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茅吃驚地看向王大衛,心想:先生啊!這種事兒能這麽大張旗鼓地說出來嗎?不是該密謀於暗室的嗎?
如王大衛所料,河州西半城裏有相當多的人家正惶惶不可終日,他們基本上都曾是呂宣的下屬。
河州變天了,乾坤顛倒。這些人的命運正握在那些被他們欺壓過的人手中,而審判的鍘刀卻又遲遲不肯落下。真真的度日如年啊!
王大衛在他“主政”的那段時間裏隻頒布了一個臨時性措施:人可以走,但非法所得必須留下。
這看似寬容的一招恰恰捏在了那些人的七寸之上。
不是誰都能像華家那樣灑脫的。人家是真清廉,順順利利地走到秦州,還送迴了一切安好的消息。可他們不行,說到底,他們擅長的就隻是在官僚體係中摸爬滾打。失去這個依仗,再丟了財產,漂泊於異鄉,往後的日子隻怕過得還不如普通人呢!
自然也有善財難舍的,各顯神通,偷運家財出城。隻不過都沒了消息。或許,他們成功了,卻不敢聲張,但也說不準都便宜了“強盜”。實際情況到底如何,那就隻有去問老天了。
站在呂茅的立場,他倒是願意拉這些人一把。否則有朝一日人頭滾滾,他爹呂宣也難免會受到牽連。可王大衛當眾將這件事講出來,他反倒不知該怎麽辦了。
於是呂茅垂首道:“還請先生示下。”
王大衛:“示下?用詞不當啊!匯之,咱倆現在都是普通選民,一樣的。真論起來,你的話語權比我還大呢!因為,清算這事兒八成得等到正式的代表大會成立之後才能有個最終定論。那時候,我都不在了,你可是還在呢!”
呂茅抬頭,緊盯王大衛的雙眼。先生,這是您的真心話嗎?不會是為了愛惜羽毛才故意這麽說的吧!要不,您變出根戒尺,朝我腦袋來三下唄!您要不來,那我可就當真了。嗯......我還是再問問吧!
呂茅:“弟子更想追隨先生。”
這是一句雙關語。隱藏更深的一層語義表示的是:呂茅、乃至呂家都願意“追隨”王大衛的政治主張。
然而,王大衛根本就沒多想,隨口道:“哦?你也想去汴梁,那敢情好。不過,河州是你老家啊!你,不得等這邊的事情都處理妥當了,然後才好動身嗎?”
呂茅徹底懵逼了。是先生沒聽懂我的意思,還是我沒聽懂先生的?是我想多了,還是我想得不夠多?妥當,您倒是說說怎麽才算是妥當啊!算了,我迴頭再問問大師兄吧!還是跟他溝通比較順暢。
呂茅拱手:“諾!”
阿裏骨和溫溪心喜上眉梢。
眾人繼續留在黃河西岸,等待王厚的消息。
王厚與雲台城的守將那可是相當熟的,因為,守將正是俞龍珂。
自從攻占河州、大敗禹藏花麻之後,胸無大誌的俞龍珂便就此心滿意足,主動請纓修建並鎮守雲台城。
什麽湟水、董氈,你們去打吧!我不差這點兒功勞。還有那什麽代表大會,你們折騰好了,我不摻和。有那閑工夫,還不如趁機在羊毛二廠多撈幾個就業崗位實惠呢!
很快,王厚出城,再次踏上黃河冰麵,疾馳而來。登岸後宣布:談妥了。樂都籍的軍卒可以把笨重的物件兒先寄存在雲台城裏。
不過王大衛心裏清楚,王厚此去肯定沒少讓俞龍珂做好防備。
溫溪心連連道謝,然後組織了二百多人先行過河。等這些人進入雲台城的西門,第二批人再出發。
雖然慢,但,穩妥,各方都可放心。
第二批剛上岸,前一批人已經從雲台城的南門出來了,全部兩手空空。而此前過河的河州籍將士熱情洋溢地迎了過來。
大家都是同袍兄弟,聽說你們要去河州,那我們肯定要好好招待的嘛!來,按照在誌願二軍中的分派,原來是哪個營頭兒的現在還歸哪個營頭兒招待。
於是,樂都籍的軍卒再次被打散。
阿裏骨和溫溪心全程麵帶微笑,絲毫不以為意。
而王厚卻在跟自己較勁:我做的是不是有點兒太過分了?可這也不能全怪我吧!滿打滿算,你們投靠過來還不到十天,我這麽做絕對算得上情有可原。你們應該可以理解的。
嗯!看他們的樣子,確實很理解,而且理解得很透徹。甚至,我都覺得這些舉措本就在他們的計劃之中。
可,這好像更鬧心啦!
