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玩轉官場,海瑞兇猛!
大明嘉靖:從長生開始 作者:江中斬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什麽叫官場?
一旦為官,出則排場,入則“氣場”,此謂之官場。
全浙江的紅袍、紫袍俱在此地,官氣豈止逼人。
一雙雙目光都不禁望向了手持天子劍緩緩走來的海瑞。
“到了,舉人大老爺終於到了。”何茂才故意嚷道。
在座的人,哪個不是科甲正途,哪個不是進士及第,可海瑞呢,區區一個舉人罷了。
官場中,哪怕同為進士,也有一甲、二甲、三甲之分,而文人相輕,同年進士尚且彼此看不起,又何況是個舉人?
一句話。
在座的人眼神都發生了些微妙的變化,望著海瑞的目光,逐漸帶上了不加掩飾地審視意味。
海瑞仿佛什麽都沒有聽到,穩健而平實走著,反倒是身後跟著的徐渭,無形中像是中了一箭。
再望向浙官們時,眼睛裏,流露出不善的意味。
鄭泌昌見狀,瞪了眼何茂才,率先站起來了。
別管海瑞是什麽出身,縱然是個泥腿子,手握著天子劍,整個浙江官場都不能怠慢。
這老何,又犯糊塗。
知道嘴賤了的何茂才,和那些官員不得不都懶懶地站了起來。
心累的鄭泌昌,隻能笑著走上前去,“海知縣辛苦了,快,請坐。”
順著鄭泌昌手指的方向,海瑞眼神閃動,他的位子,居然安排在何茂才對麵的第一位,這就顯然是職低位高了。
鄭泌昌如此安排,用意很明顯,他海瑞是皇上欽點的,又賜了天子劍,尊他就是尊皇上。
更重要的是,在海瑞淳安知縣的權責之外,皇上另準海瑞查察新安江水災真相,那麽,海瑞的態度就至關重要,籠絡好了,新安江的事就此了結了。
按官場規矩,海瑞這時便應自己謙讓,說些不敢之類的話,小小的知縣,要在以往,連這堂上都上不了,和這裏的官員們地位差別實在太大。
海瑞謙讓一下,鄭泌昌等人再捧一下,來迴拉扯幾個迴合,海瑞勉為其難再坐下,如此這番,方顯浙官上下的和諧。
誰知海瑞竟沒半點謙讓,連對鄭泌昌、何茂才都沒有見禮的意思,就直接走到那個位子坐了下來。
徐渭沒有座,站到了海瑞的身側。
這下,反倒是鄭泌昌有些繃不住了,何茂才等官員的臉色更是難看了。
何茂才不滿的望向海瑞,四目相對,心裏不禁一凜。
海瑞的目光在燈籠光的照耀下,像點了漆,閃出兩點精光,比燈籠光還亮!
那股透出逼人的寒氣,竟然完全壓過了所有人的官氣。
但畢竟職位在,又是掌刑名的,官氣不行,何茂才便擺出了威煞:“淳安全縣被淹,幾十萬生民的田地被毀,海知縣在福建想必也知道了,現在,糧食的事,省府已經給淳安解決了,那一百萬石糧食,夠淳安百姓吃到明年去。”
說到這裏,何茂才心裏全是膩歪,為了抵平這些糧食,剛才堂上差點沒打起來,從鼻子裏出氣道:“最大的問題解決了,海知縣到了淳安,隻用幹兩件事即可,一是補種田苗,二是重建淳安,其他的,不要去管。”
這是浙江官場商量好的海瑞行為準則。
至於新安江九縣決口的事,浙江官場不允許海瑞去查,更不會予以配合。
如果海瑞執意去查,那麽出了什麽問題,後果自負。
既有勸說,又有警告,下馬威的話語,海瑞聽懂了,徐渭也聽懂了。
“好!”海瑞答道。
鄭泌昌、何茂才以及在座的浙江官員都愣住了。
就這麽簡單?就唬住了海瑞?
所有浙江官員都有種不真實地感覺,然後就感慨傳言害人啊。
傳言中的海瑞剛正不阿,事事必較,是個難纏的人,但今兒一見,相距甚遠啊。
八成是海瑞的“不懂官場規矩”,被福建那邊的人錯以為了難纏。
這是個“識時務”的人。
早知是這樣,浙江官場又何須這般如臨大敵?
