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鮮卑大軍來襲
金榜曝光曆史,曹操劉備差點沒命 作者:敏而好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許攸沉吟了一下道:“主公,袁紹定然不會讓我軍如此安定的發展的。”
“在下料想,袁紹定然還更加深層次的謀劃。”
“諸位將軍所言,袁紹缺糧,後方有變,這些都是表麵看到的。”
“其更深的用意,必定是要破解但卻僵持的局勢。”
“如何能破,也隻有借助外部的力量才能破局。”
“袁紹必定不止和我軍交涉,還會和其他諸侯交涉。”
“如韓馥劉虞陶謙甚至是張楊等諸侯,都有可能被袁紹所算計在內。”
“但是,袁紹到底是如何算計的,短時間內,在下也猜測不出來。”
公孫瓚聞言,眉頭一皺,許攸所言不無道理。
袁紹怎麽可能這麽簡單就和自己停戰?
袁紹停戰,定然有所算計!
但是,如果不停戰,對於己方而言,也是苦不堪言的局勢。
也沒有得到破局的機會,和袁紹對峙,雙方都是巨大的消耗。
這對雙方都不是好事,但是,如果停戰,讓袁紹得到了更大的好處。
這也不是公孫瓚所想看到的事情。
對於袁紹麾下智謀之士的算計,公孫瓚可謂是極為頭疼的。
可是,沒辦法,隻能小心應對了。
最終,一番商議,還是草草收場了。
商議過後,也沒有更好的應對之法。
許攸也是獨自對著地圖,不斷的推演袁紹的算計。
幽州薊縣,孔融已經收到了消息,鮮卑外族正在聚集兵馬準備南下了。
孔融一臉的愁容,召集了麾下文武進行商議。
孔融麾下有孫邵、王修、宗寶、太史慈、鮮於銀、鮮於輔、齊周、閻柔、田疇等人。
幽州的代郡和上穀郡,幾乎是等於半淪陷狀態,孔融雖然有心但也是無力征討。
隻是,這兩個郡在劉虞的治下之時,和外族進行通商,互通有無,成為了雙方緩衝地帶。
目前來說,還算是相安無事,但是也有一些部落野心十足,要南下寇略邊境。
在劉虞的安撫下,烏桓一族的踏頓也歸屬於幽州刺史節製。
孔融上任,也和踏頓建立起了新的交情,並且和中部鮮卑首領軻比能也建立了交情。
依然在上穀郡代郡等地和鮮卑維持了原有的通商環境。
但是,此時的東部鮮卑素利、彌加、闕機卻是野心十足。
東部鮮卑部眾分布在幽州的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等地。
也由於東部鮮卑勢力分散,互不統屬,得不到漢朝的優待,所以,也隻能是四處劫掠了。
孔融這次收到的消息,就是彌加統領的部落在集結兵馬。
“主公,鮮卑人集結兵馬,打算寇略我漢室疆土,自然不能如鮮卑所願。”
“主公可聯係踏頓和公孫將軍相助,把鮮卑人趕出幽州!”
鮮於銀出言建議道。
鮮於銀乃幽州本地大族,在孔融麾下,說話也是有一定的分量的。
孔融剛剛上任幽州牧之位,麾下能夠調動的兵馬,也不過兩萬之數,這是遠不足以對抗鮮卑鐵騎的。
其他地方,也都需要守軍,短時間內,孔融還真沒有足夠的多的兵力可用。
這也是孔融遲遲沒能支援公孫瓚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孔融來到幽州,真正能夠掌控的地方,也無非就是範陽郡、漁陽郡、遼西郡和燕國四塊地盤而已。
其他如右北平郡,這是公孫瓚的地盤。
代郡和上穀郡是和鮮卑軻比能的緩衝地帶,其他如遼東郡、昌黎郡、玄菟郡、樂浪郡、帶方郡等地都山高皇帝遠的。
孔融的手還沒能伸到如此之遠的地方。
王修出言道:“公孫將軍在青州受到袁紹的製約,怕是難有餘力相助啊。”
對於此事,眾人也都是知道的,不禁都麵露擔憂之色。
孫邵此時發言道:“彌加部落發兵南下,我們可以聯係素利,讓素利趁機攻打彌加部落。”
“到時候,我們扶持素利擔任東部鮮卑的單於,想來素利會樂意答應的。”
“當然,給點好處踏頓,讓烏桓踏頓也出兵相助,這樣就更加穩妥了。”
太史慈聞言,立即附和道:“先生此言大善!”
