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漢靠山王
漢末:以驍騎之名永鎮華夏 作者:戒了酒的酒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很快,時間便來到了七月末。
生活在冥州東部沿海的百姓,三五成群的踏上了漁船,打算出海捕魚。
這裏的百姓,十有八九,都是從大漢的南方州郡,來到幽州討生活的。
如今,他們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還有溫暖的房屋。
許多成年男子,也討到了婆娘,小日子過得十分滋潤。
所有生活在冥州的百姓,都在為當初決定前往北方的選擇,感到慶幸不已。
這個時候,屬於他們的田地,已經盡數耕種,隻等著秋收的到來。
田地耕種完了,他們也不能閑著,由於出生於大漢南部。
他們每個人都熟悉水性,打魚也是能手。
於是,每個村落的百姓,都會聯合起來,從府衙購買或者租賃小型漁船,出海捕魚。
捕到的魚,可以拿去城內販賣,貼補家用,也可以改善自家夥食。
租賃漁船的錢,隻要努力捕魚一個月,就能賺迴來。
這一日,漁民們剛登上漁船不久,還沒有駛出海灣。
漁民們就看到了令他們終生難忘的一幕。
隻見遠方平靜的海麵上,不知何時,突然出現了無數個巨大黑影。
漁民們見狀,皆一臉震驚的站直身體。
自幼生活在南部的漁民,對於這些巨大黑影,他們自然無比熟悉。
官府的大型樓船,在江麵上航行,遠遠的看著,就是這樣的巨大黑影。
隻不過,海麵上出現的黑影要比江麵上的樓船要大很多,數量也不知道多了多少倍!
突然,漁民們想起來,他們家將軍,不是帶領遼東水軍出征倭島了嗎?
難道是他們家將軍,東征倭島,得勝歸來了?
想到此處,漁民們不由得興奮起來。
很快,海麵上的黑影,就露出了真麵目。
當漁民們看到一艘艘巨大無比,猶如小山一般的戰船。
還有戰船上,那飄揚著的驃騎大將軍的旗幟時。
所有漁民都激動的手舞足蹈,臉上滿是自豪和驕傲之色。
這就是他們戰無不勝的守護神,這就是他們家將軍麾下的水軍!
沒讓漁民們多等,隻過了一刻鍾左右,上百艘戰船,就停靠在了海岸上。
看著一個個身著皮甲,身體雄壯,殺氣騰騰的水軍士兵,漁民們不由得發出了熱烈的歡唿聲。
當看到士兵們從戰船上,將一個個披頭散發,衣衫襤褸的女子,驅趕下戰船。
還有不知裝著何物的大木箱子,也被士兵們搬下戰船時,漁民的唿聲,變得更熱烈了。
就在漁民們為之歡唿之時,隻見一支千人騎兵,從遠方唿嘯著向海岸處奔來。
騎兵的後方,還跟著上百輛裝滿了貨物的馬車。
當騎兵趕到海岸後,就押送著倭島女子,向著西北方向行去。
身著皮甲的水軍,則是將馬車上的貨物,搬運至戰船上。
過了大約半個時辰,百輛馬車上的貨物,被士兵盡數搬至戰船上。
貨物被搬空後,水軍士兵們,還有數百名工匠,一起登上了戰船。
片刻後,戰船便緩緩的駛離了海岸,再次駛向一望無際的大海。
直到看不到戰船的影子後,漁民們才停止了張望,他們笑容滿麵的再次登上漁船,開始出海捕魚。
在之後的日子裏,每隔三四天,就會有戰船從茫茫大海中,成功抵達冥州東海岸。
每一次水軍戰船抵達冥州,都會帶迴來無數倭島女子。
也會有許多馬車,拉著貨物和補給來到海岸邊,被士兵搬上戰船。
直到半個月後,水軍戰船抵達冥州的次數,才逐漸變少。
……
洛陽城,皇宮內,朝會大殿。
劉辯正端坐在龍椅上,望著手中的捷報,愣愣出神。
這封戰報,正是驃騎將軍張驍,派人送來洛陽的。
看著戰報上,被斬殺倭島百姓的數字,劉辯隻覺得胸口發悶,臉色也有些蒼白。
“唿……”
看完捷報後,劉辯長出了一口氣,表情也恢複了從容。
“念!”
劉辯將捷報扔給了身旁的張讓。
張讓手忙腳亂的接過捷報,隨即來到龍台邊緣,將捷報的內容,大聲的讀給了眾大臣聽。
當聽到驃騎大將軍,帶領遼東水軍,成功征服倭島。
並俘獲倭島女子五萬,還有名貴財寶若幹時,眾大臣的心情,也跟著激動起來。
據說,倭島的大小,比之青州和徐州還加起來還要大上一些。
驃騎大將軍,再次為大漢開疆拓土數千裏!
