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謹言餘怒未消,喝聲道:“陰謀?有何陰謀?誰的陰謀?”
楊士鈺早就想好了說辭,當即便道:“瞿鵬誠之所以犯下鬥殺之罪,事因京畿縣外一座大山之故。”
李謹言聞言,眉頭越皺越緊。
楊士鈺沒有抬頭,依舊俯著身子,繼續說道:“有傳言說那座山裏有座私礦,於是瞿鵬誠便動了心思,想要從原主越氏手中買下那座山......”
金、銀、銅、鐵,無論是哪一種礦,依著律例:若私者有礦,即當沒入於官。
私自開礦、采礦乃是重罪,輕者抄沒家產,重則施以流、死刑。
李謹言大喝道:“大膽,京畿各縣,凡有礦之山,皆已收歸朝廷,哪裏來的私礦?你身為刑部郎中,竟是這般胡言亂語,就不怕本王治罪於你嗎?”
越是如此,楊士鈺心中越安,也不管純王如何盛怒。
繼續說道:“私礦之言可能為虛,但瞿鵬誠與越氏子約賭乃為事實,賭注就那座山。因對方輸了賭局,卻又不肯兌現承諾,故而兩方人馬發生鬥毆,瞿鵬誠激憤之下失手將人殺死。”
不用多說什麽,在提到礦山時,李謹言就已經信了。
他可是還記得當初在嵬丘山私自開采銅礦,就是瞿氏旁支幹下的蠢事。
有一就會有二,當初之事草草了之,也就給了那些人底氣,以為是有母後庇佑,不會招來大禍。
在李謹言看來,母後或許並不知道私礦之事,但一定是收了旁支不少好處。
“案子已經開始審了?”
“迴王爺的話,下官知曉事情輕重,因此並未開堂審理,隻不過這案子深受江侍郎重視,故而怕是拖不了多久。”
楊士鈺又將對江景辰的看法說了一遍,緊跟著道:“下官想來,江侍郎背後定有人撐腰,所以才敢如此肆無忌憚。”
李謹言沉聲道:“你的意思是說江景辰背後,是純王在為其撐腰?”
楊士鈺毫不猶豫迴答道:“下官認為此事受益之人,就是在背後指使江景辰之人。”
倘若瞿氏旁支出了什麽事情,有心深究之下,保不齊就會攀扯到奉恩公府,乃至當今皇後。
母妃與娘舅家出了事情,安王即便能夠從事件中脫身,也會因此名聲受損。
誰是事件背後最終受益之人,自然不言而喻。
李謹言執掌工部,事情多,且雜。
因此沒有多少精力去管江景辰之事,沒曾想對方居然私下跟純王勾搭到了一塊。
“好一個江景辰,本王不去找你的麻煩,你倒是跟著純王一起開始算計起本王來了,當真是好得很啊!”
說到最後,言語間已然帶著幾分殺氣。
楊士鈺心中大喜,強忍笑出聲的衝動,繼續說道:“這案子辦起來不難,就怕江侍郎會從中作梗,畢竟是直屬上官,隻一句話就能將下官壓得動彈不得。”
李謹言聽出話中有話,眉頭一挑,說道:“你想讓本王去對付江景辰?”
楊士鈺恭聲迴應道:“下官不敢,隻是下官心有餘而力不足,若想處理好瞿鵬誠一案,還需王爺相助。”
李謹言沉默片刻,說道:“你既然來找本王,想必是有了想法,說出來聽聽,若是得用,本王不介意出手。”
楊士鈺整理好思緒,開口道:“此案關鍵就在於那座私礦,江侍郎若要深究,必然要從此處下手。無論是瞿氏旁支,亦或者越氏,都不可能讓人坐實這一點,故而兩家實則是在同一條船上。”
李謹言靜靜聽著,沉默不發一言。
楊士鈺緩了緩,繼續說道:“隻要說動兩家合力做一個局,下官請纓,願去引江侍郎入局。”
卷宗會被壓下,足以說明越氏並非當朝權貴。
但越氏子卻有膽子毀賭約,顯然也是有一定的底氣。
瞿鵬誠殺了越氏子,想要讓他們放下仇恨彼此合作,除非是由安王出麵,才能使得兩家放下成見,共同抵禦外敵。
隻要安排得當,不僅能夠讓江景辰無功而返,還能夠叫江景辰付出點代價。
如此一來,既能解瞿氏旁支困局,也不會因此案牽扯到皇後身上,安王沒有理由會拒絕。
楊士鈺信心滿滿,靜靜等一個迴應。
李謹言側身,看向一旁的幕僚,詢問道:“你覺得本王該不該幫這個忙?”
