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古今
劍破雲京的天下第一隻想跑路 作者:流年笙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說句不是那麽恰當的話。
有些時候老臣真的會想,所謂文廟,所謂的文道亞聖,所作所為就一定是對的嗎?
十六年前的時候,張相將臣當做了他的接班人培養,雖無師徒之名,卻有師徒之實。
老臣敬老師的學識,亦敬他那顆為國為民的心。
但至始至終老臣都不認同老師的行事風格。
過剛易折,老師看待世界永遠是站在他自己的角度去看,他覺得對,他就會去做。
但在這一過程當中,影響到的無數人,老師總是看不見,又或者說,老師選擇性的忽略了這一切。
在他眼中,隻要能達成目的,多大的損失都可以被接受。
二十多年前江南那數百萬亡魂,兩年前的交州,還有老師他自己……
幾十年來一直如此,一次又一次。
每一次改革,每一次行動,帶來的都是那無窮無盡的仇恨,是那持續幾十年的戰爭。
交州也好,江南也罷,實質今日,那裏的百姓對朝廷仍無一絲一毫的信任。
能夠維持現在的狀況,全靠當地駐軍的暴力威壓。
老臣可以肯定的說,倘若部署在這兩地的重兵一撤,新的暴亂會在極短的時間內產生。
老師總覺得隻要能壓得住,一切就都不是問題。
殊不知百姓的恨意會綿延數代之久。
而我大餘,早就沒了足夠的時間去應對這一切。
而破滅天機樓的行為更是不智。
不是說不該對付天機樓,但我們付出的代價太大太大,產生的後果我朝也無力去承擔。
在老師第一次告訴老臣覆滅天機樓的計劃之時,老臣就竭力反對。
但老師一次又一次反駁了當時的老臣,舉出了一個又一個例子。
跟老臣說,天機樓必須覆滅。
說天機樓是世間最大的禍患。
一直到兩年前計劃執行前,老師依舊是那般頑固,頑固到冥頑不靈,頑固到帶著所有人一起跟著他發瘋。
那時的臣就想,老師他是文道亞聖,對世事的見解極深,再加上他執政幾十年,自然是比我看的要清楚的。
想著想著,時間久了,老臣也信了老師的話,相信天機樓一旦覆滅,大餘就會走向一個輝煌的未來。
但兩年過去了,我都看到了些什麽?
我大餘不僅沒有一絲一毫的好轉,反倒呈現出一副國之將亡的局麵。
消失的天災再次出現,甚至於說,古往今來,從未有哪個時期如現在的大餘這般,災劫不斷。
全年上下,每一天都有災難發生,處處皆是民不聊生之相。
四方的戰亂也是愈演愈烈。
全國上下,唯一一塊稍稍安定點的地方,竟是那水淹雍州的大魔的地盤。
最少那裏還算風調雨順,隻有地動的侵擾,不似其他地區……
何其可笑?何其可悲?
我煌煌大餘做的竟還不如一個卑劣的魔頭。
陛下你覺得,這就是他們口中那光明的未來嗎?”
說到最後,林雲年的臉越脹越紅,整個人渾身發抖,咳嗽不停。
許久,在君言擔心的目光之中,林雲年放下了手中的手帕。
一抹猩紅清晰的映入了君言的視線之中。
“林師,你……”
擺了擺手,製止了君言想要喊禦醫的行為。
眼前有些發黑的林雲年靠在了椅子上,緩了好一會後,才又一次睜開了眼睛,看向了滿臉憂慮之色的君言。
“陛下不必太過擔心,老臣的身體老臣自己知道,老臣隻是有些累了,並無大礙。”
望著臉色蒼白的林雲年,君言張了張嘴,想要說些什麽,但最終卻什麽都沒能說出口。
許久許久,君言低下了頭,神色晦明不定。
極低極低的聲音在寬大的禦書房內響起。
“林師,如果是老祖宗的話,大餘的局勢會好些嗎?”
