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末。
潘彌業帶領刑部十餘位官員來到百樂門,隻一眼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
有官員驚歎道:“天老爺,怎會這麽多女子?這百樂門到底是酒肆,還是青樓啊!”
時至年末,天氣嚴寒,台上已取消了走秀節目,改為古箏、琵琶、舞蹈等藝術類表演,每一位上台演奏之人皆為女子。
技藝不敢說是大家之範,人也不敢說個個絕色,隻一點,台上之人穿著打扮新穎,卻無半點風塵之氣。
無他,全因獻藝之人皆是良家少婦,登台也隻是賣藝不賣身。
京城乃極端之地,權貴揮金如土,百姓疲於生計,當中不乏諸多嫁為人婦,又因種種原因,身懷技藝的婦人不得出來賣藝討生活。
依禮,女子為人婦後就不該出來拋頭露麵,但這僅僅適用富貴之家,像是窮困潦倒的百姓,莫說是婦人,就是未出閣的少女也得為一口吃食勞累。
早在一個月之前,青瑤便做了多項規定,其中就包括:“凡良籍者,在百樂門登台一曲可得十貫錢,一舞可得三十貫,賓客打賞可分三成。”
隻此一招,就吸引了無數身懷技藝的少女和良婦。
京中多的是勾欄瓦舍、青樓畫舫,裏頭妓子不乏絕色之人,但無一不是風塵滿身,一顰一笑如出一轍。
再好的肉,口味太過單一,吃多了也膩。
天橋賣藝倒也多有良家,環境差不說,也不似百樂門這般陣仗,更無新穎服飾襯托,怎麽看都不是那個味。
百樂門之所以能夠與眾不同,皆是因獻藝者個個身段妖嬈,外加豔麗的妝造,搭配良婦獨有的氣質,從而形成極致的視覺衝擊。
尤其是當賓客得知獻藝者皆為良婦,眼神竟是比看見西域胡姬還要火熱,盡管知道都是賣藝不賣身之人,也依舊甘願打賞,隻為博良婦一笑。
那一笑,風情不比青樓妓子,卻最是能動人心。
就連青瑤也不明白為什麽會是這番景象,隻記得公子曾說過:“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
有些事,說得再明白,女人也是不懂,於男人而言,不用任何言語,隻需看一眼便懂。
就好好比刑部一眾官吏,在得知登台獻藝之人的身份,眼中光芒驟亮。
唯獨潘彌業一本正經,訓斥道:“盡是些下作手段,實在不成體統,有傷風化。既已嫁為人婦,就該在家相夫教子,守好妻子的本分,哪怕餓死也不該失了婦道。”
有良婦家中有事,因而早早結了工錢,欲要離開之時,正巧將話聽全,不由眉頭一皺。
她心知不該多生事端,卻又覺那話不僅刺耳,就連心也被刺了一下。
生疼生疼。
良婦不覺間紅了眼眶,猶豫片刻,開口道:“敢問這位老爺,何謂婦道?”
此間人多眼雜,確是不好道破身份。
潘彌業也不在意稱唿,沉聲道:“瞧你這身搭配,想來已是為人妻為人母,卻不知何謂婦道?當真是可笑,今日老夫便教教你,為人妻者,三從四德,是為婦道。”
良婦料想對方身份不簡單,心中雖懼,卻是一口氣難平。
“敢問這位老爺,若您家女兒嫁為人妻,家徒四壁即將餓死的情況下,也要她恪守婦道,哪怕是餓死,也不得出來賣藝維生嗎?”
“混賬,老夫女兒豈會落入那般境地。”
“看您穿著,非富即貴,您家的女兒自然不會淪落困境,也不可能會嫁給家徒四壁之人為妻,可小婦人卻是沒得選擇。”
良婦半點不做停頓,繼續說道:“敢問這位老爺,小婦人有何過錯,怎就要活該被餓死?”
