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拙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當即跪下認錯道:“兒子說錯話,的確是該打,可正所謂‘打在兒身,痛在母心’,母妃不能讓兒子不孝啊!”
嬤嬤:......
也就挨個幾戒尺的事情,至於把孝道都搬出來嗎?
聽到唿喚的內侍官心驚膽顫的走進殿內,小心翼翼開口道:“啟稟娘娘,殿中沒有戒尺。”
李守拙急忙接口道:“沒有就不用找了,你下去吧。”
內侍官暗自鬆了口氣,躬著身子退到殿外。
薛貴妃稍稍平複了下心中情緒,冷哼道:“這些話若是被你父皇聽見了,你就等著當個閑王吧。”
李守拙正色道:“這又沒有外人,再說了,在我的寢殿裏頭,絕沒有讓話傳去的可能。”
薛貴妃不置可否,轉言道:“我想告訴你的是,江景辰不是個吃啞巴虧的,在他赴任水部郎中之後,首先想的必定是如何防洪抗災,其次才會考慮罪責之事。”
李守拙接口道:“江景辰是有點本事,可也沒有大到能解決水患的程度吧?說到底,最好還是互相扯皮推諉,隻希望他能有不負所望,把三弟給拉下水才好。”
薛貴妃氣急,斥責道:“你怎麽就不能想點好?治好水患,那是多大的功勞,你想過沒有?江景辰有多少能耐我不清楚,但你父皇既然會在這個緊要關頭擢升他為水部郎中,那必定是對他抱有期望。”
李守拙略顯錯愕,愣了一會,詢問道:“不能吧?這麽多年,那麽多的官都沒解決的事情,他能有那本事給解決了?父皇多半就是一時興起,反正水部郎中每年都換,誰當都一樣。”
不怪兒子不信,就連薛貴妃也不相信江景辰會有那麽大能耐。
她唯一能夠篤定的事情,就憑借這麽多年對枕邊人的了解,這個官職絕對不會是一時興起擢升,其中必定有著別的理由。
無論是什麽,在她看來,這是一個機會,一個有可能讓兒子立功的機會。
“你父皇讓老三入主工部,又擢升江景辰為水部郎中,極有可能是要整治淮水兩岸的官員。”
“不是治水嗎?怎麽成治人了?”
“隻有先治了人,才能治好水,有江景辰這麽好一把刀,你父皇不能不用。”
薛貴妃雖常年待在後宮,可也時常會關注前朝之事,知道朝堂上有多少官員是被江景辰給弄下去的。
“為官短短數月,所作所為都暗合了你父皇的心意......江景辰或是不簡單,或是運氣極好,治水之能尚且存疑,但治人的本事有目共睹。”
薛貴妃沉思片刻,緊跟著說道:“拙兒,你去找你父皇,請求參與治水一事。”
朝廷年年都在治水,可淮水兩岸百姓年年都在受災。
治水?
拿什麽治?
要是能治早就治了,哪裏還用得著等到現在?
李守拙不滿道:“母妃,治水哪裏是那麽好治的,我就等著看老三的笑話,您怎麽還讓我去蹚這灘渾水?”
薛貴妃清楚兒子的腦子轉不過彎,也不兜圈子,直言道:“工部尚書是老三,水部郎中是江景辰,你若去了,也不要討要官職,就以純王的名義前去。多看少做,治好了有你一份功勞,治壞了也沒你的罪過,你怎還不願意去了?”
李守拙狐疑道:“治水向來都是百官避之不及之事,怎麽到了您嘴裏就變了個樣,真有那麽好?”
薛貴妃迴應道:“我不懂治水,但我明白一個道理:事出反常必有妖。江景辰晉升之路太過匪夷所思,這絕對不是你父皇心血來潮,而是早有預謀......”
不管是忠義伯,又或者是水部郎中,對一個才入朝堂,未曾及冠的少年來說都太重了。
哪怕是有功之臣,也沒有這樣封賞的。
太過快,太過迅速,也太過反常。
薛貴妃不禁想到了京城中的傳言,倘若江景辰當真活不過二十歲,那麽這一切就能夠說的通了。
隻有一年多的壽命,既然這把刀適合用,那麽聖上自是會將這把刀放在適合的位置,讓他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是了,一定是這樣。
薛貴妃想通之後,立刻開口道:“江景辰是一把好刀,一把你父皇用得順手的刀,因此不會輕易折斷,至少在接下去一年多的時間裏,定會有他一番作為。你若是沒能力拉攏他,那就想辦法別讓他被老三拉攏過去,聽明白了嗎?”
