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曹操決戰劉耀!
三國:萬倍返還,主公我絕不私藏 作者:如霜長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許攸抵達柴桑之夜,與周瑜秉燭相對,二人深談至晨曦微露,方依依惜別。
周瑜心中對許攸此人暗自戒備,誠然,許攸身上帶著幾分自矜功伐之氣,但他此行江東,以三寸不爛之舌,力挫群儒,言辭犀利,四座皆驚。
最終,更是說服孫權,使其心意如磐石般堅定,促使雙方締結了聯盟之約。
時下,孫權連連受挫,城池接連失守,麾下兵馬更是潰不成軍,四處奔逃。
周瑜已然決意親自披掛上陣,以解燃眉之急。局勢若再惡化,恐孫策昔日浴血奮戰所奪之地,將付諸東流。
咚!咚!咚!
在柴桑大營的遼闊之地,數十麵聚將鼓驟然齊鳴,其聲急驟如狂風驟雨,轟鳴似天際驚雷,震顫著每一寸土地。一麵鮮紅的“周”字帥旗,在狂風中獵獵作響,左右劇烈搖擺,仿佛也預示著一場風暴的即將來臨……
聚將鼓的轟鳴,如同的號角,瞬間喚醒了沉睡的軍營。步兵們迅速穿戴好盔甲,列隊如林,整齊劃一;水軍則果斷地斬斷纜繩,提起沉重的錨鏈,升起滿帆,戰艦在江麵上蓄勢待發。整個大營,從陸地到水麵,每一個角落都彌漫著濃濃的戰意。將領們更是神色匆匆,腳步如風,直奔中軍大帳而去,每個人的心中都湧動著對即將到來的戰事的期待與決心。
“我等參見大都督——您雄姿英發,舉世無雙,乃是我軍之魂!”
“免禮,諸位請落座!”大都督的聲音沉穩而有力,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遵命!”將領們齊聲應答,各自落座,準備聆聽大都督的戰前部署。
周瑜,頭戴鑲嵌著鳳珠、閃爍著金色光輝的頭盔,身披威猛非凡的虎頭連環鎧,手中緊握一柄寒光凜冽的寶劍,端坐於虎皮鋪設的帥位之上。他的氣質中,既有文士的淡雅風流,又不失武將的豪邁英勇,那份超凡脫俗的風采,令在場眾人無不心生敬畏,為之深深折服。
目光轉向大帳兩側,隻見魯肅、周泰、丁奉、淩統、徐盛等人,一個個威風八麵,如鬆如柏般屹立,渾身散發著不可小覷的氣勢。
再看這柴桑大營之內,步兵四萬,列陣如林;馬軍一萬,奔騰如潮;水軍三萬,舟楫如雲。這些士兵皆是經過嚴格訓練,紀律嚴明,戰鬥力極強。
此外,還有上千艘戰船在江麵上排列得整整齊齊,宛如鋼鐵長城,堅不可摧。至於軍械、糧草等物資,更是堆積如山,數不勝數。
這江東集團的中堅力量,半數以上皆匯聚於此,士氣高昂,戰意沸騰,仿佛隨時都能化作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席卷天下,成就一番不朽的霸業。
眾位英豪,爾等心中皆明鏡高懸,知曉那劉耀已揮師南下,江東之地,連連鏖戰,未嚐一勝!
正因如此,本都督今日召集諸位豪傑,欲共謀大計——我等將主動出擊,直搗劉耀老巢!
古語雲:唇亡則齒寒,荊州與江東,實乃同氣連枝。若荊州九郡有失,江東基業,必將再遭戰火荼毒,生靈塗炭。
此番征途,不僅為保江東安寧,更要為吾主伯符雪恥!伯符隕落之後,劉耀那廝,坐收漁翁之利,其野心勃勃,昭然若揭!吾誓要親手取下劉耀項上人頭,以慰伯符在天之靈!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即便主公日後問責,本都督亦一力承擔,絕不退縮!
望諸位英勇之士,隨我共赴國難,斬將搴旗,讓劉耀知曉,江東兒郎,誓死不屈!?
周瑜言辭犀利,直指要害,毫不避諱地道出了眼下的抉擇:即刻發兵,誠然是違背了孫權的旨意,卻與全局的戰略布局不謀而合,恰如時雨之需。
此刻,眾將領麵臨抉擇,心中天平搖擺不定——是追隨大都督的英明決斷,還是恪守主公的號令?
“吾等!誓死追隨大都督之令!即刻揮師荊州!”
