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景辰聞言,故作神秘,壓低聲音說道:“京城那邊有變動,瞿家開始暗中推動立儲之事,形勢不利於純王,故而需要提前做一些準備。”
瞿家作為皇後娘娘的母族,一直以來都是堅定地支持著安王。他們心中清楚,如果能夠成功地幫助安王登上太子之位,那麽瞿家在朝中的地位必將如日中天、更上一層樓。
尤惟明等三人乃是地方武將,若是放在從前,以他們手中所掌握的實權和自身的實力,對於瞿家這樣的權貴家族或許並不會感到畏懼。
然而,事到如今,他們已經選擇投身於純王的陣營之中。
如此一來,一旦安王最終得以成為太子,像他們這種手握重兵卻並非安王嫡係的武將們,恐怕將會麵臨被徹底清算的命運。
此時此刻,擺在他們麵前的道路僅有兩條。
其一,便是迅速改變立場,立即轉投安王一方。
其二,則是堅持自己最初的選擇,一條道走到黑,與安王對抗到底。
三人麵麵相覷,彼此交換著眼神。
尤惟明按捺不住內心的焦慮和埋怨,他狠狠地瞪了一眼身旁的江景辰。
“江老弟啊!當初我就曾跟你講過,我根本不願意卷入這場權力鬥爭當中去站隊,可你呢?非要苦苦相逼,非得讓我做出抉擇。”
“現在可好,聖上正值春秋鼎盛之年,那兩位王爺怎會如此迫不及待地想要在這個節骨眼兒上爭鬥不休呢?”
譚磊聽後,連連點頭表示讚同,並隨聲附和道:“就是啊!聖上才剛剛登基未滿十年而已,那兩位王爺未免也太過性急了一些吧。”
一直沉默不語的黃宏耀突然皺起了眉頭,麵色凝重,壓低聲音緩緩說道:“其實並非那兩位王爺心急,而是整個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們都開始著急了。”
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儲君’,若無明確的繼承人選,國家社稷便難以穩固,所以,各方才會紛紛暗中較勁,試圖盡早扶持心目中理想的皇子上位。
說是理想的皇子,實際上是以自身家族利益出發,誰坐上那個位置對己方有利,便推誰上位。
儲君有德也好,無能也罷,是否適合坐那個位置,根本不在那些重臣的考慮範圍。
以那些文人的氣性,加上三省主官坐鎮中樞,即便儲君蠢笨如豬,他們也有信心和能力穩定江山。
黃宏耀沒有把話說的太直白,但尤惟明和譚磊都聽懂了。
京城乃是權利核心之地,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便是離權利最近之人,每個人都在想著如何爭取到更大的權利。
有了足夠的權利,他們才能施展才華,實現心中抱負,才能夠治理天下,為民請命。
當今聖上太過強勢,且有意開始集權,這對文武百官而言並非好事。
故而,朝堂文武百官迫切需要一位儲君站出來,擋在他們前麵。
立太子易,廢太子難。
於聖上而言,一旦立了太子,手中尚未集中的權利將再度分出。
常言道:皇家無父子,隻有君臣。
儲君也是君。
聖上心中宏圖霸業尚未開始,如何舍得在這時候分權出去?
瞿家在這時候發動,該不會是有人在背後蠱惑,想利用儲君來製衡聖上吧?
尤惟明思緒紛亂,與譚磊和黃宏耀再度交換了眼神,隨後將目光落在江景辰身上。
“江老弟,你剛才說的準備……是要準備什麽,能否細說?”
“這個……”
江景辰故作為難,遲疑良久,方才開口說道:“我當你們是親哥,有話也不藏著掖著,純王殿下給我發了密信,命我提前準備好人馬,靜待入京清君側。”
“清……清……君側?”尤惟明瞠目結舌。
古往今來,的確有過不少藩王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動兵變,造反奪天下。
成敗暫且不說,人家好歹是藩王,有封地,有人馬,有糧草。
純王有什麽?
聖上雖分封諸王,但太子未立,諸王未曾就藩。
人馬從哪裏來?
糧草從哪裏來?
清君側?
清什麽君側?
尤惟明內心極度無語,卻不敢在麵上表露半分,小心翼翼說道:“江老弟,這件事情太大了,老哥我不過是鄯州中軍主將,哪裏有資格參與其中。”
江景辰正色道:“尤大哥何必自謙,你加上黃大哥與譚大哥,麾下五萬餘人,再有趙老將軍與閔大人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譚磊驚唿:“趙老將軍和閔大人竟也投入純王麾下了嗎?”
