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給我看看?”


    林裏試探著問了問,誰知道徐幹事別看年輕,不過身上有一股子豪氣,當即將收音機遞到了林裏麵前,還順勢從抽屜裏掏出了一把螺絲刀。


    “看看吧!我一直放在這裏沒修,閑著也是閑著,我對裏麵的結構還是很好奇的。”


    林裏也不矯情,找準螺絲扣,就熟練的拆起了螺絲。


    六顆螺絲擺在桌子上,緩緩的打開後蓋。


    一個脫落的線頭就出現在了眼前。


    “嗨!簡單,就是線頭掉焊了。現在沒有焊接的工具,把電線繞上去就行了。”


    在徐幹事的注視下,林裏將線頭處的絕緣線撤掉一截,將銅絲捋順了繞在了電極凸起的金屬杆子上,打開開關,收音機響起了沙沙聲。


    調動頻率,很快就響起了具有年代特色的廣播節目。


    “嗨!神了。厲害啊同誌。”


    “還好還好,問題不大,我先把它裝迴去。”


    林裏麻利的將後蓋裝上,又把螺絲擰好,這才將收音機放到了徐幹事麵前。


    “嘖嘖嘖!厲害啊!以後晚上的時候我就不至於那麽無聊了。”


    “哈哈,也是,現在晚上實在是沒事兒幹。”


    “林裏同誌是京城來的知青吧!”


    “是啊!是知青。”唉!是入贅過來,按了個知青的名頭罷了。


    “果然,城裏人就是懂得多。”


    “還好還好,我就是比較喜歡收音機,所以平時一直關注這方麵的知識。”


    兩人正要繼續聊下去,林支書提著袋子走進了辦公室。


    “徐幹事,我和徐書記開完會了。徐書記那邊叫你過去呢!”


    “好好好,我這就過去。招待不周,林裏同誌,咱們有空再見。”


    徐幹事有事,急忙起身離開,臨行前還不忘和兩人打招唿道別,真是個八麵玲瓏的小夥子。將來在官場中肯定混的不錯。


    和林支書從公社出來,已經是午後,沒有吃飯的爺倆也舍不得去食堂吃飯,幹脆踏上了迴家的路。


    “和徐幹事聊的挺好的啊?”


    “是啊!徐幹事很熱情,聊的挺好。”


    “嗯!那是徐書記的侄子。”果然,是血親。


    “聽說您和徐書記是戰友?”


    林支書聞言,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估計是想起了在部隊裏的崢嶸歲月。


    “是啊!!當時我和徐書記是一個連隊的。平時雖然見麵不算多,但也是生死之交。”


    見林支書麵帶淒然,估計是想起了軍隊中一些不算愉快的事情。林裏本來不打算繼續這個話題,誰知林支書反而繼續說起了以前的往事。


    林支書和徐書記是一個連隊裏的士兵,參加抗美援朝的時候,他們連隊接到了死守一處高地的任務。


    伴隨著聯合國軍強大的炮火支援,整個連隊死傷慘重。但整個連隊並未因為慘重的傷亡而退卻。部隊減員的厲害,自然開始收縮編製,林支書和徐書記就被整合到了一個班裏,徐書記任班長,林支書是戰士。


    接下來無外乎生死作戰,等到援軍上來的時候,一個連隊隻剩下區區四名殘兵,林支書和徐書記就是其中兩人。


    四人的傷都重,被運往後方野戰醫院救治後,因為戰爭開始進入對持階段,再加上新的部隊開始趕往前線。


    不想增加部隊的後勤負擔,兩人的傷勢剛剛好轉,就隨著迴國的列車後撤,隨後退伍歸鄉。


    兩人除了帶下來一身傷病,別無其他。


    隨後,林支書返鄉當上了支書,徐書記則是進入了行政係統,開始治國理民。


    兩人的故事聽起來平淡無奇,可也正是這樣,才能更加體會到這其中的兇險與不易。影視劇畢竟是經過加工的藝術作品。


    “爸!你們太不容易了。”


    “嗬嗬,沒啥,現在的日子就挺好的。看著鄉親們開始吃飽穿暖,覺得很有成就感。”


    “是啊!和平才是一切的基石啊!”


    “年紀不大,懂得不少。”


    “嗬嗬,我也就是這麽一想。就和打架似的,人家吃飽穿暖,扛著槍提著刀,身上還穿著鎧甲,咱們孤身一人,還營養不良,一場架打下來,啥也別幹了。”


    “哦?那依著你的意思,不應該打架?”


    “當然不是了。咱們要是不打架,不把他們打服了,人家勾結著你的壞鄰居,今天扣你點兒牆皮,明天偷你點兒東西,後天再把糞湯澆到你屋頂上,不時還要說你的壞話,揭你的短處,讓人民群眾鬧內部矛盾,咱日子也別過了。就天天防賊吧!”


    “哈哈哈,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當時無論條件多麽艱險多麽難熬,也沒有人不想打。嘖!你說得對啊!”


    “我是說的對,你們卻是真的去做了。這之間差別大了。”


    “嗨!你是沒生活在那個年代,你要是生在那個時候,也會去的。”


    翁婿二人在迴程中明顯走的比較慢,一路歡聲笑語,聊的十分投機。


    等到迴家後,兩人吃了點兒中午留下來的飯菜,各自迴屋休息去了。


    半個月後,稿費再一次到賬。


    這次林裏去鄉裏可謂全家出動。


    因為馬上到年根了,所以順便置辦年貨。


    淑芬雖然開始顯懷,但這個時候可沒有那麽多孕婦的注意事項,還不是一樣下地幹活。


    林裏也沒有攔著,畢竟在家裏憋了大半個冬天了,出去散散心也好。


    林支書趕車,林裏還見到了堂嫂子。一個樸實的農家婦女。


    林裏點了個頭就沒有說別的,實在是不知道聊些什麽。


    作為壯勞力,林裏沒有坐車,而是和堂大舅哥綴在驢車後麵,悶頭趕路。


    年節前的集市格外熱鬧,鄉裏的商業街兩側增加了不少的小攤,看樣子是村裏人有一些農產品要賣。


    投機倒把之類的管的雖然嚴格,但是農民偶爾會做一些手工藝品,籮筐什麽的,還有就是一些山貨,總之在這個時候管理的不是那麽嚴格,畢竟農民一年到頭幾乎見不到什麽錢,可油鹽醬醋哪個不要錢。最重要的是,不強製要票,甚至接受以物換物。


    所以手裏有閑錢的林裏動了心思,花費了20元買了一些野雞、斑鳩、蘑菇之類的山貨,讓丈母娘有些皺眉。不過倒也沒有多說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返1973農村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然入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然入睡並收藏重返1973農村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