話音未落,將領們紛紛表態,沒有絲毫遲疑。他們之中,不乏孫策昔日麾下的忠勇之士,為了那份深厚的知遇之恩,為了替孫策雪恨,他們甘願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而在江東這片土地上,論及軍中威望,除了已故的孫策,便數這位大都督周瑜。他的智謀與膽識,早已深深植根於每一位將士的心中,成為他們心中不可動搖的旗幟。
孫權尚未立下顯赫功勳,其威望自然難以令眾人心悅誠服。
在那些人心目中,即便是提及出征之事,倘若此刻周瑜有意振臂一唿,掀起反叛之浪,意圖奪取江東這片祖輩留下的基業,恐怕會有不少人甘願追隨其後,誓死效命。
他們這群人,哪一個不是曾與周瑜並肩作戰,曆經無數次生死考驗,那份情誼早已超越了生死,深厚到足以將家人的安危相托。相比之下,孫權初登大寶,其影響力自然難以與周瑜相提並論。
既然已然決定揮師出征,周瑜自是需得將一切部署得滴水不漏,方為上策。
一幅氣勢恢宏的巨型地圖緩緩鋪展,其上細致勾勒了江東、淮南、徐州、豫州、荊州、益州的山川地貌與險峻關隘,宛如一幅活生生的戰略藍圖。
這幅圖,凝聚了周瑜無數心血與智慧,背後是他傾盡人力物力,曆經三個春秋精心繪製的成果,更是他胸中統一大業的宏圖展現。
周瑜以江東為堅實後盾,規劃著北進淮南諸郡的雄圖,意在構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江淮天塹。
繼而,他謀劃西征荊州、益州,將長江以南的廣袤土地盡攬懷中,與北方的曹氏勢力形成勢均力敵的南北對峙格局。
待時機如滿月般圓滿,周瑜將揮師而動,自淮南、荊州、漢中三路並發,猶如蛟龍出海,勢不可擋,向著那至高無上的統一夢想進發。
那是許多年前的往事了,孫策與周瑜,無數個夜晚燈火闌珊,共謀宏圖大計,那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戰略畫卷。
然而,命運弄人,當他們剛剛邁出壯誌淩雲的第一步時,孫策竟不幸隕落,留下了一條荊棘滿布、艱難險阻的道路。
剩下的路也隻能周瑜自己一個人將其完成。
與此同時,在寬敞的營帳之中,侍從們正忙碌地在一張巨型地圖上標注著各方勢力的動態,以及錯綜複雜的兵力部署。
劉耀的勢力最為強盛,如日中天;江東次之,雖曆經風雨,卻依然屹立不倒;而曹操,則似乎已步入暮年,勢力日漸衰微……此外,各式各樣的情報如雪花般紛至遝來,堆積如山。
這一年,劉耀大軍勢如破竹,一舉攻破了襄陽這座堅城,隨後又揮師南下,所向披靡,將曹操的殘兵敗將驅趕。
而荊州其他各地的城池,也在這股不可阻擋的洪流中紛紛淪陷,荊州北方四郡已經全被占領。
……
周瑜凝視著攤開的地圖,神色沉穩,語調平靜卻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劉耀已坐擁北方四郡,其下一步,定是揮兵南下,意圖一舉殲滅劉琮與曹操殘部,將江陵收入囊中。”
“一旦此二敵覆滅,桂陽、長沙、武陵、零陵四郡,勢必將如一一落入其手。”
而今,局勢的關鍵,皆係於長阪坡一戰。
曹操能否衝破那重重圍困,在此一舉。
若不能,則曹操真將步入絕境,再無生還之理。
玉麵屠夫布下的防線,猶如銅牆鐵壁,絕非輕易可破。
周瑜的目光仿佛凝固在了長阪坡的方向,凝重而深邃。
魯肅在一旁,語調平緩地接道:“是啊,這一戰,將改寫多少人的命運。”
周瑜輕輕歎了口氣,眉宇間凝聚起一抹不易察覺的憂慮。
“唉,江東眼下的十萬精兵,已是我們的全部倚仗。而劉耀那邊,四十餘萬大軍壓境,我們這點兵力若是貿然投入,無異於以卵擊石,隻會將江東的未來一並葬送。”
然而……劉耀的銅牆鐵壁之下,亦非無懈可擊。
諸位請看,此地便是丹江口。它扼守漢水中遊,水域縱橫交錯,航運四通八達,碼頭像明珠般鑲嵌在岸邊,熠熠生輝。
劉耀揮師南下,其北方的糧草輜重皆匯聚於此,船隊往來穿梭,不絕如縷,維係著那四十萬大軍的命脈。這丹江口,便是劉耀龐大戰爭機器的心髒地帶,也是並州四十萬大軍的生命線。
水運之道,乃是劉耀大軍命脈所係,糧草輜重,半數有餘皆賴此途。一旦這水上生命線被無情截斷,劉耀雄師無異於斷臂之鷹,崩潰隻在朝夕。
劉耀此人,素以奇襲敵後糧草著稱,對自身後防亦是布防周密,慎之又慎。
甘寧麾下的水軍,如遊龍般穿梭於碧波之上,日複一日,巡邏不息,織就一張密不透風的水上防護網。
而沿岸烽火台,每隔數裏便巍然矗立,兩兩相望,宛如夜色中的守望者,一旦有風吹草動,狼煙即刻衝天而起,警報傳遍四方。
再者,欲抵丹江口,必經襄陽古城這一咽喉要塞。逆漢水之流而上,襄陽城如銅牆鐵壁,橫亙在前,城內甲士如雲,守備森嚴。
試問,這世間又有何人,能越過這固若金湯的堡壘,悄然無聲地抵達彼岸?一切陰謀與企圖,在這堅不可摧的防線前,都顯得蒼白無力。
魯肅、丁奉、徐盛三人聽令,爾等即刻率領半數兵馬與船隻,逆江而上,疾馳三江口,於彼處安營紮寨,以待我等之需,擔綱接應重任!
