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再獨白,天幕繼續播放。


    【為什麽當今社會頻繁出現大學生畢業即失業這種現象呢?】


    【這有很多方麵原因,而不僅僅是簡單的經濟不景氣。】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華夏工業化開啟,國家急需大量實用型專業人才。】


    【為了滿足這一社會需求,各大學校紛紛開設中專等專業課程,以縮短教育周期,加速人才培養進程,滿足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中專,並不是如今的職校。】


    【在當時,中專的含金量十分高,且錄取比例非常低,不到10%。】


    【當時社會對學曆的重視程度較低,更注重實用型人才的培養。】


    【許多人都選擇考取中專,如果考不上中專,才會考慮去讀高中。】


    【一旦有學生考上中專,就可以遷戶口,畢業後包分配工作,而且往往是比較好的單位。】


    ......


    各朝讀書人不禁有些羨慕。


    一成的錄取比例,在他們看來,真的不算什麽。


    這能有他們科舉的比例低?


    十幾年的寒窗苦讀,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而且,他們即便是通過科舉入仕,大部分也不會進入好的部門,隻能在地方上任。


    而在華夏後世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那時候的人們並不認為中專學曆比大學學曆低多少。


    中專生畢業之後,相當於直接就是當官了。


    所以,在各朝的讀書人看來,華夏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專生的待遇,無疑令人心生豔羨。


    ......


    【當時的大學生,畢業後進入工作單位後,可能還需要一兩個月才能適應崗位。】


    【相比之下,中專生由於在學校裏已經接受了實用的技術培訓,掌握了大量的實用技能。】


    【所以,他們不論是分配到機關還是企事業單位,都能夠更快速地融入工作。】


    【在八九十年代的華夏,高精尖行業尚處於萌芽階段,尚未成為主流。】


    【如果普通大學生不從事研究工作,相當於浪費人才。】


    .......


    永樂年間。


    朱棣心中思緒萬千。


    在那個年代,中專生、大學生,學習的方向不一樣,各有各的優勢。


    大學生,也不至於說是浪費人才,總會有用武之地。


    畢竟是金子,總會發光。


    隻是說,在那個時代,更需要有著實用技能的中專生一些。


    此時,他反複咀嚼著這幾句話。


    “縮短教育周期,加速人才培養進程,滿足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自從天幕曝光各朝對儒家思想的改造,還有得知後人對八股文的看法總包含著一種鄙夷的情緒之後。


    他再看著大明的科舉時,總是覺得有些不是滋味。


    此時,他看到後世中專的培養製度,驀然眼前一亮。


    是啊!


    大明不止需要滿腹經綸、飽讀詩書之人,更是需要能夠推動國家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型人才。


    如今,大明已經有些許可以發展工業化的苗頭,各行各業對技藝精湛、能工巧匠的需求日益迫切。


    還有專業的農事人才,火藥製造的人才等等等等。


    想到這裏,朱棣禁心生壯誌。


    大明為何不能借鑒華夏後世的中專製度呢?


    一個國家,不僅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更具備強大的技術實力。


    這就是順應時勢!


    ......


    【這種狀況延續了十多年的時間。】


    【這期間,大量的專業人才如同及時雨般湧現,有效緩解了華夏在工業化道路上遭遇的人才短缺困境。】


    【而八九十年代,這不僅是華夏工業化曆程中的一個關鍵階段,也是社會轉型期裏華夏人的迷茫階段。】


    【很多人也陷入到了學實用技術,還是繼續深造的難題中。】


    【1992年,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國社會迎來了經濟繁榮期,對外貿易日益頻繁。】


    【社會各個領域對人才的需求急劇攀升,呈幾何級增長態勢。】


    【為了適應改革的需求,國家迅速響應,加速了人才培養的速度。】


    【高等教育的門檻相對放寬,大學也開始擴招,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


    【華夏還開啟了九年義務教育,文盲數量快速減少,國民整體素質得到了顯著提升。】


    ......


    李世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他致力於發展人口,就是為了要恢複生產力。


    畢竟大唐還是農業型社會,人口至關重要。


    而對於後世來說,國家的強盛將不僅僅依賴於龐大的人口基數。


    更在於擁有足夠數量的懂專業技能的高級人才,以及能夠基本識字、斷文識義的基礎人才。


    這樣的人口結構,才是國家長遠發展的動力。


    未來的國家競爭力,將不再僅僅取決於人口的數量,更重要的是人口的質量。


    所以,後世的教育體係才會多元化發展。


    想到這裏,李世民心中盤算了起來。


    大唐如今雖然從百廢待興,到慢慢步入正軌。


    但是還是沒有足夠的銀子,來大興義務教育。


    李世民的目光掃向朝堂上出身世家的官員,心中凜然。


    得多想想辦法把這些世家的教育資源薅過來才好!


    得讓大唐子民多讀書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就刷個視頻,怎麽古人都破防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吃兩個檸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吃兩個檸檬並收藏我就刷個視頻,怎麽古人都破防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