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祥快步走進經偵大隊,張嘴問道:“出了什麽事?”
一見局長來了,屋裏幾個人都站了起來,曾大全拿著一份文件遞給楊德祥:
“局長,傑陽珠寶公司代理律師送過來一份文件,說他們的翡翠原石都是從海關買的,還有購買單據。”
楊德祥看了看文件,抬頭問道:“這些證據都核實了嗎?”
經偵大隊隊長岩若答道:“我已經派人過去核實了,不過應該不是假的,他們知道提供假證明的危害。”
楊德祥問道:“你們是什麽意見?”
曾大全迴答道:“兩個方麵入手,第一...”
“根據律師提供的證據,這些單據的付款人都是風聖公司,有幾張付款人是夏風個人,我們需要調查他跟白蘇陽的關係。”
“按照律師說的,白蘇陽和夏風是老鄉,兩個人合夥在海關買原石,但這麽大金額的資金往來,已經超出普通老鄉的範圍。”
楊德祥一皺眉:“他們還有海關的關係,手伸得夠長啊!”
曾大全接著說道:“第二,如果隻是夏風跟海關有關係,因為這次案件夏風才把單據拿出來替白蘇陽脫罪,那夏風就犯了偽造證據罪,要追究他的刑事責任。”
楊德祥問道:“準備采取哪些措施?”
曾大全說道:“我建議直接去夏風的公司查賬,如果他們是臨時起意做的這些事,賬目上一定漏洞百出,一查一個準。”
他一指岩若:
“不過岩隊長不同意。”
“為什麽?”楊德祥表情有點嚴肅。
岩若有點為難,他看了看二人,吞吞吐吐地說道:“局長,有些情況我想跟你單獨匯報。”
楊德祥一愣,他看了看曾大全,又看了看岩若,站起來說道:
“跟我迴辦公室。”
岩若答應一聲,跟在後麵。
曾大全心裏直犯嘀咕:岩若還有什麽事情瞞著我嗎?
來到局長辦公室,楊德祥坐在椅子上,臉色有點不太好看:
“說說吧,到底還有什麽事?”
岩若有點緊張,這件事說出去影響同誌團結,但不說自己就要受罪,他咬咬牙,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局長,您以前在梁河工作,局裏有些事情您不太了解。”
“八年前,我們緝毒支隊,刑偵支隊配合武警去搜剿一夥毒販,結果兩邊打了起來。”
“毒販一個手雷扔在我們兩名同事的腳下,眼看就要爆炸,一名武警排長,奮不顧身直接趴在手雷上,他犧牲了,我們局的兩名同誌安然無恙。”
“其中一名就是現在的刑偵支隊隊長章傑,另一名已經退休了。”
楊德祥抬起頭:“這件事我知道啊,當時州裏開追悼會的時候,我也去了。”
岩若心裏踏實不少:“烈士有個遺孀,帶著兩個孩子在瑞寧做點生意,我們局逢年過節都送點禮品,多少年了,一直沒斷過。”
楊德祥是政治幹部出身,這種事是他的直管,他點點頭:“這是應該的,有什麽問題嗎?”
“今年的禮品沒給她。”
楊德祥眉頭一皺:“為什麽?有什麽理由嗎?”
岩若苦笑道:“我不是告同事的狀,章傑找過曾主任,曾主任說局裏要節約辦公開支,就把禮品停了。”
“胡鬧!”
楊德祥一拍桌子:“曾大全是豬腦子啊,這麽重要的事情為什麽不請示?”
幾乎在一瞬間,楊德祥反應過來:“岩若,這跟查那家公司有什麽關係?”
“局長,那家公司就是那位遺孀的,她叫於芳,跟夏風合夥開的公司。”
“這...”楊德祥頓時詞窮了。
想了一會兒,他剛要說話,岩若又說道:
“去年我還是副隊長的時候,工商局讓我們配合他們查一下風聖公司,當時工商局掌握的情況跟我們現在類似,申請搜查令指定不批,但他們還是去了,結果...”
楊德祥有點緊張:“結果怎麽了?”
“工商局錢局長被市委張書記緊急召見,估計挨了一頓臭訓,迴來後直接把出現場的人罵了一頓,事情不了了之。”
岩若小心地看了一眼楊德祥:“我聽說後來錢局長還親自上門給於芳賠罪。”
楊德祥呆呆發愣:
踢到鐵板上了?。
他揮了揮手,讓岩若出去,他要好好考慮一下這件事怎麽辦?