餘下眾人,則隨我直搗丹江口,誓要奇襲劉耀大軍之後方,給予其致命一擊。
試想,一旦輜重化為灰燼,劉耀那數十萬雄師,豈不瞬間土崩瓦解?
“領命!”眾人齊聲應答,聲震屋瓦。
周瑜凝視著眼前的地圖,眉宇間透露出決絕之色,最終拍板定下了這出奇製勝之計。
至於長阪坡那邊的戰局如何,是勝是負,於他而言,已然無關緊要。
他倒是盼著那兩邊能鬥個難解難分,最好是兩敗俱傷,如此,江東便可輕而易舉地坐享其成,收獲那漁翁之利了!
……
轟轟轟!!!
在長阪坡以北那片遼闊無垠的荒野上,各路兵馬如涓涓細流,迅速匯聚成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曹操端坐於主營帥帳之內,眉頭緊鎖,目光深邃地凝視著眼前的軍事地圖。盡管他與劉琮麾下的兵力合計已逾十萬之眾,但其中多為新募之兵,戰鬥力參差不齊,難當大任。
此番對決,曹軍雖在人數上略占優勢,然而劉備麾下皆是身經百戰的精兵強將,更有數位勇猛無雙的戰將坐鎮中軍,使得這場戰役的前景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霾。
更見時至此刻,大軍已如離弦之箭,再無迴頭之路。若不能一舉攻下江陵城,待到士氣衰竭,糧草不濟,後果不堪設想。
每一步都需謹慎籌謀,稍有差池,便可能滿盤皆輸。在這場關乎天下局勢的較量中,曹操深知,已無任何退路可言。
程昱輕抬雙手,作揖而言,語氣中帶著幾分凝重:“長阪坡之地,地勢之險,猶如天塹,守之易而攻之難。劉耀將軍統帥之才,用兵如臂使指,精妙絕倫。若我軍貿然硬闖,恐難言勝算,是以,智取方為上上之策。”
憶及主公與劉耀往昔,曾共曆生死劫,情誼深厚,猶如手足。在下鬥膽懇請主公,親赴前線,以這份生死之交的情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或可令劉耀將軍心生惻隱,網開一麵,為我軍讓出一條生路。
數度交鋒,程昱亦是親眼見證了劉耀將軍的非凡才能,無論是運籌帷幄,還是臨陣指揮,皆如神助,幾無破綻可尋,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麾下的謀士,更是屢屢看穿了自己的部署。
戰將更不用說,曹操手下一眾將領全都一起上,也不是並州軍的對手。
現在隻剩下一張感情牌可以用了。
曹操一臉感歎的說道:
“哎……我雖然和劉耀關係好,但是這此人,在大事方麵,心狠手辣,想讓他出手恐怕是比登天還難啊。”
現在劉耀已經是如日中天,但是自己卻窮途末路。
若是自己選擇投降,憑借兩人的交情,自己或許還能活,但是……那絕非他曹孟德所願。
大丈夫身居天地間!豈能這般窩窩囊囊。
他曹操寧願在戰場上轟轟烈烈的死去,也不想在苟活於亂世。
程昱皺了皺眉頭。
“那我們選擇分化離間呢?”
曹操搖了搖頭。
“劉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手下的羅網更是號稱無孔不入。”
“我們就根本沒有機會的。”
“傳令眾將!一個時辰之後!吾要和劉耀決戰!”
“遵命!”
……
一時辰後,天地間迴響起陣陣雄渾的咆哮,宛如戰鼓催魂,曹軍鐵騎與步兵迅速匯聚成鋼鐵洪流。
“吼!吼!吼!”激昂的戰吼震顫著空氣,每一聲都承載著士兵們無畏的決心與必勝的信念。
大纛之下,曹操身披璀璨金甲,腰際懸掛著寒光凜冽的寶劍,英姿勃發,宛如戰神降臨。他的身旁,夏侯惇、夏侯淵、李典等一眾驍將手持鋒利兵刃,屹立如鬆,他們就像是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環繞著曹操這輪皓月
此役,非同小可,關乎著曹軍榮辱興衰,乃至萬千將士的生死命運。
而在曹操陣營的一側,劉琮麾下的蔡瑁與張允二人並肩而立,他們剛剛整合完畢的大軍,士氣正盛,與曹軍形成了堅不可摧的犄角之勢,彼此唿應,互為依傍。
大軍如潮,奔騰不息,轉瞬即至長阪坡前,而劉耀部下的局勢又生新變。
三道深深的壕溝橫亙眼前,數座壁壘巍峨矗立,其後旌旗獵獵,刀槍如林,密布如織!