一時間,人心頓時鬆弛了。
徐渭急了,新安江九縣決口的事不查,部堂大人在詔獄中,恐怕永無出獄之日。
還是那句話,自古天子不認錯,皇上已經認定了新安江水災有貓膩,那就必須有貓膩,不然,於皇上麵上無光,又何況新安江真的有貓膩。
當今局勢,要麽嚴閣老、徐尚書、小閣老在詔獄裏死,要麽部堂大人在詔獄裏死,要麽全都死。
如若海瑞上奏皇上,新安江水災是天災,反證天子之錯,依靠朝中力量,嚴閣老、徐閣老、小閣老可能會脫困,但部堂大人的失察誤國之罪可就坐實了。
徐渭就要上前,卻發現海瑞轉望向了他,目光中是那種善意勸止的意味,略想了想,便又沉默了下來。
鄭泌昌著實沒有想到這個海瑞一上來會如此的“軟弱可欺”,在浙江官場麵前,連叫板一句都不敢。
雖然沒有料到,但這個變故,浙江官場,乃至於京裏的人,都是喜聞樂見的,鄭泌昌給了何茂才一個眼神,坐迴了原位,恢複了暫代浙江巡撫理事的威儀。
來人這麽識趣,那浙江官場也該有點表示表示。
何茂才接過了眼神,清了清嗓子,也坐了下來,“海知縣,補苗、重建淳安之時,若有所需,皆可公文急報省府,能解決的,省府必會出手相助。”
“鄭大人,何大人,聽說皇上天恩,恩免淳安三年賦稅,淳安既無近日糧食之憂,又無遠日賦稅之苦,今淳安全縣耕田被淹,下官想改全縣耕田為桑田,以富縣民。”
海瑞沒有客氣,順著杆子往上爬道:“淳安近四十萬畝良田改種的桑苗,請諸位大人予以幫扶。”
種桑,遠比種稻高,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朝廷之所以不敢在江南大範圍改稻為桑,所懼怕的,是有商人囤積居奇大肆抬高糧價,讓百姓無糧可食。
而今卻不一樣,如何茂才所說,那一百萬石糧食,夠淳安百姓吃到明年,而改種桑樹後,再晚今秋淳安縣民就能賺到銀子。
三年免除賦稅,足以讓淳安縣民富甲江南。
死一般的沉寂。
鄭泌昌、何茂才,和浙江官員們,怎麽也沒有想到,在浙江會以這種形式改稻為桑。
可與預期所想的獲益者出現了些許出入,獲益者,不是京裏的人,不是浙江官場,而是淳安縣民。
浙官們個個像吃了死蒼蠅那般惡心。
“桑苗會準時送到淳安。”鄭泌昌心情早已灰惡得不行,也不等別人說什麽,手一揮,第一個向外走去。
一旦為官,出則排場,入則“氣場”,此謂之官場。
全浙江的紅袍、紫袍俱在此地,官氣豈止逼人。
一雙雙目光都不禁望向了手持天子劍緩緩走來的海瑞。
“到了,舉人大老爺終於到了。”何茂才故意嚷道。
在座的人,哪個不是科甲正途,哪個不是進士及第,可海瑞呢,區區一個舉人罷了。
官場中,哪怕同為進士,也有一甲、二甲、三甲之分,而文人相輕,同年進士尚且彼此看不起,又何況是個舉人?
一句話。
在座的人眼神都發生了些微妙的變化,望著海瑞的目光,逐漸帶上了不加掩飾地審視意味。
海瑞仿佛什麽都沒有聽到,穩健而平實走著,反倒是身後跟著的徐渭,無形中像是中了一箭。
再望向浙官們時,眼睛裏,流露出不善的意味。
鄭泌昌見狀,瞪了眼何茂才,率先站起來了。
別管海瑞是什麽出身,縱然是個泥腿子,手握著天子劍,整個浙江官場都不能怠慢。
這老何,又犯糊塗。
知道嘴賤了的何茂才,和那些官員不得不都懶懶地站了起來。
心累的鄭泌昌,隻能笑著走上前去,“海知縣辛苦了,快,請坐。”
順著鄭泌昌手指的方向,海瑞眼神閃動,他的位子,居然安排在何茂才對麵的第一位,這就顯然是職低位高了。
鄭泌昌如此安排,用意很明顯,他海瑞是皇上欽點的,又賜了天子劍,尊他就是尊皇上。
更重要的是,在海瑞淳安知縣的權責之外,皇上另準海瑞查察新安江水災真相,那麽,海瑞的態度就至關重要,籠絡好了,新安江的事就此了結了。
按官場規矩,海瑞這時便應自己謙讓,說些不敢之類的話,小小的知縣,要在以往,連這堂上都上不了,和這裏的官員們地位差別實在太大。
海瑞謙讓一下,鄭泌昌等人再捧一下,來迴拉扯幾個迴合,海瑞勉為其難再坐下,如此這番,方顯浙官上下的和諧。
誰知海瑞竟沒半點謙讓,連對鄭泌昌、何茂才都沒有見禮的意思,就直接走到那個位子坐了下來。
徐渭沒有座,站到了海瑞的身側。
這下,反倒是鄭泌昌有些繃不住了,何茂才等官員的臉色更是難看了。
何茂才不滿的望向海瑞,四目相對,心裏不禁一凜。
海瑞的目光在燈籠光的照耀下,像點了漆,閃出兩點精光,比燈籠光還亮!
