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景辰找來了繩索係用以保證河工的安全,征召來船隻以防意外發生時能夠及時救援,在岸邊燒好薑茶,準備吃食......
做好一切準備之後,河工們紛紛下水開始清理淤堵的河道。
科技匱乏的朝代,人工效率不高,數個時辰過去才見一丁點成效。
河工們在水裏待的久了,便上岸喝碗熱騰騰的薑茶,吃些東西補充體力。
下水,上岸,如此反複。
盡管嘴唇發白,臉上充滿了疲憊,可他們都不曾停下腳步。
盡己所能,將河道一點一點的疏通。
進展很慢,但卻無比堅定。
江景辰指揮之餘,深深被河工們的態度所震撼。
迴想過往,他的心被仇恨所遮蔽,滿是陰暗,不見半點亮光。
大仇雖已得報,可在那份仇恨之下,一顆心早已滿目瘡痍。
直到看見河工們奮不顧身拚勁全力疏通河道,有一股沒來由的暖流在心間流淌。
人世間千瘡百孔,卻總有人縫縫補補。
他們隻是普普通通的百姓,沒有多大的能力可以拯救眾生。
但是他們所作所為是一種積極的力量,能夠讓人相信終有一天希望的光會驅散陰霾。
從天亮到天黑,萬幸的是沒有人出現意外。
河工們也不迴家,實在累的不行了,便在岸邊躺著歇息。
江景辰見天色已晚,當即將所有河工召迴到岸上,讓他們換上備好的幹淨衣裳。
搭好的棚子裏燒起了火堆,鍋裏正在熬粥燉肉,另有熱乎的饅頭麵餅。
“大家放開了吃,後麵還有,所有吃食都管夠。”
“嘿嘿,那我們可就不客氣了,這是我吃過最豐盛的一頓飯了,謝謝大人賞賜。”
“不是賞賜,是你們應得的,是你們靠能力掙來的。”
“大人莫說笑了,我們能夠勉強糊口就已是幸事,哪有能力掙來這麽多精貴的吃食,這一切可都是全仰仗大人。”
“你們......敞開肚皮吃吧。”
江景辰忽然有些難受。
這裏是階級森嚴的封建朝代,他本不該與民太過共情。
可人心都是肉長的,身處這樣的環境之下,難以自製也是情有可原......吧?
也或許,這隻不過是廉價的自我感動罷了。
町州被淹,主要的救助力量是來自白蓮教、鄉紳,百姓。
各州縣的糧倉直到今日都還未開放,各州上官們此刻又在做什麽?
一場水患就讓表麵的浮華剝落幹淨,堤壩一衝就潰,每年修堤的錢都去了哪裏?
遲遲未到的公文,是速度慢,還是有人在刻意拖延時間?
各縣的糧倉裏,真的還有糧嗎?
年年撥款!年年抗洪!年年救災!
究竟是誰在玩這樣的遊戲?
可怕的不是水患,而是借由天災為己牟利的人。
倘若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河道依舊會淤堵,水患還會再發,堤壩一衝即潰。
想要解決問題,就得站到更高的位置,握緊更大的權力。
江景辰一夜未眠,想了許許多多應該和不應該之事。
在天亮之後迅速收斂心思,全身心投入到疏通河道的工作當中。
耗時多天,一條又一條的河道在河工們奮力之下被疏通,期間也發生了好幾次意外,以至於五名河工失去了性命。
看著被打撈上來的屍體,江景辰沉默了許久。
萬金開口道:“公子放心,我會安排人照顧好他們的家眷。”
江景辰點了點頭,吩咐道:“讓人找塊風水寶地將他們安葬,另外去給河工們兌現工錢,記錄成冊,帶迴去找衙門報銷。”
他不缺錢,但這些錢不該由他來出。
是朝廷的賬,就該由朝廷來承擔。
官邸。
“景辰,你可終於迴來了。”李守拙興衝衝尋了過來,激動開口道:“你可知道本王近日來都做了些什麽?”
江景辰對此絲毫不感興趣,出聲詢問道:“王爺,各州縣糧倉怎麽還不開?都已經這麽多天了,上頭的公文還沒到嗎?”
李守拙迴應道:“這事本王倒沒怎麽注意,不過眼下米價已經平了,百姓也買的起糧食,開不開糧倉也就沒那麽重要了。”
家都被大水衝沒了,還拿什麽買?
江景辰蹙眉,出聲道:“王爺的意思,難道是想讓百姓來承擔這次災難?”