原來,在這短短兩日之內,劉耀亦未曾稍有懈怠。他指揮麾下將士,將三道防線再度加固得固若金湯,又巧妙布設了無數陷阱,隻待曹操、劉琮大軍一頭撞入這精心布置的羅網之中!
“劉耀壁壘森嚴,深邃難測,若貿然進攻,隻怕會徒增傷亡。不如先遣一員大將前去試探虛實。”
曹操聞言,微微頷首。
“嗯,此言甚是有理。”
劉琮一行人霎時垂下頭顱,周遭陷入一片沉寂,唯有風聲輕輕掠過。
曹操鼻間發出一聲輕蔑的哼笑,目光隨即掃向身旁的曹魏群雄。
夏侯惇,手執寒光閃閃的戰刀,步伐沉穩而威猛,宛如龍虎下山,大步流星而出。
“主公!元讓請纓,願為先鋒破敵!”他的聲音鏗鏘有力,迴蕩在空氣之中。
“好!你即刻出陣,向對方發起挑戰!”曹操點頭應允,語氣中透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許攸與程昱二人,立於山丘之巔,目光穿越了重重疊疊的軍陣,卻始終難以窺見後方的真實情形。他們心中暗自期盼,隻待劉耀派遣麾下戰將出馬之時,或許能借此機會,窺得敵營的一絲端倪。
與此同時,夏侯惇輕催胯下戰馬,率領上百名精挑細選的精銳騎兵,如一股黑色旋風,迅猛地衝向兩軍對峙的防線前。
身背後的軍士們亦隨之振奮,旗幟翻飛,宛如山巒間湧動的波濤,呐喊之聲此起彼伏,一潮勝過一潮,震顫著天地。
然而,麵對劉耀堅如磐石的防線,那震天的聲浪仿佛被無形的壁壘隔絕,未能激起絲毫漣漪。
“嗬嗬嗬,真是一群怯懦之徒!隻知龜縮,不敢應戰!簡直……”
嘲諷的話語尚未落音,一道淩厲的破風聲驟然而至,直指夏侯惇的麵門。他眼疾手快,猛地揮動手中戰刀,全力以赴,將那支疾如流星的箭矢磕得偏離軌跡,箭矢嗖的一聲劃過空氣,遠去無蹤,而他掌心也因這猛烈的撞擊而微微震顫,麻感瞬間蔓延開來。
“嗬嗬,也不過爾爾……”
夏侯惇嘴角勾起一抹輕蔑的笑,正欲再言,突然間,變故陡生——
突然一道箭矢,劃破長空。
糟了!!!
噗呲!一陣悶響傳來。
一發箭矢徑直刺入了夏侯惇的左眼。
“啊!!”
一聲慘叫傳來。
曹軍所有人,全都倒吸一口涼氣。
夏侯惇用力將箭矢和眼球全都拔出眼眶。
“父精母血,豈能丟棄!”
話說完,他當著所有人的麵,生吞下去。
一隊身披玄甲的鐵騎,如同烏雲壓境,高舉著繡有“劉”字的大纛,在輕風中輕輕搖曳,彰顯著不凡的氣勢。
劉耀,這位身披虯龍明光鎧的英勇將領,腰間懸掛著霸王弓,手中緊握破陣霸王槍,仿佛戰神降臨。他騎乘在雄壯的赤龍馬上,緩緩自鐵騎陣列中踱步而出,每一步都顯得沉穩而有力。
當劉耀的身影映入眼簾,曹操及其麾下無不麵露驚色,連連後退。原本震天響的曹軍戰吼,也在這突如其來的威嚴之下驟然停歇,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壓製。
就連夏侯惇,這位渾身散發著濃烈殺氣的猛將,也不由自主地退卻兩步,眼中閃過一抹難以置信與忌憚。
“劉耀!你竟敢暗中放箭傷人,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夏侯惇不顧眼眶的疼痛,策馬高喊的衝來。
劉耀嘴角冷笑道:“嗬嗬嗬,有血勇!有點意思!!”
“既然如此,那吾就和你鬥上一鬥!”
劉耀手持破陣霸王槍徑直的朝著夏侯惇衝了進去。
眾人目睹劉耀挺身而出,接受那突如其來的挑戰,曹操、程昱等一幹人非但沒有絲毫懼色,反而眼眸中閃爍著異樣的驚喜。
這場突如其來的決鬥,對他們而言,無疑是天降甘霖,極為有利。夏侯惇,不過是軍中一員勇將,即便他在沙場之上敗北,或是身負重傷,也不過是折損了些許士氣,對大局並無根本撼動。
反觀劉耀,他乃三軍之魂魄,若他稍有差池,那身後浩浩蕩蕩的數萬曹軍,便如同失去了磐石的巨浪,瞬間便會分崩離析。
如此一來,長阪坡的通道將暢通無阻,勝利的曙光似乎已近在眼前。這便是將領與統帥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與差別。
“元讓,莫急莫慌!吾來助你!”