施海棟迴答道:“無論江景辰是不是已經歸順純王,他所做之事的確是會危害到王爺您,故而此人是敵非友,出手教訓一番也是應當。”
李謹言沉吟片刻,開口道:“本王近來事多,已許久沒有遊過曲江池,今夜倒是個好時機,你也一同來吧。”
說是遊曲江池,實則是要尋機與瞿、越兩家商議詳情。
楊士鈺聽懂了話中之意,當即應聲道:“下官厚顏,多謝王爺抬愛。”
當夜,一艘畫舫緩緩駛上曲江,兩個時辰後方才返岸。
月色之下,楊士鈺臉上洋溢著無比燦爛的笑容。
次日,刑部。
江景辰散朝後迴到衙門,正翻閱卷宗,忽而聽到一陣急促腳步聲,抬頭看去,就見楊士鈺疾步前來。
剛一碰麵,楊士鈺便開口道:“還請大人屏退左右,下官有話想單獨與大人商談。”
江景辰笑了笑,十分配合讓董瓚守在門口。
楊士鈺率先說道:“敢問大人,先前去京兆府,可曾向府尹大人請求協助辦案?”
江景辰聽出了話中語氣有些不對,當下也不隱瞞,直言道:“你要的不過是本官一個態度,本官親自去了京兆府,這就是給你的態度。”
楊士鈺搖頭道:“單是這樣可不夠,大人莫不是以為下官是個傻子,很好糊弄嗎?”
江景辰不知當中出了什麽變故,思緒飛轉,說道:“明人不說暗話,眼下隻你我二人,有什麽話就直說吧。”
“明人不說暗話?也好......”
楊士鈺笑了笑,語調平平,緊跟著又道:“那就有勞大人,先說一說為何要在眾多積壓下的卷宗當中,隻挑瞿鵬誠一案出來審理?”
這是又從哪裏得了什麽消息,還是得了什麽人的指點?江景辰思索著當中緣由,邊開口說道:“本官說是巧合,你得信。”
楊士鈺自是不會信這樣的說辭,笑容中帶著幾分得意,坦言道:“大人,是否自以為手段高明,旁人猜不透背後算計?”
是在套話,還是真猜到了什麽?江景辰被這反常的言行打了個措手不及,於是便反問道:“你以為本官在算計什麽?”
楊士鈺自以為完全看透了背後的陰謀,有意顯擺,也不繞圈子,直言道:“大人之所以翻出瞿鵬誠一案,是想要借機算計皇後娘娘。”
江景辰抬了抬眼皮,含笑道:“你難道不知道禍從口出的道理?這些話可不能胡說,免得害人害己。”
楊士鈺越發篤定心中想法,笑容也越發得意,言語中帶著幾分戲謔,詢問道:“大人這是在威脅下官,還是說,害怕了?”
江景辰不動聲色,說道:“本官是在提醒你,這是好意,你怎麽就不領情呢?”
楊士鈺冷笑道:“都到了這個時候,再嘴硬下去可沒有什麽意義。下官說這些,並非是想從大人這裏得到什麽,隻是想提醒大人,別真拿下官當個傻子來利用。”
江景辰輕歎一聲,淡淡道:“本官從未將你當個傻子看待,隻是覺得你不夠聰明罷了。”
楊士鈺額頭青筋直跳,冷哼道:“被人看穿了算計,大人心裏想必十分驚慌失措吧,否則也不會一味逞口舌之利。”
楊士鈺早就想好了說辭,當即便道:“瞿鵬誠之所以犯下鬥殺之罪,事因京畿縣外一座大山之故。”
李謹言聞言,眉頭越皺越緊。
楊士鈺沒有抬頭,依舊俯著身子,繼續說道:“有傳言說那座山裏有座私礦,於是瞿鵬誠便動了心思,想要從原主越氏手中買下那座山......”