話音落下的一瞬,林雲年顧不上難受,猛地看向了麵前低著頭的君言。
內心之中的情緒不斷翻騰,千百種情緒最後化作了一聲長長的歎息,和那稍顯不敬的行為。
老人忍著心口的疼痛,緩步走到了少年的身前。
愈發蒼老的手停在了少年的腦袋上,以最為溫柔的方式揉了又揉。
因疼痛而稍顯顫抖的語調也變得盡可能的溫和,似是年事已高的爺爺看待最讓自己驕傲的孫子那般。
“陛下,這樣的話今後就莫要再提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就,每一代都有屬於自己的驕傲。
您從來都不比任何人差,不比先皇差,也不比太祖差。
謙虛是一種美德,但作為大餘的天子您不需要也不能妄自菲薄。
崇古是這片土地上幾千年來傳承的美德,但這並不意味著古要強於今。
因為距離,因為久遠,因為不會產生任何利益糾紛,因為可以凝聚共同的目標。
所以我們可以盡情的去美化那些古老的東西,讓那些古老在現在看起來顯得是那般美好。
但這絕不意味著今人要比古人差。
更準確的說,時代在發展,在進步。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每一代人都在進步,一代強於一代。
或許您會覺得古人有許許多多美好的品質,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比今人更強。
一方麵,因為大家沒法接觸,距離產生美,您看到的東西本就被美化過。
另一方麵,您可以換個角度去對比,嚐試著去拿自己的長處去和他們對比,而非是拿前人的長處來比自己的短板。
在不同的環境下成長,自然會擅長不同的東西。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東西,發揚自己的長處才是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揚長避短是為智。
前人有前人的驕傲,今人也有今人的拚搏。
每一代的努力都是為了讓下一代人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之上。
從萬年前的茹毛飲血,到今日的大餘,人族一直都是在進步的。
老臣可以驕傲的跟您說,古往今來的所有朝代之中,
大餘或許不是領土麵積最大的,但大餘絕對是養活百姓最多的朝代。
而這便是時代進步的結果。
至於太祖,毋庸置疑,太祖奠定了我大餘的基石,對大餘的貢獻無人可比。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比您更適合天子的位置。
根據我朝的史書記載,太祖在位時,便時常勞民傷財,引出各種禍事。
晚年之時更是大興土木,在全天下不顧代價的收集靈藥。
言官如此記載,現實隻會更甚。
您要明白,開國和守成從來都不是一個概念。
開國之時,所有人都有著共同利益,有著足夠多的好處可以去賺取。
但守成之時,利益已然分配完畢,更多的隻會是彼此之間就著現有的權力框架不斷鬥爭。
在一切欣欣向榮,利益尚未分配完畢之時,以太祖的威壓,尚且惹得民聲哀怨,遑論現在這搖搖欲墜的時代?
現在的大餘真的已經經不起折騰了。
如果再說直白些的話,太祖其實不應該出現才是。
故事隻是故事,牌匾隻是牌匾。
他若不出現,所有人敬他,愛他,忽視他所有的缺陷。
他是朝野敬重的大餘太祖。
但當故事中的人真正出現在了現實之時,大家考慮的就會是另外一些東西了。
太祖終是老了,也不了解當下的時代。
比起太祖,陛下您其實才是大餘當下最好的君主。
這一點,在您十歲那年,在您勇敢站出來的那一刻,老臣就很肯定。
六年來的相處,更是讓老臣堅定了這一信念。
眼下的大餘,需要的就是如您這般的君主。”
有些時候老臣真的會想,所謂文廟,所謂的文道亞聖,所作所為就一定是對的嗎?
十六年前的時候,張相將臣當做了他的接班人培養,雖無師徒之名,卻有師徒之實。
老臣敬老師的學識,亦敬他那顆為國為民的心。
但至始至終老臣都不認同老師的行事風格。
過剛易折,老師看待世界永遠是站在他自己的角度去看,他覺得對,他就會去做。
但在這一過程當中,影響到的無數人,老師總是看不見,又或者說,老師選擇性的忽略了這一切。
在他眼中,隻要能達成目的,多大的損失都可以被接受。
二十多年前江南那數百萬亡魂,兩年前的交州,還有老師他自己……
幾十年來一直如此,一次又一次。
每一次改革,每一次行動,帶來的都是那無窮無盡的仇恨,是那持續幾十年的戰爭。
交州也好,江南也罷,實質今日,那裏的百姓對朝廷仍無一絲一毫的信任。
能夠維持現在的狀況,全靠當地駐軍的暴力威壓。
老臣可以肯定的說,倘若部署在這兩地的重兵一撤,新的暴亂會在極短的時間內產生。
老師總覺得隻要能壓得住,一切就都不是問題。
殊不知百姓的恨意會綿延數代之久。
而我大餘,早就沒了足夠的時間去應對這一切。
而破滅天機樓的行為更是不智。
不是說不該對付天機樓,但我們付出的代價太大太大,產生的後果我朝也無力去承擔。
在老師第一次告訴老臣覆滅天機樓的計劃之時,老臣就竭力反對。
但老師一次又一次反駁了當時的老臣,舉出了一個又一個例子。
跟老臣說,天機樓必須覆滅。
說天機樓是世間最大的禍患。
一直到兩年前計劃執行前,老師依舊是那般頑固,頑固到冥頑不靈,頑固到帶著所有人一起跟著他發瘋。
那時的臣就想,老師他是文道亞聖,對世事的見解極深,再加上他執政幾十年,自然是比我看的要清楚的。
想著想著,時間久了,老臣也信了老師的話,相信天機樓一旦覆滅,大餘就會走向一個輝煌的未來。
但兩年過去了,我都看到了些什麽?
