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外資企業大量湧入華夏市場,帶來了高薪資、優厚福利及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極大地改變了就業市場的格局。】


    【因此,許多求職者紛紛主動放棄國企鐵飯碗,轉而加入外企或私企。】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這條路,就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對求職者學曆的重視程度也逐漸提高。】


    【這就導致中專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明顯減弱。】


    ......


    扶蘇思考了許久,終於是開了口:


    “陛下,中專製度讓後世華夏多了許多專業人才。”


    “咱們大秦是否也需要效仿後世華夏,實施這樣的中專製度。”


    嬴政微微一怔。


    後世之所以有中專製度,是因為華夏工業化的需求。


    而他們大秦還沒有工業,隻有農業、紡織等等。


    蒸汽機也還沒有研製出來,工業化的影子都看不到。


    嬴政正準備開口反對,扶蘇似乎早已預料,再次發聲。


    “中專製度,乃是華夏根據後世的國情製定的。”


    “當時代發展,中專製度便會被逐漸摒棄。”


    嬴政眉間閃過一絲不悅。


    扶蘇,要不要聽聽你自己在說什麽。


    華夏自己都摒棄了中專製度,咱大秦啥都沒有,還效仿個啥。


    當然,他也沒有出聲打斷扶蘇。


    於是,扶蘇繼續說道:


    “若是我們盲目效仿,當然隻會適得其反。”


    “咱們大秦若是要效仿,並非是直接照搬,而是取其精髓。”


    “兒臣之意,並不是即刻設立中專,而是未雨綢繆,等到未來我大秦轉型之時,能有充足之專業人才儲備。”


    嬴政聞言,神色稍緩,目光中透露出幾分深思。


    他未曾料到扶蘇會有此等遠見,便靜待下文。


    扶蘇見狀,繼續說道:


    “中專製度之精髓,在於專業技能之培養,以適應社會之需求。”


    “我大秦雖無工業,但教育革新,人才培育,實乃強國之根本。”


    “兒臣建議,可先從農業、紡織、冶煉等領域著手,設立技藝學堂,精選良師,傳授先進技藝。”


    “既提升百姓生計,又為將來可能的變革打下基礎。”


    “再者,兒臣認為,製度之設立,需因時製宜,靈活變通。”


    “後世華夏摒棄中專製度,乃是因應其時代之變遷。”


    “我大秦若行此舉,亦當根據我朝實際情況,適時調整,避免盲目跟風,方為上策。”


    嬴政聽後,臉上露出讚許之色,點了點頭。


    心中暗自思量扶蘇之言,確有幾分道理。


    教育之事,人才培養,確實關乎國家未來,不可等閑視之。


    ......


    【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波及華夏,出口貿易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與此同時,國有企業內部累積的問題逐漸顯現,管理不善、效率低下等等因素疊加,致使這些國企連年虧損,債台高築。】


    【為了擺脫困境並激發經濟活力,政府采取了一係列改革措施。】


    【最終,通過拍賣、承包等方式,推動國有中小型企業的產權結構調整。】


    【於是一家家國有企業轉變為民間企業,一家家不景氣的工廠改製、破產。】


    【這就直接引發了大量的人失業,社會上掀起了一股“下崗潮”。】


    【慢慢的,中專、大學畢業之後,國家就開始不包分配工作了。】


    ......


    永樂年間。


    朱棣心中湧起一陣感慨與唏噓。


    昔日,中專生因華夏發展工業的需求,畢業即能踏入令人羨慕的優渥崗位,風光無限,光耀門楣。


    然而,時過境遷,受經濟發展的影響,其地位漸趨式微。


    而且若是大量的人失業,再就業以及治安問題也是個難題。


    朱棣突然間又想起來什麽。


    有些剛畢業的大學生本就有些無法快速適應,找工作也沒那麽快。


    再加上大量待業的工人。


    在那段時間,華夏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應該還是比較多的。


    所以,這就是“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來源嗎?


    想到這裏,朱棣眉頭忍不住微微蹙起。


    不過,這份憂慮並未持續太久。


    華夏民族自古便有著堅韌不拔、勇於探索的精神。


    麵對挑戰,後世必定也能根據國情適時調整,再次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教育之道。


    而且,後世的就業政策,必定也會逐漸完善。


    ......


    【再來看兩組數據對比。】


    【1998年,高考報名人數320萬。】


    【大學畢業生人數82.98萬。】


    【2024年,高考報名人數1342萬。】


    【大學畢業生人數1179萬。】


    【創下了曆史新高。】


    ......


    李世民被這組數據直接幹沉默了。


    短短二十六年,華夏大學畢業生人數增長了十三倍。


    這增長速度,想要讓大學生不過剩都不可能。


    在爺爺的年代,中專生數量稀少,物以稀為貴。


    在爸爸的年代,中專、大學生,尚有國家分配工作。


    而到了華夏2024年。


    人口十四億。


    文盲率不到3%。


    學生必須九年義務教育,甚至不上學犯法。


    每年高考報名人數多達千萬。


    大學畢業生人數也超過千萬。


    這在他看來,每一項都是何其恐怖的數字!


    而在後世,這些數據毫無疑問會導致一個結果。


    大學生,多如牛毛。


    而工作崗位卻是有限,一個蘿卜一個坑。


    大學生的數量越多,競爭就越大,大學生就越來越過剩。


    任何東西,一旦多了,就不值錢了。


    這就是這世間的規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就刷個視頻,怎麽古人都破防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兩個檸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兩個檸檬並收藏我就刷個視頻,怎麽古人都破防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