可不知為何,眾大臣們感覺天子並沒有為此感到高興。
沒錯,大皇子劉辯,於數日前,順利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初平元年,大赦天下!
並封衛尉何進,為大漢大將軍,統領全國兵馬。
聽到天子封何進為大將軍,盧植和曹操等人,皆歎了一口氣。
他何進,何德何能,能成為統領全國兵馬的大將軍?
他何進,有何軍功?對大漢有什麽貢獻?
竟然一躍而上,成為同驃騎大將軍張驍相同職位的大將軍?他何進配嗎?
雖然朝臣們對此感到憤怒,卻敢怒不敢言。
天子雖然年齡小,卻做事果斷,心狠手辣,陽球一事,就是最好的證明。
如今,天子剛剛稱帝不久,驃騎大將軍就送來了捷報,為大漢開疆拓土,這無疑是個難得的好消息。
可天子的表現,卻十分平淡,這無疑十分反常。
難道天子是因為驃騎大將軍殺的倭島百姓太多,才心生憐憫。
天子是對驃騎大將軍的殘忍手段,感到憤怒?
這也說不通啊,因為天子本就不是心善之人,他怎麽會憐憫番邦蠻夷的土著?
見一眾大臣都低著頭不說話,劉辯突然淡淡一笑,對著朝臣們問道。
“大漢的靠山,驃騎大將軍張驍,為大漢立下如此大功,不知朕應該如何獎賞?不如直接封驃騎大將軍為王,如何?”
說到此處,劉辯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道精光,再次對著群臣開口說道。
“不如……就封驃騎大將軍為帝師,大漢靠山王,如何?”
劉辯的話音一落,一眾朝臣皆倒吸了一口涼氣,眼中滿是震驚之色。
曹操和劉備,還有盧植蔡邕等人,皆臉色狂變。
封張驍為王?!這哪裏是獎賞,這是將張驍推至風口浪尖,這分明是要害驃騎大將軍!
非劉姓而王,天下共擊之,這是高祖立下的規矩。
一旦張驍被封王,那必定會遭受天下人的非議,所有官員,都會將矛頭指向張驍。
即便是天子親封的王,也不行!因為天下人會以為,天子是受到驍騎軍的威脅,這才不得不妥協。
……
生活在冥州東部沿海的百姓,三五成群的踏上了漁船,打算出海捕魚。
這裏的百姓,十有八九,都是從大漢的南方州郡,來到幽州討生活的。
如今,他們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還有溫暖的房屋。
許多成年男子,也討到了婆娘,小日子過得十分滋潤。
所有生活在冥州的百姓,都在為當初決定前往北方的選擇,感到慶幸不已。
這個時候,屬於他們的田地,已經盡數耕種,隻等著秋收的到來。
田地耕種完了,他們也不能閑著,由於出生於大漢南部。
他們每個人都熟悉水性,打魚也是能手。
於是,每個村落的百姓,都會聯合起來,從府衙購買或者租賃小型漁船,出海捕魚。
捕到的魚,可以拿去城內販賣,貼補家用,也可以改善自家夥食。
租賃漁船的錢,隻要努力捕魚一個月,就能賺迴來。
這一日,漁民們剛登上漁船不久,還沒有駛出海灣。
漁民們就看到了令他們終生難忘的一幕。
隻見遠方平靜的海麵上,不知何時,突然出現了無數個巨大黑影。
漁民們見狀,皆一臉震驚的站直身體。
自幼生活在南部的漁民,對於這些巨大黑影,他們自然無比熟悉。
官府的大型樓船,在江麵上航行,遠遠的看著,就是這樣的巨大黑影。
隻不過,海麵上出現的黑影要比江麵上的樓船要大很多,數量也不知道多了多少倍!
突然,漁民們想起來,他們家將軍,不是帶領遼東水軍出征倭島了嗎?
難道是他們家將軍,東征倭島,得勝歸來了?
想到此處,漁民們不由得興奮起來。
很快,海麵上的黑影,就露出了真麵目。
當漁民們看到一艘艘巨大無比,猶如小山一般的戰船。
還有戰船上,那飄揚著的驃騎大將軍的旗幟時。
所有漁民都激動的手舞足蹈,臉上滿是自豪和驕傲之色。
這就是他們戰無不勝的守護神,這就是他們家將軍麾下的水軍!