“敵軍騎兵來去如風,我軍就算能有一戰之力也難以留下彌加騎兵。”
“這對於我軍而言是極為被動的,若是能夠聯合外力相助,就再好不過了。”
孔融聞言,眉間頓時舒展了開來,於是按照孫邵的建議,安排了下去。
張楊得知步度根大軍來襲,自然是要按照計劃做好萬全的準備。
為了能夠讓步度根上當,利用馬邑和陰館兩做城作為誘餌。
張楊都安排了一些郡兵去防守,這些郡兵,也基本上是被放棄掉了的。
張楊雖然心疼這些人口兵力,但是,為了能夠消滅步度根大軍,卻隻好這麽做了。
步度根大軍首先到達了馬邑縣,以摧枯拉朽之勢不到兩個時辰就拿下了馬邑城。
馬邑有老弱駐軍近兩千人,盡管是倚仗著城池,但兵力上巨大的差距還是沒辦法彌補的。
駐軍也沒有堅守多久,直接就是投降了。
為了把戲做足,田豐建議讓郭縕直接就是裝死,並且把消息放了出去。
郭縕在雁門防守鮮卑鐵騎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鮮卑人對於郭縕也是極為忌憚的。
現在聽聞郭縕病逝,更加的放心大膽了起來。
步度根大軍在馬邑僅僅停留了一天的時間,就直接越過之前的渾河和桑幹河,來到陰館縣。
陰館城足足五千守軍,不料步度根直接繞過了陰館城,直奔雁門關!
留下了八千騎兵監視著陰館城的守軍。
直接來了一個出其不意!
這可讓張楊和田豐等人都有些意外,不過,這對於計劃來說並沒有造成多大的影響。
陰館城的守將是穆順和胡才,穆順是早早就跟隨張楊的將領。
而胡才則是白波軍的將領,這一次出征外族,胡才也是極為興奮的。
雖然領兵不多,但是,作為投降的將領,也能夠得到張楊的任用,胡才是極為滿意的。
本來按照計劃,他們是要麵臨鮮卑大軍的猛烈襲擊。
抵擋個三五日之後,雁門關上麵才會出兵相救。
這個時候,雁門關的兵馬就會引誘鮮卑大軍的追擊,直到鮮卑大軍進入埋伏圈再進行反殺!
二將看著鮮卑大軍直奔雁門關,緊繃著點臉色不約而同的舒展了開來。
“在下料想,袁紹定然還更加深層次的謀劃。”
“諸位將軍所言,袁紹缺糧,後方有變,這些都是表麵看到的。”
“其更深的用意,必定是要破解但卻僵持的局勢。”
“如何能破,也隻有借助外部的力量才能破局。”
“袁紹必定不止和我軍交涉,還會和其他諸侯交涉。”
“如韓馥劉虞陶謙甚至是張楊等諸侯,都有可能被袁紹所算計在內。”
“但是,袁紹到底是如何算計的,短時間內,在下也猜測不出來。”
公孫瓚聞言,眉頭一皺,許攸所言不無道理。
袁紹怎麽可能這麽簡單就和自己停戰?
袁紹停戰,定然有所算計!
但是,如果不停戰,對於己方而言,也是苦不堪言的局勢。
也沒有得到破局的機會,和袁紹對峙,雙方都是巨大的消耗。
這對雙方都不是好事,但是,如果停戰,讓袁紹得到了更大的好處。
這也不是公孫瓚所想看到的事情。
對於袁紹麾下智謀之士的算計,公孫瓚可謂是極為頭疼的。
可是,沒辦法,隻能小心應對了。
最終,一番商議,還是草草收場了。
商議過後,也沒有更好的應對之法。
許攸也是獨自對著地圖,不斷的推演袁紹的算計。
幽州薊縣,孔融已經收到了消息,鮮卑外族正在聚集兵馬準備南下了。
孔融一臉的愁容,召集了麾下文武進行商議。
孔融麾下有孫邵、王修、宗寶、太史慈、鮮於銀、鮮於輔、齊周、閻柔、田疇等人。
幽州的代郡和上穀郡,幾乎是等於半淪陷狀態,孔融雖然有心但也是無力征討。
隻是,這兩個郡在劉虞的治下之時,和外族進行通商,互通有無,成為了雙方緩衝地帶。
目前來說,還算是相安無事,但是也有一些部落野心十足,要南下寇略邊境。
在劉虞的安撫下,烏桓一族的踏頓也歸屬於幽州刺史節製。
孔融上任,也和踏頓建立起了新的交情,並且和中部鮮卑首領軻比能也建立了交情。
依然在上穀郡代郡等地和鮮卑維持了原有的通商環境。
但是,此時的東部鮮卑素利、彌加、闕機卻是野心十足。
東部鮮卑部眾分布在幽州的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等地。
也由於東部鮮卑勢力分散,互不統屬,得不到漢朝的優待,所以,也隻能是四處劫掠了。
孔融這次收到的消息,就是彌加統領的部落在集結兵馬。
“主公,鮮卑人集結兵馬,打算寇略我漢室疆土,自然不能如鮮卑所願。”
“主公可聯係踏頓和公孫將軍相助,把鮮卑人趕出幽州!”