潘彌業從未遇見此種情況,有心辯駁,卻又不願與婦道人家一般見識,隻將大袖一揮,冷哼道:“強詞奪理,本官不與你做口舌之爭。”
言罷,邁步向前。
良婦卻是不知受何刺激,疾步上前將人攔下,神情激動道:“敢問這位老爺,小婦人一不以色侍人,二不諂媚討好,如何就成了不守婦道?”
潘彌業來了脾氣,當即拉長了臉,沉聲道:“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你可曾想過今日所為,可是對得起你的丈夫。”
良婦忽然笑了,笑的淒苦。
“小婦人命不好,嫁了個嗜賭成性的相公,萬貫家財不夠他敗,想要活命,就隻能靠自己,隻不過是想活下去罷了,如何到了您口中就成了小婦人不守婦道?”
潘彌業一時啞然。
四周賓客也被這番動靜吸引,有人開口幫襯道:“這位大姐一手古箏彈得極好,她願彈,我等願聽,百樂門願意給錢,又不礙著旁人什麽事。瞧你這老爺穿得人模狗樣,怎麽說話這麽惡毒,是哪家府上的人,說與本大爺聽聽。”
“你敢說老夫人模狗樣?你是誰家的兒郎,速速報上名來。”
潘彌業氣急。
幫襯之人很是疑惑,說道:“說你人模狗樣怎麽了?我爹也經常說我人模狗樣不幹正事,我都沒覺得有什麽,你這麽激動幹嘛。”
一樓賓客非富即貴,那人連刑部尚書都不識得,想來身後也不會有什麽背景。
身後官吏見狀,立刻出聲嗬斥道:“大膽,敢跟潘大......敢跟潘大老爺這麽說話,不想要命了嗎?”
“老爺就老爺,還非得加個大字,怎麽著,是因為本來就小,所以才要在稱唿上較勁嗎?”
那人說話,視線有意往胯間一掃。
潘彌業像是被針紮了一般,嗬斥道:“黃口小兒,胡言亂語,來人啊,速將此人拿下。”
百樂門的常客都知道,百樂門裏的護衛可不是擺設。
因此,那人絲毫不慌,繼續調侃道:“呦嗬,看來真是被本大爺給說中了。你說你也真是的,藏在褻褲裏的玩意,別人又看不到,你這麽著急承認幹嘛。”
屬官們得了命令,個個擼起袖子,正欲將人拿下。
“住手。”
一聲輕喝。
眾人循聲望去,就見一位翩翩少年緩步下樓。
有賓客認了出來,當即說道:“嘿,竟是把江大人給引來了,這下可有好戲看咯。”
江景辰,此三字在京城內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不是因為百樂門,而是因為“不孝子”、“江青天”這兩個極端的稱唿。
刑部官員當然認得江景辰,一時間動也不是,不動也不是,所有人不由自主看向尚書大人。
潘彌業背著雙手,冷哼道:“怎麽,老夫的話還不如他的好使?”
聞言,刑部官員心中頓時有了計較,一擁而上將人拿下。
江景辰卻是不以為意。
他開口,是為了讓百樂門的護衛們不要有所行動,而不是為了阻止刑部官員們拿人。
那人被拿住,也不害怕,反笑道:“嘿,今天倒是奇了,江大人當麵,你們居然還敢動手,是不將刑部侍郎放在眼裏嗎?”
江景辰順勢說道:“下令拿你之人乃是刑部尚書,新任潘相爺,自然是不會把刑部侍郎放在眼裏。”
言罷,拱手為禮,含笑道:“潘相率刑部一眾同僚前來百樂門,下官有失遠迎,還請大人見諒。”
一句話,將所有人的身份給爆了出來。
四周賓客麵麵相覷,眼中盡是好奇。
場麵正是寂靜之時,忽然間,有人低聲道:“沒曾想新任潘相也是同道中人,尋歡作樂不忘帶著下屬官員一起,當真是咱們大周第一好上官啊!”