李守拙悶聲道:“他若是父皇的刀,我們當兒子,又怎好去拉攏?”
薛貴妃耐著性子解釋道:“你父皇既然把他和老三安排在同一個衙門裏,那就不會去忌諱這些,如今你們都已封王,這便代表著儲君之爭已經開啟,你父皇他......很有可能就是想看看你們兄弟的手段。”
李守拙似懂非懂,點了點頭,開口道:“也就是說從此刻開始,我便得和老三開始爭了。簡而言之:我拉攏不過來的人,他也別拉攏過去。”
儲君之位懸空太久於國無益,最遲兩年,太子必立。
也有可能一年,又或者更短時間。
至於人選......
誰都有可能。
對手可不止老三,就連最小的老十一也會是對手。
薛貴妃清楚眼下不是說這些的時候,想了想,叮囑道:“我也不指望你能突然開竅,隻要你記住四個字:禮賢下士。”
中宮。
瞿皇後正準備小憩一會,就見兒子興衝衝的尋了過來,眉間微蹙,訓斥道:“慌慌張張的,成何體統。”
李謹言連忙放慢腳步,端正儀態,恭敬行禮問安,方才開口道:“母後,兒臣當上工部尚書了。”
瞿皇後淡淡道:“聽說了,不是讓你即刻赴任嗎?不趕緊去工部,反倒是跑到這兒來作甚。”
李謹言臉上微僵,心中喜悅之情頓時少了一半。
母後,難道不為我感到開心嗎?
他不敢將心裏的話問出口,隻迴應道:“兒臣是想來告知母後此事,順道聆聽母後教誨。”
瞿皇後困意來襲,無心多說什麽,隨口道:“知道了,若無別事,盡早趕往工部赴任吧,好好辦差,你是中宮嫡出,言行舉止不容有失,別讓你父皇失望。”
母後難道不知道入主工部尚書這件事,對於我來說意味著什麽嗎?
還說是母後根本就不在乎?
又或者是母後還在為上次的事情生氣?
兩句話之後,李謹言心中的喜悅之情蕩然無存,恭敬迴應道:“兒臣謹遵母後吩咐。”
出了殿門,迴望身後偌大中宮,他心中多了一絲意味不明的苦澀,喃喃自語道:“我心中的那份喜悅,應該跟誰去分享?”
嬤嬤:......
也就挨個幾戒尺的事情,至於把孝道都搬出來嗎?
聽到唿喚的內侍官心驚膽顫的走進殿內,小心翼翼開口道:“啟稟娘娘,殿中沒有戒尺。”
李守拙急忙接口道:“沒有就不用找了,你下去吧。”
內侍官暗自鬆了口氣,躬著身子退到殿外。
薛貴妃稍稍平複了下心中情緒,冷哼道:“這些話若是被你父皇聽見了,你就等著當個閑王吧。”
李守拙正色道:“這又沒有外人,再說了,在我的寢殿裏頭,絕沒有讓話傳去的可能。”
薛貴妃不置可否,轉言道:“我想告訴你的是,江景辰不是個吃啞巴虧的,在他赴任水部郎中之後,首先想的必定是如何防洪抗災,其次才會考慮罪責之事。”
李守拙接口道:“江景辰是有點本事,可也沒有大到能解決水患的程度吧?說到底,最好還是互相扯皮推諉,隻希望他能有不負所望,把三弟給拉下水才好。”
薛貴妃氣急,斥責道:“你怎麽就不能想點好?治好水患,那是多大的功勞,你想過沒有?江景辰有多少能耐我不清楚,但你父皇既然會在這個緊要關頭擢升他為水部郎中,那必定是對他抱有期望。”
李守拙略顯錯愕,愣了一會,詢問道:“不能吧?這麽多年,那麽多的官都沒解決的事情,他能有那本事給解決了?父皇多半就是一時興起,反正水部郎中每年都換,誰當都一樣。”
不怪兒子不信,就連薛貴妃也不相信江景辰會有那麽大能耐。
她唯一能夠篤定的事情,就憑借這麽多年對枕邊人的了解,這個官職絕對不會是一時興起擢升,其中必定有著別的理由。
無論是什麽,在她看來,這是一個機會,一個有可能讓兒子立功的機會。
“你父皇讓老三入主工部,又擢升江景辰為水部郎中,極有可能是要整治淮水兩岸的官員。”
“不是治水嗎?怎麽成治人了?”
