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小子倒是賊精,單單去殷仲耘那要銀要人,怕殷仲耘卡他。倒是知道用迂迴之術求到你這裏來。”


    “皇上,咱莫理會他!萬事還得按照程序來,萬不可開這個先河。”周澈風輕雲淡道。


    慕容晉陽擺了擺手,他轉頭問身邊的內侍,“朕記得早上有廬臨府那遞來的奏折?”


    “是的,皇上。是由廬臨府知府殷仲耘大人遞過來的。”


    “給朕找來!”


    慕容晉陽重新坐迴禦案前,他的麵前攤開的就是內侍幫他找到的奏折。


    拿起朱筆準備禦批時,他頓了頓,“你那三弟或許並沒有世人口中的那麽不堪。最起碼這次廬陵大旱,他應對得很及時,也很漂亮!你可還記得平川郡大旱當年死了多少人?百不存一!廬臨府能做到幹旱半年多依舊在想辦法保住莊稼,這很難得。”


    “確實,聽說他在縣裏大肆興修水利,一麵是為了這次抗旱,另一麵也是為將來防洪做準備。”周澈點了點頭,“他這個思路雖然有些奇特,但細想之下又很有道理。”


    “這次這個罱河床泥的主意也很不錯!往年洪水泛濫,除了持續降雨多外還有就是江河河床抬高,導致洪水漫溢,甚至衝垮堤壩。”慕容晉陽忍不住拊掌,“今後沿河及渠道附近的縣鎮要在每年的枯水期組織人手進行疏通河道以及罱河泥!”


    “是,臣這就擬草案!”


    “或許咱們雲卿國真的能在朕的手上打造成魚米之國!”慕容晉陽想到下麵呈上來的那個四通八達的水利工程,心裏不由一蕩。若將之擴展至全國,這天下再無旱災亦再無澇災……


    僅這般暢想一番,他都覺得渾身熱血沸騰!


    他,是位敢跟天鬥的帝王!


    在他們帝王熱血沸騰之時,清水縣或者說廬臨府裏的青壯年們隻覺渾身累得酸痛。


    自這幹旱以來,他們就沒少被折騰。先是挖水庫、人工湖,然後是挖堤,開渠引水。好不容易過幾天安生日子,官老爺又讓他們罱潛龍江裏河床上的淤泥。


    動作還不能慢,一旦被周邊州府發覺了,別人也來效仿,那就沒他們什麽事了。


    他們要的就是這個時間差,利用這個時間差先把大夥的水庫和人工湖裏的水給灌滿,留足給小麥、油菜灌溉的水量。


    看著地裏躥得正高的小麥苗,再看水庫裏的水位,大家心裏頭多少都布了些陰雲。這次幹活沒需要官老爺說過多的勉勵話,隻聽他們問一句,“你想你和你的家人餓死在這場旱災中麽?”就足矣!


    大家用行動證明不想。


    清平鎮碼頭那所有的船隻都被征用了,各家獨木舟以及船行裏還未來得及出售的獨木舟均被官府征用。


    於是每天天不亮,就有一大群人吆三喝五地上了船。整理好罱,將船劃到相應的位置就開始幹。


    如此忙活了半個月,終於將水庫、人工湖以及各個渠道都灌滿了水。


    這時,大夥兒才齊齊鬆了口氣。


    另一邊,因為壽席上設計的圖案得到周政的讚賞。從縣衙迴來後,阮青青就召集八位全福老人,便開始商討編織壽席的事宜。


    阮青青設計的圖案是騰躍的黃龍將中間一個巨大的壽字半包起來,龍頭和龍尾未結合的地方是兩排“仙福永享,壽與齊天”的祝福詞。


    黃龍、壽字以及祝詞都是金黃色的,其它地方都是紅色或紅白相間的顏色。


    她的這個設計圖,令八位年齡均超過五十歲的老人一起忙活了一個月,才找到了點感覺。


    “這黃色不夠鮮亮,編織出來的效果不出彩,我們得要染下。不過在染色之前,這些白皮的高粱稈要先用硫磺熏一熏,不然染出來的顏色不均勻。那些不染色的白皮的高粱稈最好也熏染下。熏染之後白皮會白得更亮些,且不易發黃。”阮老太對著編出來的半成品道。


    “確實是這樣的,更黃一些,龍也會顯得更精神些,壽字以及祝福詞也會顯得更亮眼點。”阮老爺子也讚同。


    “不錯,是這樣的!”其餘人也均表示讚同。


    “還有這屋子太幹了,老是在屋內灑水麻煩不說一會兒就幹了,效果也不明顯。像現在這樣缺水的時候,我們還是要珍惜點水,況且後麵也不知道有沒有那麽多的水來撒。”


    曹一手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曹老哥,你是不是有什麽好的想法?”阮老爺子問。


    “我第一想到的是地窖,但是地窖裏光線太暗,不方便我們編織。咱們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了,這眼睛沒有年輕人好使。”


    “那就挖個半地下的屋子!”梅三建議道。


    “嗯,不錯!半地下的屋子陰涼有了,光線也有了!好主意!”


    幾位老人這麽一合計,阮青青便來活了。她一邊去找來硫磺以及黃薑,讓他們先對白皮高粱稈進行熏製及染色,一邊又將院子旁邊的一大塊空地買了下來,建房。


    先靠院牆建一座有正屋兩個大的屋子,但屋子的高度卻隻有阮青青家裏的屋子一半,開的窗戶都是大窗戶,三麵牆都有窗戶的那種。建好這座急用的屋子後再往旁邊建兩排大小與正屋差不多的房子。然後四周再用圍牆一圍,規規整整的紅席作坊便成形了。


    為了顯示誠意和隆重,在正式開始編織壽席之前,八位全福老人焚香沐浴,更是每人背一捆即將用的高粱稈去清水縣有名的東林寺戒齋念經三天。周政和阮青青也一同前往。


    完事後,才迴到作坊中開始編織高粱席。這時,阮青青家的院子以及旁邊的作坊幾乎是被周政帶人給封鎖了起來,除了阮家人,其他人不得隨意進出。


    為了更好地編織給皇上的壽席,阮老爺子和阮老太也與其他六位全福老人一起住進了阮青青家裏。而阮青青他們再次擠在正屋的三間房裏,東西廂房都空出來給全福老人住。


    全福老人們在緊鑼密鼓地編織壽席時,老宅裏阮萬金他們一有空也在編織高粱席,不過他們編織的圖案就比不上全福老人們的精美大氣。


    村裏有聽到消息的人也紛紛上門學藝,逢地裏的事不多時,阮萬金兄弟三個以及劉氏等妯娌三個也不吝指教。


    因為阮青青給他們說了,要打造個什麽紅席之村甚至是紅席之鄉,帶領大家一起賺錢。


    雖然幹旱仍在繼續,但是棗子嶺裏的眾人看著從自己手中成型的一領領日漸精美的紅席,心裏一片踏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悍姐好種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挽清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挽清蓧並收藏悍姐好種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