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穆大管家與鬆伯“心甘情願”的答應了下來。
待他們離開之後,青玉詢問道:“公子,還有一個小鄭氏呢,她也該死了吧?”
江景辰開口道:“那豈不是讓她們一家團圓了?這樣可不行。阿金,讓人把江景昭身死的消息透露給小鄭氏,再給丐幫的人傳話,讓他們把小鄭氏看緊點,不要出現任何意外,我要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萬金點頭應了聲‘“是”,緊跟著說道:“青瑤有事,請公子過去一趟。”
江景辰疑惑道:“不能等迴來再說?很重要嗎?”
萬金猶豫了一會,迴答道:“就是關於前段時間組建白蓮教的費用問題,我也不知道算不算重要。”
這是錢花多了?
江景辰很久之前就沒有留意過自家有多少錢了,也不知道上前組建白蓮教具體花費了多少。
當青瑤拿出賬本,看到最終花費時,江景辰不禁驚唿道:“不是吧?居然花了這麽多錢。”
白蓮教組建的很成功,但花銷也極大,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花掉了江南道產業一整年的營收。
青瑤輕歎道:“不惜代價,這話是公子說的吧?幾十上百萬的教眾,不好養啊!”
關鍵是當初也沒想過增長速度會那麽快,江景辰急忙吩咐道:“趕緊把補助和救濟糧給停了,不能再發了,再發下去非得破產不可。”
青瑤頭次見到公子如此驚慌失措的模樣,抿嘴一笑,迴應道:“公子放心,在吳王自縊、威遠侯府被抄之後,我就傳了信過去,將一切行動都給停了,導致的結果就是淮南道亂成了一鍋粥。”
“亂就亂唄,反正我又不在那口鍋裏吃飯。”
江景辰頓了頓,詢問道:“咱們的人都依照計劃撤迴來了吧?”
青瑤迴應道:“都已經撤迴來了,白蓮教現在就是一盤散沙,起初還鬧了幾次,被衙門強勢鎮壓之後就逐漸沒了動靜。”
都是一些貪圖小利的普通百姓,無非就是不甘心沒了免費的米糧,鬧一鬧,發泄下情緒,慢慢也就都散了。
江景辰已經數日沒有上朝,也不知道聖上是如何處理白蓮教一事,不過想來也不會動什麽真格。
次日,皇宮。
太極殿,早朝。
“啟稟聖上,微臣有本要奏……”
隨著大朝議開始,文武百官上奏,一件又一件家國大事等待聖上處理。
時間慢慢流逝,事情也逐漸減少,臨近大朝議尾聲,聖上忽然開口道:“傳朕旨意,擢升江景辰為水部司郎中。”
滿朝嘩然。
才剛封忠義伯沒幾天,人都還在休沐中,這就又升官了?
正八品監察禦史擢升正五品郎中,一下連升了三品。
這哪裏是升官?簡直就是插上翅膀飛起來了。
先前一點風聲都沒漏,難道是聖上未與幾位相爺商議,獨自做下的決定?
吏部侍郎暗中看向左側最前排那道身影,待看到手勢的那一刻,立即出聲道:“啟奏聖上,江景辰年紀輕輕,資曆尚淺,微臣認為他還不足以勝任如此要職,懇請聖上三思。”
“微臣附議,懇請聖上三思。”
“微臣附議,懇請聖上三思。”
“微臣附議,懇請聖上三思。”
……
接連有官員在上官的示意之下發聲。
聖上瞬間沉下臉來,喝聲道:“君無戲言,你們是想逼朕收迴成命嗎?”
“逼”字出口,開口反對的百官瞬間跪成一片,高唿道:“微臣不敢,望聖上恕罪。”
聖上凝眸,視線在跪下的那些官員身上掃過,沉聲道:“自朕登基以來,淮水兩岸各縣堤壩年年修,年年潰,水部郎中換了一個又一個,可依舊沒能治好水患……水部司隸屬工部,於此事工部尚書可有話要說?”
工部尚書跪地叩首道:“微臣惶恐,微臣有罪。”
聖上冷哼道:“既知有罪,該當如何?”
往年也沒這麽問啊!今兒個是怎麽了?工部尚書有些迷糊,沒時間多想,隻得含糊其辭迴應道:“微臣當好好反省,深刻檢討之後加以改正。”
聖上淡淡道:“輕了。”
工部尚書冷汗直流,艱難開口道:“微臣願罰俸一年。”
聖上再次張口吐出一樣的話:“輕了。”
真是該死,到底是誰惹聖上生氣了?
工部尚書怎麽想也想不明白,開頭還好好的,怎麽就突然拿工部開刀了呢?