江景辰迴應道:“這件事還需三位大哥出麵,將人請來,屆時我自有把握說服趙老將軍與閔大人。”
“這件事太大,你確定有把握說服那兩位大人嗎?”黃宏耀滿臉凝重。
若是成功,可架空聖上,尊純王太子之位以監國。
隴右道地理位置特殊,倘若能說服閔、趙兩位大人,再與純王裏應外合的話……
念及此處,黃宏耀緊跟著追問道:“南衙有多少人馬能夠配合王爺行事?”
京城禁軍由北衙六軍、東宮十率以及南衙十六衛組成。
北衙六軍是聖上親兵,負責保衛聖上,東宮十率則是太子衛隊,南衙十六衛則負責京城戒備,其中金吾衛掌管宮中和城中的防備。
江景辰毫不猶豫迴應道:“我有十分把握能夠說服那兩位大人,南衙左金吾衛大將軍是純王殿下的人。”
譚磊陷入沉默,再度與尤惟明及黃宏耀交換眼神。
江景辰見狀,直言道:“三位大哥是將我當成外人了?有話直說便是,光是看來看去能交流些什麽?”
譚磊陪笑道:“兄弟莫要誤會,你比我親兄弟還早親,隻不過茲事體大,我們也不敢輕易答應。”
江景辰道:“那件事隻是提前準備,未雨綢繆,更何況我眼下也隻是讓三位老哥出麵邀請閔、趙兩位大人,不為難吧?”
黃宏耀搖了搖頭:“不為難,隻不過我們三人的麵子,恐怕還沒有那麽大。”
閔盛元乃是隴右道節度使,趙璞程乃是安西軍主將,兼安西大都護。
以他們三人的身份,請一個人都難,更何況是請兩位。
尤惟明輕歎道:“承蒙兄弟看得起,奈何我們三人位卑言輕,隻是……”
不等對方把話說完,江景辰便打斷道:“胡國公與趙老將軍少年時有些情誼,閔大人必定會給純王殿下麵子,帖子我稍後便派人送去,三位大哥隻需出麵作陪即可。”
瞿家作為皇後娘娘的母族,一直以來都是堅定地支持著安王。他們心中清楚,如果能夠成功地幫助安王登上太子之位,那麽瞿家在朝中的地位必將如日中天、更上一層樓。
尤惟明等三人乃是地方武將,若是放在從前,以他們手中所掌握的實權和自身的實力,對於瞿家這樣的權貴家族或許並不會感到畏懼。
然而,事到如今,他們已經選擇投身於純王的陣營之中。
如此一來,一旦安王最終得以成為太子,像他們這種手握重兵卻並非安王嫡係的武將們,恐怕將會麵臨被徹底清算的命運。
此時此刻,擺在他們麵前的道路僅有兩條。
其一,便是迅速改變立場,立即轉投安王一方。
其二,則是堅持自己最初的選擇,一條道走到黑,與安王對抗到底。
三人麵麵相覷,彼此交換著眼神。
尤惟明按捺不住內心的焦慮和埋怨,他狠狠地瞪了一眼身旁的江景辰。
“江老弟啊!當初我就曾跟你講過,我根本不願意卷入這場權力鬥爭當中去站隊,可你呢?非要苦苦相逼,非得讓我做出抉擇。”
“現在可好,聖上正值春秋鼎盛之年,那兩位王爺怎會如此迫不及待地想要在這個節骨眼兒上爭鬥不休呢?”