金、銀、銅、鐵,無論是哪一種礦,依著律例:若私者有礦,即當沒入於官。
私自開礦、采礦乃是重罪,輕者抄沒家產,重則施以流、死刑。
李謹言大喝道:“大膽,京畿各縣,凡有礦之山,皆已收歸朝廷,哪裏來的私礦?你身為刑部郎中,竟是這般胡言亂語,就不怕本王治罪於你嗎?”
越是如此,楊士鈺心中越安,也不管純王如何盛怒。
繼續說道:“私礦之言可能為虛,但瞿鵬誠與越氏子約賭乃為事實,賭注就那座山。因對方輸了賭局,卻又不肯兌現承諾,故而兩方人馬發生鬥毆,瞿鵬誠激憤之下失手將人殺死。”
不用多說什麽,在提到礦山時,李謹言就已經信了。
他可是還記得當初在嵬丘山私自開采銅礦,就是瞿氏旁支幹下的蠢事。
有一就會有二,當初之事草草了之,也就給了那些人底氣,以為是有母後庇佑,不會招來大禍。
在李謹言看來,母後或許並不知道私礦之事,但一定是收了旁支不少好處。
“案子已經開始審了?”
“迴王爺的話,下官知曉事情輕重,因此並未開堂審理,隻不過這案子深受江侍郎重視,故而怕是拖不了多久。”
楊士鈺又將對江景辰的看法說了一遍,緊跟著道:“下官想來,江侍郎背後定有人撐腰,所以才敢如此肆無忌憚。”
李謹言沉聲道:“你的意思是說江景辰背後,是純王在為其撐腰?”
楊士鈺毫不猶豫迴答道:“下官認為此事受益之人,就是在背後指使江景辰之人。”
倘若瞿氏旁支出了什麽事情,有心深究之下,保不齊就會攀扯到奉恩公府,乃至當今皇後。
母妃與娘舅家出了事情,安王即便能夠從事件中脫身,也會因此名聲受損。
誰是事件背後最終受益之人,自然不言而喻。
李謹言執掌工部,事情多,且雜。
因此沒有多少精力去管江景辰之事,沒曾想對方居然私下跟純王勾搭到了一塊。
“好一個江景辰,本王不去找你的麻煩,你倒是跟著純王一起開始算計起本王來了,當真是好得很啊!”
說到最後,言語間已然帶著幾分殺氣。
楊士鈺心中大喜,強忍笑出聲的衝動,繼續說道:“這案子辦起來不難,就怕江侍郎會從中作梗,畢竟是直屬上官,隻一句話就能將下官壓得動彈不得。”
李謹言聽出話中有話,眉頭一挑,說道:“你想讓本王去對付江景辰?”
楊士鈺恭聲迴應道:“下官不敢,隻是下官心有餘而力不足,若想處理好瞿鵬誠一案,還需王爺相助。”
李謹言沉默片刻,說道:“你既然來找本王,想必是有了想法,說出來聽聽,若是得用,本王不介意出手。”
楊士鈺整理好思緒,開口道:“此案關鍵就在於那座私礦,江侍郎若要深究,必然要從此處下手。無論是瞿氏旁支,亦或者越氏,都不可能讓人坐實這一點,故而兩家實則是在同一條船上。”
李謹言靜靜聽著,沉默不發一言。
楊士鈺緩了緩,繼續說道:“隻要說動兩家合力做一個局,下官請纓,願去引江侍郎入局。”
卷宗會被壓下,足以說明越氏並非當朝權貴。
但越氏子卻有膽子毀賭約,顯然也是有一定的底氣。
瞿鵬誠殺了越氏子,想要讓他們放下仇恨彼此合作,除非是由安王出麵,才能使得兩家放下成見,共同抵禦外敵。
隻要安排得當,不僅能夠讓江景辰無功而返,還能夠叫江景辰付出點代價。
如此一來,既能解瞿氏旁支困局,也不會因此案牽扯到皇後身上,安王沒有理由會拒絕。
楊士鈺信心滿滿,靜靜等一個迴應。
李謹言側身,看向一旁的幕僚,詢問道:“你覺得本王該不該幫這個忙?”
