也抓了幾隻螞蚱。
“多抓點,別怕多。”
武鳴接過了對方的竹簍,讓他專心去抓。
“大郎,抓太多也沒用啊?”
鄆哥倒是不怕累。
“釣魚不打窩,釣也釣不多。”
武鳴淡淡一笑,“今天時間還早,多釣一會兒,有收獲的話,晚上你跟你爹也能吃上鮮魚了。”
“啊!”
鄆哥頓時打了雞血一樣,似乎嘴巴裏已經有了肥厚的魚腹在融化成油脂。
到了河邊,武鳴坐在岸上,抓了幾把綠水藻,用擔子上的麻布絲捆成小團。
這把盤車釣竿有些年頭了,摩擦的光亮,魚鉤還是青銅材質的,金色間有了一點點綠鏽,跟現在的金袖鉤造型十分相似,隻不過是相當於20號的金袖鉤了。
魚線則是四股鹿筋細絲編織而成。
真正算是古早的四編pe線了。
這應該是鄆哥他老爹,在鄆城縣做軍時獲的釣竿。
畢竟在古代,牛筋和鹿筋都是戰備物資。
“大郎,這麽多夠不?”鄆哥抓著兩把螞蚱迴來。
“都丟進去,用點力,別跑了。”
武鳴同時抓了兩把嫩草,一起拋進迴水灣。
鄆哥拿著一米五的小魚竿,掛上了蚯蚓,他的魚鉤是青銅的,但魚線就是麻繩的了。
武鳴坐在岸邊,掛上了綠水藻,扯了一截幹蘆葦係上,一拋竿,魚線拋出去五米多遠。
主要是鹿筋太硬。
不過也沒什麽,盤車釣本身就是順水漂釣浮。
“大郎,你說我們今天能釣到什麽魚啊?”
鄆哥灰突突的小臉滿是期待。
“最好是草魚,你爹身體不好,不能吃鯉魚。”
武鳴說著話,幹蘆葦浮漂在經過一個石頭,被水流衝到石頭後方時,猛然一個下頓。
黑漂了。
見狀,武鳴一揚竿,當即傳來沉重的掙紮感。
打中了。
武鳴一手握住竿把,一手按住竹輪,讓了一波衝擊力之後,開始揚竿。
竿彎出一個弧度,他不收線,在拉到一定程度時,猛然向下壓,同時收線。
這可是他在宋朝宋徽宗時期的第一釣,武鳴可不想聽爆竹。
“兄弟,輕點掙紮,安全上岸,到哥碗裏來……”
武鳴站了起來,實際上沒能增加多少高度。
“快,準備竹簍,我感覺這條魚至少五斤重!”
不知所措的鄆哥頓時找到了活幹。
趴在水邊,用竹簍準備接魚。
“嘩啦!”
白花花的鱗片透出水麵,寬大的尾巴上揚,顯然還準備向下紮。
武鳴卻不打算給它機會了,踮起腳尖,上舉竿子,直接將魚頭給頂出了水麵。
是條大草魚。
不情不願的被拉進了竹簍。
雖然鄆哥沒幹什麽,但此刻氣喘籲籲,喉嚨發幹,直接喝了兩口河水。
倒是有現代空軍佬的風範了。
“大郎上魚了,大郎真的上魚了!”
鄆哥抱著竹簍跑到武鳴身旁,瞪著眼睛一臉喜色。
“別急,這隻是開始,看這模樣有六斤重。”
武鳴也摸了摸魚,魚身滿是粘液,說明養分很足。
“也就還行……”
他剛剛覺得這魚大小有些差強人意。
那邊鄆哥放在岸邊的小魚竿就一動。
武鳴邁起小短腿,蹬蹬蹬地衝了過去。
河岸的沙灘都泛起了一溜煙塵。
“脆梨。”
擺攤賣了大半,兩小隻一左一右,沿街有一搭沒一搭的叫賣。
鄆哥欲言又止,顯然驚訝武大敢打李狗剩,但最終也沒說出來,覺得既然沒事那也挺好。
在他看來,這樣跟武大搭檔賣一輩子脆梨,其實也不錯。
武鳴收獲了六百戰神值,也就是炊餅賣了六百文錢。
潘金蓮每日蒸十扇籠的炊餅,每籠十二個,裝滿兩擔子。
又大又白又新鮮的,武鳴賣了八文錢一個,稍小的也要五文錢,當然,也有特意買隔夜的,三文。
總之收獲滿滿。
鄆哥賣了三十二文錢,給他爹抓了藥。
“給。”
武鳴抓出兩個隔夜的炊餅:“拿迴去吃,隔夜的,再放就賣不掉了。”
這年頭的白麵沒那麽白,迴鍋兩次就會變成黃色,像麵筋一樣。
鄆哥知道這是武大的借口,事實上就是接濟他。
但也沒說什麽感謝話。
大概在這少年看來,這就是朋友吧。
“對了,我迴去送藥送炊餅,順便把魚竿都拿來,今天我們總得釣上來一條吧?”
