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誌得意滿的袁術
三國:華夏名將突然降臨 作者:旗鼓相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橋蕤乃當初跟隨袁術一起從京城逃到南陽的虎賁軍中的將領,頗受袁術信賴。
“張角不過是淮南的一郎中,隻懂得治病救人,哪裏會帶兵打仗,治理州郡?如果不是天下大亂,哪裏能讓他帶領信徒起兵造反?橋蕤乃我麾下大將,鎮守慎縣,張角敢來汝南,必被橋蕤所擒。”袁術誌得意滿的說道。
“袁公,張角等人自然不必在意,但是他麾下大將韓信傳聞乃當年淮陰侯的後裔,深通兵法,不可不防啊!”寇恂勸諫道。
“哼,董卓麾下的白起天下揚名後,自稱是當年武安君的後裔,現在這個韓信又自稱是淮陰侯的後裔,其他人的事情我不敢確定,但是這個韓信絕不可能是當年淮陰侯的後裔,他隻是想倚仗先賢的名聲嚇唬不明真相的普通人罷了。
在我袁公路眼中,不過是漏洞百出而已。因為當年淮陰侯被呂後夷滅了三族,以呂後的狠辣,不可能手下留情,留下禍患的。”袁術非常滿意自己的分析,沾沾自喜的說道。
“這…………”寇恂一時語塞,還待再說,再次被袁術打斷道:“如今北有董卓虎視眈眈,南有劉表鯨吞蛇噬,寇將軍乃我麾下極重要的人才,還須為我阻擋董卓的南下,以及劉景升的北上,怎能去慎縣防守張角那幫無能之人,乃大材小用也!”
寇恂深知袁術麾下隻有自己和耿弇善於統軍,一旦其中一人離開,另外一人也隻能去抵擋其中一方勢力的進攻,到時候還是會防不勝防。
可惜袁術因為和袁紹對這一代袁家掌門之爭,已經鬧得不可開交,完全無法勸得動。
隻要和袁紹交好的勢力,袁術都要和對方幹上,如果不是有梁國和沛國相隔,袁術甚至可能都要和兗州的曹孟德開戰。
寇恂輕歎一聲,不再言語。
始終關心潁川局勢的閻象說道:“潁川郡太守蓋勳背瘡日益嚴重,我們買通了為其治療的郎中,據說對方最多還有半年壽命,我們需要早做準備。”
袁術大笑道:“很好,一切盡在掌握之中,蓋元固已經與我們達成協議,隻要他去世,我們可以前往陽翟縣接管潁川郡,條件不過是為大漢除掉董卓這個亂臣賊子而已。”
…………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十月十二。
東郡,濮陽縣。
曆史上的黃河水患大多數都是發生在東郡,而濮陽縣更是首當其衝。
公元前132年,武帝時期,黃河在濮陽瓠子決口,滾滾東去的洪水淹沒了大量民宅良田。
武帝派遣汲黯等人前去治水,卻被田蚡從中作梗而沒有執行成功。
結果濮陽一帶,盡成澤國,饑民蜂起,民怨沸騰。
最嚴重的一次水患發生在漢成帝時期,公元前29年,一場大雨持續下了半個多月,東郡濮陽縣附近的金堤再次決口。
奔流的黃河水如惡龍出世般傾瀉而下,淹沒的土地,損毀的房屋,被洪水衝散的家禽不計其數,數十萬百姓無家可歸。
此時的棗祗已經來到東郡濮陽縣北邊的金堤十餘日。
勘測完各處的地理位置後,召集人手開始修築防洪堤,組織人員不間斷的觀測黃河水位。
大量的民夫開始來到黃河岸邊,在棗祗的組織下,開始挖掘新的水道,將黃河水引入到其他的地方。
棗祗以及曹操為首的兗州官員絕不想曆史的悲劇重演。