夏侯淵立刻拍馬上前支援夏侯惇。
……
周瑜心中對許攸此人暗自戒備,誠然,許攸身上帶著幾分自矜功伐之氣,但他此行江東,以三寸不爛之舌,力挫群儒,言辭犀利,四座皆驚。
最終,更是說服孫權,使其心意如磐石般堅定,促使雙方締結了聯盟之約。
時下,孫權連連受挫,城池接連失守,麾下兵馬更是潰不成軍,四處奔逃。
周瑜已然決意親自披掛上陣,以解燃眉之急。局勢若再惡化,恐孫策昔日浴血奮戰所奪之地,將付諸東流。
咚!咚!咚!
在柴桑大營的遼闊之地,數十麵聚將鼓驟然齊鳴,其聲急驟如狂風驟雨,轟鳴似天際驚雷,震顫著每一寸土地。一麵鮮紅的“周”字帥旗,在狂風中獵獵作響,左右劇烈搖擺,仿佛也預示著一場風暴的即將來臨……
聚將鼓的轟鳴,如同的號角,瞬間喚醒了沉睡的軍營。步兵們迅速穿戴好盔甲,列隊如林,整齊劃一;水軍則果斷地斬斷纜繩,提起沉重的錨鏈,升起滿帆,戰艦在江麵上蓄勢待發。整個大營,從陸地到水麵,每一個角落都彌漫著濃濃的戰意。將領們更是神色匆匆,腳步如風,直奔中軍大帳而去,每個人的心中都湧動著對即將到來的戰事的期待與決心。
“我等參見大都督——您雄姿英發,舉世無雙,乃是我軍之魂!”
“免禮,諸位請落座!”大都督的聲音沉穩而有力,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遵命!”將領們齊聲應答,各自落座,準備聆聽大都督的戰前部署。
周瑜,頭戴鑲嵌著鳳珠、閃爍著金色光輝的頭盔,身披威猛非凡的虎頭連環鎧,手中緊握一柄寒光凜冽的寶劍,端坐於虎皮鋪設的帥位之上。他的氣質中,既有文士的淡雅風流,又不失武將的豪邁英勇,那份超凡脫俗的風采,令在場眾人無不心生敬畏,為之深深折服。
目光轉向大帳兩側,隻見魯肅、周泰、丁奉、淩統、徐盛等人,一個個威風八麵,如鬆如柏般屹立,渾身散發著不可小覷的氣勢。
再看這柴桑大營之內,步兵四萬,列陣如林;馬軍一萬,奔騰如潮;水軍三萬,舟楫如雲。這些士兵皆是經過嚴格訓練,紀律嚴明,戰鬥力極強。
此外,還有上千艘戰船在江麵上排列得整整齊齊,宛如鋼鐵長城,堅不可摧。至於軍械、糧草等物資,更是堆積如山,數不勝數。
這江東集團的中堅力量,半數以上皆匯聚於此,士氣高昂,戰意沸騰,仿佛隨時都能化作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席卷天下,成就一番不朽的霸業。
眾位英豪,爾等心中皆明鏡高懸,知曉那劉耀已揮師南下,江東之地,連連鏖戰,未嚐一勝!
正因如此,本都督今日召集諸位豪傑,欲共謀大計——我等將主動出擊,直搗劉耀老巢!
古語雲:唇亡則齒寒,荊州與江東,實乃同氣連枝。若荊州九郡有失,江東基業,必將再遭戰火荼毒,生靈塗炭。
此番征途,不僅為保江東安寧,更要為吾主伯符雪恥!伯符隕落之後,劉耀那廝,坐收漁翁之利,其野心勃勃,昭然若揭!吾誓要親手取下劉耀項上人頭,以慰伯符在天之靈!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即便主公日後問責,本都督亦一力承擔,絕不退縮!
望諸位英勇之士,隨我共赴國難,斬將搴旗,讓劉耀知曉,江東兒郎,誓死不屈!?
周瑜言辭犀利,直指要害,毫不避諱地道出了眼下的抉擇:即刻發兵,誠然是違背了孫權的旨意,卻與全局的戰略布局不謀而合,恰如時雨之需。
此刻,眾將領麵臨抉擇,心中天平搖擺不定——是追隨大都督的英明決斷,還是恪守主公的號令?
“吾等!誓死追隨大都督之令!即刻揮師荊州!”