我大餘不僅沒有一絲一毫的好轉,反倒呈現出一副國之將亡的局麵。
消失的天災再次出現,甚至於說,古往今來,從未有哪個時期如現在的大餘這般,災劫不斷。
全年上下,每一天都有災難發生,處處皆是民不聊生之相。
四方的戰亂也是愈演愈烈。
全國上下,唯一一塊稍稍安定點的地方,竟是那水淹雍州的大魔的地盤。
最少那裏還算風調雨順,隻有地動的侵擾,不似其他地區……
何其可笑?何其可悲?
我煌煌大餘做的竟還不如一個卑劣的魔頭。
陛下你覺得,這就是他們口中那光明的未來嗎?”
說到最後,林雲年的臉越脹越紅,整個人渾身發抖,咳嗽不停。
許久,在君言擔心的目光之中,林雲年放下了手中的手帕。
一抹猩紅清晰的映入了君言的視線之中。
“林師,你……”
擺了擺手,製止了君言想要喊禦醫的行為。
眼前有些發黑的林雲年靠在了椅子上,緩了好一會後,才又一次睜開了眼睛,看向了滿臉憂慮之色的君言。
“陛下不必太過擔心,老臣的身體老臣自己知道,老臣隻是有些累了,並無大礙。”
望著臉色蒼白的林雲年,君言張了張嘴,想要說些什麽,但最終卻什麽都沒能說出口。
許久許久,君言低下了頭,神色晦明不定。
極低極低的聲音在寬大的禦書房內響起。
“林師,如果是老祖宗的話,大餘的局勢會好些嗎?”
話音落下的一瞬,林雲年顧不上難受,猛地看向了麵前低著頭的君言。
內心之中的情緒不斷翻騰,千百種情緒最後化作了一聲長長的歎息,和那稍顯不敬的行為。
老人忍著心口的疼痛,緩步走到了少年的身前。
愈發蒼老的手停在了少年的腦袋上,以最為溫柔的方式揉了又揉。
因疼痛而稍顯顫抖的語調也變得盡可能的溫和,似是年事已高的爺爺看待最讓自己驕傲的孫子那般。
“陛下,這樣的話今後就莫要再提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就,每一代都有屬於自己的驕傲。
您從來都不比任何人差,不比先皇差,也不比太祖差。
謙虛是一種美德,但作為大餘的天子您不需要也不能妄自菲薄。
崇古是這片土地上幾千年來傳承的美德,但這並不意味著古要強於今。
因為距離,因為久遠,因為不會產生任何利益糾紛,因為可以凝聚共同的目標。
所以我們可以盡情的去美化那些古老的東西,讓那些古老在現在看起來顯得是那般美好。
但這絕不意味著今人要比古人差。
更準確的說,時代在發展,在進步。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每一代人都在進步,一代強於一代。
或許您會覺得古人有許許多多美好的品質,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比今人更強。
一方麵,因為大家沒法接觸,距離產生美,您看到的東西本就被美化過。
另一方麵,您可以換個角度去對比,嚐試著去拿自己的長處去和他們對比,而非是拿前人的長處來比自己的短板。
在不同的環境下成長,自然會擅長不同的東西。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東西,發揚自己的長處才是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揚長避短是為智。
前人有前人的驕傲,今人也有今人的拚搏。
每一代的努力都是為了讓下一代人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之上。
從萬年前的茹毛飲血,到今日的大餘,人族一直都是在進步的。
老臣可以驕傲的跟您說,古往今來的所有朝代之中,
大餘或許不是領土麵積最大的,但大餘絕對是養活百姓最多的朝代。
而這便是時代進步的結果。
至於太祖,毋庸置疑,太祖奠定了我大餘的基石,對大餘的貢獻無人可比。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比您更適合天子的位置。
根據我朝的史書記載,太祖在位時,便時常勞民傷財,引出各種禍事。
晚年之時更是大興土木,在全天下不顧代價的收集靈藥。
言官如此記載,現實隻會更甚。
您要明白,開國和守成從來都不是一個概念。
開國之時,所有人都有著共同利益,有著足夠多的好處可以去賺取。
但守成之時,利益已然分配完畢,更多的隻會是彼此之間就著現有的權力框架不斷鬥爭。
在一切欣欣向榮,利益尚未分配完畢之時,以太祖的威壓,尚且惹得民聲哀怨,遑論現在這搖搖欲墜的時代?
現在的大餘真的已經經不起折騰了。
如果再說直白些的話,太祖其實不應該出現才是。
故事隻是故事,牌匾隻是牌匾。
他若不出現,所有人敬他,愛他,忽視他所有的缺陷。
他是朝野敬重的大餘太祖。
但當故事中的人真正出現在了現實之時,大家考慮的就會是另外一些東西了。
太祖終是老了,也不了解當下的時代。
比起太祖,陛下您其實才是大餘當下最好的君主。
這一點,在您十歲那年,在您勇敢站出來的那一刻,老臣就很肯定。
六年來的相處,更是讓老臣堅定了這一信念。
眼下的大餘,需要的就是如您這般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