施海棟迴答道:“無論江景辰是不是已經歸順純王,他所做之事的確是會危害到王爺您,故而此人是敵非友,出手教訓一番也是應當。”
李謹言沉吟片刻,開口道:“本王近來事多,已許久沒有遊過曲江池,今夜倒是個好時機,你也一同來吧。”
說是遊曲江池,實則是要尋機與瞿、越兩家商議詳情。
楊士鈺聽懂了話中之意,當即應聲道:“下官厚顏,多謝王爺抬愛。”
當夜,一艘畫舫緩緩駛上曲江,兩個時辰後方才返岸。
月色之下,楊士鈺臉上洋溢著無比燦爛的笑容。
次日,刑部。
江景辰散朝後迴到衙門,正翻閱卷宗,忽而聽到一陣急促腳步聲,抬頭看去,就見楊士鈺疾步前來。
剛一碰麵,楊士鈺便開口道:“還請大人屏退左右,下官有話想單獨與大人商談。”
江景辰笑了笑,十分配合讓董瓚守在門口。
楊士鈺率先說道:“敢問大人,先前去京兆府,可曾向府尹大人請求協助辦案?”
江景辰聽出了話中語氣有些不對,當下也不隱瞞,直言道:“你要的不過是本官一個態度,本官親自去了京兆府,這就是給你的態度。”
楊士鈺搖頭道:“單是這樣可不夠,大人莫不是以為下官是個傻子,很好糊弄嗎?”
江景辰不知當中出了什麽變故,思緒飛轉,說道:“明人不說暗話,眼下隻你我二人,有什麽話就直說吧。”
“明人不說暗話?也好......”
楊士鈺笑了笑,語調平平,緊跟著又道:“那就有勞大人,先說一說為何要在眾多積壓下的卷宗當中,隻挑瞿鵬誠一案出來審理?”
這是又從哪裏得了什麽消息,還是得了什麽人的指點?江景辰思索著當中緣由,邊開口說道:“本官說是巧合,你得信。”
楊士鈺自是不會信這樣的說辭,笑容中帶著幾分得意,坦言道:“大人,是否自以為手段高明,旁人猜不透背後算計?”
是在套話,還是真猜到了什麽?江景辰被這反常的言行打了個措手不及,於是便反問道:“你以為本官在算計什麽?”
楊士鈺自以為完全看透了背後的陰謀,有意顯擺,也不繞圈子,直言道:“大人之所以翻出瞿鵬誠一案,是想要借機算計皇後娘娘。”
江景辰抬了抬眼皮,含笑道:“你難道不知道禍從口出的道理?這些話可不能胡說,免得害人害己。”
楊士鈺越發篤定心中想法,笑容也越發得意,言語中帶著幾分戲謔,詢問道:“大人這是在威脅下官,還是說,害怕了?”
江景辰不動聲色,說道:“本官是在提醒你,這是好意,你怎麽就不領情呢?”
楊士鈺冷笑道:“都到了這個時候,再嘴硬下去可沒有什麽意義。下官說這些,並非是想從大人這裏得到什麽,隻是想提醒大人,別真拿下官當個傻子來利用。”
江景辰輕歎一聲,淡淡道:“本官從未將你當個傻子看待,隻是覺得你不夠聰明罷了。”
楊士鈺額頭青筋直跳,冷哼道:“被人看穿了算計,大人心裏想必十分驚慌失措吧,否則也不會一味逞口舌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