潘彌業帶領刑部十餘位官員來到百樂門,隻一眼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
有官員驚歎道:“天老爺,怎會這麽多女子?這百樂門到底是酒肆,還是青樓啊!”
時至年末,天氣嚴寒,台上已取消了走秀節目,改為古箏、琵琶、舞蹈等藝術類表演,每一位上台演奏之人皆為女子。
技藝不敢說是大家之範,人也不敢說個個絕色,隻一點,台上之人穿著打扮新穎,卻無半點風塵之氣。
無他,全因獻藝之人皆是良家少婦,登台也隻是賣藝不賣身。
京城乃極端之地,權貴揮金如土,百姓疲於生計,當中不乏諸多嫁為人婦,又因種種原因,身懷技藝的婦人不得出來賣藝討生活。
依禮,女子為人婦後就不該出來拋頭露麵,但這僅僅適用富貴之家,像是窮困潦倒的百姓,莫說是婦人,就是未出閣的少女也得為一口吃食勞累。
早在一個月之前,青瑤便做了多項規定,其中就包括:“凡良籍者,在百樂門登台一曲可得十貫錢,一舞可得三十貫,賓客打賞可分三成。”
隻此一招,就吸引了無數身懷技藝的少女和良婦。
京中多的是勾欄瓦舍、青樓畫舫,裏頭妓子不乏絕色之人,但無一不是風塵滿身,一顰一笑如出一轍。
再好的肉,口味太過單一,吃多了也膩。
天橋賣藝倒也多有良家,環境差不說,也不似百樂門這般陣仗,更無新穎服飾襯托,怎麽看都不是那個味。
百樂門之所以能夠與眾不同,皆是因獻藝者個個身段妖嬈,外加豔麗的妝造,搭配良婦獨有的氣質,從而形成極致的視覺衝擊。
尤其是當賓客得知獻藝者皆為良婦,眼神竟是比看見西域胡姬還要火熱,盡管知道都是賣藝不賣身之人,也依舊甘願打賞,隻為博良婦一笑。
那一笑,風情不比青樓妓子,卻最是能動人心。
就連青瑤也不明白為什麽會是這番景象,隻記得公子曾說過:“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
有些事,說得再明白,女人也是不懂,於男人而言,不用任何言語,隻需看一眼便懂。
就好好比刑部一眾官吏,在得知登台獻藝之人的身份,眼中光芒驟亮。
唯獨潘彌業一本正經,訓斥道:“盡是些下作手段,實在不成體統,有傷風化。既已嫁為人婦,就該在家相夫教子,守好妻子的本分,哪怕餓死也不該失了婦道。”
有良婦家中有事,因而早早結了工錢,欲要離開之時,正巧將話聽全,不由眉頭一皺。
她心知不該多生事端,卻又覺那話不僅刺耳,就連心也被刺了一下。
生疼生疼。
良婦不覺間紅了眼眶,猶豫片刻,開口道:“敢問這位老爺,何謂婦道?”
此間人多眼雜,確是不好道破身份。
潘彌業也不在意稱唿,沉聲道:“瞧你這身搭配,想來已是為人妻為人母,卻不知何謂婦道?當真是可笑,今日老夫便教教你,為人妻者,三從四德,是為婦道。”
良婦料想對方身份不簡單,心中雖懼,卻是一口氣難平。
“敢問這位老爺,若您家女兒嫁為人妻,家徒四壁即將餓死的情況下,也要她恪守婦道,哪怕是餓死,也不得出來賣藝維生嗎?”
“混賬,老夫女兒豈會落入那般境地。”
“看您穿著,非富即貴,您家的女兒自然不會淪落困境,也不可能會嫁給家徒四壁之人為妻,可小婦人卻是沒得選擇。”
良婦半點不做停頓,繼續說道:“敢問這位老爺,小婦人有何過錯,怎就要活該被餓死?”