“啟稟聖上,微臣願意罰俸三年,自領二十廷杖。”
“即刻起,工部尚書降為工部侍郎,原工部侍郎降為將作監丞,俸祿就不罰了,下去各領五十廷杖。”
“微臣謝主隆恩。”
明明反對的是別人,最後受傷的卻是自己……五十廷杖啊!這下屁股得開出好幾朵花來了!
刑部尚書覺得很受傷,很委屈,但他卻什麽都不能說。
禦前侍衛立刻上前,將人徑直拖到殿外行刑。
聖上麵無表情下了聖諭,視線轉向最先開口的吏部侍郎,開口道:“卿家可還有本要奏?”
吏部侍郎強製鎮定下來,恭聲迴應道:“迴稟聖上,微臣無本要奏。”
聖上環視眾臣,詢問道:“眾卿家可還有本要奏?”
沒見到工部尚書……不對,這會成工部侍郎了,此刻正在殿外挨揍呢,明眼人都知道聖上是鐵了心要封江景辰為水部郎中,誰還敢上奏?
幾位相爺都不開口,文武百官自然也不會再反對,當即齊唿道:“微臣無本要奏。”
聖上收迴視線,轉言道:“擬旨,封大皇子為純王,三皇子為安王……”
封王是預料之中的事情,群臣並未感到驚訝。
隻不過當聽到聖上封五皇子為趙王、七皇子為楚王、八皇子為韓王、九皇子為燕王,就連年紀最小的十一皇子都被封為秦王時,文武百官臉上的神情略帶著些許古怪之色。
純王?
安王?
對比其他皇子的封號,這兩也未免太寒磣了些吧?
一個是貴妃長子,一個是中宮嫡出,居然得了這麽個封號,這可真是……
不對,難道大皇子與三皇子已經被聖上排除在外了嗎?
不然又何至於會得一個“純”,和一個“安”為封號?
若真是這樣,那除了這兩位皇子以外,還有五位皇子,聖上中意的會是哪一位?
百官還沒想清楚個中深意,就聽聖上緊跟著下令道:“由安王暫代工部尚書一職,即刻赴任。”
安王?
三皇子?
一瞬間,百官紛紛覺得腦子不夠用了。
所有人都知道,當年聖上未登基之前,就曾監管過工部。
現如今剛封王,立即又讓三皇子暫代工部尚書一職,如此說來……
這個“安”之一字,似乎不像是表麵看上去那麽簡單啊!
待他們離開之後,青玉詢問道:“公子,還有一個小鄭氏呢,她也該死了吧?”
江景辰開口道:“那豈不是讓她們一家團圓了?這樣可不行。阿金,讓人把江景昭身死的消息透露給小鄭氏,再給丐幫的人傳話,讓他們把小鄭氏看緊點,不要出現任何意外,我要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萬金點頭應了聲‘“是”,緊跟著說道:“青瑤有事,請公子過去一趟。”
江景辰疑惑道:“不能等迴來再說?很重要嗎?”
萬金猶豫了一會,迴答道:“就是關於前段時間組建白蓮教的費用問題,我也不知道算不算重要。”
這是錢花多了?
江景辰很久之前就沒有留意過自家有多少錢了,也不知道上前組建白蓮教具體花費了多少。
當青瑤拿出賬本,看到最終花費時,江景辰不禁驚唿道:“不是吧?居然花了這麽多錢。”
白蓮教組建的很成功,但花銷也極大,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花掉了江南道產業一整年的營收。
青瑤輕歎道:“不惜代價,這話是公子說的吧?幾十上百萬的教眾,不好養啊!”
關鍵是當初也沒想過增長速度會那麽快,江景辰急忙吩咐道:“趕緊把補助和救濟糧給停了,不能再發了,再發下去非得破產不可。”
青瑤頭次見到公子如此驚慌失措的模樣,抿嘴一笑,迴應道:“公子放心,在吳王自縊、威遠侯府被抄之後,我就傳了信過去,將一切行動都給停了,導致的結果就是淮南道亂成了一鍋粥。”
“亂就亂唄,反正我又不在那口鍋裏吃飯。”
江景辰頓了頓,詢問道:“咱們的人都依照計劃撤迴來了吧?”
青瑤迴應道:“都已經撤迴來了,白蓮教現在就是一盤散沙,起初還鬧了幾次,被衙門強勢鎮壓之後就逐漸沒了動靜。”
都是一些貪圖小利的普通百姓,無非就是不甘心沒了免費的米糧,鬧一鬧,發泄下情緒,慢慢也就都散了。
江景辰已經數日沒有上朝,也不知道聖上是如何處理白蓮教一事,不過想來也不會動什麽真格。
次日,皇宮。
太極殿,早朝。
“啟稟聖上,微臣有本要奏……”
隨著大朝議開始,文武百官上奏,一件又一件家國大事等待聖上處理。
時間慢慢流逝,事情也逐漸減少,臨近大朝議尾聲,聖上忽然開口道:“傳朕旨意,擢升江景辰為水部司郎中。”
滿朝嘩然。
才剛封忠義伯沒幾天,人都還在休沐中,這就又升官了?
