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拙含笑道:“江郎中,可別小看縣令啊!”
江景辰迴應道:“下官自是不會小看縣令,隻是覺得區區一個縣令,還不值得王爺如此上心,除非......”
李守拙沒等到下文,笑問道:“除非什麽?”
老話說的好,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刺史。
遠離天子腳下,一個吏便能讓百姓吃足了苦頭,更何況是縣令。
這一次水災,讓江景辰見識到了官場上較為陰暗的一麵。
聖上登基頭兩年,官吏倒也清廉,但也僅僅是維持了兩年而已。
隻看淄烏縣令的體型,就能大致猜測到其下屬都是一個什麽德性,有著這樣的父母官可想而知當地百姓過的都是些什麽日子。
淄烏縣令該死嗎?
自然是該。
但江景辰不覺得李守拙會因為這樣的事情大動幹戈,除非是另有所圖。
淄烏縣雖不屬於揚州治下,但卻是地處淮水河岸,有著直通江淮運河的碼頭。
故此,李守拙的目的不言而喻。
江景辰緩緩開口道:“王爺是想掌控從淮南道直通京城的水路碼頭吧。”
李守拙不答反問:“那你倒是說說看,本王為何要這麽做?”
江景辰迴應道:“所有水路貨物必經碼頭而上,下官可是還記得先前銅礦之事,王爺想必也不會忘吧?”
不提還好,一提這事李守拙心中便來氣,臉上立即就陰沉了下來。
不僅是對江景辰,還有那個沒腦子的老三,為了替瞿家那個沒用的家夥脫罪,居然用出栽贓陷害的拙劣手段,還是衝著沈家去的。
以至於貴太妃大鬧了一頓,致使父皇大怒。
原本可以大事化小的事情,生生將他與老三禁足在宮內,若非是封了王,此刻都還在禁足當中。
究竟得什麽樣的臉皮,才好意思在這個時候舊事重提?
李守拙壓著心中的情緒,悶聲道:“你以為本王要用水路運銅礦?”
江景辰迴應道:“王爺自是不會做這樣的事情,但水路能運的可不止銅礦,不是嗎?”
李守拙不置可否,轉言道:“官場上的關係盤拫錯節,淮南道水患又是久治不愈,責任不在一人,處置了淄烏縣不過是開場,接下去才是大戲,你可是準備好了?”
水患禍害兩淮之地多年,其中主要責任在於各州縣官員,然官員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若是貿然動手,恐會使整個淮南道動蕩不安。
如此,非但無功,反而有過。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李守拙並未借由此事大作文章,而是借由江景辰治水欽差之名,選擇性的挑選了十多位官員以作羔羊。
既要問罪官員,也要關心各地河道溝渠。
連日的操勞,讓江景辰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憊。
淮水乃天下要水,灌溉兩淮,水利時,可活千萬百姓,一旦淮水泛濫成災,流離失所事小,丟了性命事大。
今年的暴雨來的早,也下的詭異,雨水來的又急又快,一下就是數日之久。
先前好不容易才退下的水位,在一場大雨之後又將重新漲了迴來。
“雨停不到七日,這就又開始下了,倘若五日之內不停,淮水將會再次衝過各州縣堤壩,先前所做的努力怕是要白費了。”
看著越來越大的雨勢,江景辰忽然覺得心好累。
李守拙想了想,開口道:“若是不加高河堤,依照這樣的雨勢,隻需三日就能衝過河堤,屆時淮水兩岸良田宅院必將衝毀。”
江景辰聞言,眉頭越皺越緊。
先前大雨可是連下五日,誰也保不準這次又會下多久。
如果雨勢一日大過一日,恐怕用不著三日,淮水便會衝過堤壩。
“若是大雨不停,最先過堤的將會是淮、泗交際之處的西沂縣......王爺,眼下顧不上去處置那些官員了,下官必須先趕到西沂縣為防洪做準備。”
淮水與泗水在西沂縣往北二十裏外交匯,水量最為豐沛,西沂縣地勢較低,若是水位持續上漲,最先破堤而出的必然會是西沂縣堤壩。
大雨究竟會降到何時才停?