百姓也知道黃河水的泛濫關係到自己的生存問題,哪怕是兗州刺史曹操在當地征調了大量的徭役,大家也格外的賣力,並沒有其他的怨言。
…………
廣陽郡,薊縣。
由於公孫瓚近期在河間郡剿匪,趙儼返迴時隻能與棗軾繞道從渤海郡沿著海岸線北上。
到達漁陽郡的泉州縣後向西北抵達薊縣,比預計的時間晚了兩天。
雖然沒有招攬到棗祗,還是讓劉辯感到有些失望。不過,在趙儼解釋下,其族弟的能力不亞於棗祗後,劉辯才稍稍安下心來。
隨後劉辯召見了棗軾。
連棗祗都沒有見過劉辯,很少出村的棗軾自然也不知道劉辯的真實身份。
劉辯將幽州近期湧入了大規模的人口,造成的困境,以及一些農業問題向棗軾仔細說明了。
棗軾很快的就解決了困擾劉辯多日的問題,還有幾個問題表示必須親自查看幽州各郡縣的土地,才能找到解決方法。
劉辯大喜之下,任命棗軾為屯田都尉,由大司農盧植全權負責對方的需求。
處理完此事後,劉辯才來得及喝上一口茶水,就聽到府外鬧哄哄的,還大多是女子的聲音。
劉辯正要詢問護衛到底發生了何事,立刻看到劉和急匆匆的前來拜訪,身後還跟著同樣風塵仆仆的嶽飛。
“外麵發生了什麽事?為何如此多的女子在州牧府外吵鬧?”劉辯疑惑的向兩人問道。
劉和行了一禮後,露出一個苦澀的笑容道:“啟稟史侯,我不是一直負責教師和護士的招聘嗎?沒想到百姓的熱情如此之高,前來應聘的教師倒不怎麽多,反而前來應聘的護士人數簡直絡繹不絕。
我們招滿人後,就關閉了招聘的地點,沒想到這些百姓都追到州牧府外了。這些人中,一部分是不符合要求落選的,還有一部分是得到消息較晚或是離薊縣較遠,來得晚了,沒有趕上。”
“教師和護士各招聘了多少人?”劉辯若有所思的問道。
“教師五十一人,離我們的百人目標還差四十九人,護士三百人已經招齊了!”劉和如實的說道。
“差距這麽大嗎?”劉辯雙眉緊皺的問道。
嶽飛見狀,急忙上前說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這個時代大部分讀書人都是士族與豪門出身,在差一點的也是寒門子弟,普通百姓基本不可能讀上書。
而大多數讀書人都是想進入官場,博取功名,壯大整個家族,沒幾個人願意當一位教書先生。
我們招收的教師中,大部分都是家道中落,又無人舉薦進入官場的落魄寒門子弟。”
“張角不過是淮南的一郎中,隻懂得治病救人,哪裏會帶兵打仗,治理州郡?如果不是天下大亂,哪裏能讓他帶領信徒起兵造反?橋蕤乃我麾下大將,鎮守慎縣,張角敢來汝南,必被橋蕤所擒。”袁術誌得意滿的說道。
“袁公,張角等人自然不必在意,但是他麾下大將韓信傳聞乃當年淮陰侯的後裔,深通兵法,不可不防啊!”寇恂勸諫道。
“哼,董卓麾下的白起天下揚名後,自稱是當年武安君的後裔,現在這個韓信又自稱是淮陰侯的後裔,其他人的事情我不敢確定,但是這個韓信絕不可能是當年淮陰侯的後裔,他隻是想倚仗先賢的名聲嚇唬不明真相的普通人罷了。
在我袁公路眼中,不過是漏洞百出而已。因為當年淮陰侯被呂後夷滅了三族,以呂後的狠辣,不可能手下留情,留下禍患的。”袁術非常滿意自己的分析,沾沾自喜的說道。
“這…………”寇恂一時語塞,還待再說,再次被袁術打斷道:“如今北有董卓虎視眈眈,南有劉表鯨吞蛇噬,寇將軍乃我麾下極重要的人才,還須為我阻擋董卓的南下,以及劉景升的北上,怎能去慎縣防守張角那幫無能之人,乃大材小用也!”
