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李斯年尚且年幼,跟在大哥身後和常凱深見過幾麵,對其隻有些許模糊的記憶。這些年來,李舉人舉薦並資助過的青年才俊數不勝數,李斯年在家中時,每個月都能遇到前來拜訪的青年才俊。因此,他對常凱深的印象並不深刻。


    李斯年麵帶敬意地說道:“原來是常兄,真是失敬失敬。前段時間我在滬上時,還經常聽兄長提起你的大名。”


    常凱深迴應道:“哦,我也與斯盛兄也有一段時間沒見了,上次相聚還是去年底在滬上我和潔茹的婚禮上。”


    李斯年關心地說道:“前段時間報紙上不斷報道南方粵省陳氏軍閥叛亂,圍攻總統府,家兄一直都很擔心你的安危。”


    常凱深感歎道:“感謝李兄的掛念。今年3月,陳炯明派人暗殺了我粵軍第一師師長、被譽為‘粵軍靈魂’的鄧仲元。我當時就懇請中山先生撤銷陳炯明的粵軍總司令職務,但中山先生卻斥責我多疑。我一氣之下憤而離職,迴鄉祭奠母親。沒想到短短三個月,陳氏果真就做出了如此叛逆之舉。”


    李斯年佩服地問道:“常兄真是遠見卓識,可惜意見未受重視,不知你接下來有何打算?”


    常凱深透露道:“中山先生已急電召我返粵。我今天前來,正是為了向令尊辭行。沒想到能巧遇賢弟學成歸來,這真是一件喜事。”


    李斯年充滿敬意地舉杯道:“賢兄真是忠義之士,不計前嫌,我敬常兄一杯,祝你一路順風,旗開得勝。”


    與新結識的這位兄長暢聊之後,李斯年又向席上的其他人敬酒,談及自己過去的趣事,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酒席結束後,常凱深叫和他一起過府的夫人陳潔茹過來向李舉人辭行。李舉人依照慣例送上了程儀,並給予了一番勉勵之詞。


    李斯年也從還沒來得及收拾的行李中翻出一本書和一疊整齊裝訂的稿紙,鄭重地遞給常凱深,說道:“兄長即將涉險遠行,兵兇戰危,請務必注意安全。這本書是我在米國留學時,由朋友推薦閱讀的一本書,乃是米國著名的軍事理論家馬漢先生所著的《海權論》。我閱讀後深感興趣,閑暇之餘便將其譯成了中文。可惜我並非軍人出身,對其中的精髓隻能領悟皮毛。如今,我將它贈予兄長,希望能對你的軍旅生涯有所助益。”


    常凱深接過書籍,眼中閃過一絲欣喜,感慨道:“哦,馬漢先生的大名,我在日本留學時就已如雷貫耳。日本的海軍建設計劃正是深受其海權學說的影響而製定的。遺憾的是,這本書在我國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賢弟你能將其翻譯成中文,實在是功不可沒。待我有時間,定會細心品讀,並設法將其刊印出版,讓更多人受益。”


    說完,常凱深將書遞給陳潔茹,讓她小心收好。接著,他從腰間拔出配槍,誠摯地對李斯年說:“來之前不知賢弟今日歸鄉,我常年身處軍旅,身無長物,就將這支配槍送給你吧,權當是個紀念。”


    李斯年見狀連忙推辭:“這怎麽可以,兄長還是自己留著防身之用吧。”


    常凱深微笑著解釋道:“這把槍體型小巧,並不適合戰場使用。但它製作精美,極具收藏價值。賢弟隻管留著賞玩即可。”


    經過一番推辭,李斯年最終接過了這支佩槍。這是一支德國產的紹爾m1913袖珍手槍,因槍把底端有兩個“s”交疊在一起的廠標,酷似兩條蛇,故江湖人稱“蛇牌擼子”。這種槍在華國軍隊中並不常見,但因其小巧玲瓏、精美絕倫的外觀以及高昂的價格,深受高官富商們的喜愛,被視為珍貴的玩物和護身法寶。


    李斯年雖然對槍械並不十分了解,但一眼就被這支槍的獨特魅力所吸引。他連聲道謝,並將常凱深夫婦送出了府邸大門。在告別的那一刻,李斯年心中充滿了敬意與祝福,希望這位兄長能夠一路順風。


    飯後,送別了賓客,李斯年悠然迴到了他曾經居住過的小院休息。


    小院坐落在三進院子的東側盡頭,其背後有一個很大的園子,相傳叫作“百草園”。那塊鐫刻著“李園”的石頭便躺在其中。


    “百草園”承載著李斯年兒時的歡笑與探索。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裏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長的草裏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裏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


    李斯年雖然不在家,但是他居住的院子母親還是經常派人過來打掃,因此,屋內始終保持著清新的氣息,並無黴味。


    李斯年就這樣在家裏待了幾天時間,閑暇時便與父親探討華國古典哲學的奧妙,同時完善著與許笛山共同研究的學術論文。


    雖然不知道以後是否會繼續求學,但是他發現自己愈發享受這種探索知識的過程了,那是一種心靈得到滿足的愉悅。


    靈感湧動之下,李斯年決定起草《西方哲學史》一書。他知道,編寫這種書籍肯定需要大量的典籍資料作為支撐,而老家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然而,這並未阻止他先開始撰寫書籍的大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大文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極0之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極0之北並收藏民國大文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