那股透出逼人的寒氣,竟然完全壓過了所有人的官氣。
但畢竟職位在,又是掌刑名的,官氣不行,何茂才便擺出了威煞:“淳安全縣被淹,幾十萬生民的田地被毀,海知縣在福建想必也知道了,現在,糧食的事,省府已經給淳安解決了,那一百萬石糧食,夠淳安百姓吃到明年去。”
說到這裏,何茂才心裏全是膩歪,為了抵平這些糧食,剛才堂上差點沒打起來,從鼻子裏出氣道:“最大的問題解決了,海知縣到了淳安,隻用幹兩件事即可,一是補種田苗,二是重建淳安,其他的,不要去管。”
這是浙江官場商量好的海瑞行為準則。
至於新安江九縣決口的事,浙江官場不允許海瑞去查,更不會予以配合。
如果海瑞執意去查,那麽出了什麽問題,後果自負。
既有勸說,又有警告,下馬威的話語,海瑞聽懂了,徐渭也聽懂了。
“好!”海瑞答道。
鄭泌昌、何茂才以及在座的浙江官員都愣住了。
就這麽簡單?就唬住了海瑞?
所有浙江官員都有種不真實地感覺,然後就感慨傳言害人啊。
傳言中的海瑞剛正不阿,事事必較,是個難纏的人,但今兒一見,相距甚遠啊。
八成是海瑞的“不懂官場規矩”,被福建那邊的人錯以為了難纏。
這是個“識時務”的人。
早知是這樣,浙江官場又何須這般如臨大敵?
一時間,人心頓時鬆弛了。
徐渭急了,新安江九縣決口的事不查,部堂大人在詔獄中,恐怕永無出獄之日。
還是那句話,自古天子不認錯,皇上已經認定了新安江水災有貓膩,那就必須有貓膩,不然,於皇上麵上無光,又何況新安江真的有貓膩。
當今局勢,要麽嚴閣老、徐尚書、小閣老在詔獄裏死,要麽部堂大人在詔獄裏死,要麽全都死。
如若海瑞上奏皇上,新安江水災是天災,反證天子之錯,依靠朝中力量,嚴閣老、徐閣老、小閣老可能會脫困,但部堂大人的失察誤國之罪可就坐實了。
徐渭就要上前,卻發現海瑞轉望向了他,目光中是那種善意勸止的意味,略想了想,便又沉默了下來。
鄭泌昌著實沒有想到這個海瑞一上來會如此的“軟弱可欺”,在浙江官場麵前,連叫板一句都不敢。
雖然沒有料到,但這個變故,浙江官場,乃至於京裏的人,都是喜聞樂見的,鄭泌昌給了何茂才一個眼神,坐迴了原位,恢複了暫代浙江巡撫理事的威儀。
來人這麽識趣,那浙江官場也該有點表示表示。
何茂才接過了眼神,清了清嗓子,也坐了下來,“海知縣,補苗、重建淳安之時,若有所需,皆可公文急報省府,能解決的,省府必會出手相助。”
“鄭大人,何大人,聽說皇上天恩,恩免淳安三年賦稅,淳安既無近日糧食之憂,又無遠日賦稅之苦,今淳安全縣耕田被淹,下官想改全縣耕田為桑田,以富縣民。”
海瑞沒有客氣,順著杆子往上爬道:“淳安近四十萬畝良田改種的桑苗,請諸位大人予以幫扶。”
種桑,遠比種稻高,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朝廷之所以不敢在江南大範圍改稻為桑,所懼怕的,是有商人囤積居奇大肆抬高糧價,讓百姓無糧可食。
而今卻不一樣,如何茂才所說,那一百萬石糧食,夠淳安百姓吃到明年,而改種桑樹後,再晚今秋淳安縣民就能賺到銀子。
三年免除賦稅,足以讓淳安縣民富甲江南。
死一般的沉寂。
鄭泌昌、何茂才,和浙江官員們,怎麽也沒有想到,在浙江會以這種形式改稻為桑。
可與預期所想的獲益者出現了些許出入,獲益者,不是京裏的人,不是浙江官場,而是淳安縣民。
浙官們個個像吃了死蒼蠅那般惡心。
“桑苗會準時送到淳安。”鄭泌昌心情早已灰惡得不行,也不等別人說什麽,手一揮,第一個向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