鄆哥說著就咽了咽口水,鮮魚的味道,實在是太饞人。
“行,你小心點,我去挖地龍。”
武鳴走到樹蔭裏,放下擔子,用一根樹枝掘開草根,果然有地龍。
所謂地龍,其實也就是蚯蚓。
相傳宋太祖趙匡胤得了皮膚病,又有哮喘,太醫無法,最終民間藥鋪掌櫃獻上地龍飲,其實就是蚯蚓泡蜂蜜,又外塗病處,幾日果然痊愈。
因為掌櫃擔心蚯蚓名字太土,配不上太祖之身,便臨時起名叫地龍。
挖了十幾條蚯蚓,摘了寬大草葉包裹,鄆哥也迴來了,拿了兩把魚竿,顯然他也要動手作釣。
令武鳴感到驚訝的是,除了昨天那把小魚竿,另一把小魚竿的手把節位置,居然帶輪子。
當然是竹子做的輪。
“我爹喜歡盤車釣,我不會,大郎你會不?”
鄆哥還拿了個竹簍。
“盤車釣啊?”
武鳴接過一米五左右的魚竿,摸了摸輪子,頓時產生了親切感。
沒錯,宋朝開始,魚竿就開始有輪子了。
具體在當時的古畫《寒江獨釣圖》上就能看到。
《寒江獨釣圖》是宋朝馬遠創作絹本設色畫,現藏於日本東京國立美術館。
與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有異曲同工之妙。
並且相得益彰。
這種釣法從宋朝開始,通過阿拉伯世界流通到歐洲。
在近代又從國外流通迴來,是海竿,路亞,磯釣,穀麥竿等等的鼻祖。
“走。”
武鳴拿著盤車釣竿,擔起擔子,腳步輕快地走向了河流。
這一帶的河水流速不慢,他們平時玩的地方就是個迴水灣。
這時期的餌料主要是秫米,穀麥,蚯蚓和螞蚱。
但真正的盤車釣的餌料,卻是綠水藻。
沒錯,就是綠毛龜身上的那種綠水藻。
綠水藻釣浮,向來對草魚和鯿魚這類魚誘惑奇大。
路上,鄆哥眼睛賊溜溜的來迴掃視,也抓了幾隻螞蚱。
“多抓點,別怕多。”
武鳴接過了對方的竹簍,讓他專心去抓。
“大郎,抓太多也沒用啊?”
鄆哥倒是不怕累。
“釣魚不打窩,釣也釣不多。”
武鳴淡淡一笑,“今天時間還早,多釣一會兒,有收獲的話,晚上你跟你爹也能吃上鮮魚了。”
“啊!”
鄆哥頓時打了雞血一樣,似乎嘴巴裏已經有了肥厚的魚腹在融化成油脂。
到了河邊,武鳴坐在岸上,抓了幾把綠水藻,用擔子上的麻布絲捆成小團。
這把盤車釣竿有些年頭了,摩擦的光亮,魚鉤還是青銅材質的,金色間有了一點點綠鏽,跟現在的金袖鉤造型十分相似,隻不過是相當於20號的金袖鉤了。
魚線則是四股鹿筋細絲編織而成。
真正算是古早的四編pe線了。
這應該是鄆哥他老爹,在鄆城縣做軍時獲的釣竿。
畢竟在古代,牛筋和鹿筋都是戰備物資。
“大郎,這麽多夠不?”鄆哥抓著兩把螞蚱迴來。
“都丟進去,用點力,別跑了。”
武鳴同時抓了兩把嫩草,一起拋進迴水灣。
鄆哥拿著一米五的小魚竿,掛上了蚯蚓,他的魚鉤是青銅的,但魚線就是麻繩的了。
武鳴坐在岸邊,掛上了綠水藻,扯了一截幹蘆葦係上,一拋竿,魚線拋出去五米多遠。
主要是鹿筋太硬。
不過也沒什麽,盤車釣本身就是順水漂釣浮。
“大郎,你說我們今天能釣到什麽魚啊?”
鄆哥灰突突的小臉滿是期待。
“最好是草魚,你爹身體不好,不能吃鯉魚。”
武鳴說著話,幹蘆葦浮漂在經過一個石頭,被水流衝到石頭後方時,猛然一個下頓。
黑漂了。
見狀,武鳴一揚竿,當即傳來沉重的掙紮感。
打中了。
武鳴一手握住竿把,一手按住竹輪,讓了一波衝擊力之後,開始揚竿。
竿彎出一個弧度,他不收線,在拉到一定程度時,猛然向下壓,同時收線。
這可是他在宋朝宋徽宗時期的第一釣,武鳴可不想聽爆竹。
“兄弟,輕點掙紮,安全上岸,到哥碗裏來……”
武鳴站了起來,實際上沒能增加多少高度。
“快,準備竹簍,我感覺這條魚至少五斤重!”
不知所措的鄆哥頓時找到了活幹。
趴在水邊,用竹簍準備接魚。
“嘩啦!”
白花花的鱗片透出水麵,寬大的尾巴上揚,顯然還準備向下紮。
武鳴卻不打算給它機會了,踮起腳尖,上舉竿子,直接將魚頭給頂出了水麵。
是條大草魚。
不情不願的被拉進了竹簍。
雖然鄆哥沒幹什麽,但此刻氣喘籲籲,喉嚨發幹,直接喝了兩口河水。
倒是有現代空軍佬的風範了。
“大郎上魚了,大郎真的上魚了!”
鄆哥抱著竹簍跑到武鳴身旁,瞪著眼睛一臉喜色。
“別急,這隻是開始,看這模樣有六斤重。”
武鳴也摸了摸魚,魚身滿是粘液,說明養分很足。
“也就還行……”
他剛剛覺得這魚大小有些差強人意。
那邊鄆哥放在岸邊的小魚竿就一動。
武鳴邁起小短腿,蹬蹬蹬地衝了過去。
河岸的沙灘都泛起了一溜煙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