除了王厚,還有一個人也很鬧心,那就是童貫。
真走了?全都去河州。那,我的糧食怎麽辦啊?這麽多車,誰趕啊?諸位,必須得幫我想個辦法。
此地人才濟濟,辦法自然是不缺的。最終商定:立即派人通知樂都,那裏最少有六千閑散勞動力,讓他們趕過來運糧吧!
那些人應該會非常賣力的,畢竟,這可都是他們親人的救命糧。雖然一來一迴得耽誤一天時間,但是,都已經耽誤一天了,那他們是不是更得賣力一點兒?
童貫無可奈何,隻好依計行事。
渡河的進展很慢,直到午後,才輪到王厚、王大衛等人。大家互道珍重,依依惜別。
過河之後,俞龍珂出城相迎。多日不見,俞龍珂胖了,眉頭舒展,滿麵紅光。如果脫下這身甲胄,儼然一位富家翁。
俞龍珂非常熱情,知道他們不會入城,便將熱騰騰的飯食送到城外,請眾人飽餐一頓。
不過大家也都感覺出來了,俞龍珂如此熱情的主要對象乃是張錦兒,至於其他人,包括王大衛,都隻是借光而已。
吃飽喝足,繼續趕路。
從雲台城到河州有二百餘裏,如果快馬加鞭倒是能在入夜前趕到,但,一萬多散兵可快不起來。
當夜,再次紮營。
王厚搖頭歎息:早知道就不解散了。
剛安頓好,一騎自南而來,正是劉五。
見到王大衛,劉五跳下馬,撲上來就是一記熊抱。王大衛從力度上推斷:兄弟,你大概是唯一一位真以為我死了的人啊!
如王大衛所料,河州西半城裏有相當多的人家正惶惶不可終日,他們基本上都曾是呂宣的下屬。
河州變天了,乾坤顛倒。這些人的命運正握在那些被他們欺壓過的人手中,而審判的鍘刀卻又遲遲不肯落下。真真的度日如年啊!
王大衛在他“主政”的那段時間裏隻頒布了一個臨時性措施:人可以走,但非法所得必須留下。
這看似寬容的一招恰恰捏在了那些人的七寸之上。
不是誰都能像華家那樣灑脫的。人家是真清廉,順順利利地走到秦州,還送迴了一切安好的消息。可他們不行,說到底,他們擅長的就隻是在官僚體係中摸爬滾打。失去這個依仗,再丟了財產,漂泊於異鄉,往後的日子隻怕過得還不如普通人呢!
自然也有善財難舍的,各顯神通,偷運家財出城。隻不過都沒了消息。或許,他們成功了,卻不敢聲張,但也說不準都便宜了“強盜”。實際情況到底如何,那就隻有去問老天了。
站在呂茅的立場,他倒是願意拉這些人一把。否則有朝一日人頭滾滾,他爹呂宣也難免會受到牽連。可王大衛當眾將這件事講出來,他反倒不知該怎麽辦了。
於是呂茅垂首道:“還請先生示下。”
王大衛:“示下?用詞不當啊!匯之,咱倆現在都是普通選民,一樣的。真論起來,你的話語權比我還大呢!因為,清算這事兒八成得等到正式的代表大會成立之後才能有個最終定論。那時候,我都不在了,你可是還在呢!”
呂茅抬頭,緊盯王大衛的雙眼。先生,這是您的真心話嗎?不會是為了愛惜羽毛才故意這麽說的吧!要不,您變出根戒尺,朝我腦袋來三下唄!您要不來,那我可就當真了。嗯......我還是再問問吧!