譚磊聽後,連連點頭表示讚同,並隨聲附和道:“就是啊!聖上才剛剛登基未滿十年而已,那兩位王爺未免也太過性急了一些吧。”
一直沉默不語的黃宏耀突然皺起了眉頭,麵色凝重,壓低聲音緩緩說道:“其實並非那兩位王爺心急,而是整個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們都開始著急了。”
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儲君’,若無明確的繼承人選,國家社稷便難以穩固,所以,各方才會紛紛暗中較勁,試圖盡早扶持心目中理想的皇子上位。
說是理想的皇子,實際上是以自身家族利益出發,誰坐上那個位置對己方有利,便推誰上位。
儲君有德也好,無能也罷,是否適合坐那個位置,根本不在那些重臣的考慮範圍。
以那些文人的氣性,加上三省主官坐鎮中樞,即便儲君蠢笨如豬,他們也有信心和能力穩定江山。
黃宏耀沒有把話說的太直白,但尤惟明和譚磊都聽懂了。
京城乃是權利核心之地,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便是離權利最近之人,每個人都在想著如何爭取到更大的權利。
有了足夠的權利,他們才能施展才華,實現心中抱負,才能夠治理天下,為民請命。
當今聖上太過強勢,且有意開始集權,這對文武百官而言並非好事。
故而,朝堂文武百官迫切需要一位儲君站出來,擋在他們前麵。
立太子易,廢太子難。
於聖上而言,一旦立了太子,手中尚未集中的權利將再度分出。
常言道:皇家無父子,隻有君臣。
儲君也是君。
聖上心中宏圖霸業尚未開始,如何舍得在這時候分權出去?
瞿家在這時候發動,該不會是有人在背後蠱惑,想利用儲君來製衡聖上吧?
尤惟明思緒紛亂,與譚磊和黃宏耀再度交換了眼神,隨後將目光落在江景辰身上。
“江老弟,你剛才說的準備……是要準備什麽,能否細說?”
“這個……”
江景辰故作為難,遲疑良久,方才開口說道:“我當你們是親哥,有話也不藏著掖著,純王殿下給我發了密信,命我提前準備好人馬,靜待入京清君側。”
“清……清……君側?”尤惟明瞠目結舌。
古往今來,的確有過不少藩王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動兵變,造反奪天下。
成敗暫且不說,人家好歹是藩王,有封地,有人馬,有糧草。
純王有什麽?
聖上雖分封諸王,但太子未立,諸王未曾就藩。
人馬從哪裏來?
糧草從哪裏來?
清君側?
清什麽君側?
尤惟明內心極度無語,卻不敢在麵上表露半分,小心翼翼說道:“江老弟,這件事情太大了,老哥我不過是鄯州中軍主將,哪裏有資格參與其中。”
江景辰正色道:“尤大哥何必自謙,你加上黃大哥與譚大哥,麾下五萬餘人,再有趙老將軍與閔大人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譚磊驚唿:“趙老將軍和閔大人竟也投入純王麾下了嗎?”
江景辰迴應道:“這件事還需三位大哥出麵,將人請來,屆時我自有把握說服趙老將軍與閔大人。”
“這件事太大,你確定有把握說服那兩位大人嗎?”黃宏耀滿臉凝重。
若是成功,可架空聖上,尊純王太子之位以監國。
隴右道地理位置特殊,倘若能說服閔、趙兩位大人,再與純王裏應外合的話……
念及此處,黃宏耀緊跟著追問道:“南衙有多少人馬能夠配合王爺行事?”
京城禁軍由北衙六軍、東宮十率以及南衙十六衛組成。
北衙六軍是聖上親兵,負責保衛聖上,東宮十率則是太子衛隊,南衙十六衛則負責京城戒備,其中金吾衛掌管宮中和城中的防備。
江景辰毫不猶豫迴應道:“我有十分把握能夠說服那兩位大人,南衙左金吾衛大將軍是純王殿下的人。”
譚磊陷入沉默,再度與尤惟明及黃宏耀交換眼神。
江景辰見狀,直言道:“三位大哥是將我當成外人了?有話直說便是,光是看來看去能交流些什麽?”
譚磊陪笑道:“兄弟莫要誤會,你比我親兄弟還早親,隻不過茲事體大,我們也不敢輕易答應。”
江景辰道:“那件事隻是提前準備,未雨綢繆,更何況我眼下也隻是讓三位老哥出麵邀請閔、趙兩位大人,不為難吧?”
黃宏耀搖了搖頭:“不為難,隻不過我們三人的麵子,恐怕還沒有那麽大。”
閔盛元乃是隴右道節度使,趙璞程乃是安西軍主將,兼安西大都護。
以他們三人的身份,請一個人都難,更何況是請兩位。
尤惟明輕歎道:“承蒙兄弟看得起,奈何我們三人位卑言輕,隻是……”
不等對方把話說完,江景辰便打斷道:“胡國公與趙老將軍少年時有些情誼,閔大人必定會給純王殿下麵子,帖子我稍後便派人送去,三位大哥隻需出麵作陪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