寇恂深知袁術麾下隻有自己和耿弇善於統軍,一旦其中一人離開,另外一人也隻能去抵擋其中一方勢力的進攻,到時候還是會防不勝防。
可惜袁術因為和袁紹對這一代袁家掌門之爭,已經鬧得不可開交,完全無法勸得動。
隻要和袁紹交好的勢力,袁術都要和對方幹上,如果不是有梁國和沛國相隔,袁術甚至可能都要和兗州的曹孟德開戰。
寇恂輕歎一聲,不再言語。
始終關心潁川局勢的閻象說道:“潁川郡太守蓋勳背瘡日益嚴重,我們買通了為其治療的郎中,據說對方最多還有半年壽命,我們需要早做準備。”
袁術大笑道:“很好,一切盡在掌握之中,蓋元固已經與我們達成協議,隻要他去世,我們可以前往陽翟縣接管潁川郡,條件不過是為大漢除掉董卓這個亂臣賊子而已。”
…………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十月十二。
東郡,濮陽縣。
曆史上的黃河水患大多數都是發生在東郡,而濮陽縣更是首當其衝。
公元前132年,武帝時期,黃河在濮陽瓠子決口,滾滾東去的洪水淹沒了大量民宅良田。
武帝派遣汲黯等人前去治水,卻被田蚡從中作梗而沒有執行成功。
結果濮陽一帶,盡成澤國,饑民蜂起,民怨沸騰。
最嚴重的一次水患發生在漢成帝時期,公元前29年,一場大雨持續下了半個多月,東郡濮陽縣附近的金堤再次決口。
奔流的黃河水如惡龍出世般傾瀉而下,淹沒的土地,損毀的房屋,被洪水衝散的家禽不計其數,數十萬百姓無家可歸。
此時的棗祗已經來到東郡濮陽縣北邊的金堤十餘日。
勘測完各處的地理位置後,召集人手開始修築防洪堤,組織人員不間斷的觀測黃河水位。
大量的民夫開始來到黃河岸邊,在棗祗的組織下,開始挖掘新的水道,將黃河水引入到其他的地方。
棗祗以及曹操為首的兗州官員絕不想曆史的悲劇重演。
百姓也知道黃河水的泛濫關係到自己的生存問題,哪怕是兗州刺史曹操在當地征調了大量的徭役,大家也格外的賣力,並沒有其他的怨言。
…………
廣陽郡,薊縣。
由於公孫瓚近期在河間郡剿匪,趙儼返迴時隻能與棗軾繞道從渤海郡沿著海岸線北上。
到達漁陽郡的泉州縣後向西北抵達薊縣,比預計的時間晚了兩天。
雖然沒有招攬到棗祗,還是讓劉辯感到有些失望。不過,在趙儼解釋下,其族弟的能力不亞於棗祗後,劉辯才稍稍安下心來。
隨後劉辯召見了棗軾。
連棗祗都沒有見過劉辯,很少出村的棗軾自然也不知道劉辯的真實身份。
劉辯將幽州近期湧入了大規模的人口,造成的困境,以及一些農業問題向棗軾仔細說明了。
棗軾很快的就解決了困擾劉辯多日的問題,還有幾個問題表示必須親自查看幽州各郡縣的土地,才能找到解決方法。
劉辯大喜之下,任命棗軾為屯田都尉,由大司農盧植全權負責對方的需求。
處理完此事後,劉辯才來得及喝上一口茶水,就聽到府外鬧哄哄的,還大多是女子的聲音。
劉辯正要詢問護衛到底發生了何事,立刻看到劉和急匆匆的前來拜訪,身後還跟著同樣風塵仆仆的嶽飛。
“外麵發生了什麽事?為何如此多的女子在州牧府外吵鬧?”劉辯疑惑的向兩人問道。
劉和行了一禮後,露出一個苦澀的笑容道:“啟稟史侯,我不是一直負責教師和護士的招聘嗎?沒想到百姓的熱情如此之高,前來應聘的教師倒不怎麽多,反而前來應聘的護士人數簡直絡繹不絕。
我們招滿人後,就關閉了招聘的地點,沒想到這些百姓都追到州牧府外了。這些人中,一部分是不符合要求落選的,還有一部分是得到消息較晚或是離薊縣較遠,來得晚了,沒有趕上。”
“教師和護士各招聘了多少人?”劉辯若有所思的問道。
“教師五十一人,離我們的百人目標還差四十九人,護士三百人已經招齊了!”劉和如實的說道。
“差距這麽大嗎?”劉辯雙眉緊皺的問道。
嶽飛見狀,急忙上前說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這個時代大部分讀書人都是士族與豪門出身,在差一點的也是寒門子弟,普通百姓基本不可能讀上書。
而大多數讀書人都是想進入官場,博取功名,壯大整個家族,沒幾個人願意當一位教書先生。
我們招收的教師中,大部分都是家道中落,又無人舉薦進入官場的落魄寒門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