他真有點煩,把烈士遺孀牽扯進去,除非你有確鑿犯罪的證據,否則想動這種人,至少他這個級別沒這個權利。
那是需要市委開常委會才能定的,甚至還要通報烈士所在部隊。
不查不甘心,查了就惹禍。
要是查出來點什麽還好說,真要是查不出來,自己就是吃不了兜著走了。
本來靠著道聽途說的舉報,自己硬著頭皮查抄了傑陽公司,這已經犯大忌了,再來一次,那就是找死了。
在瑞寧做翡翠生意,僅有極少部分頂級翡翠原石有報關手續,這是貨主害怕被查,損失太大,不得已才做的。
絕大部分翡翠原石都靠走私,這種事所有人都知道,但沒人管也不能管。
海關是緝私的主力,他們在瑞寧江橋邊有一個關卡,每天橋上來來往往的生意人無數,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去早市做生意的。
海關派幾名臨時工在關口站崗,任務就是查驗進出口貨物的報關單,但隻查大貨車。
大多時間,無論是內地人還是緬甸人,都騎著電動車一筐一筐來迴拉石頭,還有緬甸以及東南亞的香煙,食品,肉類等等。
量太小,海關的人基本無視。
一旦嚴格查驗,緬北的貨物過不來,失去了商機,外地人轉頭就走,不帶一絲猶豫的。
沒有了這些做生意的人,瑞寧立刻變成死城。
老百姓就要鬧事。靠出租自家的房產貼補家用,他們是既得利益者,外地人生意做不下去了,房子沒人租了,你讓這些當地人怎麽活?
翡翠生意沒火的時候,租一個當地人的自蓋房,八十到一百元一個月,現在是四五百元一個月,相差的太多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原來缺油少鹽的日子絕對不能再過了!
當地人一邊憎恨外地人來瑞寧賺大錢,一邊享受著外地人帶來的好處。
對一級政府而言,這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大事,關係到邊境的社會穩定,沒人敢觸碰這個底線。
一見局長來了,屋裏幾個人都站了起來,曾大全拿著一份文件遞給楊德祥:
“局長,傑陽珠寶公司代理律師送過來一份文件,說他們的翡翠原石都是從海關買的,還有購買單據。”
楊德祥看了看文件,抬頭問道:“這些證據都核實了嗎?”
經偵大隊隊長岩若答道:“我已經派人過去核實了,不過應該不是假的,他們知道提供假證明的危害。”
楊德祥問道:“你們是什麽意見?”
曾大全迴答道:“兩個方麵入手,第一...”
“根據律師提供的證據,這些單據的付款人都是風聖公司,有幾張付款人是夏風個人,我們需要調查他跟白蘇陽的關係。”
“按照律師說的,白蘇陽和夏風是老鄉,兩個人合夥在海關買原石,但這麽大金額的資金往來,已經超出普通老鄉的範圍。”
楊德祥一皺眉:“他們還有海關的關係,手伸得夠長啊!”
曾大全接著說道:“第二,如果隻是夏風跟海關有關係,因為這次案件夏風才把單據拿出來替白蘇陽脫罪,那夏風就犯了偽造證據罪,要追究他的刑事責任。”
楊德祥問道:“準備采取哪些措施?”
曾大全說道:“我建議直接去夏風的公司查賬,如果他們是臨時起意做的這些事,賬目上一定漏洞百出,一查一個準。”
他一指岩若:
“不過岩隊長不同意。”
“為什麽?”楊德祥表情有點嚴肅。
岩若有點為難,他看了看二人,吞吞吐吐地說道:“局長,有些情況我想跟你單獨匯報。”
楊德祥一愣,他看了看曾大全,又看了看岩若,站起來說道:
“跟我迴辦公室。”
岩若答應一聲,跟在後麵。
曾大全心裏直犯嘀咕:岩若還有什麽事情瞞著我嗎?
來到局長辦公室,楊德祥坐在椅子上,臉色有點不太好看:
“說說吧,到底還有什麽事?”
