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上登基之前,薛貴妃才是正妃,若一切都能正常發生,那麽現在的薛貴妃就應該是薛皇後。


    隻可惜,天不遂人願,薛貴妃失去了皇後之位。


    不僅是薛貴妃此生遺憾,也是純王心中的痛。


    若非如此,他便會是中宮嫡出長子,江山第一順位繼承人。


    當然,往事不可重提。


    畢竟那時候的聖上,也隻不過是受到冷落的王爺。


    側妃也是妃,依照聖祖遺訓,側妃同樣能夠錄入皇室玉牒,死後有資格葬入皇家陵寢。


    冷板凳王爺成功奪嫡,登基為帝,側妃逆襲成為皇後,那麽過往種種皆成雲煙。


    可悲嗎?


    莊延朔無法體會這種悲傷,倒也能夠理解純王心中所想,於是便道:“立長立嫡,皆在聖上一念之間,坐穩太子之位,卻不止在聖上一人。”


    頓了頓,又道:“薛家如何與瞿家相提並論,王爺有何種實力與純王爭鋒?”


    當年聖上之所以改立瞿氏為後,主要原因之一,是為了借用瞿家的力量。


    正是如此,瞿家在幫助聖上登基之後,主動淡出朝廷。


    瞿氏族人在朝為官者,皆非要職。


    薛氏雖失去了皇後之位,但薛氏一族也因此得到了補償,最直觀的體現便是,薛氏子弟在朝中人數多,且大多數都比瞿氏子弟官職高。


    表麵上看是薛家強過瞿家,實際上瞿家最大的倚仗,除了皇後之外,還有執掌東都大營的姻親。


    京城內有南、北衙,京城外有東、西都大營,共計三十萬兵力。


    聖上登基之後,第一時間便將各軍、各營主將換成心腹。


    執掌東都大營的主將夏誌淵,其嶽父乃是瞿家當代家主奉恩公堂弟那一支。


    至於夏誌淵是如何當上東都大營主將,這裏麵是否存在奉恩公與聖上達成某種協定,外人不得而知。


    兩家關係未出五服,平日裏雖極少往來。


    可誰都知道,隻要夏誌淵執掌東都大營一日,那麽奉恩公府的倚仗就不會消失。


    前陣子皇後失權之事鬧的不小,瞿家對此卻沒有絲毫反應,好似穩坐釣魚台一般,半點不慌。


    為何?


    東都大營主將未換,奉恩公府不倒,皇後就不可能有事。


    誰都知道之事,李守拙心中當然清楚,稍作沉吟,道:“大將軍之下有將軍,將軍之下有中郎將,中郎將之下有校尉......”


    李守拙目光猶如一柄利刃,直刺莊延朔的雙眸,緩緩開口道:“本王想說的是,東都大營並非一個人的大營。”


    夏誌淵與瞿家是姻親,東都大營的其他將領可不是。


    軍營中,不知多少雙眼睛在盯著夏誌淵,盼著他能出點什麽事。


    到時候會有多少人雪中送炭?


    又會有多少人落井下石?


    莊延朔聽懂話中意外之意,搖了搖頭,道:“無論如何,純王背後有著遠超王爺的勢力為支撐,倘若真到了那一天,王爺如何力挽狂瀾?”


    夏誌淵會拋棄安王,選擇支持純王嗎?


    答應顯然是不會。


    如此一來,夏誌淵就是眼下不容忽視的阻礙,甚至有可能會成為最大的阻礙。


    李守拙腦海中,忽然浮現出夏誌淵打著清君側的名義,率領東都大營入京,擁護老三走進太極殿,坐上龍椅的畫麵。


    “不,絕對不行。”


    李守拙一聲怒喝,抬手將身前器皿掃落。


    身旁的邵沅朗避之不及,被器皿砸了幾下,衣裳也被汙漬沾染。


    他倒是不生氣,隻是有些反應不過來,隨即詢問道:“王爺何故這般失態?”


    李守拙滿眼通紅,似未聽到邵沅朗的言語,一雙眼睛死死盯著莊延朔,沉聲道:“先生當真認為會走到那一步嗎?”


    莊延朔沒有直接迴答,反問道:“敢問王爺,嫡親皇叔尚在京城否?”


    聖上嫡親手足兄弟,不並不在京城,也不在人間。


    古往今來,也就隻有順位繼承大統者,方能夠免於手足相殘。


    一旦到了奪嫡的地步,那麽隻有一條路可選,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李守拙聞言,仿佛被抽幹了力氣,良久才緩緩吐出一句:“父皇早就為老三鋪好了路......”


    南、北衙禁軍是聖上絕對心腹,西都大營主將與薛家毫無交際,東都大營主家乃是瞿家姻親。


    李守拙嘴角泛起苦澀笑容,自嘲道:“父皇懂我,賜以‘純’字為號,果然是我太過天真。”


    ‘純’字何解?


    一百個人便有一百種解法。


    在李守拙看來,老三得賜‘安’為封號,無疑於是父皇在表明:你且安心,皇位遲早會是你的。


    莊延朔沒有接話,掃了眼身下滿地狼藉,輕笑道:“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何錯乎?”


    邵沅朗聞言,眉間微挑,淡淡道:“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莊先生認同否?”


    莊延朔略感詫異,首次正視邵沅朗,沉吟片刻,開口道:“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邵沅朗轉頭看向純王,以緩慢、且無比堅定的語氣說道:“藏巧於拙,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何愁大事不成?”


    藏巧於拙,守拙,李守拙......


    幾乎是在話音落下的一瞬間,李守拙忽然像是想明白了什麽,很快便恢複先前的平靜從容。


    莊延朔見狀,再度看了邵沅朗一眼,忽而展顏,輕笑道:“邵世子大才,老朽佩服。”


    言語間多了幾分真誠。


    邵沅朗不予理會,看著純王,逐字逐句道:“路在腳下,如何走,任憑王爺。”


    李守拙此刻萬分慶幸,同時更加堅定了要讓邵沅朗前往隴右道的決心。


    出於某種心理,他並未在當下多言,隻將目光轉向莊延朔,拱手道:“多謝先生指點。”


    若非方才一番暢聊,他亦不會有撥開雲霧見青天之感。


    也正是因為莊延朔的三言兩語,直接點破了老三最大的倚仗。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夏誌淵雖刻意與瞿家保持距離,也從未向安王示好,但因他所在位置十分關鍵,故而不得不將其視為敵對。


    不是不能想辦法收服,而是即便有辦法收服,也不能夠令人放心。


    莊延朔驚訝於純王心態調節之快,起身迴了個大禮,待重新落座之後,追問道:“王爺此刻想法是否依舊?”


    他指的是潛伏之事。


    李守拙想了想,開口道:“先生方才出言指點,本王是否可以認為,先生心中更加偏向輔助本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威遠侯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林野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林野馬並收藏威遠侯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