話音未落,將領們紛紛表態,沒有絲毫遲疑。他們之中,不乏孫策昔日麾下的忠勇之士,為了那份深厚的知遇之恩,為了替孫策雪恨,他們甘願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而在江東這片土地上,論及軍中威望,除了已故的孫策,便數這位大都督周瑜。他的智謀與膽識,早已深深植根於每一位將士的心中,成為他們心中不可動搖的旗幟。
孫權尚未立下顯赫功勳,其威望自然難以令眾人心悅誠服。
在那些人心目中,即便是提及出征之事,倘若此刻周瑜有意振臂一唿,掀起反叛之浪,意圖奪取江東這片祖輩留下的基業,恐怕會有不少人甘願追隨其後,誓死效命。
他們這群人,哪一個不是曾與周瑜並肩作戰,曆經無數次生死考驗,那份情誼早已超越了生死,深厚到足以將家人的安危相托。相比之下,孫權初登大寶,其影響力自然難以與周瑜相提並論。
既然已然決定揮師出征,周瑜自是需得將一切部署得滴水不漏,方為上策。
一幅氣勢恢宏的巨型地圖緩緩鋪展,其上細致勾勒了江東、淮南、徐州、豫州、荊州、益州的山川地貌與險峻關隘,宛如一幅活生生的戰略藍圖。
這幅圖,凝聚了周瑜無數心血與智慧,背後是他傾盡人力物力,曆經三個春秋精心繪製的成果,更是他胸中統一大業的宏圖展現。
周瑜以江東為堅實後盾,規劃著北進淮南諸郡的雄圖,意在構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江淮天塹。
繼而,他謀劃西征荊州、益州,將長江以南的廣袤土地盡攬懷中,與北方的曹氏勢力形成勢均力敵的南北對峙格局。
待時機如滿月般圓滿,周瑜將揮師而動,自淮南、荊州、漢中三路並發,猶如蛟龍出海,勢不可擋,向著那至高無上的統一夢想進發。
那是許多年前的往事了,孫策與周瑜,無數個夜晚燈火闌珊,共謀宏圖大計,那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戰略畫卷。
然而,命運弄人,當他們剛剛邁出壯誌淩雲的第一步時,孫策竟不幸隕落,留下了一條荊棘滿布、艱難險阻的道路。
剩下的路也隻能周瑜自己一個人將其完成。
與此同時,在寬敞的營帳之中,侍從們正忙碌地在一張巨型地圖上標注著各方勢力的動態,以及錯綜複雜的兵力部署。
劉耀的勢力最為強盛,如日中天;江東次之,雖曆經風雨,卻依然屹立不倒;而曹操,則似乎已步入暮年,勢力日漸衰微……此外,各式各樣的情報如雪花般紛至遝來,堆積如山。
這一年,劉耀大軍勢如破竹,一舉攻破了襄陽這座堅城,隨後又揮師南下,所向披靡,將曹操的殘兵敗將驅趕。
而荊州其他各地的城池,也在這股不可阻擋的洪流中紛紛淪陷,荊州北方四郡已經全被占領。
……
周瑜凝視著攤開的地圖,神色沉穩,語調平靜卻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劉耀已坐擁北方四郡,其下一步,定是揮兵南下,意圖一舉殲滅劉琮與曹操殘部,將江陵收入囊中。”
“一旦此二敵覆滅,桂陽、長沙、武陵、零陵四郡,勢必將如一一落入其手。”
而今,局勢的關鍵,皆係於長阪坡一戰。
曹操能否衝破那重重圍困,在此一舉。
若不能,則曹操真將步入絕境,再無生還之理。
玉麵屠夫布下的防線,猶如銅牆鐵壁,絕非輕易可破。
周瑜的目光仿佛凝固在了長阪坡的方向,凝重而深邃。
魯肅在一旁,語調平緩地接道:“是啊,這一戰,將改寫多少人的命運。”
周瑜輕輕歎了口氣,眉宇間凝聚起一抹不易察覺的憂慮。
“唉,江東眼下的十萬精兵,已是我們的全部倚仗。而劉耀那邊,四十餘萬大軍壓境,我們這點兵力若是貿然投入,無異於以卵擊石,隻會將江東的未來一並葬送。”
然而……劉耀的銅牆鐵壁之下,亦非無懈可擊。
諸位請看,此地便是丹江口。它扼守漢水中遊,水域縱橫交錯,航運四通八達,碼頭像明珠般鑲嵌在岸邊,熠熠生輝。
劉耀揮師南下,其北方的糧草輜重皆匯聚於此,船隊往來穿梭,不絕如縷,維係著那四十萬大軍的命脈。這丹江口,便是劉耀龐大戰爭機器的心髒地帶,也是並州四十萬大軍的生命線。
水運之道,乃是劉耀大軍命脈所係,糧草輜重,半數有餘皆賴此途。一旦這水上生命線被無情截斷,劉耀雄師無異於斷臂之鷹,崩潰隻在朝夕。
劉耀此人,素以奇襲敵後糧草著稱,對自身後防亦是布防周密,慎之又慎。
甘寧麾下的水軍,如遊龍般穿梭於碧波之上,日複一日,巡邏不息,織就一張密不透風的水上防護網。
而沿岸烽火台,每隔數裏便巍然矗立,兩兩相望,宛如夜色中的守望者,一旦有風吹草動,狼煙即刻衝天而起,警報傳遍四方。
再者,欲抵丹江口,必經襄陽古城這一咽喉要塞。逆漢水之流而上,襄陽城如銅牆鐵壁,橫亙在前,城內甲士如雲,守備森嚴。
試問,這世間又有何人,能越過這固若金湯的堡壘,悄然無聲地抵達彼岸?一切陰謀與企圖,在這堅不可摧的防線前,都顯得蒼白無力。
魯肅、丁奉、徐盛三人聽令,爾等即刻率領半數兵馬與船隻,逆江而上,疾馳三江口,於彼處安營紮寨,以待我等之需,擔綱接應重任!