岩若有點緊張,這件事說出去影響同誌團結,但不說自己就要受罪,他咬咬牙,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局長,您以前在梁河工作,局裏有些事情您不太了解。”
“八年前,我們緝毒支隊,刑偵支隊配合武警去搜剿一夥毒販,結果兩邊打了起來。”
“毒販一個手雷扔在我們兩名同事的腳下,眼看就要爆炸,一名武警排長,奮不顧身直接趴在手雷上,他犧牲了,我們局的兩名同誌安然無恙。”
“其中一名就是現在的刑偵支隊隊長章傑,另一名已經退休了。”
楊德祥抬起頭:“這件事我知道啊,當時州裏開追悼會的時候,我也去了。”
岩若心裏踏實不少:“烈士有個遺孀,帶著兩個孩子在瑞寧做點生意,我們局逢年過節都送點禮品,多少年了,一直沒斷過。”
楊德祥是政治幹部出身,這種事是他的直管,他點點頭:“這是應該的,有什麽問題嗎?”
“今年的禮品沒給她。”
楊德祥眉頭一皺:“為什麽?有什麽理由嗎?”
岩若苦笑道:“我不是告同事的狀,章傑找過曾主任,曾主任說局裏要節約辦公開支,就把禮品停了。”
“胡鬧!”
楊德祥一拍桌子:“曾大全是豬腦子啊,這麽重要的事情為什麽不請示?”
幾乎在一瞬間,楊德祥反應過來:“岩若,這跟查那家公司有什麽關係?”
“局長,那家公司就是那位遺孀的,她叫於芳,跟夏風合夥開的公司。”
“這...”楊德祥頓時詞窮了。
想了一會兒,他剛要說話,岩若又說道:
“去年我還是副隊長的時候,工商局讓我們配合他們查一下風聖公司,當時工商局掌握的情況跟我們現在類似,申請搜查令指定不批,但他們還是去了,結果...”
楊德祥有點緊張:“結果怎麽了?”
“工商局錢局長被市委張書記緊急召見,估計挨了一頓臭訓,迴來後直接把出現場的人罵了一頓,事情不了了之。”
岩若小心地看了一眼楊德祥:“我聽說後來錢局長還親自上門給於芳賠罪。”
楊德祥呆呆發愣:
踢到鐵板上了?。
他揮了揮手,讓岩若出去,他要好好考慮一下這件事怎麽辦?
他真有點煩,把烈士遺孀牽扯進去,除非你有確鑿犯罪的證據,否則想動這種人,至少他這個級別沒這個權利。
那是需要市委開常委會才能定的,甚至還要通報烈士所在部隊。
不查不甘心,查了就惹禍。
要是查出來點什麽還好說,真要是查不出來,自己就是吃不了兜著走了。
本來靠著道聽途說的舉報,自己硬著頭皮查抄了傑陽公司,這已經犯大忌了,再來一次,那就是找死了。
在瑞寧做翡翠生意,僅有極少部分頂級翡翠原石有報關手續,這是貨主害怕被查,損失太大,不得已才做的。
絕大部分翡翠原石都靠走私,這種事所有人都知道,但沒人管也不能管。
海關是緝私的主力,他們在瑞寧江橋邊有一個關卡,每天橋上來來往往的生意人無數,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去早市做生意的。
海關派幾名臨時工在關口站崗,任務就是查驗進出口貨物的報關單,但隻查大貨車。
大多時間,無論是內地人還是緬甸人,都騎著電動車一筐一筐來迴拉石頭,還有緬甸以及東南亞的香煙,食品,肉類等等。
量太小,海關的人基本無視。
一旦嚴格查驗,緬北的貨物過不來,失去了商機,外地人轉頭就走,不帶一絲猶豫的。
沒有了這些做生意的人,瑞寧立刻變成死城。
老百姓就要鬧事。靠出租自家的房產貼補家用,他們是既得利益者,外地人生意做不下去了,房子沒人租了,你讓這些當地人怎麽活?
翡翠生意沒火的時候,租一個當地人的自蓋房,八十到一百元一個月,現在是四五百元一個月,相差的太多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原來缺油少鹽的日子絕對不能再過了!
當地人一邊憎恨外地人來瑞寧賺大錢,一邊享受著外地人帶來的好處。
對一級政府而言,這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大事,關係到邊境的社會穩定,沒人敢觸碰這個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