潘彌業從未遇見此種情況,有心辯駁,卻又不願與婦道人家一般見識,隻將大袖一揮,冷哼道:“強詞奪理,本官不與你做口舌之爭。”
言罷,邁步向前。
良婦卻是不知受何刺激,疾步上前將人攔下,神情激動道:“敢問這位老爺,小婦人一不以色侍人,二不諂媚討好,如何就成了不守婦道?”
潘彌業來了脾氣,當即拉長了臉,沉聲道:“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你可曾想過今日所為,可是對得起你的丈夫。”
良婦忽然笑了,笑的淒苦。
“小婦人命不好,嫁了個嗜賭成性的相公,萬貫家財不夠他敗,想要活命,就隻能靠自己,隻不過是想活下去罷了,如何到了您口中就成了小婦人不守婦道?”
潘彌業一時啞然。
四周賓客也被這番動靜吸引,有人開口幫襯道:“這位大姐一手古箏彈得極好,她願彈,我等願聽,百樂門願意給錢,又不礙著旁人什麽事。瞧你這老爺穿得人模狗樣,怎麽說話這麽惡毒,是哪家府上的人,說與本大爺聽聽。”
“你敢說老夫人模狗樣?你是誰家的兒郎,速速報上名來。”
潘彌業氣急。
幫襯之人很是疑惑,說道:“說你人模狗樣怎麽了?我爹也經常說我人模狗樣不幹正事,我都沒覺得有什麽,你這麽激動幹嘛。”
一樓賓客非富即貴,那人連刑部尚書都不識得,想來身後也不會有什麽背景。
身後官吏見狀,立刻出聲嗬斥道:“大膽,敢跟潘大......敢跟潘大老爺這麽說話,不想要命了嗎?”
“老爺就老爺,還非得加個大字,怎麽著,是因為本來就小,所以才要在稱唿上較勁嗎?”
那人說話,視線有意往胯間一掃。
潘彌業像是被針紮了一般,嗬斥道:“黃口小兒,胡言亂語,來人啊,速將此人拿下。”
百樂門的常客都知道,百樂門裏的護衛可不是擺設。
因此,那人絲毫不慌,繼續調侃道:“呦嗬,看來真是被本大爺給說中了。你說你也真是的,藏在褻褲裏的玩意,別人又看不到,你這麽著急承認幹嘛。”
屬官們得了命令,個個擼起袖子,正欲將人拿下。
“住手。”
一聲輕喝。
眾人循聲望去,就見一位翩翩少年緩步下樓。
有賓客認了出來,當即說道:“嘿,竟是把江大人給引來了,這下可有好戲看咯。”
江景辰,此三字在京城內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不是因為百樂門,而是因為“不孝子”、“江青天”這兩個極端的稱唿。
刑部官員當然認得江景辰,一時間動也不是,不動也不是,所有人不由自主看向尚書大人。
潘彌業背著雙手,冷哼道:“怎麽,老夫的話還不如他的好使?”
聞言,刑部官員心中頓時有了計較,一擁而上將人拿下。
江景辰卻是不以為意。
他開口,是為了讓百樂門的護衛們不要有所行動,而不是為了阻止刑部官員們拿人。
那人被拿住,也不害怕,反笑道:“嘿,今天倒是奇了,江大人當麵,你們居然還敢動手,是不將刑部侍郎放在眼裏嗎?”
江景辰順勢說道:“下令拿你之人乃是刑部尚書,新任潘相爺,自然是不會把刑部侍郎放在眼裏。”
言罷,拱手為禮,含笑道:“潘相率刑部一眾同僚前來百樂門,下官有失遠迎,還請大人見諒。”
一句話,將所有人的身份給爆了出來。
四周賓客麵麵相覷,眼中盡是好奇。
場麵正是寂靜之時,忽然間,有人低聲道:“沒曾想新任潘相也是同道中人,尋歡作樂不忘帶著下屬官員一起,當真是咱們大周第一好上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