李守拙開口道:“本王的意思是百姓既有能力,那麽朝廷便可減輕一些負擔,將更多的精力用在該用的地方。”
若是從純王的角度去看,這話倒也沒有太大的錯處。
因為李守拙是高高在上的王爺,所想之事不會與常人相同,又因他是“純”王,想不明白問題的關鍵也在情理當中。
這樣的人說的話,不值得生氣。
江景辰直言道:“下官懷疑各縣糧倉中存在空倉無糧的情況,還請王爺隨下官一同前去開 倉查糧。”
李守拙驚訝於這樣的想法,疑惑道:“這件事並不在你的職權之內,你如何能讓當地官員配合?”
江景辰迴應道:“下官不需要他們配合,隻需要他們聽令便可。”
李守拙愣了一會,詢問道:“你的意思是要本王下令,開倉查糧?”
江景辰理所當然迴答道:“下官位卑言輕,自是需要王爺下令才能讓他們配合,您說一句,頂得上下官說上萬句。”
各州縣糧倉不止賑災一個用途,總結起來就是十二個字:豐年收糧,歉年售糧,調控糧價。
衙門會在豐收之年,以高於當時市場價的糧價收購百姓手中的多餘糧食,裝入糧倉統一儲存。
這樣一來,既讓普通老百姓在供過於求的時候不至於去賤賣糧食,同時又比較正規地儲存了這些不易保存的糧食。
而在災荒之年的時候,糧食就是供不應求的時候了,那時候的糧價甚至會漲到一個極高的價格。
這個時候,朝廷便會下令各州縣衙門開倉,但卻不是無條件放糧。
而是以一個低於市場價(暴漲之前)的價格迅速補充百姓的需求,其根本目的就是徹底平穩糧價,讓百姓們都能夠買到活命的糧食不至於全都餓死。
開倉賑災,是次要目的。
是平,是賑,皆由朝廷決定。
因此公文未到,各州刺史均不敢擅自開倉。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也給了某些官吏有了可乘之機。
此次不知是何原因,上頭的公文遲遲未到,江景辰由此起了疑心。
糧價雖平,但這並不代表糧倉可以不開。
費心費力做了這麽多的事情,可不是為了保全那一群國之蛀蟲。
江景辰見李守拙麵露猶豫,於是便接著慫恿道:“王爺,倘若真查到空倉無糧,那可就是大功一件啊!您難道不想立此大功,好讓聖上對您刮目相看嗎?”
做好一切準備之後,河工們紛紛下水開始清理淤堵的河道。
科技匱乏的朝代,人工效率不高,數個時辰過去才見一丁點成效。
河工們在水裏待的久了,便上岸喝碗熱騰騰的薑茶,吃些東西補充體力。
下水,上岸,如此反複。
盡管嘴唇發白,臉上充滿了疲憊,可他們都不曾停下腳步。
盡己所能,將河道一點一點的疏通。
進展很慢,但卻無比堅定。
江景辰指揮之餘,深深被河工們的態度所震撼。
迴想過往,他的心被仇恨所遮蔽,滿是陰暗,不見半點亮光。
大仇雖已得報,可在那份仇恨之下,一顆心早已滿目瘡痍。
直到看見河工們奮不顧身拚勁全力疏通河道,有一股沒來由的暖流在心間流淌。
人世間千瘡百孔,卻總有人縫縫補補。
他們隻是普普通通的百姓,沒有多大的能力可以拯救眾生。
但是他們所作所為是一種積極的力量,能夠讓人相信終有一天希望的光會驅散陰霾。
從天亮到天黑,萬幸的是沒有人出現意外。
河工們也不迴家,實在累的不行了,便在岸邊躺著歇息。
江景辰見天色已晚,當即將所有河工召迴到岸上,讓他們換上備好的幹淨衣裳。
搭好的棚子裏燒起了火堆,鍋裏正在熬粥燉肉,另有熱乎的饅頭麵餅。
“大家放開了吃,後麵還有,所有吃食都管夠。”
“嘿嘿,那我們可就不客氣了,這是我吃過最豐盛的一頓飯了,謝謝大人賞賜。”
“不是賞賜,是你們應得的,是你們靠能力掙來的。”
“大人莫說笑了,我們能夠勉強糊口就已是幸事,哪有能力掙來這麽多精貴的吃食,這一切可都是全仰仗大人。”
“你們......敞開肚皮吃吧。”
江景辰忽然有些難受。
這裏是階級森嚴的封建朝代,他本不該與民太過共情。
可人心都是肉長的,身處這樣的環境之下,難以自製也是情有可原......吧?