江景辰不得而知,目前能做的就隻有對堤壩進行加固、加高,以此來預防淮水上漲超過河堤的高度。
時間緊迫,隻得冒著大雨趕路。
李守拙短暫猶豫之後,緊跟著江景辰的步伐。
西沂縣。
江景辰尋到縣令,將來意說了一遍。
西沂縣令聽後一臉為難,開口道:“大人,雨勢如此之大,此時再去修堤怕是來不及,倒不如先行疏散百姓。”
江景辰開口道:“堤要修,百姓也要疏散,雙管齊下才好。”
西沂縣令苦笑道:“非是下官不願,而是衙門沒有這麽多的人手,二者隻能選其一。”
江景辰沉聲道:“衙門人手不夠,難道你就不會調動官兵參與進來嗎?”
西沂縣令眼神略顯怪異,解釋道:“讓官兵參與修堤之事前所未有,下官不敢下此命令。”
江景辰也不與西沂縣令多說無用之語,轉頭看向一旁的李守拙,開口道:“王爺,他不敢,那便由您來下令吧。”
李守拙啞然無語,心道:才覺得關係稍親近了一些,怎麽這小子又開始想著坑本王?
自大周開朝以來,從未參與過地方修建堤壩之事,哪怕水患再嚴重,也都沒有調用官兵修堤的先例。
“那都是衙役、河工該幹的事情,如何能調用官兵去幹?這令,本王下不了。”
下不了?
這叫什麽話?
江景辰愣了好一會,方才反應過來。
對於搶險救災的觀念,他還停留在遙遠的另一個時空,卻是忘了這裏的兵,和種花家的人民子弟兵根本沒有可比性。
他的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一句話:封建王朝,百姓命如螻蟻。
愛民如子的那些話,隻不過是掛在口中說說而已。
危險來臨之際,第一個被舍棄的就是百姓。
江景辰迴過頭來看向西沂縣令,開口道:“若是本官命令你調兵前去修提呢?”
事涉兵權,一個水部司郎中的命令,管個屁用?
西沂縣令心中嗤笑不已,麵上恭敬拱手道:“還請大人恕罪,此事關係太過重大,下官實難從命。”
江景辰迴應道:“下官自是不會小看縣令,隻是覺得區區一個縣令,還不值得王爺如此上心,除非......”
李守拙沒等到下文,笑問道:“除非什麽?”
老話說的好,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刺史。
遠離天子腳下,一個吏便能讓百姓吃足了苦頭,更何況是縣令。
這一次水災,讓江景辰見識到了官場上較為陰暗的一麵。
聖上登基頭兩年,官吏倒也清廉,但也僅僅是維持了兩年而已。
隻看淄烏縣令的體型,就能大致猜測到其下屬都是一個什麽德性,有著這樣的父母官可想而知當地百姓過的都是些什麽日子。
淄烏縣令該死嗎?
自然是該。
但江景辰不覺得李守拙會因為這樣的事情大動幹戈,除非是另有所圖。
淄烏縣雖不屬於揚州治下,但卻是地處淮水河岸,有著直通江淮運河的碼頭。
故此,李守拙的目的不言而喻。
江景辰緩緩開口道:“王爺是想掌控從淮南道直通京城的水路碼頭吧。”
李守拙不答反問:“那你倒是說說看,本王為何要這麽做?”
江景辰迴應道:“所有水路貨物必經碼頭而上,下官可是還記得先前銅礦之事,王爺想必也不會忘吧?”
不提還好,一提這事李守拙心中便來氣,臉上立即就陰沉了下來。
不僅是對江景辰,還有那個沒腦子的老三,為了替瞿家那個沒用的家夥脫罪,居然用出栽贓陷害的拙劣手段,還是衝著沈家去的。
以至於貴太妃大鬧了一頓,致使父皇大怒。
原本可以大事化小的事情,生生將他與老三禁足在宮內,若非是封了王,此刻都還在禁足當中。
究竟得什麽樣的臉皮,才好意思在這個時候舊事重提?
李守拙壓著心中的情緒,悶聲道:“你以為本王要用水路運銅礦?”
江景辰迴應道:“王爺自是不會做這樣的事情,但水路能運的可不止銅礦,不是嗎?”