沒讓漁民們多等,隻過了一刻鍾左右,上百艘戰船,就停靠在了海岸上。
看著一個個身著皮甲,身體雄壯,殺氣騰騰的水軍士兵,漁民們不由得發出了熱烈的歡唿聲。
當看到士兵們從戰船上,將一個個披頭散發,衣衫襤褸的女子,驅趕下戰船。
還有不知裝著何物的大木箱子,也被士兵們搬下戰船時,漁民的唿聲,變得更熱烈了。
就在漁民們為之歡唿之時,隻見一支千人騎兵,從遠方唿嘯著向海岸處奔來。
騎兵的後方,還跟著上百輛裝滿了貨物的馬車。
當騎兵趕到海岸後,就押送著倭島女子,向著西北方向行去。
身著皮甲的水軍,則是將馬車上的貨物,搬運至戰船上。
過了大約半個時辰,百輛馬車上的貨物,被士兵盡數搬至戰船上。
貨物被搬空後,水軍士兵們,還有數百名工匠,一起登上了戰船。
片刻後,戰船便緩緩的駛離了海岸,再次駛向一望無際的大海。
直到看不到戰船的影子後,漁民們才停止了張望,他們笑容滿麵的再次登上漁船,開始出海捕魚。
在之後的日子裏,每隔三四天,就會有戰船從茫茫大海中,成功抵達冥州東海岸。
每一次水軍戰船抵達冥州,都會帶迴來無數倭島女子。
也會有許多馬車,拉著貨物和補給來到海岸邊,被士兵搬上戰船。
直到半個月後,水軍戰船抵達冥州的次數,才逐漸變少。
……
洛陽城,皇宮內,朝會大殿。
劉辯正端坐在龍椅上,望著手中的捷報,愣愣出神。
這封戰報,正是驃騎將軍張驍,派人送來洛陽的。
看著戰報上,被斬殺倭島百姓的數字,劉辯隻覺得胸口發悶,臉色也有些蒼白。
“唿……”
看完捷報後,劉辯長出了一口氣,表情也恢複了從容。
“念!”
劉辯將捷報扔給了身旁的張讓。
張讓手忙腳亂的接過捷報,隨即來到龍台邊緣,將捷報的內容,大聲的讀給了眾大臣聽。
當聽到驃騎大將軍,帶領遼東水軍,成功征服倭島。
並俘獲倭島女子五萬,還有名貴財寶若幹時,眾大臣的心情,也跟著激動起來。
據說,倭島的大小,比之青州和徐州還加起來還要大上一些。
驃騎大將軍,再次為大漢開疆拓土數千裏!
可不知為何,眾大臣們感覺天子並沒有為此感到高興。
沒錯,大皇子劉辯,於數日前,順利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初平元年,大赦天下!
並封衛尉何進,為大漢大將軍,統領全國兵馬。
聽到天子封何進為大將軍,盧植和曹操等人,皆歎了一口氣。
他何進,何德何能,能成為統領全國兵馬的大將軍?
他何進,有何軍功?對大漢有什麽貢獻?
竟然一躍而上,成為同驃騎大將軍張驍相同職位的大將軍?他何進配嗎?
雖然朝臣們對此感到憤怒,卻敢怒不敢言。
天子雖然年齡小,卻做事果斷,心狠手辣,陽球一事,就是最好的證明。
如今,天子剛剛稱帝不久,驃騎大將軍就送來了捷報,為大漢開疆拓土,這無疑是個難得的好消息。
可天子的表現,卻十分平淡,這無疑十分反常。
難道天子是因為驃騎大將軍殺的倭島百姓太多,才心生憐憫。
天子是對驃騎大將軍的殘忍手段,感到憤怒?
這也說不通啊,因為天子本就不是心善之人,他怎麽會憐憫番邦蠻夷的土著?
見一眾大臣都低著頭不說話,劉辯突然淡淡一笑,對著朝臣們問道。
“大漢的靠山,驃騎大將軍張驍,為大漢立下如此大功,不知朕應該如何獎賞?不如直接封驃騎大將軍為王,如何?”
說到此處,劉辯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道精光,再次對著群臣開口說道。
“不如……就封驃騎大將軍為帝師,大漢靠山王,如何?”
劉辯的話音一落,一眾朝臣皆倒吸了一口涼氣,眼中滿是震驚之色。
曹操和劉備,還有盧植蔡邕等人,皆臉色狂變。
封張驍為王?!這哪裏是獎賞,這是將張驍推至風口浪尖,這分明是要害驃騎大將軍!
非劉姓而王,天下共擊之,這是高祖立下的規矩。
一旦張驍被封王,那必定會遭受天下人的非議,所有官員,都會將矛頭指向張驍。
即便是天子親封的王,也不行!因為天下人會以為,天子是受到驍騎軍的威脅,這才不得不妥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