餘下眾人,則隨我直搗丹江口,誓要奇襲劉耀大軍之後方,給予其致命一擊。
試想,一旦輜重化為灰燼,劉耀那數十萬雄師,豈不瞬間土崩瓦解?
“領命!”眾人齊聲應答,聲震屋瓦。
周瑜凝視著眼前的地圖,眉宇間透露出決絕之色,最終拍板定下了這出奇製勝之計。
至於長阪坡那邊的戰局如何,是勝是負,於他而言,已然無關緊要。
他倒是盼著那兩邊能鬥個難解難分,最好是兩敗俱傷,如此,江東便可輕而易舉地坐享其成,收獲那漁翁之利了!
……
轟轟轟!!!
在長阪坡以北那片遼闊無垠的荒野上,各路兵馬如涓涓細流,迅速匯聚成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曹操端坐於主營帥帳之內,眉頭緊鎖,目光深邃地凝視著眼前的軍事地圖。盡管他與劉琮麾下的兵力合計已逾十萬之眾,但其中多為新募之兵,戰鬥力參差不齊,難當大任。
此番對決,曹軍雖在人數上略占優勢,然而劉備麾下皆是身經百戰的精兵強將,更有數位勇猛無雙的戰將坐鎮中軍,使得這場戰役的前景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霾。
更見時至此刻,大軍已如離弦之箭,再無迴頭之路。若不能一舉攻下江陵城,待到士氣衰竭,糧草不濟,後果不堪設想。
每一步都需謹慎籌謀,稍有差池,便可能滿盤皆輸。在這場關乎天下局勢的較量中,曹操深知,已無任何退路可言。
程昱輕抬雙手,作揖而言,語氣中帶著幾分凝重:“長阪坡之地,地勢之險,猶如天塹,守之易而攻之難。劉耀將軍統帥之才,用兵如臂使指,精妙絕倫。若我軍貿然硬闖,恐難言勝算,是以,智取方為上上之策。”
憶及主公與劉耀往昔,曾共曆生死劫,情誼深厚,猶如手足。在下鬥膽懇請主公,親赴前線,以這份生死之交的情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或可令劉耀將軍心生惻隱,網開一麵,為我軍讓出一條生路。
數度交鋒,程昱亦是親眼見證了劉耀將軍的非凡才能,無論是運籌帷幄,還是臨陣指揮,皆如神助,幾無破綻可尋,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麾下的謀士,更是屢屢看穿了自己的部署。
戰將更不用說,曹操手下一眾將領全都一起上,也不是並州軍的對手。
現在隻剩下一張感情牌可以用了。
曹操一臉感歎的說道:
“哎……我雖然和劉耀關係好,但是這此人,在大事方麵,心狠手辣,想讓他出手恐怕是比登天還難啊。”
現在劉耀已經是如日中天,但是自己卻窮途末路。
若是自己選擇投降,憑借兩人的交情,自己或許還能活,但是……那絕非他曹孟德所願。
大丈夫身居天地間!豈能這般窩窩囊囊。
他曹操寧願在戰場上轟轟烈烈的死去,也不想在苟活於亂世。
程昱皺了皺眉頭。
“那我們選擇分化離間呢?”
曹操搖了搖頭。
“劉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手下的羅網更是號稱無孔不入。”
“我們就根本沒有機會的。”
“傳令眾將!一個時辰之後!吾要和劉耀決戰!”
“遵命!”
……
一時辰後,天地間迴響起陣陣雄渾的咆哮,宛如戰鼓催魂,曹軍鐵騎與步兵迅速匯聚成鋼鐵洪流。
“吼!吼!吼!”激昂的戰吼震顫著空氣,每一聲都承載著士兵們無畏的決心與必勝的信念。
大纛之下,曹操身披璀璨金甲,腰際懸掛著寒光凜冽的寶劍,英姿勃發,宛如戰神降臨。他的身旁,夏侯惇、夏侯淵、李典等一眾驍將手持鋒利兵刃,屹立如鬆,他們就像是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環繞著曹操這輪皓月
此役,非同小可,關乎著曹軍榮辱興衰,乃至萬千將士的生死命運。
而在曹操陣營的一側,劉琮麾下的蔡瑁與張允二人並肩而立,他們剛剛整合完畢的大軍,士氣正盛,與曹軍形成了堅不可摧的犄角之勢,彼此唿應,互為依傍。
大軍如潮,奔騰不息,轉瞬即至長阪坡前,而劉耀部下的局勢又生新變。
三道深深的壕溝橫亙眼前,數座壁壘巍峨矗立,其後旌旗獵獵,刀槍如林,密布如織!