李守拙不置可否,轉言道:“官場上的關係盤拫錯節,淮南道水患又是久治不愈,責任不在一人,處置了淄烏縣不過是開場,接下去才是大戲,你可是準備好了?”
水患禍害兩淮之地多年,其中主要責任在於各州縣官員,然官員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若是貿然動手,恐會使整個淮南道動蕩不安。
如此,非但無功,反而有過。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李守拙並未借由此事大作文章,而是借由江景辰治水欽差之名,選擇性的挑選了十多位官員以作羔羊。
既要問罪官員,也要關心各地河道溝渠。
連日的操勞,讓江景辰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憊。
淮水乃天下要水,灌溉兩淮,水利時,可活千萬百姓,一旦淮水泛濫成災,流離失所事小,丟了性命事大。
今年的暴雨來的早,也下的詭異,雨水來的又急又快,一下就是數日之久。
先前好不容易才退下的水位,在一場大雨之後又將重新漲了迴來。
“雨停不到七日,這就又開始下了,倘若五日之內不停,淮水將會再次衝過各州縣堤壩,先前所做的努力怕是要白費了。”
看著越來越大的雨勢,江景辰忽然覺得心好累。
李守拙想了想,開口道:“若是不加高河堤,依照這樣的雨勢,隻需三日就能衝過河堤,屆時淮水兩岸良田宅院必將衝毀。”
江景辰聞言,眉頭越皺越緊。
先前大雨可是連下五日,誰也保不準這次又會下多久。
如果雨勢一日大過一日,恐怕用不著三日,淮水便會衝過堤壩。
“若是大雨不停,最先過堤的將會是淮、泗交際之處的西沂縣......王爺,眼下顧不上去處置那些官員了,下官必須先趕到西沂縣為防洪做準備。”
淮水與泗水在西沂縣往北二十裏外交匯,水量最為豐沛,西沂縣地勢較低,若是水位持續上漲,最先破堤而出的必然會是西沂縣堤壩。
大雨究竟會降到何時才停?
江景辰不得而知,目前能做的就隻有對堤壩進行加固、加高,以此來預防淮水上漲超過河堤的高度。
時間緊迫,隻得冒著大雨趕路。
李守拙短暫猶豫之後,緊跟著江景辰的步伐。
西沂縣。
江景辰尋到縣令,將來意說了一遍。
西沂縣令聽後一臉為難,開口道:“大人,雨勢如此之大,此時再去修堤怕是來不及,倒不如先行疏散百姓。”
江景辰開口道:“堤要修,百姓也要疏散,雙管齊下才好。”
西沂縣令苦笑道:“非是下官不願,而是衙門沒有這麽多的人手,二者隻能選其一。”
江景辰沉聲道:“衙門人手不夠,難道你就不會調動官兵參與進來嗎?”
西沂縣令眼神略顯怪異,解釋道:“讓官兵參與修堤之事前所未有,下官不敢下此命令。”
江景辰也不與西沂縣令多說無用之語,轉頭看向一旁的李守拙,開口道:“王爺,他不敢,那便由您來下令吧。”
李守拙啞然無語,心道:才覺得關係稍親近了一些,怎麽這小子又開始想著坑本王?
自大周開朝以來,從未參與過地方修建堤壩之事,哪怕水患再嚴重,也都沒有調用官兵修堤的先例。
“那都是衙役、河工該幹的事情,如何能調用官兵去幹?這令,本王下不了。”
下不了?
這叫什麽話?
江景辰愣了好一會,方才反應過來。
對於搶險救災的觀念,他還停留在遙遠的另一個時空,卻是忘了這裏的兵,和種花家的人民子弟兵根本沒有可比性。
他的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一句話:封建王朝,百姓命如螻蟻。
愛民如子的那些話,隻不過是掛在口中說說而已。
危險來臨之際,第一個被舍棄的就是百姓。
江景辰迴過頭來看向西沂縣令,開口道:“若是本官命令你調兵前去修提呢?”
事涉兵權,一個水部司郎中的命令,管個屁用?
西沂縣令心中嗤笑不已,麵上恭敬拱手道:“還請大人恕罪,此事關係太過重大,下官實難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