鮮於銀出言建議道。
鮮於銀乃幽州本地大族,在孔融麾下,說話也是有一定的分量的。
孔融剛剛上任幽州牧之位,麾下能夠調動的兵馬,也不過兩萬之數,這是遠不足以對抗鮮卑鐵騎的。
其他地方,也都需要守軍,短時間內,孔融還真沒有足夠的多的兵力可用。
這也是孔融遲遲沒能支援公孫瓚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孔融來到幽州,真正能夠掌控的地方,也無非就是範陽郡、漁陽郡、遼西郡和燕國四塊地盤而已。
其他如右北平郡,這是公孫瓚的地盤。
代郡和上穀郡是和鮮卑軻比能的緩衝地帶,其他如遼東郡、昌黎郡、玄菟郡、樂浪郡、帶方郡等地都山高皇帝遠的。
孔融的手還沒能伸到如此之遠的地方。
王修出言道:“公孫將軍在青州受到袁紹的製約,怕是難有餘力相助啊。”
對於此事,眾人也都是知道的,不禁都麵露擔憂之色。
孫邵此時發言道:“彌加部落發兵南下,我們可以聯係素利,讓素利趁機攻打彌加部落。”
“到時候,我們扶持素利擔任東部鮮卑的單於,想來素利會樂意答應的。”
“當然,給點好處踏頓,讓烏桓踏頓也出兵相助,這樣就更加穩妥了。”
太史慈聞言,立即附和道:“先生此言大善!”
“敵軍騎兵來去如風,我軍就算能有一戰之力也難以留下彌加騎兵。”
“這對於我軍而言是極為被動的,若是能夠聯合外力相助,就再好不過了。”
孔融聞言,眉間頓時舒展了開來,於是按照孫邵的建議,安排了下去。
張楊得知步度根大軍來襲,自然是要按照計劃做好萬全的準備。
為了能夠讓步度根上當,利用馬邑和陰館兩做城作為誘餌。
張楊都安排了一些郡兵去防守,這些郡兵,也基本上是被放棄掉了的。
張楊雖然心疼這些人口兵力,但是,為了能夠消滅步度根大軍,卻隻好這麽做了。
步度根大軍首先到達了馬邑縣,以摧枯拉朽之勢不到兩個時辰就拿下了馬邑城。
馬邑有老弱駐軍近兩千人,盡管是倚仗著城池,但兵力上巨大的差距還是沒辦法彌補的。
駐軍也沒有堅守多久,直接就是投降了。
為了把戲做足,田豐建議讓郭縕直接就是裝死,並且把消息放了出去。
郭縕在雁門防守鮮卑鐵騎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鮮卑人對於郭縕也是極為忌憚的。
現在聽聞郭縕病逝,更加的放心大膽了起來。
步度根大軍在馬邑僅僅停留了一天的時間,就直接越過之前的渾河和桑幹河,來到陰館縣。
陰館城足足五千守軍,不料步度根直接繞過了陰館城,直奔雁門關!
留下了八千騎兵監視著陰館城的守軍。
直接來了一個出其不意!
這可讓張楊和田豐等人都有些意外,不過,這對於計劃來說並沒有造成多大的影響。
陰館城的守將是穆順和胡才,穆順是早早就跟隨張楊的將領。
而胡才則是白波軍的將領,這一次出征外族,胡才也是極為興奮的。
雖然領兵不多,但是,作為投降的將領,也能夠得到張楊的任用,胡才是極為滿意的。
本來按照計劃,他們是要麵臨鮮卑大軍的猛烈襲擊。
抵擋個三五日之後,雁門關上麵才會出兵相救。
這個時候,雁門關的兵馬就會引誘鮮卑大軍的追擊,直到鮮卑大軍進入埋伏圈再進行反殺!
二將看著鮮卑大軍直奔雁門關,緊繃著點臉色不約而同的舒展了開來。