呂茅:“弟子更想追隨先生。”
這是一句雙關語。隱藏更深的一層語義表示的是:呂茅、乃至呂家都願意“追隨”王大衛的政治主張。
然而,王大衛根本就沒多想,隨口道:“哦?你也想去汴梁,那敢情好。不過,河州是你老家啊!你,不得等這邊的事情都處理妥當了,然後才好動身嗎?”
呂茅徹底懵逼了。是先生沒聽懂我的意思,還是我沒聽懂先生的?是我想多了,還是我想得不夠多?妥當,您倒是說說怎麽才算是妥當啊!算了,我迴頭再問問大師兄吧!還是跟他溝通比較順暢。
呂茅拱手:“諾!”
阿裏骨和溫溪心喜上眉梢。
眾人繼續留在黃河西岸,等待王厚的消息。
王厚與雲台城的守將那可是相當熟的,因為,守將正是俞龍珂。
自從攻占河州、大敗禹藏花麻之後,胸無大誌的俞龍珂便就此心滿意足,主動請纓修建並鎮守雲台城。
什麽湟水、董氈,你們去打吧!我不差這點兒功勞。還有那什麽代表大會,你們折騰好了,我不摻和。有那閑工夫,還不如趁機在羊毛二廠多撈幾個就業崗位實惠呢!
很快,王厚出城,再次踏上黃河冰麵,疾馳而來。登岸後宣布:談妥了。樂都籍的軍卒可以把笨重的物件兒先寄存在雲台城裏。
不過王大衛心裏清楚,王厚此去肯定沒少讓俞龍珂做好防備。
溫溪心連連道謝,然後組織了二百多人先行過河。等這些人進入雲台城的西門,第二批人再出發。
雖然慢,但,穩妥,各方都可放心。
第二批剛上岸,前一批人已經從雲台城的南門出來了,全部兩手空空。而此前過河的河州籍將士熱情洋溢地迎了過來。
大家都是同袍兄弟,聽說你們要去河州,那我們肯定要好好招待的嘛!來,按照在誌願二軍中的分派,原來是哪個營頭兒的現在還歸哪個營頭兒招待。
於是,樂都籍的軍卒再次被打散。
阿裏骨和溫溪心全程麵帶微笑,絲毫不以為意。
而王厚卻在跟自己較勁:我做的是不是有點兒太過分了?可這也不能全怪我吧!滿打滿算,你們投靠過來還不到十天,我這麽做絕對算得上情有可原。你們應該可以理解的。
嗯!看他們的樣子,確實很理解,而且理解得很透徹。甚至,我都覺得這些舉措本就在他們的計劃之中。
可,這好像更鬧心啦!
除了王厚,還有一個人也很鬧心,那就是童貫。
真走了?全都去河州。那,我的糧食怎麽辦啊?這麽多車,誰趕啊?諸位,必須得幫我想個辦法。
此地人才濟濟,辦法自然是不缺的。最終商定:立即派人通知樂都,那裏最少有六千閑散勞動力,讓他們趕過來運糧吧!
那些人應該會非常賣力的,畢竟,這可都是他們親人的救命糧。雖然一來一迴得耽誤一天時間,但是,都已經耽誤一天了,那他們是不是更得賣力一點兒?
童貫無可奈何,隻好依計行事。
渡河的進展很慢,直到午後,才輪到王厚、王大衛等人。大家互道珍重,依依惜別。
過河之後,俞龍珂出城相迎。多日不見,俞龍珂胖了,眉頭舒展,滿麵紅光。如果脫下這身甲胄,儼然一位富家翁。
俞龍珂非常熱情,知道他們不會入城,便將熱騰騰的飯食送到城外,請眾人飽餐一頓。
不過大家也都感覺出來了,俞龍珂如此熱情的主要對象乃是張錦兒,至於其他人,包括王大衛,都隻是借光而已。
吃飽喝足,繼續趕路。
從雲台城到河州有二百餘裏,如果快馬加鞭倒是能在入夜前趕到,但,一萬多散兵可快不起來。
當夜,再次紮營。
王厚搖頭歎息:早知道就不解散了。
剛安頓好,一騎自南而來,正是劉五。
見到王大衛,劉五跳下馬,撲上來就是一記熊抱。王大衛從力度上推斷:兄弟,你大概是唯一一位真以為我死了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