正八品監察禦史擢升正五品郎中,一下連升了三品。
這哪裏是升官?簡直就是插上翅膀飛起來了。
先前一點風聲都沒漏,難道是聖上未與幾位相爺商議,獨自做下的決定?
吏部侍郎暗中看向左側最前排那道身影,待看到手勢的那一刻,立即出聲道:“啟奏聖上,江景辰年紀輕輕,資曆尚淺,微臣認為他還不足以勝任如此要職,懇請聖上三思。”
“微臣附議,懇請聖上三思。”
“微臣附議,懇請聖上三思。”
“微臣附議,懇請聖上三思。”
……
接連有官員在上官的示意之下發聲。
聖上瞬間沉下臉來,喝聲道:“君無戲言,你們是想逼朕收迴成命嗎?”
“逼”字出口,開口反對的百官瞬間跪成一片,高唿道:“微臣不敢,望聖上恕罪。”
聖上凝眸,視線在跪下的那些官員身上掃過,沉聲道:“自朕登基以來,淮水兩岸各縣堤壩年年修,年年潰,水部郎中換了一個又一個,可依舊沒能治好水患……水部司隸屬工部,於此事工部尚書可有話要說?”
工部尚書跪地叩首道:“微臣惶恐,微臣有罪。”
聖上冷哼道:“既知有罪,該當如何?”
往年也沒這麽問啊!今兒個是怎麽了?工部尚書有些迷糊,沒時間多想,隻得含糊其辭迴應道:“微臣當好好反省,深刻檢討之後加以改正。”
聖上淡淡道:“輕了。”
工部尚書冷汗直流,艱難開口道:“微臣願罰俸一年。”
聖上再次張口吐出一樣的話:“輕了。”
真是該死,到底是誰惹聖上生氣了?
工部尚書怎麽想也想不明白,開頭還好好的,怎麽就突然拿工部開刀了呢?
“啟稟聖上,微臣願意罰俸三年,自領二十廷杖。”
“即刻起,工部尚書降為工部侍郎,原工部侍郎降為將作監丞,俸祿就不罰了,下去各領五十廷杖。”
“微臣謝主隆恩。”
明明反對的是別人,最後受傷的卻是自己……五十廷杖啊!這下屁股得開出好幾朵花來了!
刑部尚書覺得很受傷,很委屈,但他卻什麽都不能說。
禦前侍衛立刻上前,將人徑直拖到殿外行刑。
聖上麵無表情下了聖諭,視線轉向最先開口的吏部侍郎,開口道:“卿家可還有本要奏?”
吏部侍郎強製鎮定下來,恭聲迴應道:“迴稟聖上,微臣無本要奏。”
聖上環視眾臣,詢問道:“眾卿家可還有本要奏?”
沒見到工部尚書……不對,這會成工部侍郎了,此刻正在殿外挨揍呢,明眼人都知道聖上是鐵了心要封江景辰為水部郎中,誰還敢上奏?
幾位相爺都不開口,文武百官自然也不會再反對,當即齊唿道:“微臣無本要奏。”
聖上收迴視線,轉言道:“擬旨,封大皇子為純王,三皇子為安王……”
封王是預料之中的事情,群臣並未感到驚訝。
隻不過當聽到聖上封五皇子為趙王、七皇子為楚王、八皇子為韓王、九皇子為燕王,就連年紀最小的十一皇子都被封為秦王時,文武百官臉上的神情略帶著些許古怪之色。
純王?
安王?
對比其他皇子的封號,這兩也未免太寒磣了些吧?
一個是貴妃長子,一個是中宮嫡出,居然得了這麽個封號,這可真是……
不對,難道大皇子與三皇子已經被聖上排除在外了嗎?
不然又何至於會得一個“純”,和一個“安”為封號?
若真是這樣,那除了這兩位皇子以外,還有五位皇子,聖上中意的會是哪一位?
百官還沒想清楚個中深意,就聽聖上緊跟著下令道:“由安王暫代工部尚書一職,即刻赴任。”
安王?
三皇子?
一瞬間,百官紛紛覺得腦子不夠用了。
所有人都知道,當年聖上未登基之前,就曾監管過工部。
現如今剛封王,立即又讓三皇子暫代工部尚書一職,如此說來……
這個“安”之一字,似乎不像是表麵看上去那麽簡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