原來,在這短短兩日之內,劉耀亦未曾稍有懈怠。他指揮麾下將士,將三道防線再度加固得固若金湯,又巧妙布設了無數陷阱,隻待曹操、劉琮大軍一頭撞入這精心布置的羅網之中!
“劉耀壁壘森嚴,深邃難測,若貿然進攻,隻怕會徒增傷亡。不如先遣一員大將前去試探虛實。”
曹操聞言,微微頷首。
“嗯,此言甚是有理。”
劉琮一行人霎時垂下頭顱,周遭陷入一片沉寂,唯有風聲輕輕掠過。
曹操鼻間發出一聲輕蔑的哼笑,目光隨即掃向身旁的曹魏群雄。
夏侯惇,手執寒光閃閃的戰刀,步伐沉穩而威猛,宛如龍虎下山,大步流星而出。
“主公!元讓請纓,願為先鋒破敵!”他的聲音鏗鏘有力,迴蕩在空氣之中。
“好!你即刻出陣,向對方發起挑戰!”曹操點頭應允,語氣中透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許攸與程昱二人,立於山丘之巔,目光穿越了重重疊疊的軍陣,卻始終難以窺見後方的真實情形。他們心中暗自期盼,隻待劉耀派遣麾下戰將出馬之時,或許能借此機會,窺得敵營的一絲端倪。
與此同時,夏侯惇輕催胯下戰馬,率領上百名精挑細選的精銳騎兵,如一股黑色旋風,迅猛地衝向兩軍對峙的防線前。
身背後的軍士們亦隨之振奮,旗幟翻飛,宛如山巒間湧動的波濤,呐喊之聲此起彼伏,一潮勝過一潮,震顫著天地。
然而,麵對劉耀堅如磐石的防線,那震天的聲浪仿佛被無形的壁壘隔絕,未能激起絲毫漣漪。
“嗬嗬嗬,真是一群怯懦之徒!隻知龜縮,不敢應戰!簡直……”
嘲諷的話語尚未落音,一道淩厲的破風聲驟然而至,直指夏侯惇的麵門。他眼疾手快,猛地揮動手中戰刀,全力以赴,將那支疾如流星的箭矢磕得偏離軌跡,箭矢嗖的一聲劃過空氣,遠去無蹤,而他掌心也因這猛烈的撞擊而微微震顫,麻感瞬間蔓延開來。
“嗬嗬,也不過爾爾……”
夏侯惇嘴角勾起一抹輕蔑的笑,正欲再言,突然間,變故陡生——
突然一道箭矢,劃破長空。
糟了!!!
噗呲!一陣悶響傳來。
一發箭矢徑直刺入了夏侯惇的左眼。
“啊!!”
一聲慘叫傳來。
曹軍所有人,全都倒吸一口涼氣。
夏侯惇用力將箭矢和眼球全都拔出眼眶。
“父精母血,豈能丟棄!”
話說完,他當著所有人的麵,生吞下去。
一隊身披玄甲的鐵騎,如同烏雲壓境,高舉著繡有“劉”字的大纛,在輕風中輕輕搖曳,彰顯著不凡的氣勢。
劉耀,這位身披虯龍明光鎧的英勇將領,腰間懸掛著霸王弓,手中緊握破陣霸王槍,仿佛戰神降臨。他騎乘在雄壯的赤龍馬上,緩緩自鐵騎陣列中踱步而出,每一步都顯得沉穩而有力。
當劉耀的身影映入眼簾,曹操及其麾下無不麵露驚色,連連後退。原本震天響的曹軍戰吼,也在這突如其來的威嚴之下驟然停歇,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壓製。
就連夏侯惇,這位渾身散發著濃烈殺氣的猛將,也不由自主地退卻兩步,眼中閃過一抹難以置信與忌憚。
“劉耀!你竟敢暗中放箭傷人,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夏侯惇不顧眼眶的疼痛,策馬高喊的衝來。
劉耀嘴角冷笑道:“嗬嗬嗬,有血勇!有點意思!!”
“既然如此,那吾就和你鬥上一鬥!”
劉耀手持破陣霸王槍徑直的朝著夏侯惇衝了進去。
眾人目睹劉耀挺身而出,接受那突如其來的挑戰,曹操、程昱等一幹人非但沒有絲毫懼色,反而眼眸中閃爍著異樣的驚喜。
這場突如其來的決鬥,對他們而言,無疑是天降甘霖,極為有利。夏侯惇,不過是軍中一員勇將,即便他在沙場之上敗北,或是身負重傷,也不過是折損了些許士氣,對大局並無根本撼動。
反觀劉耀,他乃三軍之魂魄,若他稍有差池,那身後浩浩蕩蕩的數萬曹軍,便如同失去了磐石的巨浪,瞬間便會分崩離析。
如此一來,長阪坡的通道將暢通無阻,勝利的曙光似乎已近在眼前。這便是將領與統帥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與差別。
“元讓,莫急莫慌!吾來助你!”
夏侯淵立刻拍馬上前支援夏侯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