也或許,這隻不過是廉價的自我感動罷了。
町州被淹,主要的救助力量是來自白蓮教、鄉紳,百姓。
各州縣的糧倉直到今日都還未開放,各州上官們此刻又在做什麽?
一場水患就讓表麵的浮華剝落幹淨,堤壩一衝就潰,每年修堤的錢都去了哪裏?
遲遲未到的公文,是速度慢,還是有人在刻意拖延時間?
各縣的糧倉裏,真的還有糧嗎?
年年撥款!年年抗洪!年年救災!
究竟是誰在玩這樣的遊戲?
可怕的不是水患,而是借由天災為己牟利的人。
倘若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河道依舊會淤堵,水患還會再發,堤壩一衝即潰。
想要解決問題,就得站到更高的位置,握緊更大的權力。
江景辰一夜未眠,想了許許多多應該和不應該之事。
在天亮之後迅速收斂心思,全身心投入到疏通河道的工作當中。
耗時多天,一條又一條的河道在河工們奮力之下被疏通,期間也發生了好幾次意外,以至於五名河工失去了性命。
看著被打撈上來的屍體,江景辰沉默了許久。
萬金開口道:“公子放心,我會安排人照顧好他們的家眷。”
江景辰點了點頭,吩咐道:“讓人找塊風水寶地將他們安葬,另外去給河工們兌現工錢,記錄成冊,帶迴去找衙門報銷。”
他不缺錢,但這些錢不該由他來出。
是朝廷的賬,就該由朝廷來承擔。
官邸。
“景辰,你可終於迴來了。”李守拙興衝衝尋了過來,激動開口道:“你可知道本王近日來都做了些什麽?”
江景辰對此絲毫不感興趣,出聲詢問道:“王爺,各州縣糧倉怎麽還不開?都已經這麽多天了,上頭的公文還沒到嗎?”
李守拙迴應道:“這事本王倒沒怎麽注意,不過眼下米價已經平了,百姓也買的起糧食,開不開糧倉也就沒那麽重要了。”
家都被大水衝沒了,還拿什麽買?
江景辰蹙眉,出聲道:“王爺的意思,難道是想讓百姓來承擔這次災難?”
李守拙開口道:“本王的意思是百姓既有能力,那麽朝廷便可減輕一些負擔,將更多的精力用在該用的地方。”
若是從純王的角度去看,這話倒也沒有太大的錯處。
因為李守拙是高高在上的王爺,所想之事不會與常人相同,又因他是“純”王,想不明白問題的關鍵也在情理當中。
這樣的人說的話,不值得生氣。
江景辰直言道:“下官懷疑各縣糧倉中存在空倉無糧的情況,還請王爺隨下官一同前去開 倉查糧。”
李守拙驚訝於這樣的想法,疑惑道:“這件事並不在你的職權之內,你如何能讓當地官員配合?”
江景辰迴應道:“下官不需要他們配合,隻需要他們聽令便可。”
李守拙愣了一會,詢問道:“你的意思是要本王下令,開倉查糧?”
江景辰理所當然迴答道:“下官位卑言輕,自是需要王爺下令才能讓他們配合,您說一句,頂得上下官說上萬句。”
各州縣糧倉不止賑災一個用途,總結起來就是十二個字:豐年收糧,歉年售糧,調控糧價。
衙門會在豐收之年,以高於當時市場價的糧價收購百姓手中的多餘糧食,裝入糧倉統一儲存。
這樣一來,既讓普通老百姓在供過於求的時候不至於去賤賣糧食,同時又比較正規地儲存了這些不易保存的糧食。
而在災荒之年的時候,糧食就是供不應求的時候了,那時候的糧價甚至會漲到一個極高的價格。
這個時候,朝廷便會下令各州縣衙門開倉,但卻不是無條件放糧。
而是以一個低於市場價(暴漲之前)的價格迅速補充百姓的需求,其根本目的就是徹底平穩糧價,讓百姓們都能夠買到活命的糧食不至於全都餓死。
開倉賑災,是次要目的。
是平,是賑,皆由朝廷決定。
因此公文未到,各州刺史均不敢擅自開倉。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也給了某些官吏有了可乘之機。
此次不知是何原因,上頭的公文遲遲未到,江景辰由此起了疑心。
糧價雖平,但這並不代表糧倉可以不開。
費心費力做了這麽多的事情,可不是為了保全那一群國之蛀蟲。
江景辰見李守拙麵露猶豫,於是便接著慫恿道:“王爺,倘若真查到空倉無糧,那可就是大功一件啊!您難道不想立此大功,好讓聖上對您刮目相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