“隻有先治了人,才能治好水,有江景辰這麽好一把刀,你父皇不能不用。”
薛貴妃雖常年待在後宮,可也時常會關注前朝之事,知道朝堂上有多少官員是被江景辰給弄下去的。
“為官短短數月,所作所為都暗合了你父皇的心意......江景辰或是不簡單,或是運氣極好,治水之能尚且存疑,但治人的本事有目共睹。”
薛貴妃沉思片刻,緊跟著說道:“拙兒,你去找你父皇,請求參與治水一事。”
朝廷年年都在治水,可淮水兩岸百姓年年都在受災。
治水?
拿什麽治?
要是能治早就治了,哪裏還用得著等到現在?
李守拙不滿道:“母妃,治水哪裏是那麽好治的,我就等著看老三的笑話,您怎麽還讓我去蹚這灘渾水?”
薛貴妃清楚兒子的腦子轉不過彎,也不兜圈子,直言道:“工部尚書是老三,水部郎中是江景辰,你若去了,也不要討要官職,就以純王的名義前去。多看少做,治好了有你一份功勞,治壞了也沒你的罪過,你怎還不願意去了?”
李守拙狐疑道:“治水向來都是百官避之不及之事,怎麽到了您嘴裏就變了個樣,真有那麽好?”
薛貴妃迴應道:“我不懂治水,但我明白一個道理:事出反常必有妖。江景辰晉升之路太過匪夷所思,這絕對不是你父皇心血來潮,而是早有預謀......”
不管是忠義伯,又或者是水部郎中,對一個才入朝堂,未曾及冠的少年來說都太重了。
哪怕是有功之臣,也沒有這樣封賞的。
太過快,太過迅速,也太過反常。
薛貴妃不禁想到了京城中的傳言,倘若江景辰當真活不過二十歲,那麽這一切就能夠說的通了。
隻有一年多的壽命,既然這把刀適合用,那麽聖上自是會將這把刀放在適合的位置,讓他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是了,一定是這樣。
薛貴妃想通之後,立刻開口道:“江景辰是一把好刀,一把你父皇用得順手的刀,因此不會輕易折斷,至少在接下去一年多的時間裏,定會有他一番作為。你若是沒能力拉攏他,那就想辦法別讓他被老三拉攏過去,聽明白了嗎?”
李守拙悶聲道:“他若是父皇的刀,我們當兒子,又怎好去拉攏?”
薛貴妃耐著性子解釋道:“你父皇既然把他和老三安排在同一個衙門裏,那就不會去忌諱這些,如今你們都已封王,這便代表著儲君之爭已經開啟,你父皇他......很有可能就是想看看你們兄弟的手段。”
李守拙似懂非懂,點了點頭,開口道:“也就是說從此刻開始,我便得和老三開始爭了。簡而言之:我拉攏不過來的人,他也別拉攏過去。”
儲君之位懸空太久於國無益,最遲兩年,太子必立。
也有可能一年,又或者更短時間。
至於人選......
誰都有可能。
對手可不止老三,就連最小的老十一也會是對手。
薛貴妃清楚眼下不是說這些的時候,想了想,叮囑道:“我也不指望你能突然開竅,隻要你記住四個字:禮賢下士。”
中宮。
瞿皇後正準備小憩一會,就見兒子興衝衝的尋了過來,眉間微蹙,訓斥道:“慌慌張張的,成何體統。”
李謹言連忙放慢腳步,端正儀態,恭敬行禮問安,方才開口道:“母後,兒臣當上工部尚書了。”
瞿皇後淡淡道:“聽說了,不是讓你即刻赴任嗎?不趕緊去工部,反倒是跑到這兒來作甚。”
李謹言臉上微僵,心中喜悅之情頓時少了一半。
母後,難道不為我感到開心嗎?
他不敢將心裏的話問出口,隻迴應道:“兒臣是想來告知母後此事,順道聆聽母後教誨。”
瞿皇後困意來襲,無心多說什麽,隨口道:“知道了,若無別事,盡早趕往工部赴任吧,好好辦差,你是中宮嫡出,言行舉止不容有失,別讓你父皇失望。”
母後難道不知道入主工部尚書這件事,對於我來說意味著什麽嗎?
還說是母後根本就不在乎?
又或者是母後還在為上次的事情生氣?
兩句話之後,李謹言心中的喜悅之情蕩然無存,恭敬迴應道:“兒臣謹遵母後吩咐。”
出了殿門,迴望身後偌大中宮,他心中多了一絲意味不明的苦澀,喃喃自語道:“我心中的那份喜悅,應該跟誰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